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通过研究地黄寡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地黄寡糖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2月后,一次性ip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诱发大鼠2型糖尿病。7 d后大鼠分为模型组、地黄寡糖低和高剂量(100、200 mg/kg)组、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4周,另设对照组。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取肝脏检测肝糖原的量及葡萄糖激酶(GK)和葡萄糖-6-脱氢酶(G-6-Pase)活性,用RT-PCR技术检测GK和G-6-Pase基因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地黄寡糖能显著增加肝糖原的量(P<0.01),增强GK活性(P<0.01)和基因表达(P<0.05),减弱G-6-Pase活性(P<0.01)及其基因表达(P<0.05)。结论 地黄寡糖可能通过改善糖尿病大鼠肝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发挥治疗糖尿病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布渣叶总黄酮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ISO)诱导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布渣叶总黄酮(8、4、2 mg/kg)每天ig给予大鼠1次,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后1 h,ISO(2 mg/kg)多点sc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观察布渣叶总黄酮对大鼠不同时间点心电图及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生化法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和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布渣叶总黄酮高、中剂量(8、4 mg/kg)组能明显对抗心肌缺血时心电图J点的下移(P<0.05),尤以注射ISO后10 min时的效果较明显;明显改善ISO引起的心肌病理损伤;降低血清中LDH、CK水平(P<0.05)和心肌组织 MDA的量(P<0.01),提高心肌组织SOD(P<0.01)和GSH-Px活性(P<0.05、0.01)。结论 布渣叶总黄酮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心肌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调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珺彦  刘小杰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1):2296-2299
目的 探讨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血脂康胶囊阳性对照组及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低、中、高剂量(0.167、0.333、1.0 g/kg)组。各组大鼠在喂饲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的同时,ig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45 d,观察试药对模型大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 给药45 d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血脂康胶囊组TG、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有所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血清TG、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脂康胶囊和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各剂量组大鼠血清HDL-C无明显变化。结论 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具有调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氯唑沙宗作为探针药物,研究苦参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 2E1(CYP 2E1)体内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组、苯巴比妥阳性对照组。苦参组大鼠ig给予苦参颗粒(100 mg/kg)溶液,对照组ig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ip苯巴比妥注射液50 mg/kg,各组均每日给药1次,连续5 d。第6天各组大鼠尾iv氯唑沙宗(5 mg/kg)溶液,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眼内眦静脉取血0.8 mL,HPLC法测定氯唑沙宗血药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苦参组给予苦参5 d后,氯唑沙宗的AUC和Cmax明显降低(P<0.05、0.01),CL明显升高(P<0.05);而苦参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与苯巴比妥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苦参可明显诱导大鼠CYP 2E1的体内代谢活性,其作用强度与苯巴比妥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贝母辛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贝母辛低、中、高剂量(2.5、5、10 m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每隔3天ip给予CCl4 1次,连续8周,贝母辛各组于造模第4周开始给药,每天1次,给药至造模结束后4周。通过观察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水平,以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量的变化,考察贝母辛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贝母辛组肝纤维化大鼠肝病理组织学改变得到明显改善,血清中ALT、AST、ALP、GGT、HA、LN、PC-III、IV-C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肝组织中Hyp、MDA的量显著减少(P<0.01),SOD的量增加(P<0.01)。结论 贝母辛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内胶原合成、降低自由基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及相关蛋白探讨温经汤合琥珀散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孕三烯酮组与温经汤合琥珀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冰水浴联合盐酸肾上腺素和自体内膜移植法建立寒凝血瘀证EMs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开腹但不进行内膜移植。