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61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64例(对照组),并将ACI组按照患者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各分为三个亚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I组治疗前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中、大梗死亚组和轻、中、重脑卒中亚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依次增高,hs-CRP水平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84,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而hs-CRP水平升高,两者呈负相关性;且两者的变化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会秀 《山东医药》2010,50(39):96-97
目的探讨hs-CRP、TNF-α和IL-6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ELISA发测定IL-6水平;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s-CRP、TNF-α和IL-6水平随梗死体积增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逐渐升高,P〈0.05。结论 hs-CRP、TNF-α和IL-6共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其水平检测可用于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18(IL-18)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脑梗死组),根据年龄分为老年脑梗死患者42例,非老年脑梗死患者38例;根据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8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2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重型患者16例,中型患者30例,轻型患者3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和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老年脑梗死和非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损中型和重型患者sCD40L、IL-18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sCD40L与IL-18呈正相关(r=0.7645,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sCD40L、IL-18、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年龄、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加重,sCD40L可能上调IL-18表达,并参与脑梗死炎性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别于发病后24小时、15天测定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Dimer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清hs-CRP与血浆D-Dimer含量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hs-CRP和D-Dimer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脑梗死面积越大血hs-CRP和D-Dimer含量越高,神经功能缺损中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s-CRP及D-Dimer含量明显增高。观察血hs-CRP及D-Dimer水平的改变对于判断脑梗死病情轻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及其意义,以及分别同颈部动脉狭窄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ACI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将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中度神经功能缺损,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依据梗死灶的大小将患者分为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比较不同组别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ox-LDL、hs-CRP、Hcy、FIB水平差异。同时观察ox-LDL、hs-CRP、Hcy、FIB水平分别与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随着NIHSS评分和梗死灶面积的增加与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ox-LDL、hs-CRP、Hcy、FIB表达水平均呈增高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稳定斑块亚组四项指标水平亦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ox-LDL、hs-CRP、Hcy、FIB水平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及CAS密切相关,同时ox-LDL、hs-CRP、Hcy、FIB在ACI患者CAS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起着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采用1995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记分评定。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s-CRP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两者正相关(r=0.682,P<0.01)。结论hs-CRP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程,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壳质酶蛋白(YKL)-40水平变化特征,分析其与老年ACI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招募106例老年ACI患者(研究组)和100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老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血清CRP、VEGF、YKL-40水平。分析老年ACI患者血清CRP、VEGF、YKL-40水平动态变化与神经损伤程度(轻、中、重度)、脑梗死病灶直径(大梗死、小梗死、腔隙性)、预后(好转、未好转)的相关性。结果ACI患者血清CRP、VEGF、YKL-40水平随着病程进展呈动态变化,于发病3 d达峰值,7 d后出现下降(P<0.05)。CRP、VEGF、YKL-40水平随着神经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和梗死病灶直径的增加而升高(P<0.05)。好转组发病后各时间点血清CRP、YKL-40水平明显低于未好转组(P<0.05),VEGF明显高于未好转组(P<0.05)。相关分析示血清CRP、VEGF、YKL-40水平与NIHSS评分、梗死病灶直径呈正相关(P<0.05),血清CRP、VEGF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VEGF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β=-0.913,P=0.001)、VEGF(β=1.354,P=0.000)、YKL-40(β=-0.861,P=0.006)与老年ACI患者预后独立相关。结论老年ACI患者血清CRP、VEGF、YKL-40水平显著增高,其水平可以作为评价ACI患者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确诊脑梗死并超声确诊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加阿托伐他汀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和12周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判定,检测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脑卒中复发率的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12周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含量均下降(P<0.05),治疗组在降低hs-CRP方面更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调脂、降低炎症指标hs-CRP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6月宿迁市沭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两组受试者血清hs-CRP水平,采用神经缺损功能评分表(NIHSS)评价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观察组患者预后。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hs-CRP水平,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不同血清hs-CRP水平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神经功能正常及轻、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神经功能正常及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神经功能正常患者(P0.05)。血清hs-CRP水平18.4 mg/L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血清hs-CRP水平10.0mg/L、10.0~13.1 mg/L、13.2~18.4 mg/L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其水平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而升高,而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随着血清hs-CRP水平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袭祥印 《山东医药》2011,51(3):83-8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8和TN-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CI患者90例(ACI组)及健康查体者30例,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 ACI组血清hs-CRP、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梗死体积增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高而逐渐升高(P均〈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hs-CRP、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指导治疗并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面积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RP、UCH-L1、GFA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rs值分别为0.735、0.752、0.803,P0.05)、梗死面积(rs值分别为0.778、0.752、0.803,P0.05)呈正相关。