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内动静脉畸形CT、MRI、CTA、MRA、DSA等影像学表现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收集脑动静脉畸形75例,以手术病理及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CT、MRI、CTA、MRA、DSA影像学表现,分析各种影像手段的优缺点.结果 CT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89.3%,MR诊断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96%.CT呈团块状、蜂窝状、结节状或条索状;MR呈蚯蚓状或线样无信号流空血管影;CT发现钙化及超早期出血较MR敏感,MR对血肿的分期敏感.CTA、MRA、DSA可见瘤巢、引入动脉影及引流静脉影,CTA、MRA分辨率不及DSA,DSA对动静脉畸形内部结构的显示不及CTA、MRA.影像学表现可以反映脑动静脉畸形的大体病理结构.结论不同的影像手段对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各具价值,结合不同的影像方法完全可以达到诊断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DSA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静脉畸形(AVMs)是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最常见的一类。本文对125例AVMs的血管造影形态与出血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对判断出血的危险性及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旨在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血管内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25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根据是否出血,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AVM直径每上升一个等级,脑AVM肌瘤出血风险增加2.98倍。其中,AVM直径<3cm时出血风险可能性最大。供血类型每上升一个等级,出血危险度增加2.03倍。有合并动脉瘤的出血风险比没有合并动脉瘤的出血风险高1.54倍。比较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对照组治愈率为69.7%,实验组治愈率为51.1%。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疗效稍高于实验组。结论 :在临床中,对存在血管直径过小、深静脉引流、伴发动脉瘤的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脑AVM畸形病死率。脑AVM畸形治疗中,ONYX栓塞剂安全性好,更适合作为栓塞材料,有较好的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5.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危险因素的分析与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春龙  罗其中 《上海医学》1998,21(7):376-378
目的:探讨与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相关的临床及血管影像学特征,以期对脑AVM的出血倾向作出评价和预测。方法:应用Cox回归模型,对59例脑AVM进行出血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59例脑AVM中,观察期内出血48例(占81.4%),年平均出血率2.3%;病灶大小、供应动脉支数以及引流静脉支数是决定脑AVM出血倾向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小型AVM、多支动脉供应的AVM以及仅有单支静脉引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与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相关的临床及血管影像学特征,以期对脑 AVM 的出血倾向作出评价和预测。方法:应用 Cox 回归模型,对59例脑 AVM 进行出血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59例脑 AVM 中,观察期内出血48例(占81.4%),年平均出血率为2.3%;病灶大小、供应动脉支数以及引流静脉支数是决定脑 AVM 出血倾向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小型 AVM、多支动脉供应的 AVM 以及仅有单支静脉引流的 AVM 最易破裂出血。结论:建议脑血管造影时着重对此三项指标进行描述;对于出血风险较大的脑 AVM 应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适应证及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方法,进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2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9例中全切27例,次全切2例;恢复良好26例,中残2例、重残1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疗效良好。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脑动静脉畸形影像学诊断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113例AVM病人皆行DSA及MRI检查,其中67例行MRA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内动静脉畸形的CT、MRI、MRA、DSA等影像学表现,重点分析低场MRI、MRA对脑内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脑动静脉畸形20例,以手术病理或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影像成像技术本身的特点,分别比较CT与MRI,MRA与DSA在诊断cAVM中的优缺点,从而总结出低场MRI、MRA对cAVM的诊断价值。结果CT表现呈团片状、蜂窝状、结节状或条索状;MRI呈葡萄状、蚯蚓状或乱线团样无信号流空血管影;CT发现钙化及超早期出血较MRI敏感,MRI对血肿的分期及继发改变更为敏感;MRA、DSA可直接显示扭曲血管团、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MRA分辨率不及DSA,DSA对动静脉畸形内部结构的显示不及CTA、MRA。结论不同的影像手段对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各具价值,结合不同的影像方法完全可以达到定性诊断的目的,MRI及MRA对于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脑膜-脑动静脉畸形主要位于脑实质并侵及硬脑膜,畸形团靠近脑表面,不仅由颅内血管供血,也有颈外动脉分支或椎动脉的硬膜分支参与供血。我科近年来收治该类患者2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 (附9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伴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急诊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伴颅内出血患者96例,其中表现为昏迷、脑疝者60例(62.5%).术中清除血肿,同时行动静脉畸形全切58例(60.4%);动静脉畸形部分切除12例(12.5%);单纯夹闭畸形血管1例;单纯清除脑内血肿25例(26.0%).结果术后死亡14例,手术死亡率14.6%.致残率27.1%.结论对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表现昏迷、脑疝的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是有意义的,且有助于降低总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陈川  黄振超  龚瑾  叶卓鹏  王辉 《海南医学》2012,23(19):55-58
