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筛选出青黛炮制过程中显著影响靛蓝生成的因素,优化最佳水平组合,确定生成靛蓝的最佳工艺。方法 应用HPLC法测定粗靛中靛蓝;并以鲜叶产靛蓝的量(即靛蓝的转移率)为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筛选出显著影响因素及最佳水平组合。结果 青黛的浸泡、打靛工艺确定为浸泡前不除蜡,浸泡液pH 3.5,溶剂用量与鲜叶质量比例为13,避光、浸泡24 h,温度25 ℃,通气时间30 min,加氨水调节打靛前pH值至9。结论 系统地优化了青黛浸泡、打靛环节的工艺,阐明了青黛炮制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对有效成分靛蓝的影响,为炮制原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菘蓝组织培养物中靛蓝、靛玉红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是我国南北各地广为栽培的一种药用植物,是常用中药板蓝根和大青叶的主要来源。板蓝根和大青叶两者都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已知靛蓝和靛玉红是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对菘蓝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已有报道[1,2]。本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菘蓝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靛蓝、靛玉红含量的变化,并讨论芽器官分化、试管增殖次数、光暗培养条件对靛蓝、靛玉红含量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样品的获得 (1)由无菌条件下萌发的菘蓝四倍体实生苗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粘膜溃疡含片中靛蓝、靛玉红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粘膜溃疡含片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5nm。结果:靛蓝在0.044μg~0.22μg,靛玉红0.00375μg~0.03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靛蓝、靛玉红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n=5)。结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粘膜溃疡含片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来源板蓝根中靛玉红与靛蓝相对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板蓝根中靛玉红与靛蓝的相对含量。方法对某应用薄层层析法对相同生长环境下不同产地来源的板蓝根中靛玉红与靛蓝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河北安国祁州板蓝根中靛玉红、靛蓝的含量相对高于其他产地的板蓝根。结论测定板蓝根药材的薄层层分析法快速、有效;不同的来源板蓝根中靛玉红、靛蓝的相对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不同海拔与生长时间对人参多糖量的影响。方法 采集我国人参主产地长白山地区不同生长时间、不同海拔的人参,水煮法提取人参根中的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人参多糖的量,比较其量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结果 人参多糖的量随生长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海拔100~800 m,人参多糖的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海拔950~1 450 m人参多糖的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同海拔的抚松地区人参多糖量高于集安地区。结论 人参多糖的量与种植海拔和生长时间有密接关系,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清痹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对处方中的全蝎进行显微鉴别;采用石油醚 (60~90℃) -乙酸乙酯 (1:1)为展开剂,以靛蓝、靛玉红为对照品,对处方中的青黛进行薄层鉴别。[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到全蝎中刚毛和横纹肌纤维的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中,供试品 (清痹片)色谱与对照品色谱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可以做为清痹片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靛玉红肟合成粗品中离除靛玉红、靛蓝等杂质,探讨靛玉红肟衍生物晶体的获得实验方法,为实验室以靛玉红为前体合成高效、低毒的靛玉红肟衍生物奠定基础.方法:筛选色谱分离系统,从靛玉红肟粗品混合物中分离出靛玉红肟、靛玉红、靛蓝等成分,重结晶得到靛玉红肟、靛玉红晶体.结果:采用氧化铝-硅胶复合固定相色谱,实现对靛玉红肟混合物中目标成分的离析.结论:实验采用氧化铝-硅胶复合固定相色谱离析能够实现靛玉红、靛蓝等的离除,为进一步探讨靛玉红肟衍生物晶体的结构及其构效关系打下了前期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板蓝根(RadiS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利咽消肿之功效。板蓝根主化学成份包括1-硫氰酸-2-羟基-3-丁烯、腺甙(Adenosine)、棕榈酸、β-谷甾醇、蔗糖、靛蓝、靛玉红及精氨酸等。作为传统的常用中药,板蓝根在我国河北、江苏、河南、安徽、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均有栽培。近年来,关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文献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板蓝根所含靛玉红、靛蓝的薄层色谱进行实验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G板点样,选择最佳展开系统和样品最低检出量。结果:获得最佳色谱条件①硅胶G板为吸附剂;②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1∶1∶8)为展开剂。该色谱条件下,样品所含靛玉红、靛蓝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20μl、12μl。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有效,可以作为板蓝根提取液靛玉红及靛蓝的相对含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参芦头多糖的组成与质量分数及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方法 采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分析人参芦头多糖的质量分数,采用TLC法分析其单糖组成,采用HPLC-HPSEC法测定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用硫酸-咔唑法测定多糖的量。结果 紫外光谱扫描未发现在260和280 nm附近有特征吸收,经TLC分析,芦头多糖水解后的单糖成分为葡萄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及葡萄糖醛酸,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1×103~1×106,提取的人参芦头粗多糖含多糖按半乳糖醛酸计为12.2%(RSD=0.6%,n=6)。结论 经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的人参芦头多糖中蛋白质及核酸等杂质较少,不影响后续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采用硫酸-咔唑法定量测定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重楼中重楼皂苷I、II、VI、VII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UPLC-ELSD)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Class色谱系统,ELSD检测器,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以体积流量0.45 mL/min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 ℃。结果 被测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在98.36%~100.11%,RSD≤1.56%。结论 UPLC法分离效果及重现性好,且快速、简便,可作为重楼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对im黄体酮及紫外(UV)照射导致的黄褐斑小鼠模型的抗氧化与抗黄褐斑形成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C组、杭白菊组、当归组、丹参组共6组。采用im黄体酮及辅助UV照射方法建立黄褐斑小鼠模型。测定各组肝脏及皮肤组织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酪氨酸酶(TYR)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肝脏脂褐质水平,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皮肤病理学检查。