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上海地区10万人口糖尿病调查中的1,931人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试验对象先以餐后2小时尿糖或/和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初筛;40岁以下者先以葡萄糖氧化酶尿糖试纸检查餐后2小时尿糖,如尿糖阳性,则作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40岁以上者同时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和尿糖;凡餐后2小时血糖>140毫克%者,进一步作 OGTT。1,931人OGTT 的结果为:正常1,137人(58.9%),糖耐量异常285人(14.7%),糖尿病509人(26.4%)。50岁以下各组在正常人中服糖后血糖无明显差异,50岁以上者随年龄增长而递增。超重与不超重者 OGTT 结果有非常显著差异。年龄、性别对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者的 OGTT 结果无明显的影响。并根据正常组不超重的1,018人各时限血糖值与年龄直线回归方程运算,提出 OGTT 的正常指标、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把握健康机会。方法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者均择期进行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共测362人,共中14人餐后血糖明显异常,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46例,行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糖耐量异常者14例,空腹血糖异常3例,空腹血糖异常与糖耐量异常并存13例,2型糖尿病12例。结论对T2DM的防治在于早期发现IGT人群,早期干预,对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的筛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朱秀梅 《中外医疗》2010,29(13):56-56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和糖耐量实验在诊断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355例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服糖2h、餐后2h、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均有明显升高,糖尿病人群糖耐量明显降低。空腹血糖的检出人数为33例,检出率为28.6%;服糖2h血糖检出人数为38例,检出率为33%;餐后2h血糖检出人数为52例,检出率为45.2%;糖耐量检出人数为67例,检出率为58.3%。结论在进行检查时,应将糖耐量检查作为糖尿病的常规检查与空腹血糖检结合起来,糖耐量检测对诊断糖尿病作为常规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有效地减少或防止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发展为糖尿病.方法 选择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在7.8 mmol/L~11.1 mmol/L之间的患者200例,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记录患者干预治疗前后血糖(空腹和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每三个月检查一次,观察期限1年.结果 显效136例;有效5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 通过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减少和控制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发展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5.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当餐后2小时血糖≥140mg%时,应做口服 OGTT,进一步确定是否为糖尿病。根据糖尿病的诊断暂行标准,如餐后2小时血糖160mg%以上,尿糖阳性则不必作糖耐量检查,而可诊断为糖尿病。本文就餐后2小时血糖≥140mg%与以 OGTT 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符合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儿童肥胖者2型糖尿病(DM)及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方法对98例肥胖者(7-14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和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水平。结果在98例肥胖者中发现1型DM 1例(1.1%),糖耐量异常(IGT)12例(12.2%);少年肥胖组其餐后2 h血糖显著高于儿童肥胖组及非肥胖组(P〈0.01);98例糖代谢异常患儿中44例(47.3%)有2型DM家族史。结论学龄期应开始肥胖干预、糖尿病筛查,以降低青少年2型DM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囊性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57例PCOS患者进行75 g葡萄糖耐量(OGTY)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分别检测空腹、餐后1、2 h血糖及胰岛素.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 257例PCOS患者中178例(69.3%)糖耐量正常(NGT),73例(30.7%)糖代谢异常,其中67例(26.1%)为糖耐量损伤(IGT),12例(4.7%)为2型糖尿病(2DM)(P<0.05).NGT、IGT与2DM组间年龄、体重指数、卒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逐渐升高(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逐渐降低(P<0.05);30~34岁年龄段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是20~29岁之间的2倍;肥胖PCOS患者中糖耐量异常(IGT/2DM)的发生率是非肥胖患者的近4倍(P<0.001).结论 PCOS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与年龄及体重指数有关;胰岛素抵抗是PCOS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杨静  沈干 《安徽医学》1999,20(5):14-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糖和脂代谢的变化。方法:对83例老年高血压和142例非高血压人群进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血胰岛素、血脂和腰臀比值。结果:两组比较显示,高血压组患者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及肥胖发生率、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及甘油三酯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是糖脂代谢紊乱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9.