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纯水;孕三烯酮组给予孕三烯酮(0.25mg/kg)每周灌胃2次(周一、周四),灌胃4周;温经汤合琥珀散组分别给予低(9.69 g/kg)、中(19.38 g/kg)、高(38.75 g/kg)剂量的温经汤合琥珀散,连续灌胃4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kBα)、核转录因子-κB激酶亚基β抑制因子(IKKβ)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升高(P<0.05或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升高(P<0.05或P<0.01);凝血功能方面,模型组大鼠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降低(P<0.05),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升高(P<0.01);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NF-κB p65、IKKβ升高(P<0.01),IkBα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经汤合琥珀散部分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表达降低(P<0.05或P<0.01),温经汤合琥珀散部分剂量组及孕三烯酮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降低(P<0.05或P<0.01);凝血功能方面,温经汤合琥珀散部分剂量组及孕三烯酮组大鼠TT升高(P<0.05或P<0.01),FIB降低(P<0.05或P<0.01);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温经汤合琥珀散部分剂量组大鼠NF-κB p65表达降低(P<0.05或P<0.01),温经汤合琥珀散部分剂量组及孕三烯酮组大鼠IKKβ表达降低(P<0.05或P<0.01),温经汤合琥珀散部分剂量组及孕三烯酮组大鼠IkBα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温经汤合琥珀散可能通过阻断或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及阻断异位组织增殖,从而缩小异位灶,调控EMs的发展,且可改善寒凝血瘀大鼠相关症状,疗效优于孕三烯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桃仁提取物对寒凝血瘀证(寒证)和瘀热互结证(热证)大鼠血液循环障碍的不同药效。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寒证对照组、寒证模型组、桃仁提取物(8 g/kg)组、川芎(8 g/kg)阳性对照组,以及热证对照组、热证模型组、桃仁提取物(8 g/kg)组、丹参(14 g/kg)阳性对照组。分别采用全身低温冷冻和注射角叉菜胶法建立寒证、热证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给药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检测微循环血流速率、全血黏度;取大鼠心、肺、肝、肾、脾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微小血管管径,观察血栓、组织损伤等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桃仁提取物能明显加快寒证和热证大鼠的血流速率(P<0.05),降低全血黏度(P<0.05),使寒证大鼠小动脉收缩、热证大鼠小动脉舒张(P<0.05);根据器官损伤严重度评分得知桃仁提取物可减轻寒证大鼠心、肺、肝、肾器官的损伤(P<0.05),但仅能减轻热证大鼠的肾损伤(P<0.05)。结论 桃仁提取物能改善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大鼠的血液循环障碍;对不同证型大鼠小动脉的舒缩状态和心、肺、肝、肾的保护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方贞术调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调脂保肝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复方贞术调脂胶囊高、中、低剂量(生药6.0、3.0、1.5 g /kg)组以及辛伐他汀(4 mg/kg)阳性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ig高脂、高糖乳剂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给药组ig给予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8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血脂水平、游离脂肪酸(FFA),以及肝功能、肝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计算肝指数。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贞术调脂胶囊能显著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FFA、肝脂质、肝功能水平、肝指数和肝MDA水平(P<0.05、0.01),并能显著升高肝SOD活性(P<0.05、0.01)。结论 复方贞术调脂胶囊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调节脂质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脂质在肝脏的沉积、减轻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当归总苯酞在活血化瘀方面的功效。方法 大鼠ig给予当归总苯酞(生药1、2、4 g/kg),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采用高分子右旋糖酐制备高黏血症大鼠模型,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血液黏度的影响;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当归总苯酞(生药1、2、4 g/kg)能延长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P<0.05、0.01);降低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的高黏血症大鼠全血、血浆、血清黏度(P<0.05);抑制花生四烯酸(AA)、腺苷二磷酸钠(ADP)、胶原(C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P<0.05、0.01、0.001);明显延长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0.05、0.01、0.001)。结论 当归总苯酞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表现为延长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改善高黏血症模型大鼠的全血及血浆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凝血系统,延长大鼠TT、PT、APTT等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蚕蛹油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及糖代谢相关酶的影响。方法 SD大鼠以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大鼠按血糖随机分成6组:模型组,蚕蛹油低、中、高剂量(4.5、6.0、7.5 mL/kg)组,二甲双胍(90 mg/kg)阳性对照组和亚麻籽油(6.0 mL/kg)阳性对照组,另设对照组。各给药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4周,对照组和模型组ig生理盐水。每天测大鼠饮食量和饮水量1次,每周末测大鼠体质量和血糖水平,4周后检测大鼠肝脏中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以及小肠黏膜中的麦芽糖酶、蔗糖酶、淀粉酶的活性,并进行淀粉耐量检测。结果 蚕蛹油各给药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呈下降趋势,并呈剂量相关性,HK、PK、麦芽糖酶、蔗糖酶、淀粉酶活性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大鼠血糖水平与HK、PK、麦芽糖酶、蔗糖酶、淀粉酶活性的相关性显著(P<0.000 1)。淀粉耐量检测显示,蚕蛹油各给药组大鼠血糖峰值和曲线下面积显著下降(P<0.05)。结论 蚕蛹油剂量相关地抑制STZ诱导的大鼠血糖升高,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HK、PK活性可能是其降血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以及KPC-2基因在克雷伯菌属中传播机制。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个阶段(2009~2010年和2012~2013年)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克雷伯菌属细菌。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CARB ChromID平板和改良Hodges试验检测碳青霉烯耐药表型,PCR检测细菌的KPC-2基因表达。质粒接合试验检测质粒传播性。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技术分别用于分析质粒和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第一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3株产酸克雷伯菌首先获得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第二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7株肺炎克雷伯菌出现相同的获得性耐药。PCR显示10株细菌均携带KPC-2型基因。质粒接合试验显示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的质粒可以传递到受体菌,且与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携带的质粒具有同源性。