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乳糖化-去甲斑蝥素(Lac-NCTD)及其壳聚糖纳米粒(Lac-NCTD-NPs)的细胞摄取、转运机制。方法 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Lac-NCTD和Lac-NCTD-NPs的摄取和跨膜转运;考察了时间、温度、pH值、药物质量浓度、吸收抑制剂和促进剂对药物跨膜吸收的影响,并比较两种剂型吸收过程的差异。结果 Lac-NCTD以主动转运为主要方式被细胞摄取和转运,少部分通过旁路转运。药物的摄取和时间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抑制剂能增加Lac-NCTD的细胞摄取(P<0.05)。药物从基底侧(basolateral,BL)到肠腔侧(apical,AP)的渗透系数(Papp(BL→AP))大于Papp(AP→BL)。内吞抑制剂氧化苯砷对药物的转运无影响,旁路转运促进剂去氧胆酸钠能增加药物转运。结论 Lac-NCTD主要以主动转运方式被吸收,少部分通过旁路转运被Caco-2细胞摄取和转运,此过程受P-gp和MRP2外排蛋白作用,且药物纳米粒的摄取和转运较其溶液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脱水穿心莲内酯(DAL)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机制。方法 观察DAL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DAL浓度、温度和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DAL吸收的影响。采用LC/MS/MS方法检测DAL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DAL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双向转运,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DAL的吸收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未出现饱和趋势;不受温度和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影响。结论 DAL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主要是靠浓度扩散的被动转运。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机制。方法 观察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药物浓度、温度和抑制剂对穿心莲内酯吸收的影响。用LC/MS/MS检测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模型中,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药物吸收呈饱和趋势,且受温度和碘乙酰胺影响,但不受外排抑制剂维拉帕米和MK-571的影响。结论 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主要是由载体介导的主动转运。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柴胡皂苷d(SSd)的体内外肠道吸收机制,采用Caco-2单层和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时间、浓度、温度、pH、肠段)、转运蛋白抑制剂、细胞旁途径增强剂、代谢酶抑制剂等因素对SSd体内外肠道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Sd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分别为4.75 × 10-7 ~ 6.38 × 10-7 cm/s和0.19 × 10-4 ~ 0.27 × 10-4 cm/s,提示其属于低渗透性化合物,SSd的跨膜转运具有浓度(0.5 ~ 5 μmol/L)和时间(0 ~ 180 min)依赖性,回肠是其主要吸收部位;P-糖蛋白抑制剂和细胞旁途径增强剂均显著增强SSd的体内外吸收(P < 0.05);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s)抑制剂和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s)抑制剂对SSd肠道吸收影响的体内外相关性较差,这可能与上述转运蛋白在空肠中表达量较低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SSd的肠道吸收涉及被动扩散、主动转运以及细胞旁通路途径等方式,P-糖蛋白在SSd的主动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TPGS)对宝藿苷I在Caco-2细胞模型转运的影响。方法 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不同浓度的TPGS对宝藿苷I细胞转运行为的影响,以超高压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细胞样品溶液中宝藿苷I的浓度,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在应用TPGS后,宝藿苷I从细胞绒毛面供给侧(AP)→基底面外侧(BL)的跨膜转运量明显增高(P<0.05),外排比率显著下降(P<0.05)。当宝藿苷I与TPGS比例分别为1∶1、1∶3、1∶9时,宝藿苷I的外排比率分别为1.978 8、1.779 8、1.609 0,与仅用宝藿苷I相比分别下降了73%、76%、78%。结论 在Caco-2细胞模型上,TPGS可显著促进宝藿苷I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川芎嗪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转运特征以及对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确定川芎嗪对Caco-2细胞单层模型作用的安全浓度范围;以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川芎嗪的双向转运机制,以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检测指标,考察时间、药物浓度以及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川芎嗪转运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川芎嗪对P-gp表达的影响。