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索名老中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古今医案云平台中收录的名老中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验案,经筛选、标准化后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共纳入医案123个,处方225首,涉及药物201味,用药总频次2 801次,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茯苓、黄芪、白术、甘草、丹参等,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性则以温性、平性为主,药物多归肺、脾、心、肾经,通过关联分析显示:常用益气、温阳、健脾、利水、活血的治法,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以下5个聚类组:(1)黄芪、茯苓、白术;(2)丹参、党参、红花、猪苓,葶苈子、车前子;(3)甘草、麦冬、五味子;(4)桂枝、附子、人参;(5)白芍、川芎、当归、地黄、泽泻、益母草、太子参。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归纳出核心药物群:麦冬、茯苓、白术、甘草、黄芪、丹参、葶苈子,主要功效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结论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以补气为基本大法,根据兼挟的虚实不同分别佐以温阳、健脾、活血和利水之法,同时注重活血而不忘养血,利水而不忘护阴的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治疗糖尿病以益气滋阴,清热,补气,活血等为基本疗法,疗效确切。为了进一步研究探索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该次研究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大量有关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资料,对其进行总结性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几年,头痛发病率越来越高,年龄趋于年轻化,治疗上,西药不良反应多、复发性高,患者依从性差,常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中医治疗头痛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个体差异予以不同的方药治疗,而总结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十分重要。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应用中药方剂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中治疗头痛的有效方剂,以"头痛""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神经性头痛"为关键词并含"中医"进行搜索,检索2014年1月-2019年10月相关的文献,筛选有效方剂214首。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治疗头痛的组方数据库,采用平台中的"数据分析"系统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治疗头痛的214首有效方剂涉及中药243味。用药频次居于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川芎(149次)、甘草(122次)、白芍(94次)、当归(88次)、白芷(78次)。四气:温性中药用药频次最高,占40.86%(1048/2565),其次是寒、平、凉、热;五味:辛味中药用药频次最高,占33.70%(1315/3902),其次是甘、苦、酸、咸、涩;归经:主要以肝、脾、心为主。挖掘出核心组合16个,新方8首。结论治疗头痛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多与益气补血止痛类药物同用,为临床诊疗头痛提供方法及思路,也为进一步研发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补脾益气方剂在配伍上法度井然,具有很严格的规律性,如配甘淡渗湿,配辛散行气等,从而提高补脾方的治疗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张伦忠教授治疗中老年郁证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张伦忠教授治疗中老年郁证的门诊首诊处方122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其组方规律和用药经验。结果122首处方中得出12个核心组合和6个新处方。结论张伦忠教授治疗中老年郁证善于从阴阳角度辨焦虑与抑郁,重视肝、脾、肾三脏,治以疏肝解郁、顾护中焦、补肾填精,多以桑麻地黄汤为基础方临证加减,采用复方治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挖掘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有关中晚期肺癌方剂组方及规律。方法收集CNKI中治疗中晚期肺癌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中晚期肺癌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出297个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方剂,得出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48个,演化新处方6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药方剂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可实现对中晚期肺癌方剂的组方规律分析,为临床中晚期肺癌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为高血压病中药沐足治疗提供临床用药依据。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文献,时间截至2017年3月。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应用Excel 2003录入和整理并进行校对,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药物分类、归经等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共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85篇,涉及中药101味,用药频次604次;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牛膝、夏枯草、钩藤、川芎、吴茱萸;按照中药类别分析,用药最多类别分别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其次是补虚药;中药归经以肝、肾、脾、心经为主。