目的初步探讨颅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005年8月到2010年3月间收治的5例颅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病例的临床分类、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包括AVM团内型1例,AVM血流相关型2例,AVM无关型2例。2例患者一期手术夹闭责任动脉瘤并同时切除AVM,1例栓塞动脉瘤后二期手术切除AVM,1例患者栓塞动脉瘤后,二期伽马刀治疗丘脑AVM,另1例手术切除AVM病灶,二期手术夹闭动脉瘤。5例病例复查DSA均未见动脉瘤或畸形血管团残留。结论此类病例中,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的解剖特点和构筑关系往往比较复杂。针对不同临床特点的病例,应采取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以得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4年4月,对27例AVM患者(平均年龄30.1岁)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13例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脑出血,7例首发癫痫。颅内杂音1例。血管畸形团位于幕上者26例,位于幕下者1例。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I级2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4例。用氰基丙烯酸酯(NBCA)栓塞了13例,用弹簧圈栓塞了5例,用NBCA及弹簧圈联合栓塞了9例。4例患者栓塞后接受了开颅手术。结果:27例患者血管畸形团栓塞后体积平均减少73.1%,3例血管畸形团经介入治疗完全消失。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性好、并发症少,可以成为治疗脑AVM的主要手段。同时栓塞Spetzler-Martin高级别AVM的深部供血动脉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大脑凸面动静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例合并有癫痫发作的大脑凸面动静脉畸形患者行显微手术,术中进行皮层脑电监测,确定致痫灶的位置及范围。9例在切除病灶后致痫灶消失,2例位于非功能区的予以切除,1例位于功能区的行皮层热灼。结果病灶完全切除12例,无创腔血肿,无新增脑功能障碍;随访3个月至2年,所有患者的癫痫症状消失。结论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大脑凸面动静畸形,显微手术能完整切除病灶。运用皮层脑电定位致痫灶,能有效地治疗癫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史宝柱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66-1267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VD)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及其与CVD危险因素和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对160例CVD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对颅内外动脉血管的狭窄发生率、狭窄程度、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65%,中、老年组的中重度狭窄的比率明显高于青年组;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多分布在颅内动脉狭窄组,而伴高血脂和吸烟的患者多分布在颅外动脉狭窄组患者中;中、重度血管狭窄组的脑梗死和TIA的发病率高于脑出血组(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易导致颅内外动脉狭窄,而后者是CVD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随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加CVD的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16.
卢剑波  孙晓川  朱继  张晓冬 《吉林医学》2011,32(22):4549-4551
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穿刺方法,导管操作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防止等问题。方法:对收治的91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1例造影显示:动脉瘤73例(包括单发58例,多发15例,合并烟雾病4例,合并颅内血管母细胞瘤1个,合并颅内脑膜瘤1个,合并脑血管畸形1例,共检查出动脉瘤90个),动静脉畸形10例(合并颅内动脉瘤1例),烟雾病6例(包括单发1例及合并颅内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及阴性结果4例,阳性检出率95.7%。其中4例右侧股动脉穿刺失败,改为左侧重新穿刺后成功,3例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术中出现大脑中动脉远端栓塞,1例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皮下瘀血17 cm×15 cm,无一例远端血管异常。结论:DSA是一项有较高风险的操作技术、需要医、技、护、患等多方面密切协作。术前教育、穿刺部位麻醉、穿刺方法、导管操作、术后压迫止血、并发症防止、术后护理等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合并动脉瘤治疗策略、治疗方法。方法: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确诊出血的10例患者,根据AVM血流动力学及动脉瘤特点,取不同栓塞策略,先栓塞动脉瘤后栓塞动静脉畸形。结果:畸形团内型5例,用Onyx胶、弹簧圈栓塞,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与供血动脉相关型4例,与畸形团无关型1例,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再Onyx胶栓塞畸形血管。复查DSA,动脉瘤全部栓塞,AVM完全消失5例,3例栓塞80%,2例栓塞60%~80%,1例术后出现病变对例肢体轻度偏瘫。后期再次栓塞畸形血管团2例,行开颅切除畸形血管团1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结论: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畸形团供血动脉瘤优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畸形团内动脉瘤则以闭塞该部血流为主,如技术条件允许也尽量先栓塞带瘤血管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测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构筑特征,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合并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脑AVM患者107例,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畸形血管大小、位置、供血动脉数目、引流静脉数目、出血及合并动脉瘤或静脉瘤等因素对合并癫痫发生的相关性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3D-DSA为参考标准,探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CTA对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性能。材料与方法:所有病例经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的144例经过数字减影CTA和3D-DSA检查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所有源图像都发送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大小。以3D-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数字减影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计算数字减影CTA诊断不同直径(<3 mm,≥3mm且<5 mm,≥5mm且<10 mm,≥10 mm)动脉瘤和前循环与后循环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44例患者中,DSA检查共发现199个动脉瘤,数字减影CTA发现196个动脉瘤。数字减影CTA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5%和100%。<3 m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2%、100%;≥3 mm的分别为100%和100%。结论:64层CTA是颅内动脉瘤检出的可靠方法,可作为诊断动脉瘤性SAH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徐建林  周兵  陈书迭  袁建华 《浙江医学》2010,32(4):454-456,460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介入栓塞治疗后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102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参考相关文献,对可能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16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02例患者中,有26例术后发生临床并发症,其中11例为技术相关并发症;经治疗后恢复良好15例,遗留局部神经功能障碍10例,死亡1例。16个可能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因素中,出血史、高血压史、病变分级、病变部位、深静脉引流、引流静脉栓塞和术后血压控制为危险因素;其中出血史、深静脉引流和引流静脉栓塞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可能影响AVM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中,出血史、深静脉引流和引流静脉栓塞是最重要的因素;认识并控制危险因素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