结果 从顶侧(AP)到底侧(BL)(AP→BL),川芎嗪的Papp>10?6 cm/s,表明其吸收性良好;川芎嗪的转运量与其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且川芎嗪AP→BL的转运量明显大于BL→AP的转运量;川芎嗪不仅受到P-gp的外排作用,同时也抑制P-gp表达。结论 川芎嗪在Caco-2细胞模型的转运方式为被动转运,且受到P-gp的外排作用,并对P-gp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花椒毒酚(1)、花椒毒素(2)、欧前胡素(3)、异欧前胡素(4)、8-甲氧基异欧前胡素(蛇床灵,5)和异茴芹素(6)6个线型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在人源肠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吸收特性。方法 应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测试6个香豆素类化合物从绒毛面(AP端)到基底面(BL端)、BL端到AP端2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偶联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上述6个香豆素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根据16、补骨脂素(7)、佛手酚(8)、佛手酚葡萄糖苷(9)、佛手内酯(10)、紫花前胡苷(11)、紫花前胡苷元(12)、前胡苷V(13)、伞形花内酯(14)、甲氧基欧芹素(15)、当归醇-A(16)、当归醇-B(17)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吸收特性,总结这些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亲脂性与吸收的规律。结果 6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双向转运的Papp值皆在1×10-5 cm/s数量级,与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呈良好吸收的普萘洛尔的Papp值在同一数量级,且皆通过被动吸收机制通过Caco-2细胞单层。结论 6个香豆素皆属于吸收良好的化合物。香豆素117的lg Papp AP→BL与lg D(pH 7.35)呈显著S型相关,主要通过被动扩散机制吸收转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乳香提取物中3-乙酰基-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KBA)在Caco-2、MDCK-MDR1和MDCK-Wild细胞模型中的吸收转运机制。方法 利用Caco-2、MDCK-MDR1和MDCK-Wild细胞模型,研究AKBA由细胞层顶端(AP)→基底端(BL)和BL→AP的双向转运过程;采用LC-MS/MS法测定AKBA的量,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在Caco-2细胞模型中,50 μmol/L AKBA 由AP→BL、BL→AP的Papp分别为7.9×10?7、1.5×10?7 cm/s,在MDCK-MDR1细胞模型中,50 μmol/L AKBA由AP→BL、BL→AP的Papp分别为2.6×10?7、0.8×10?7 cm/s,在MDCK-Wild细胞模型中,50μmol/L AKBA由AP→BL、BL→AP的Papp分别为2.4×10?7、0.6×10?7 cm/s,3种细胞模型中外排率均小于2。结论 AKBA在肠道中吸收不良,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推测其通过摄入型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两种机制透过小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白坚木碱二聚体(10- dehydroxyl- 12- demethoxy- conophylline,wtdr- 11)在人类结肠癌细胞系Caco- 2细胞模型中吸收和转运机制。方法 建立Caco- 2单层细胞完整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法(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luorescence, UPLC- FLR)测定细胞模型中wtdr- 11的浓度并计算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app);分别考察不同浓度、时间、温度、pH值、P- 糖蛋白(P- glycoprotein, P- gp)抑制剂(维拉帕米和环孢素A)对wtdr- 11在Caco- 2细胞内摄取的影响;考察时间变化对wtdr- 11在Caco- 2细胞中双向转运[分别从细胞刷状缘侧(apical,AP)→细胞基底侧(basolateral,BL)和BL→AP方向]的影响。结果 wtdr- 11的吸收随着时间和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温度、pH值和P- gp抑制剂等因素对Caco- 2细胞吸收该药物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膜转运实验中,Papp>10-6 cm/s,外排率<1.5。结论 wtdr- 11的主要吸收机制可能是被动扩散,wtdr- 11可能不是P- gp转运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考察了不同浓度水平的水飞蓟宾和水飞蓟宾葡甲胺的双向跨膜通透性并研究其吸收机制。开发HBSS缓冲液中水飞蓟宾、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的LC/MS/MS检测方法,检测实验样品的浓度,并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当Caco-2细胞培养到第21天时,对所建立的Caco-2细胞模型进行验证:跨膜电阻值(TEER)大于350 Ω·cm2,荧光黄的Papp远远小于1×10-7 cm/s,阳性对照药阿替洛尔和普萘洛尔的Papp与文献中报道的相近,表明Caco-2细胞单层模型建立成功。3个浓度水平的水飞蓟宾(5,20,50 μg/mL)Papp(AP-BL)均大于2×10-6 cm/s,证明水飞蓟宾的通透性良好。Papp(BL-AP)Papp(AP-BL)的比值大于2,说明在水飞蓟宾吸收过程中有外排转运体的参与。水飞蓟宾葡甲胺的Papp与水飞蓟宾的基本一致,成盐对于水飞蓟宾的跨膜通透性没有改变。结果表明,水飞蓟宾为跨膜通透性良好药物,其溶解度低,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分类上为Ⅱ类。