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目前已有较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都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方法,可以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AMI患者仅仅行静脉溶栓治疗,并不能全部恢复闭塞血管至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2~3级,仍然发生左心室重构,影响预后,而PCI治疗后能即刻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长期预后较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AMI患者经急诊静脉溶栓后延迟PCI术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65例≥60岁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31例接受急诊PCI治疗,3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近期效果。结果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为58.8%,直接PCI组IRA再通率为96.8%;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组为(40.2±6.3)%,直接PCI组为(53.8±6.7)%。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溶栓组明显高于直接PCI组。溶栓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5d,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8.5d。结论对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治疗更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首先进行减量溶栓及抗血小板治疗,随后尽快进行PCI治疗,发挥药物溶栓和急诊PCI治疗两方面的临床优势,达到更早的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开通,也被称为联合PCI.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 artery, IRA),挽救濒死心肌,及早达到和维持心肌组织的正常血流灌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AMI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同静脉溶栓相比,急诊PCI术具有适应证范围广,禁忌证少的优势,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可达95%以上,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达3级者高达90%,再闭塞率和缺血事件再发生率低,脑出血并发症几乎为零[1].然而急诊PCI术较普通PCI术具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术中护理要求相对较高.我科自2004年1月-2004年12月对45例ST段抬高型AMI(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病人采用了急诊PCI术, 现将术中常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12h以内或12~24h仍有心肌缺血且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分为PCI组和溶栓组,分别给予直接急诊PCI和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发病2周时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溶栓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62·5%,PCI组再通率为93·3%;PCI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均达到TIMIⅢ级血流;溶栓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PCI组(P<0·001)。溶栓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大于PCI组患者(P<0·01)。溶栓组患者AMI发作2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PCI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可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缩短住院时间,有效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都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方法.AMI患者仅行静脉溶栓治疗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恢复闭塞血管血流,仍影响预后;PCI能尽早、充分、持续地开发梗死相关动脉(IRA),挽救濒死心肌,防止远期左室重构,从而改善心功能和降低病死率~([1]).本文对AMI行延迟PCI治疗的患者进行预后分析,探讨其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13)急性心肌梗死的理想再灌注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 (冠脉 )粥样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了血栓形成 ,使冠脉管腔急性完全闭塞所致 ,其治疗的关键是尽早给予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包括溶栓或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 ,使闭塞的冠脉再通 ,恢复冠脉血流和心肌的再灌注。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AMI早期 (<6小时 )行急诊PCI(包括支架置入 )能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左心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预防左心室扩大和重塑、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然而 ,AMI急诊PCI使冠脉再通后 ,约 10 %~ 30 %的患者可并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AMI患者229例的病例资料,131例接受静脉溶栓(IVT)治疗(溶栓组),98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诊PCI组),比较两组的治疗开始时间和近期预后。溶栓组104例接受补救或延迟PCI(溶栓 PCI组),与急诊PCI组比较,分析两组的TIMI血流情况。结果溶栓组溶栓开始时间明显早于急诊PCI组球囊扩张时间(67.79min对134.54min,P<0.01);冠状动脉造影时,溶栓 PCI组TIMI3级血流、TIMI3级和TIMI2级血流之和均明显高于急诊PCI组(分别为40.4%对24.5%,P=0.016;63.5%对36.7%,P<0.01);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溶栓组和急诊PCI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更快地实现早期再灌注达到TIMI2级血流以上,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首先进行减量溶栓及抗血小板治疗,随后尽快进行PCI治疗,发挥药物溶栓和急诊PCI治疗两方面的临床优势,达到更早的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开通,也被称为联合PCI。1资料与方法选自我院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经临床  相似文献   

10.
尽快恢复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恢复心肌组织灌注可以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心肌面积并降低病死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优于药物溶栓。溶栓后PCI治疗加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能会改善心肌血流,我们对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186例,对其中PCI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显示年龄>55岁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急诊PCI术后更易出现心力衰竭加重,<55岁患者梗死血管更易累及前降支并出现心力衰竭加重;梗死血管闭塞时间、梗死血管重要性、非梗死血管病变程度、侧支循环不良、边支血管闭塞和损伤等均可诱发急性心力衰竭。造影剂、血容量增加、再灌注损伤、缓血流、无再流也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较多,警惕高危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仅可以恢复血流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心功能,还能降低死亡率.特别是老年AMI患者直接PTCA比慢性闭塞血管病变PCI成功率更高[1].现对我院89例老年AMI患者采取急诊PTCA 支架术,取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易化PCI治疗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病变血管内血栓形成而发生的急性闭塞,AMI的治疗从80年代的溶栓疗法,到逐渐发展起来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脉搭桥及干细胞移植等方案都是围绕AMI的治疗原则:尽快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灌注以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扩大及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而展开的。但目前各种治疗方案都存在其一定的有限性。易化PCI方案是指AMI发生后首先尽可能地予以院前(或患者家中)药物溶栓再灌注疗法,同时静脉给血小板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或口服氯吡格雷,并在这种药物易化了的再灌注治疗过程中尽快…  相似文献   