ERIC-PCR结果显示7株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同源性。结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KPC-2型碳青霉烯酶。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质粒,该质粒具有传递性且与肺炎克雷伯菌携带质粒相同。肺炎克雷伯菌中耐药株的传播形式为同一克隆传播,而在克雷伯菌属中不同菌种间耐药传播途径为同一质粒的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石斛碱(1)、石斛醚碱(2)、邻苯二甲酸丁酯(3)、松脂素(4)、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穆坪马兜铃酰胺,6)、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N-反式香豆酰酪胺(8)、N-顺式香豆酰酪胺(9)、山药素III(10)、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11)。结论 化合物35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长药隔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pseudothibetica根茎中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及扩大重楼属植物的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正反相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长药隔重楼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1)、薯蓣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2)、偏诺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3)、偏诺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β-谷甾醇(6)、豆甾醇(7)、胡萝卜苷(8)、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山柰酚(10)、β-蜕皮激素(11)、蔗糖(12)。结论 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云南美登木Maytenus hookeri属卫矛科植物,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原料药。1959年研究至今,已从云南美登木组织及其各种菌株中分别提取分离得到了以美登木素、美登普林、美登布丁为主的20余种化学成分,且其提取物在抗肿瘤等方面具有有效剂量小、安全系数大、不良反应小等突出特点。就云南美登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毒性、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云南美登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单叶蔓荆种子休眠的原因及解除休眠的方法。方法 以单叶蔓荆的果实(蔓荆子)为材料,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单叶蔓荆种子形态解剖学特点,通过种子吸胀和抑制物测试研究其休眠原因,采用浓硫酸和赤霉素(GA3)处理打破种子休眠。结果 打破单叶蔓荆种子休眠的方法为GA3处理,解除休眠的最佳方法为浓硫酸处理15 min,1.0 mg/mL GA3浸种18 h,蛭石培养床30 ℃恒温培养能够达到发芽率78.7%。结论 蔓荆具有坚硬厚实的果皮,机械束缚是休眠的主要原因;果皮中含有萌发抑制物质,GA3处理可有效解除单叶蔓荆种子的生理休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A20及NLRP3基因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患儿及健康儿童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预测JIA患儿生物制剂疗效中的作用。方法:依据2001年国际风湿病学联盟诊断标准,收集68例初诊JIA患儿及同期33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提取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A20及NLRP3基因mRNA表达水平。依据美国风湿病学会2014年提出的JIA疾病活动度评分,将疾病无活动状态视为临床缓解。比较初诊时JIA患儿及健康儿童A20及NLRP3基因mRNA表达水平差异。根据不同治疗选择分为白细胞介素-6受体拮抗剂组、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组及非生物制剂组,随访两基因表达与治疗6个月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初诊时,相比于健康对照组,JIA组A20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39),全身型JIA(systemic JIA,sJIA)组A20基因表达水平低于非全身型JIA(non-systemic JIA,non-sJIA)组(P=0.005);2组NLRP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浆果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质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毛酸浆浆果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7, 3′-三甲基槲皮素(1)、山柰酚(2)、金圣草酚(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2α, 3β, 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5)、白头翁皂苷A(6)、白头翁皂苷D(7)、咖啡酸(8)、1-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9)、N-反式-阿魏酰酪胺(10)、新橄榄脂素(11)、梣皮树脂醇(12)、松脂醇(13)、蔗糖(14)、尿苷(15)、β-谷甾醇(16)。结论 化合物57915为首次从酸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金花茶叶皂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叶皂苷类成分。方法 利用超声提取、大孔树脂富集以及制备色谱对金花茶叶水溶性部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IR等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Rg1(1)、人参皂苷F1(2)和人参皂苷F5(3)。结论 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人参皂苷,其中人参皂苷Rg1、F5为首次从山茶属中分离得到。金花茶为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药用植物,这些成分的分离鉴定对其进一步的活性研究、开发利用和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药配伍中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使疗效降低,而“十八反”是重要的配伍禁忌,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且至今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主要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芫花反甘草的毒性和机制研究,探讨了影响“十八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确定其特定部位的安全药理实验内容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斜脉暗罗Polyalthia plagioneura 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95%乙醇提取斜脉暗罗茎,制备总浸膏,硅胶柱色谱分离其成分,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马坎哥纳香碱A(1)、邻苯二甲酸正丁基异丁基酯(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丁香醛(5)、对羟基苯甲醛(6)、香草醛(7)、异吴萸酮酚(8)、乌苏酸(9)、木栓酮(10)、邻羟基苯甲酸(11)、4-羟基-2-甲氧基-3, 6-二甲基苯甲酸(12)。结论 化合物168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