结论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用药以活血化瘀、平肝熄风为主,辅以清热、补虚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名老中医网对张继东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 整理张继东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门诊处方,运用用名老中医网对处方药物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归类及关联规则的统计与分析。结果 使用频率>10%的中药共39味,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黄芪、炙甘草、党参、茯苓、川芎。药性偏温,味多甘苦辛,用药以补气活血、利水渗湿、健脾化痰为主,通过药物关联规则获得常用药对及潜在新组合,得到核心处方2首,分别是“川芎,丹参,党参,茯苓,黄芪”和“赤芍,川芎,丹参,黄芪,炙甘草”。结论 张继东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组方以补气活血,利水渗温,健脾化痰为主,体现了“标本兼治,补泻并施”的用药原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用药规律,为ACI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中医药治疗ACI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药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药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药物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收集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药方376首,涉及211味中药,药物总频次3 729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是川芎、地龙、当归、黄芪、丹参、红花、半夏、桃仁、天麻、赤芍。药物性味归经方面,四气以温性、平性为主;五味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药物功效统计中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祛风止痛、燥湿化痰、活血行气、活血通络等功效中药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有“当归-川芎”“川芎-地龙”“黄芪-川芎”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40次的24味高频中药聚类成5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ACI的核心组方为: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赤芍、黄芪、丹参、甘草。结论:中医药治疗ACI多从“瘀、痰、虚、滞”病机着手,注重急则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徐宗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19年10月徐宗佩教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出诊的处方152首,分析徐宗佩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辨证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用药以苦味、辛味,温性、寒性药为主;药物中肝、脾、肺、心经用药频率较高;高频药物以降香、五灵脂、延胡索、丹参等活血药物为主;共得到6首新处方。结论徐宗佩教授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宗气理论指导心血管疾病的学术思想,治疗心血管疾病多以活血化瘀、豁痰止痛、理宗气、活心血、清心火、安心神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古今文献用药规律并比较二者异同。方法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处方信息,建立有关药物分类、功效、性味归经的数据库,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古方170首,涉及药物197味。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药物为肉桂、甘草、当归、干姜、陈皮;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药物种类分别是温里药、补虚药、理气药;药性温>热>平>寒,药味辛>苦>甘>淡>酸。共纳入现代方剂149篇,涉及药物162味,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丹参、川芎、炙甘草、黄芪、当归;使用频次位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药性温>寒>平>凉,药味甘>苦>辛>酸>淡。对古今方剂中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古方聚为6个核心药物群,发现8个药对。今方共聚为4类,发现8个药对。结论古方治疗冠心病用药以温里散寒、补虚扶正为主,善用小方;现代方剂用药以益气活血为主,临床不限从心论治,还应注意调理脾、胃、肝、肾,同时强调肺经用药。  相似文献   

12.
王静 《心脏杂志》2003,15(4):328-330
目的 :观察两个联合用药组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高血压患者 10 6例 ,随机分成长期用药组和对照组各 5 3例。长期用药组又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其中甲组 2 5例 ,服用组方 1(双氢克尿噻和硝苯地平片各 7.5 mg) ,乙组 2 8例 ,服用组方 2 (尼群地平片 3mg,依那普利片 1.5 m g和吲哒帕胺片 0 .5 mg) ,对照组患者自行或间断服药。结果 :长期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P<0 .0 1) ,甲组和乙组降压幅度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对心率均无显著性影响 (P>0 .0 5 ) ,副作用均较轻微。结论 :两个联合用药组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远期疗效稳定可靠 ,而且可明显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中医门诊电子病历收集丁书文教授治疗心动过缓医案82份,其他疾病医案1 018份,并通过SAS统计软件编制了用药频率表,以心动过缓为因变量,以用药频率≥10%的36种中药为自变量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在82份医案中,共用中药103种,其中使用次数最多者为黄芪,共64次,使用频率为78.05%;使用次数最少者为白芨等19种,仅用1次,频率为1.22%.桂枝、熟地、细辛、冰片、附子、麻黄、木香、阿胶和肉桂偏回归系教的假设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它们在心动过缓用药中的特异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胆型肝炎又称毛细胆管炎型肝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属于中医“黄疸”范畴。