不同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UCH-L1和GF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为6~12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发病时间6 h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UCH-L1及GFA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890、0.847。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面积呈正相关,对急性脑梗死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NO、NOS与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含量变化 ,以及它们与脑梗死面积大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 检测 4 3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 (大面积梗死 2 8例 ,小面积梗死 15例 )血清NO、NOS水平及其脑梗死面积 ,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SSS) ,与 2 9例对照组对比分析。 结果 脑梗死组NO和NOS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或P<0 .0 0 1) ,大面积梗死组NO及NOS水平高于小面积梗死组 (P<0 .0 5 ) ,脑梗死组SSS评分与血清NO、NOS水平均呈正相关 (rs=0 .36 5 ,P <0 .0 5 ;rs=0 .4 0 1,P <0 .0 1)。 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NO和NOS水平明显升高 ,与梗死面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清hs-CR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出院后生活质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清hs-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交流、行动能力、思维、手部功能、力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炎性反应、提高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CI)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Crouse积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C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颅脑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CI的老年患者100例为CI组。依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CI(59例)、中度CI(30例)和重度CI(11例),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腔隙性CI(58例)、小面积CI(27例)和大面积CI(15例)。选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老年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上述人群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清指标hs-CRP检测,记录并比较各组Crouse积分和hs-CRP水平。对CI组和对照组Crouse积分与hs-CRP的关系,梗死程度、脑梗死面积与Crouse积分、hs-CRP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CI组Crouse积分、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梗死程度、不同CI面积患者Crouse积分、hs-CRP水平均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组Crouse积分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04,P<0.05),对照组Crouse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0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分别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动态复查颅脑CT或MR,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7d时,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评分及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14 d时,观察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未发生致死性出血现象.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其作用与其降低血清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入院2 w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3(C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老年ACI患者入院1、3、7、14 d的血清hs-CRP和C3水平,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梗死面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CI患者的血清hs-CRP和C3水平变化。结果 ACI组在入院1 d 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C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在入院3、7 d时血清hs-CRP、C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14 d时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62)。ACI组中,不同病灶体积患者入院1、3、7 d的血清hs-CRP水平及入院3、7 d的补体C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灶体积的增大,血清hs-CRP及C3水平呈上升趋势(P<0.01)。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入院1、3、7 d的血清hs-CRP水平及入院3、7 d的补体C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缺损程度越重,血清hs-CRP、C3水平越高(P<0.01)。结论 hs-CRP及C3与ACI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有关,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及ACI患者应常规检测血清hs-CRP及C3水平。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Hcy和脂联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脂联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测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s—CRP(免疫散射法)、Hcy(化学分光法)、脂联素(ELISA法)水平,分析其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s—CRP和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梗死体积增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hs-CRP和Hcy水平逐渐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P〈0.05;hs—CRP和Hcy水平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hs—CRP、Hcy和脂联素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状态,对判断病情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根据梗死灶体积大小又分为3个亚组:小梗死灶组(22例)、中梗死灶组(30例)和大梗死灶组(20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型21例、中型31例和重型2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脑梗死组患者发病第1、3、7、10天血清中HGF的水平,对照组第1天采血测定。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GF水平在发病第1天即升高,第7天最高,各时间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HGF水平在轻、中、重型之间及小、中、大梗死灶各亚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后HGF在大脑的表达上调,HG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后脑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苦碟子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苦碟子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三七总皂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君 《山东医药》2009,49(51):78-79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8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及予胞二磷胆碱0.75 g静滴,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三七总皂甙0.3 g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4 d.检测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标准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予以评价.结果 2周后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C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三七总皂苷能明显改善CAI患者的缺损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为降低CAI患者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