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技术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0例Child A、B级肝硬化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转开腹8例。中转原因:结石嵌顿、Calot三角粘连5例;术中出血,镜下止血困难2例;术中发现胆道变异1例。LC平均手术时间(40.3±12.5)min,术中平均出血(60.8±19.5)ml,术中无损伤,术后出血、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各1例。无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5.2±2.0)d。结论:对于Child A、B级肝硬化患者,LC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CPH)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适应证、可行性及手术难点。笔者回顾性分析37例CPH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处理方法。结果示37例CPH患者LC手术完成35例,因Mirizzi综合征、胆管结石中转开腹各1例。手术时间(72.6±25.2)min;术中出血5~120mL,平均55 mL ;平均住院时间(3.0±1.5)d。术后4例发生并发症。提示如能熟练掌握手术的技术特点及和围手术期处理,对CPH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10年12月为128例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施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115例成功完成LC,13例中转开腹,成功率89.84%。LC组手术时间35~240m in,平均(67.7±19.4)m in;中转组73~225m in,平均(89.3±16.8)m in。LC组术中出血量5~100m l,平均(23.7±10.6)m l;中转组50~1 000m l,平均(200.6±45.9)m。lLC组术后住院3~5d,平均(3.6±0.8)d;中转组8~23d,平均(11.3±3.4)d。LC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中转开腹组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切口感染,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有上腹部手术史不应成为LC的禁忌,但具体术式应根据术前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为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月至2012年10月为86例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开放法或闭合法建立气腹,术中松解粘连、显露胆囊,妥善处理胆囊三角,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结果:82例(95.3%)成功完成LC,手术时间30~85 min,平均(48.2±22.4)min;术中出血量15~90 ml,平均(54.6±32.5)ml;术后住院4~6 d,平均(4.2±1.6)d。4例(4.7%)中转开腹,均系腹腔内广泛致密粘连。6例术中粘连面较广、渗血较多,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无肝内外胆管损伤、胆漏、肠漏、肠梗阻、腹腔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选择第一穿刺孔,安全建立气腹,术中仔细分离、细致解剖胆囊三角,且术者具备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巧,为腹部手术史患者行LC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优点、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72例,随机分成LC组39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组33例,同组按编号、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等收集和分析数据。结果:LC组和OC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6.0±4.1)min和(70.8±5.2)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97.7±4.03)ml和(133.9±8.64)ml(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2±1.9)d和(9.11±2.3)d(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4例)和27.3%(9例)(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患者用LC治疗优势明显,与OC相比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双极电凝行128例复杂LC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顺行切除胆囊,51例逆行切除胆囊;2例因胆囊三角解剖关系无法确认而中转开腹。术后1例胆漏,引流10 d后治愈;1例发生胆总管残余结石,行EST取石治愈。术中出血量平均(30.6±16.3)ml,平均住院(5.1±1.3)d。结论:应用双极电凝行复杂LC安全有效,具有手术止血效果好、操作方便、术野清晰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肝硬化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疾病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18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病人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结果Child肝功能分级A级76例,B级42例。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85例(72·1%),胆囊次全切除28例(23·7%),1例因结石嵌顿胆囊三角胆囊动脉出血,4例(4·2%)因胆囊床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2·6±15·2)min,术中出血(75·5±20·7)mL。术后腹壁戳孔处出血3例,腹腔引流出大量腹水14例。无腹腔感染、肺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7·5±2·4)d。结论对肝硬化(ChildA、B级)合并胆囊疾患的病人行LC手术是可行的,但如何控制术中出血特别是胆囊床部位的出血是手术难点,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为减少并发症,应适当放宽中转开腹指征。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技巧与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如何合理运用手术技巧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2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就手术技巧与并发症预防进行探讨。结果:术中发现胆漏3例;术中出血5例;中转开腹3例,中转开腹率为1.74%。全组无胆管损伤、术后出血及胆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熟悉胆囊血管和胆管的解剖变异,合理的手术技巧、规范的操作、及时果断的中转开腹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L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处理方法与技巧,进一步提高LC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行105例困难LC的临床资料,结合手术记录、手术视频及影像检查,记录胆囊解剖情况、失血量、并发症、中转开腹率等。结果:100例成功施行LC,3例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2例(1.9%)中转开腹,105例患者术中均行腹腔粘连松解术。手术时间平均(90±26)min,术中失血量平均(48±25)mL,术中胆囊动脉出血19例,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3例,未发生胆管损伤及门静脉损伤,术后无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三角结构识别与分离解剖困难是困难LC的主要特点,术中分离解剖方法与技巧的运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灵活寻找并准确识别胆囊三角的相关解剖标志,综合运用多种分离解剖方法,遵循正确的游离层次与平面,均利于安全施行困难LC。腹腔镜下处理困难时,应及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0.