目前中医药疗法在淤胆型肝炎的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探求其用药规律,笔者查阅了1995年以来的相关文献,共得到有效方剂81首,涉及中药113味,共出现768次(下文中药物分类、性味、功效、归经等均依据凌一揆教授主编五版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通过分析,发现治疗淤胆性肝炎的中药在使用上有以下规律。1 用药以活血祛瘀、清热、利水渗湿类药为主其功效分类分布及使用频率见表1。表1 中药功效分类分布及其使用频率功效分类味数味次使用频率(%)活血…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临床表现主要是排便困难和大便次数减少,有些患者伴有排便不完全的感觉[1].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认为其发生主要与遗传、肠道动力、菌群失调、内脏敏感性、社会心理、脑肠轴等有关[2].现代西医对FC的治疗通常是对症用药,常规用药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文献数据库筛查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将纳入的有效处方中药进行分析,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最终获得文献59篇,处方56首,涉及中药128味,其中,川芎、地龙、黄芪等药物使用频次较高,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甘、辛居多,归经以肝、脾、心、肾为主,功效分类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是“川芎→黄芪”,核心组合为“黄芪+地龙→川芎”。聚类分析得到7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核心药物是川芎、黄芪,总治疗原则为补虚、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卢秉久教授分期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组方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卢秉久教授诊治的MAFLD患者,采用Excel、SPSS 23.0、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对处方进行药物频次频率统计、性味归经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等,揭示卢秉久教授分期治疗MAFLD的用药规律。结果:卢秉久教授用药以补虚药为主,辅以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其核心组方为:陈皮、茯苓、白术、苍术、车前子、泽泻、桂枝、山楂、大腹皮、厚朴。聚类分析得出治疗MAFLD常用4法: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温阳利水、活血化瘀。结论:卢秉久教授治疗MAFLD采用攻补兼施之法,理气、祛湿、活血三位一体,同时又根据病情轻重、病机不同分期论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唐蜀华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21年2月唐蜀华教授在江苏省中医院国医堂诊治冠心病的病案,录入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案。利用描述性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算法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59例冠心病门诊病案,涉及220味药物。排名居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丹参、川芎、赤芍、红花、刺五加、瓜蒌皮、绞股蓝、炙黄芪、麦冬、五味子。使用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肝、心、肺、脾居多。药物功效类型显示,前5类分别为补虚药、活血化瘀、理气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复杂网络分析得到3组强关联药物组合,分别为丹参与川芎、丹参与赤芍、丹参与红花;关联规则得到药物二项关联规则39条;聚类分析得到2个核心处方及多个加减药物组合。结论:唐蜀华教授治疗冠心病以“阴虚为本,瘀热为标”为病机,用药以益气滋阴,清热活血为主。针对证候要素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进行加减,将辨证与辨病结合,继承同时进行衷中参西,创新发展中医新理论,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肝纤维化(LF)是临床上慢性肝病进程中常见的病理改变,本质上是肝组织受损后的过度修复,具体表现为细胞外基质(ECM)在肝组织内过度增生、沉积,从而导致肝内正常生理结构被改变,影响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1]。在中医学的认识中,肝纤维化属“积聚”“胁痛”等病的范畴,《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19年版)》[1]明确提出,该病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盛、邪毒久稽、肝络受损、气滞血瘀”,并概括为“虚损生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为VD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2年5月1日治疗VD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复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检索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复方67首,涉及197味中药,药物总频次548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是川芎、石菖蒲、丹参、黄芪、三七、人参、当归、天麻、淫羊藿、远志。药物性味归经方面,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平性、寒性等;药味以甘味为主,其次为苦味、辛味等;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心经、脾经、肺经、肾经等。药物功效以润肠通便、滋阴养血、强筋壮骨、祛风止痛、安神益智、活血祛瘀等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中高频药物组合有“川芎→黄芪”“黄芪→石菖蒲”“丹参→石菖蒲”“丹参→川芎”“远志→石菖蒲”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8次的18味高频中药聚类成6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VD的核心组方为黄芪、川芎、丹参、三七、石菖蒲、远志、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