石玉明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82-183
目的:探讨对高危人群诊断2型糖尿病时准确把握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对临湖镇两个社区500例40岁以上女性分别监测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各1次。结果:在糖尿病早期,主要是餐后血糖增高,空腹血糖大多为正常或正常高限,不做餐后血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0GTT),必将漏诊上述部分患者。结论:及早发现糖尿病,必须对高危人群做OGTT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OGTT试验,由于这种方法较OGTT试验抽血次数少,简单易行,易于接受,是筛选和发现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的最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金菊 《中外医疗》2012,31(26):45-46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IGT)早期综合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8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40例采取早期综合干预措施包括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及双胍类及阿卡波糖等药物调整血糖作为试验组,40例不采取早期干预措施作为对照组,在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半个月及1个月分别复查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并进行比较,并随访患者1~2年,观察糖尿病发病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半个月,1个月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试验组糖尿病发病率为15.00%,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对照组分别为37.50%,2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及采用双胍类及阿卡波糖等药物调整血糖,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分析临床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葡萄糖之后,对其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的结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对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别检测其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情况,并对不同血压分级患者的糖代谢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此次研究中检查出114例糖代谢功能异常患者,其中15例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2例空腹血糖受损、87例糖耐量受损,186例正常血糖。随着血压级别越高,患者出现糖代谢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糖代谢功能很容易出现异常情况,并且随着血压分级越高,越容易发生异常情况,最主要表现为以糖负荷后2h血糖指标上升,所以此类患者在疾病早期应当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便于尽早进行治疗,避免发生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凯里县5523例农民糖尿病患病率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贵州省凯里县部分以苗族为主的聚居地区5523人糖尿病患病率,结果为O.36‰,该地区农民体力劳动为主,长期高醣、高纤维、低脂、低旦白饮食致使糖耐量与高患病率地区有所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我组40岁以上(除外耐量异常者)餐后2小时血糖值为107.3±18.6mg%(M±S.D.),以均值加2倍标准差为正常值上限,对餐后2小时血糖≥140mg%者进一步做口服卜萄糖耐量试验检出患者以早期诊治是合适的,但<140mg%者是否卜萄糖耐量试验均属正常尚不能定论,餐后2小时血糖值与耐量试验异常完全符合率应进一步观察。我组资料说明:仅凭餐后2小时血糖值进行诊断应在200mg%以上,是否合适值得商榷。糖尿病并发症不仅见于已确诊糖尿病者,而且在糖耐量异常用患者已见到典型微血管病变,因此在不同职业人群中;特别是10岁以上人群中普查,力争早期发现糖尿病, 予早期防治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小儿肥胖症与糖尿病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44例肥胖症患儿作为肥胖组,44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对比两组小儿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耐量异常与糖尿病发生率。结果肥胖组小儿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高于健康组;肥胖组糖耐量异常与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健康组。结论小儿肥胖症是糖尿病高危因素,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体重,提升儿童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餐后 2小时血糖测定对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分析了 90例糖耐量检测空腹血糖 <7 0mmoL L且临床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者餐后 2小时的血糖水平。结果显示餐后 2小时血糖≥ 11 1mmoL L者占 82 2 % ,提示 :餐后两小时血糖测定在早期糖尿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80例受试者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与两种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之间的关系,其中糖尿病50例,排除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者30例。结果表明:糖尿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两种方法测定的HbAlc均非常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全部受检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与两种方法测定的HbAlc均呈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情况及社区护理对其疗效的影响情况。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我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血糖代谢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分为实验组81例和对照81例组,实验组给予社区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参与调查的老年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8.75±0.73)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为(9.40±1.06)mmol/L,均高于正常值;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糖病患者的血糖代谢情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在给予社区护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下降,护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对非糖尿病18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结果检出糖耐量受损(IGT)96例(51.89%)。空腹血糖受损(IFG)28例(15.14%)。糖调节受损(IGR)7例(3.78%)。结论:糖耐量受损检出率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应引起重视,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服葡萄糖后2 h血糖在筛选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河南省1335例怀疑为糖尿病的人群进行血糖检测.结果空腹血糖与服糖后2 h血糖同时增高921例;仅服糖后2 h血糖增高1181例,260例为葡萄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结论在糖尿病诊断检测中,空腹血糖与服糖后2 h血糖有差异.单独检测服糖后2 h血糖在筛选糖尿病患者中有简便、快捷、准确、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耐量(IGT)异常的一级亲属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异常一级亲属76例,给予阿卡波糖50mg餐时嚼服,3次/d,疗程4周,同时测定血压、血脂等临床和生化指标。观察治疗前后餐后2h血糖(2hP G)、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肾功等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受试对象餐后2h血糖(2hP G)、甘油三酯(TG)、胆固醇酯(TC)、尿酸(UA)、餐后2h胰岛素水平(2hI NS)、HOMA-IR明显降低,HOMA-B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血压、肾功等指标无显著变化。HOMA-IR与BMI、空腹血糖(FPG)、2hP G、TG、空腹胰岛素(FIN)、2hI NS呈正相关(P<0.05);HOMA-B与BMI、TG、FIN、2hI NS呈正相关(P<0.05)。结论阿卡波糖能有效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异常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其胰岛B细胞功能,对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餐后高血糖是最早反应血糖控制异常的指标之一,餐后高血糖使糖耐量异常向2型糖尿病方向发展,同时也是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1]。因此,在糖代谢受损患者中,对于防治向糖尿病方向发展,降低餐后高血糖尤为重要。阿卡波糖是一种α-糖苷酶抑制剂,可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中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这一作用机制可以在不升高胰岛素水平的情况下控制血糖[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