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局灶性脑梗死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探讨IP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MCAO 10min作为IP,IP后48h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死(PMCAO)模型,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检测VEGF及MMP-9表达和脑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变化。结果 IP显著减轻PMCAO大鼠神经功能及组织学损害,降低PMCAO后MMP-9的表达,减轻脑水肿,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增加。结论 IP对其后PMCAO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诱导脑缺血耐受(IT)的产生,脑IT的神经保护作用与脑梗死后血管再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预处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模拟神经外科手术缺血过程,研究亚低温预处理情况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耐受时间。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可逆的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1h、2h、3h缺血-常温组,1h、2h、3h缺血-亚低温预处理组。术后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以及脑梗塞体积的变化。结果:对于1h和2h缺血组,应用亚低温预处理,可以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减小脑梗塞体积。对于3h缺血组,则脑保护作用不明显。结论:应用亚低温预处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可以减轻脑缺血性损害,脑缺血的耐受时间应在2h以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模型再灌注不同时间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将5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S+SS,5只)、假手术+再缺血组(SS+MCAO,25只)、缺血预处理+再缺血组(IP+MCAO,25只),后两组再随机分成5个亚组。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模型(缺血预处理10min),分别在缺血预处理后1、3、7、14、21d进行再次缺血2h再灌注22h,然后取脑检查。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脑梗死体积,观察神经行为缺损,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结果IP+MCAO组1、3、7d亚组与SS+MCAO组相应亚组比较,神经行为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梗死体积明显减小,VEGF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t=2.357~11.479,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诱导了脑缺血耐受,预缺血诱导的VEGF表达增加在脑缺血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穿线法阻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置于冰毯机上和常温操作台上,使其肛温分别保持在(34±0.5)℃和(37±0.5)℃。12h后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区ICAM-1阳性血管数目。结果实验组ICAM-1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结论亚低温可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ICAM-1表达,推测亚低温降低ICAM-1表达是亚低温减轻脑缺血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etal liver kinase1,Flk1)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补阳还五汤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动物脑内VEGF、Flk1的表达和蛋白水平,同时评价动物神经功能。结果在正常大鼠脑内有少量VEGF和Flk1阳性细胞,脑缺血后VEGF和Flk1阳性细胞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补阳还五汤均能改善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增强VEGF和Flk1的表达,提高VEGF蛋白水平(P<0.05);于7、14d补阳还五汤作用强于尼莫地平(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增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VEGF及Flk1的表达和提高VEGF蛋白水平,是其抗脑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缺血预处理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缺血预处理机制。方法:对雌性SD大鼠一周内行2次颈外动脉缺血预处理后,建立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脑组织TTC染色检测梗死体积百分比,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表达。结果: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缩小(P<0.01),VEGF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了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 溶媒组、阿司匹林50mg/kg预处理组.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予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进行5分制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及caspase 3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 溶媒组相比,阿司匹林预处理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获不同程度改善(P<0.05),脑组织caspase 3表达及凋亡细胞减少(P<0.01). 结论 阿司匹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脑组织中caspase 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最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静  董海龙  栾琪  赵翚  路志红  熊利泽 《医学争鸣》2007,28(24):2214-2216
目的探寻缺血后处理(I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最佳时间,比较该处理方案与缺血预处理(IPC)脑保护效应.方法IP最佳时间确定实验分组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对照组,行单纯缺血再灌注;IP-15 s,30 s,1 min,2 min和5 min不同时间点组,分别于大脑中动脉线栓阻闭(MCAO)90 min后,再灌注15 s,30 s,1min,2 min和5 min,缺血15 s,30 s,1 min,2 min和5 min,反复三次,组间比较得出IP最佳时间.比较IP最佳时间与IPC脑保护效应实验分组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IP-15 s组和IPC组,预先阻闭大脑中动脉20min,再灌注24 h后行MCAO 90 min.上述实验90只动物经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取大脑行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确定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再灌注24 h后,在IP最佳时间的确定实验中,IP15 s组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容积(34.0±4.8)%明显低于对照组[(58.9±12.2)%,P<0.01];在IP与IPC脑保护效应比较实验中,IP-15 s和IPC的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IP-15s脑梗死容积(36.1±10.3)%大于IPC组[(26.8±3.3)%,P<0.01].结论I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最佳时间为15 s再灌注/缺血,反复三次;IP的脑保护效应弱于IP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此模型上,脑缺血预处理10 min再灌注72 h后,再次脑缺血90 min后再予再灌注24 h,用Bederson神经缺损体征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用亚硝酸盐还原法测定脑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脑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后,脑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组(IP R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明显轻于假脑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组(R组)(P<0.05);R组和IP R组的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层、海马的NO含量异常升高,与假脑缺血预处理 假脑缺血再灌注组(S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P R组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层、海马的NO含量较R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了脑组织的NO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复方当归注射液对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当归注射液对其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所致局灶性脑缺血、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和花生四烯酸诱发的急性血栓性脑缺血模型的动物模型,测定复方当归注射液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复方当归注射液可以增加脑缺血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量.