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1979~2009年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关键词输入"偏头痛"和"经验",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归类整理,归纳当代名中医治疗偏头痛的经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治疗:从肝论治,从少阳胆论治,从风论治,调整脏腑,升阳祛霾法,调和营卫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中医在治疗偏头痛方面的疗效及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中医内科收治的86例偏头痛患者,根据不同类型的偏头痛发病机理,采取不同的方剂配伍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本次报告研究中的86例患者在经过3个疗程的中医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51%。结论:中医在治疗偏头痛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是一种以间歇性头痛发作伴有自发性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属于祖国医学"头痛""头风"、"偏头痛"、"偏头风"范畴.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其发病不外外感、内伤所致,以内伤居多,其病位在头,涉及脾肝肾等脏腑,风,火、痰、瘀、虚为致病的主要因素,脉络失养而易致头痛.治疗上外感以祛邪活络止痛为主,内伤以扶正补虚缓急止痛为主.本文介绍作者辨治偏头痛五种常用方法及经验,并列习用方药,浅探偏头痛方证治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偏头痛属于西医病名,又名神经血管性头痛,与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和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颞部搏动性的疼痛[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女性患病率为男性的2~3倍,而且其在认知功能方面下降较男性更为明显[2]。中医偏头痛属于头风范畴,中医认为引发偏头痛的主要原因是脏腑失调,气血阴阳逆乱、瘀血内阻,并受到寒、风、湿、热等引发的一种周期性发作性疾病。偏头痛反复发作,顽固难愈,中医多种方法治疗偏头痛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珏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78-678
偏头痛以一侧或双侧颞部阵发性、搏动性跳痛、胀痛或钻痛为特点,常反复发作,甚则伴恶心呕吐,影响工作、生活。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西医亦无针对性治疗。现将该病的辨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疗偏头痛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属中医学头风、厥头痛、头痛等范畴。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方法:分析偏头痛的分类,根据病人症状体征选择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方法。结论:有90%以上的病人经过针灸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正>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畏光,经一段间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中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我国,偏头痛的发病率高达985.2/10万[1],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升高。英国的一项调查表明,7.6%的男性和18.3%的女性在过去1 a内有过有先兆或无先兆偏头痛发作[2]。偏头痛在传统医学上认为其属于"头痛"、"头风"、"厥头痛"等范畴。李东垣早在《东垣十书·内外伤辨惑论》把头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畏光,经一段间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中或睡眠后头痛缓解。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偏头痛的病因复杂,临床见证变化多端,既有虚证、实证,也有虚实夹杂之证,但只要辩证正确,依法选方,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医中药内服外用法治疗偏头痛各型的疗效.方法 120例偏头痛患者通过辨证论治分为6个证型,以川芎茶调散加全蝎、蜈蚣为基础方加减,配合外用中药治疗4个疗程,观察总有效率.结果 中医中药治疗偏头痛各型的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 中医中药在治疗偏头痛上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史同霞  王学华 《世界中医药》2014,9(11):1515-1518
失眠属于中医神志病范畴,主要病位在心脑。笔者认为中医治疗失眠,首先要辨虚实。虚证属于阴血不足,心脑失其所养;实证为实热内结或痰热内扰或瘀血阻滞等。当然,失眠的病机关键在于心神不安,因而安神定志为其基本治法,常用中药为酸枣仁、夜交藤、百合、珍珠母、煅龙骨、煅牡蛎等。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临床心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兴才 《河南中医》2005,25(5):30-31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以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病理演变、转归预后等方面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运用中医学理论辨证论治该病不仅可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亦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病死率、致残率。本人依托祖国医学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认为高血压(病)在辨证论治过程中要重视把握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4.
在认知科学背景下,以“糖尿病”为例,通过整理和分析任继学、颜德馨、吕仁和三位国医大师对糖尿病的治疗经验,探讨其病因病机的隐喻特征及不同国医大师对其产生相异治法的认知根源。认为三位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是基于“自然之火”、“釜底无薪”、“枢纽不利”等始源域建构而成的;医家体验的独特性形成了认知结构的差异性,导致了糖尿病病因病机概念隐喻始源域的多样性,从而造成了对糖尿病隐喻认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孙汉屏  杨宁 《光明中医》2011,26(7):1376-1377
目的探讨中药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方面的疗效。方法 53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和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病人临床症状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可以提高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是导致痴呆的第二大疾病。现代医学对痴呆的治疗仅是改善症状、缓解疾病进展,而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中医药在血管性痴呆诊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能从整体上改善机体的一般情况及周边症状。目前对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研究日渐深入。当代各医家论治经验丰富了传统中医痴呆理论。病因辨证上,或从虚而论,或从瘀而论,或从毒而论。脏腑辨证上,心、肝、脾胃、肺、肾等分而论之。就近10年来老中医论治经验做如下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是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由门静脉高压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而肝硬化腹水常见腹部隆起,腹壁皮肤紧张发亮,腹壁静脉怒张。大量腹水时可少尿或无尿、呼吸困难、心悸、气喘;重者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或出现兴奋、嗜睡、呆木等精神症状,或并发肝性昏迷。该病由于缠绵难愈,耗伤正气,临床表现错综复  相似文献   

18.
肺癌中医证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癌是正气虚损 ,邪毒侵袭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正虚多为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 ,主要在于气阴不足 ;实则不外痰凝、血瘀、气滞、毒热 ,关键在于痰凝。基本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 ,标本兼顾。就治本来说 ,扶正不可缺 ,应贯穿于肺癌证治之始终 ;对标证而言 ,治痰为首务 ,当视其兼夹证候 ,或佐活血化瘀 ,或合清热解毒 ,或兼理气行滞。总之应视其邪正盛衰与病期体质及标本缓急 ,明确扶正与祛邪之主次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治疗颇感棘手。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慌、心悸、窦性心律不齐、胸闷等症 ,用西药肌苷、心律平等 ,治疗效果并不满意。近年来 ,笔者采用中药治疗该病 ,疗效较好。兹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18例 ,其中女性12例 ,男性 6例 ;年龄最小者 6岁 ,最大者 6 4岁 ;病程在 2个月以内者 3例 ,3个月~ 6个月者 5例 ,6个月~ 10个月者 5例 ,10个月以上者 5例。患者发病前均有明显的感冒病史 ,并有窦性心律不齐 ,以频发性室性早搏为多见。2 治疗方法治拟益气养阴、清心降火、活血化瘀、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