超声刀在复杂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各种复杂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总结应用超声刀施行LC治疗 96例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 ,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 ,手术时间 (32± 1 2 0 )min ,术中出血 5ml~ 1 0ml,术后引流量 (2 5± 8 0 )ml。 结论 超声刀在复杂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能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降低胆道损伤的发生率 ,扩大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为108例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7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腹,无一例死亡。手术时间45~123 min,平均(52±21)min;术中出血量40~110 ml,平均(58±23)ml。术后胆道残石1例,无胆漏、出血、胆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5~10 d,平均(6.4±1.5)d。随访6~48个月,无胆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积极围手术期处理,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对高龄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嵌顿性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为45例急性嵌顿性胆囊结石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腹,成功率95.56%,无死亡病例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45~160min,平均(70.0±29.2)min。结论:术前严格检查,术中把握中转开腹指征,经验丰富的腹腔镜外科医师为急性胆囊炎伴结石嵌顿患者行LC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直线切割闭合器联合LigaSure在腹腔镜下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22例行腹腔镜下半肝切除术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联合LigaSure,10例行右半肝切除,12例行左半肝切除;对照组为20例行常规开腹肝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11例行左半肝切除。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研究组术中出血量[(760.5±409.4)ml]少于对照组[(1 250.5±454.9)ml,P=0.001],手术时间[(235.4±21.4)min]短于对照组[(265.5±20.0)min,P=0.000],住院时间[(4.6±2.2)d]短于对照组[(7.2±3.0)d,P=0.003)],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P=0.031)。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术后研究组1例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1例发生胆漏,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9)。结论:腹腔镜半肝切除术中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联合LigaSure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的优点,可成为腹腔镜下肝癌半肝切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胆囊动脉损伤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12例LC术中胆囊动脉损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在腔镜下进行妥善止血处理,并完成LC,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150 min,平均(87.60±17.40)min;术中出血量30~150 ml,平均(63.10±11.20)ml;术后2~5 d出院,平均(5.10±0.67)d。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8.4±2.1)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LC术中引起胆囊动脉损伤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解剖因素,也有病理因素及术者操作技术因素等,而且有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术中损伤胆囊动脉或其分支引起出血时,术者应沉着冷静,切忌在视野不清的情况下慌乱钳夹电凝止血,应根据术中血管损伤的具体情况、术者经验与操作技能,个体化地进行止血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CT门静脉成像(CTPV)用于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PH)的价值。方法 纳入267例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失代偿期PH患者,分析其治疗前CTPV资料,观察肝内有无肿瘤、肝静脉与门静脉的相对空间位置、门静脉通畅度,曲张静脉分型、程度及有无异常分流道等。结果 在267例中,23例合并肝脏肿瘤,79例存在门静脉血栓,14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门静脉分叉部、左支、右支裸露者占比分别为13.11%(35/267)、5.62%(15/267)及2.25%(6/267),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2.83±9.56)mm,前后距离为(28.23±10.06)mm。术前增强CT及CTPV显示227例胃左静脉曲张、111例胃后/胃短静脉曲张及72例自发性门体静脉分流,其与术中DSA的一致率分别为98.24%(223/227)、85.59%(95/111)及100%(72/72)。264例TIPS成功(264/267,98.88%),对其中58例采用辅助手段穿刺门静脉成功。结论 CTPV对于指导实施TIPS治疗PH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两组,分别采用LC+LCBDE与EST+LC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共纳入110例患者。LC+LCBDE组平均手术时间(103.9±18.0)min,平均出血量(15.3±29.5)mL,中转3例(5.5%),平均住院时间(12.02±5.8)d,平均住院费用(32 116±6 503)元,随访未发现残余结石者。EST+LC组平均手术时间(175.2±10.5)min,平均出血量(6.8±7.0)mL,中转2例(3.6%),平均住院时间(11.9±3.0)d,平均住院费用(37 571±5 017)元,术后残余结石1例(1.8%)。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费用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两种微创治疗方案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LC+LCBDE较EST+LC的治疗费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中甲状旁腺素监测在腔镜辅助甲状旁腺切除术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有完整资料的10例腔镜辅助甲状旁腺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7例。患者术前血钙2.76~3.82 mmol/L,平均(2.87±0.69)mmol/L。术前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268.0~1390.8 pg/ml,平均(627.58±156.30)pg/ml。患者均通过B超、核素99mTc-MIBI(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和/或CT定位。结果:1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及再次探查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7.5±3.5)ml,手术时间平均(38.3±12.6)min。腺瘤切除后5 min,PTH平均(306.3±59.38)pg/ml;腺瘤切除后20 min,PTH平均(51.7±13.20)pg/ml,多降至正常。术后石蜡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术后均无声嘶、呛咳、出血发生,2例发生短暂性低钙血症,术后随访9例患者2~73个月,美容效果满意,未见复发。结论:临床上内镜辅助甲状旁腺手术安全、可行,术后患者康复快,颈部美容效果好,术中结合甲状旁腺监测可有效保证手术的彻底性,避免盲目探查。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复杂情况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复杂情况、手术经验及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1年4月期间在我院及外院共同参与施行的86例胆囊炎、胆囊结石、术中胆囊切除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情况采用薄层解剖法、吸引器推剥法、镜下缝合、术中胆管造影等技术。结果全组86例,手术时间(68±23)min(25~210 min),出血量(55±13)ml(15~200 ml)。84例成功施行LC,2例因胆囊三角疤痕组织致密难以分离而中转开腹,无胆汁漏、术后出血、胆管狭窄、残余结石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复杂情况的LC可采用薄层解剖、吸引器推剥、镜下缝合、术中胆管造影等方法结合开腹手术理念可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