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80例脑卒中患者中36例发生睡眠障碍,分析其与性别及卒中部位关系,并对比地西泮与右佐匹克隆治疗疗效。结果: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0.0%,男性发生率为11.9%,女性为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与卒中部位有关,其在大脑皮层下卒中者发生率较皮层卒中者及小脑卒中者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了解病人的睡眠状况也有助于评估脑卒中病人的预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3.
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入选病例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Barthel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结果在154例脑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患者(PSQI总分>7分者)92例(59.7%)。睡眠障碍患者与非睡眠障碍患者在平均年龄[(68.6±11.7)岁vs(60.2±11.3)岁,P<0.01]、女性百分比[68.6%vs31.4%,P<0.01]、HAMD[(13.6±8.2)分vs(5.3±2.4)分,P<0.01]、HAMA[(8.3±1.2)分vs(3.5±0.8)分,P<0.05]、MBI[(58.7±14.3)分vs(70.2±15.6)分,P<0.01]及NDS[(19.1±6.3)分vs(12.6±5.4)分,P<0.01]评分方面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的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改善睡眠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爱云  杨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7):2702-2704,2707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以及脑卒中部位、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例脑卒中急性期住院病人,对其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8.75%,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脑卒中部位相关,大脑皮质下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26.10%)较皮质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10.40%)、小脑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5.0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半球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28.00%)较右半球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12.3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出血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25.00%)较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15.0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年龄越大,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与脑卒中部位、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等因素有关,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杨月琼 《大家健康》2016,(2):267-268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觉醒次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入睡时间以及觉醒次数均明显减少,睡眠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具有广泛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入选病例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Barthel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结果在154例脑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患者(PSQI总分>7分者)92例(59.7%).睡眠障碍患者与非睡眠障碍患者在平均年龄[(68.6±11.7)岁vs(60.2±11.3)岁,P<0.01]、女性百分比[68.6%vs 31.4%,P<0.01]、HAMD[(13.6±8.2)分vs(5.3±2.4)分,P<0.01]、HAMA[(8.3±1.2)分vs(3.5±0.8)分,P<0.05]、MBI[(58.7±14.3)分vs(70.2±15.6)分,P<0.01]及NDS[(19.1±6.3)分vs(12.6±5.4)分,P<0.01]评分方面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的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改善睡眠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韦玉华  潘润德  韦少俊  罗娅 《吉林医学》2014,(22):4903-4904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对1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根据睡眠质量测定结果分成睡眠障碍组(研究组)和无睡眠障碍组(对照组),两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检测到的24 h、白昼、夜间血压均值及晨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均值都保持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研究组晨峰值变异幅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睡眠障碍者,晨峰血压明显升高,变化最大,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进行睡眠障碍的干预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陈锋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974-2975
<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临床常见。现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8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以及与病灶部位的关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2例,女36例;年龄40岁~86岁,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交变电磁场治疗对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外,再加用交变电磁场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表(PSQI)对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由专人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NIHS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交变电磁场治疗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调节生理状态,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8):18-21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使用中药足浴后,对睡眠障碍及血压水平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9 年11 月至2020 年3 月于本院高血压门诊就诊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08 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 例。对照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前者基础上展开中药足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和血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所需时间、睡眠期间醒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睡眠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效率高达96.30%(52/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4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26.41±3.52)mmHg,舒张压为(81.37±2.98)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32±4.29)mmHg、(91.25±3.8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52/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4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足浴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改善整体血压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肖丹  康健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10):742-744
目的明确睡眠时相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压和心率的特异性影响及两者之间关系。方法13例OSAS患者在桡动脉内留置导管监测血压并同步进行夜间睡眠多导生理仪连续记录。、结果(1)以清醒期血压作基准,OSAS患者快动眼睡眠(REM)期暂停发生前、终止后收缩压及暂停终止后舒张压的增高幅度分别为(-1.9±11.9)mmHg、(32.6±20.6)mHg、(18.2±11.6)mmHg,明显高于非快动眼睡眠(NREM)期分别为(-8.4±8.0)mmHg,(20.4±6.9)mmHg,(13.2±5.8)mmHg,P均<0.05;(2)OSAS患者NREM期暂停后心率(76±8)次/分较暂停前(70±8)次/分明显增快,P<0.05;REM期暂停后心率(85±11)次/分较暂停前(71±8)次/分明显增快,P<0.01;暂停后心率REM期较NREM期明显增快,P<0.01;暂停前后心率变化幅度REM期(14.1±10.1)次/分,明显高于MREM期(6.9±2.2)次/分,P<0.05;(3)OSAS患者NREM期暂停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增高幅度与暂停前心率明显相关(r=-0.699,P<0,01;r=-0.602,P<0.05);NREM期暂停前后收缩压增高幅度与暂停后心率明显相关(r=-0.669,P<0.01)。结论OSAS患者睡眠时相对血压及心率变化有影响;OSAS患者夜间呼吸暂停时血压变化与心率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凌晨血压、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依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将2006年4月至2007年7月在我科确诊为OSAHS的118例患者分为轻(31例)、中(40例)、重度(47例)3组,同时选择2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记录血氧饱和度〈90%的累积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TS90%),测定血液流变学及凌晨血压升高值。结果OSAHS重度组出现凌晨血压增高的21例(43%),中度组的8例(20%),轻度组1例(3%);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值、TS90%值OSAHS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度和重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凌晨血压增高组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值均明显高于非凌晨血压增高组(P〈0.05)。结论OSAHS患者血液黏稠度、凌晨血压增高比例、TS90%值随阻塞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凌晨血压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13.