水飞蓟宾在胃肠道中的释放是其吸收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包覆的脂质体对胰岛素细胞旁路转运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胰岛素脂质体;利用离体肠黏膜法和Caco-2细胞模型法研究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的肠吸收;分别运用放射免疫法和HPLC法测定离体肠黏膜法和Caco-2细胞模型法接收池中胰岛素含量.结果:胰岛素跨肠黏膜转运能力大小次序为:CH-CEC组>CH组>TMC组>CEC组>Uncoated组>Ins组;胰岛素跨Caco-2细胞单层膜的转运能力大小次序为:CH组>CH-CEC组>CEC组>TMC组>Uncoated组>Ins组.结论:脂质体能增加胰岛素的跨膜转运,而脂质体经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包覆后通过打开上皮细胞紧密结,进一步提高胰岛素经细胞旁路的转运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人结肠腺癌细胞系(human colon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Caco-2)细胞模型和标准操作规程,用于研究和评价中药化学成分的肠吸收。方法:通过电镜扫描和倒置显微镜观察Caco-2细胞单层细胞形态学特点,并通过测定跨Caco-2细胞单层细胞膜电阻、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易吸收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难吸收阳性对照药阿替洛尔的转运特性等指标对Caco-2细胞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Caco-2细胞模型完整性、紧密性和通透性等良好,各项指标的测定值与文献值一致。结论:建立的Caco-2细胞单昙模型符合各项指标的要求,可用于研究口服中药化学成分的肠吸收及其转运的吸收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单细胞层短期培养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丁酸建立一种短期培养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human colon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单细胞层的方法。方法 使用不同成分的含丁酸培养基培养Caco-2单细胞层,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点、测定跨膜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和荧光黄通透量等指标,评价其完整性;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评价其细胞极化程度;通过RT-PCR评价其对主要药物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使用短期培养法获得的Caco-2单细胞层形态完整,TEER>500 Ω·cm2,漏出标志物荧光黄表观分配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Papp)<5×10-5 cm/s,表明单细胞层的完整性良好。同时肠腔侧(apical,AP)AKP活性显著升高,表明单细胞层出现明显的极性分化。短期培养与21天培养所得的Caco-2单细胞层中,药物转运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2,MRP2)的RNA表达水平基本一致。结论 含丁酸的无血清培养基可促进Caco-2单细胞层的快速形成,利用该法建立的Caco-2细胞模型符合各项指标的要求,可用于研究口服药物转运的吸收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Caco-2细胞模型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HPLC方法,探讨苦参总生物碱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机制。方法 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由细胞绒毛膜面供给侧(AP)→基底外侧(BL)和BL→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HPLC-UV法测定上述3个生物碱的量;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苦参总碱给药后,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由AP→BL侧的Papp分别为(1.098±0.092)×10?5、(1.434±0.098)×10?5、(3.87±0.64)×10?6cm/s,由BL→AP侧的Papp分别为(1.104±0.098)×10?5、(1.034±0.079)×10?5、(2.75±0.33)×10?6 cm/s,与文献报道的单体化合物给药相比,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双向转运的Papp明显增大。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表观渗透率值分别为1.01、0.72、0.71。结论 苦参总生物碱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仍主要以被动吸收方式进入体内,但比各单体给药吸收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芩苷(BA)-小檗碱(BBR)复合物及纳米晶的吸收特性,探讨纳米晶技术对BA-BBR复合物吸收特性的改善。[方法]利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筛选BA-BBR复合物及纳米晶对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的给药浓度,构建Caco-2细胞单层模型探究BA-BBR复合物及纳米晶的跨膜转运方式,并且加入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研究对其累积转运量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的影响。[结果]复合物组中BA和BBR的Papp值均低于物理混合物组;与复合物组相比,纳米晶组中BA和BBR的累积转运量和Papp值均提高,Papp值为复合物组的1.3倍和2.3倍。加入维拉帕米后,复合物组BA和BBR的Papp值分别提高1.5倍和2.0倍,而纳米晶组Papp值无明显提高。[结论] BA-BBR复合物不同于物理混合物,具有低渗透性,同时易受到P-gp外排影响。纳米晶技术可以显著改善BA-BBR复合物的渗透性,并且减弱外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