结论:复方当归注射液可促进脑缺血及脑缺血后遗症神经功能恢复,减轻后遗症的神经功能障碍,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后脑组织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及其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9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A组)、假预处理缺血组(B组)和预处理缺血组(C组)3组.采用Longa法建立局灶脑缺血(MCAO模型,短暂性脑缺血20 min作为预处理(PC,PC)后24 h给予永久性MCAO(PMCAO.各组大鼠均于第2次手术12 h(n=25)或24 h(n=5)后用红四氯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的体积,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前脑皮质细胞凋亡率,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前脑皮质c-fos mRNA和蛋白进行检测.结果:C组PMCAO后12 h、24 h脑梗死体积较B组减小(P<0.05);C组前脑皮质c-fos mRNA的表达高于A、B组(P<0.05或0.01,c-fos)蛋白的表达高于A组(P<0.01、低于B组(P<0.05), 而凋亡细胞百分率较B组下降(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诱导c-f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抑制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IP)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GFAP与脑缺血耐受(IT)的关系及可能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IP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对照组。动物模型的制备参照有关文献。采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评价各组GFAP的表达。结果IP组脑梗死体积较MCAO组明显减小(P〈0.05),光镜下病理改变减轻,GFAP表达水平较MCAO组和对照组升高(均P〈0.05)。结论IP能够提供脑保护,诱导脑IT的形成。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启动内源性的神经保护机制而加强了对再次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 -局灶型脑缺血预处理 ( IP)后细胞凋亡和 p5 3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 MCAO)模型 ,以 MCAO2 0 m in作为 IP,再灌注 72 h行 MCAO2 h,再灌注 2 4 h后取脑切片作组织学分析 ,用 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观测细胞凋亡和 p5 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 MCAO 2 h组比较 ,IP组脑梗死体积减少 4 6 % ( P<0 .0 5 ) ;IP组 TU NEL 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 P<0 .0 5 ) ;MCAO2 h再灌注2 4 h后 ,皮层 p5 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 ,IP组减轻这种增多 ( P<0 .0 5 )。结论 :脑 IP可能通过抗凋亡机制对神经组织起保护作用 ,而 p5 3可能在脑缺血耐受形成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A brief ischemic event (i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PC) can result in a subsequent resistance to severe ischemic tissue injury, i.e., ischemic tolerance (IT). The phenomenon has been described in several organs (espe- cially in brain and heart). Several studies on brain toler- ance have identifie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transient focal ischemia to preceding permanent focal stroke and its consequences on neurological deficit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olecular underpinning of…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大黄酚(chrysophanol, CHR)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半暗带区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的影响,探究CHR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长期脑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18只健康雄性2月龄C57BL小鼠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组、CHR组(自造模当日至脑缺血再灌注后14 d按0.1 mg·kg-1·d-1腹腔注射CHR),每组6只。线栓法制作小鼠MCAO模型,缺血45 min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于再灌注14 d将小鼠处死、取脑,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脑组织冰冻切片缺血半暗带区内HIF-1α及VEGF水平,并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方法确定HIF-1α、VEGF是否在神经元中表达。结果 1)Sham组小鼠脑内偶见HIF-1α阳性细胞。MCAO组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HIF-1α的表达水平比Sham组显著升高(P<0.05)。经CHR治疗14 d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半暗带区内HIF-1α的表达水平比MCAO组显著减少(P<0.05)。2)Sham组小鼠脑内可见大量的VEGF阳性细胞。MCAO组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VEGF的表达水平比Sham组显著降低(P<0.05)。经CHR治疗14 d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半暗带区内VEGF的表达水平比MCAO组显著增加(P<0.05)。3)在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HIF-1α或VEGF分别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共定位。结论 CHR可能通过下调HIF-1α的表达水平、上调VEGF的表达水平,减少神经元损伤,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长期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短暂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再次脑缺血后微血管损伤及脑水肿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开颅方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MCA)20min,3天后再次阻断24h。应用TTC染色、TUNEL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梗死灶体积、损伤侧服体积,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缺血预处理20min不引起明显的神经元损伤,而能使再次的24h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体积明显减小,微血管损伤及脑水肿明显减轻,半影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减少。结论 20min局生脑缺血预处理能够通过减轻微血管损伤及脑水肿对再次严重的脑缺血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立英  苏立凯  廖仁昊  王敬 《医学综述》2006,12(17):1086-1088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联合大黄素甲醚(Phy)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和Ply治疗组。各组采用Zea-longa等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制备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酯(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脑缺血预处理联合Phy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均较缺血预处理组更为明显。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亦更为明显。结论Phy可增强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作用,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二者具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鼠局灶性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现象及其存在的时间窗。方法  86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PC、PC+ MCAO及 SS+ MCAO三组 ,分别给予 10 min大脑中动脉缺血预处理 ( PC)、PC+ 2 h大脑中动脉阻塞 ( MCAO)及假手术 ( SS) + 2 h MCAO,其中后两组又据 PC与 MCAO间隔不同分为 1d,3 d,7d,14d,2 1d,2 8d 6个亚组 ,MCAO后 2 4h处死 ,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单纯 PC不引起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形成 ;MCAO前 1~ 2 8d给予 PC组神经功能缺损均轻于 SS组 ( P<0 .0 1) ,其中 3 d组最明显 ;MCAO前 1~ 14d给予 PC者较 SS组梗死体积缩小 ( P<0 .0 5 ) ,尤以 3 d及 7d组明显 ,分别减小 5 3 .7%和49.9% ( P<0 .0 1) ;MCAO前 3 d给予 PC组脑含水量低于 SS组 ( P<0 .0 5 )。结论  10 min大脑中动脉预缺血不会引起神经损害但已足以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 ;缺血耐受作用出现于 PC后 1d,其后 14d内给予 MCAO均可使梗死体积减小 ,而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持续时间更长 ,至少可达 4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