程小秧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159-160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25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病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本组脑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158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8.6%,其中入睡困难52例(32.9%)、早醒40例(25.3%)、睡眠维持障碍31例(19.6%)、睡眠结构紊乱24例(15.2%)和日间过度睡眠11例(7.0%)。女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70岁患者发生率显著高于〈50岁和50~69岁患者(P〈0.05);脑卒中发生在皮质下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大脑皮质和小脑(P〈0.05);脑卒中位于左半球时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右半球(P〈0.05)。女性、年龄≥70岁、卒中位于皮质下和左半球为新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极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卒中部位及半球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4.
帅学军  吴蕾  王辰  陈博  孔晶  魏育林  朱宇清 《北京医学》2016,(10):1041-104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结构与血压节律的关系.方法 选择睡眠障碍患者共154例,分为伴高血压组81例、非高血压组73例,所有病例采用基于心肺耦合技术的睡眠质量监测仪和动态血压监测仪采集相关数据,分析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之间总睡眠时长、深睡时间和浅睡时间比例、醒/做梦时间比例的差异,并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分别再分为正常血压节律亚组、异常血压节律亚组,分别比较各自睡眠结构的差异.结果 高血压病组深睡比例低于非高血压组(32.4±16.1;40.5±11.1 1,P=0.008)、浅睡比例高于非高血压病组(52.16±19.1;30.8±13.5,P=0.000);高血压组中正常血压节律亚组深睡比例高于异常血压节律亚组(39.8± 10.5;27.3± 14.1,P=0.019),浅睡比例低于异常血压节律亚组(42.0±12.9;52.9±18.4,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结构中深睡眠减少,浅睡眠增加,夜间血压节律异常与深睡眠减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晨间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影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晨间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8例确诊的OSAS患者晨间血压变化与临床资料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晨间收缩压≥晚间收缩压10mmHg或(和)晨间舒张压≥晚间舒张压10mmHg者被认为有晨间血压升高.以有或无晨间血压升高作为依据,将OSAS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OSAS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颈围、腹围、有无高血压病家族史等临床资料以及呼吸紊乱指数(RDI)、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值、SpO2值低于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等PSG监测指标之间的区别,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148例OSAS患者中,有76例出现晨间血压升高,72例无晨间血压升高.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颈围、腹围、有无高血压病家族史以及RDI、最低SpO2值、SpO2值低于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方面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RDI、最低SpO2值和SpO2值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对OSAS患者晨间血压升高有显著性意义,其比值比(OR)分别是1.37(95%CI为1.09~1.74,P=0.008);1.23(95%CI为1.07~1.43,P=0.004);1.35(95%CI为1.03~1.78,P=0.031);1.21(95%CI为1.04~1.39,P=0.008).结论年龄、RDI、最低SpO2值和SpO2值低于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是影响OSAS患者晨间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SAS患者的晨间血压升高与其年龄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血压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观察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血压变化的规律,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②方法对110例经颅脑CT检查确诊的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血压进行了连续7d的动态观察,并与100例普外科住院病人血压变化进行了比较.③结果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病人均以入院后首次血压(FBP)为最高,不采取任何降压措施,脑卒中组病人血压迅速下降,4~5d达低值,以后血压在此水平上下波动;24h内下降幅度以发病前有高血压者为著(F=5.47,q=3.70,P<0.01).入院后第10天仅有1/3的病人血压仍呈高水平,而对照组血压下降不明显.④结论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血压存在着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急性期降压应慎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认知康复对脑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认知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认知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认知康复训练。60例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用认知功能成套测定(LOTCA)评价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运动功能评定(FIM)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结果认知康复组在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运动功能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认知康复对脑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血压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6例睡眠打鼾患者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其中OSAHS168例,单纯打鼾患者38例,同时对30例无睡眠打鼾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行PSG检测,分别观测各组睡前、晨起血压变化,同时对OSAHS组晨起舒张压与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02)、夜间平均SaO:、SaO:低于90%时间(T90)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及单纯鼾症组相比睡前、晨起血压变化不明显;OSAHS各组睡前、晨起收缩压变化不明显,而舒张压晨起较睡前明显升高,晨起舒张压变化与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AHI、190成正相关,与夜间最低SaO2成负相关。结论OSAHS患者血压变化主要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睡眠呼吸紊乱对于OSAHS血压升高有着重要的意义,OSAHS可能为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方法:对108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48h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24h总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等参数;且对所有患者进行连续7d的血压测量。结果: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尤其在发病48h内)血压处于较高水平,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89%的患者血压两周内降至正常或发病前水平。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存在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降压药物的使用应该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