14.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治疗,包括溶栓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以恢复冠脉血流并达到心肌组织的完全再灌注。然而,急性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特别是急诊PCI后,心肌组织再灌注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准确  相似文献   

15.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治疗,包括溶栓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以恢复冠脉血流并达到心肌组织的完全再灌注。然而,急性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特别是急诊PCI后,心肌组织再灌注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准确、有效地评价心肌组织灌注成为今后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1冠脉造影评价1.1TI MI血流分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 MI)血流分级最初是被用于描述急性心肌梗死闭塞的冠脉再通(包括溶栓或急诊PCI)后冠脉血流的情况,分为:0级(完全闭塞,无前向血流)、Ⅰ级(微前向血流,心肌无灌注)、Ⅱ级(血流缓慢,部分心肌灌注)和Ⅲ级(血流正常和完全心肌灌注),目前已广泛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脉血流评价。研究显示:它与患者的临床预后明显相关,分级越高,其预后越好。一项包括5498例AMI患者的荟萃研究也显示,溶栓治疗90min后达到TI MIⅢ级的患者死亡率为3.7%,而TI MIⅡ级和TI MI0/Ⅰ级分别为6.1%和9.3%。由于TI MI血流分级应用简便,一些学者也用它来间接评价心肌组织灌注。冠脉开通后无残余狭窄、夹层、痉挛或血栓形成,而血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2 18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0 1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组 ) ,117例接受急诊PCI治疗 (PCI)组 ,比较接受两种治疗方法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结果。结果 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 (IRA)再通率为 70 4 % ;急诊PCI组IRA再通率为 98 8% ;30d时左室射血分数 (EF)溶栓组为5 6 1± 11 2 ,急诊PCI组为 6 0 2± 9 1,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病死率分别为 8 9%和 3 4 %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分析溶栓再通组与急诊PCI组的临床疗效 ,前者再发梗死、发生心肌缺血事件和心力衰竭 ,比率明显高于急诊PCI组 (30 7%vs 15 3% ,P <0 0 5 )。溶栓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15 8d[(12 3± 6 8)d],PCI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10 2d[(7 2± 3 1)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比 ,前者可充分有效地开通IRA ,降低死亡率 ,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 ,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65例,其中IABP组30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35例,单纯行急诊PCI治疗。结果IABP组患者在IABP支持下,30 min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2~8 h血流动力学稳定,均完成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没有血管再闭塞事件发生,无术中死亡,院内死亡率40%;对照组患者院内死亡率74.3%,其中6例在术中死亡。结论IABP可明显改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IABP可提高急诊PCI的成功率,减少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及血管再闭塞事件的发生,降低院内死亡率,明显改善了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条件与疗效.方法 60例AMI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PCI及溶栓治疗.结果 PCI组开通率高,并发症明显小于溶栓组,两组开通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急诊PCI疗效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直接PCI术与溶栓后不同血流状态患者行择期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AMI并行PCI术的患者,分为直接PCI组20例,溶栓后IRA血流TIMI 0、Ⅰ级组14例和溶栓后IRA血流TIMIⅡ、Ⅲ级组20例,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3组术后3d、术后30d和术后90d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管再通率达100%。直接PCI治疗后30d、90d的AMI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较之术后3d时改善明显;溶栓后血流TIMI 0、Ⅰ级的患者术后LVEF值、LVEDVI、LVESVI有所改善,但较之直接PCI组却明显降低;但溶栓后血流TIMIⅡ级和Ⅲ级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的改善与直接PCI组无明显区别。结论:AMI起病7~10d再开通血管的患者心功能明显不如急诊开通者,而不管是急诊PCI还是溶栓开通血管后再行择期PCI均可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目前,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有一半以上死于AMI。我国AM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接近国际水平。近年来,尽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AMI的急性期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溶栓治疗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再灌注治疗方法[1]。1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脉管腔急性完全性闭塞而引起的。病理研究表明,AMI时冠状动脉内闭塞血栓的发生率高达70%~90%,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是冠状动脉内膜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