结果 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显著增强黄褐斑小鼠肝脏和皮肤中GSH-Px、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抑制TYR增加,使黑素细胞(MC)生成减少,抑制黑色素合成,从而减轻皮肤色素沉着。结论 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有一定的防治黄褐斑的功效,其作用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TYR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以及改善机体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开鬼门、洁净府”理论最早记载于《素问·汤液醪醴论》,通过查阅文献并整理,明确其具体含义指宣肺发汗、通腑排浊与清利小便之法。文章拟对现代医家运用“开鬼门、洁净府”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心、肺、肾系疾病、肢节类疾病、皮肤类疾病的应用进行梳理,体现经典理论对于现代临床疾病的指导意义与价值。“开鬼门、洁净府”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经典理论法则,合理应用将取得良好疗效,对中医经典理论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中医学者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萌  张丽  谢显莉  张利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6):1206-1206
目的 考察不同质量浓度激素组合对甘西鼠尾草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甘西鼠尾草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研究2,4-D、NAA、6-BA、KT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并探讨适宜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条件。结果 以诱导率和相对生长速率为指标,6-BA和2,4-D均对甘西鼠尾草细胞脱分化和细胞增殖具有显著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0.5 mg/L+NAA 1.0 mg/L+6-BA 0.5 mg/L,增殖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0.5 mg/L+6-BA 2.0 mg/L+KT 0.1 mg/L,MS+NAA 0.5 mg/L+6-BA 1.0 mg/L的培养基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而1/2 MS+IBA 1.0 mg/L的培养基则有利于不定根的分化。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组织培养体系,适宜甘西鼠尾草的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15.
刘慧  张盛  刘仲华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8):1547-1549
目的 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皮中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4种有效成分的量,为更好控制杜仲皮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柱(200 mm×4.6 mm,5 μm),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7 min,7% A;7~35 min,14% A;35~45 min,15% 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0 ℃。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分别在0.102 5~0.512 5(r=0.999 9)、0.092 5~0.462 5(r=0.999 9)、0.120 0~0.600 0(r=0.999 6)、0.090 0~0.450 0 μg/mL(r=0.999 8)内与色谱峰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7%、98.71%、98.20%、100.44%,RSD分别为1.54%、1.30%、0.76%、1.13%。结论 该分析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为杜仲药材的质量控制与标准的完善提供可靠的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石斛碱(1)、石斛醚碱(2)、邻苯二甲酸丁酯(3)、松脂素(4)、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穆坪马兜铃酰胺,6)、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N-反式香豆酰酪胺(8)、N-顺式香豆酰酪胺(9)、山药素III(10)、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11)。结论 化合物35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将外源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蛋白基因 CryIA(c) 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CpTI 共同转入四倍体菘蓝以获得鳞翅目昆虫小菜蛾抗性。方法 构建了以 CaMV 35S 为启动子,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Npt-Ⅱ) 为选择标记,带有 CryIA(c) 基因和 CpTI 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pGBI121S4ABC 并转入根癌农杆菌 LBA4404。采用叶盘法遗传转化四倍体菘蓝。转基因再生植株经 PCR 和 Southern 杂交检测,并进行抗小菜蛾实验。结果 T0 代转化四倍体菘蓝的双基因阳性转化率达到 16.67%。Southern 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外源 CryIA(c) 基因和 CpTI 基因均已经随机整合到转基因菘蓝的基因组中。与野生对照相比,转基因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显示出明显抗性。结论 转双价抗虫基因 Bt-CpTI 是提高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抗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蔓性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各种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蔓性千斤拔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5, 7, 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6-C-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2)、染料木苷(3)、芒柄花苷(4)、印度黄檀苷(5)和3′-O-甲基-香豌豆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6)。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黄酮醇碳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千斤拔苷A,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以及KPC-2基因在克雷伯菌属中传播机制。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个阶段(2009~2010年和2012~2013年)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克雷伯菌属细菌。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CARB ChromID平板和改良Hodges试验检测碳青霉烯耐药表型,PCR检测细菌的KPC-2基因表达。质粒接合试验检测质粒传播性。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技术分别用于分析质粒和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第一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3株产酸克雷伯菌首先获得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第二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7株肺炎克雷伯菌出现相同的获得性耐药。PCR显示10株细菌均携带KPC-2型基因。质粒接合试验显示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的质粒可以传递到受体菌,且与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携带的质粒具有同源性。ERIC-PCR结果显示7株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同源性。结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KPC-2型碳青霉烯酶。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质粒,该质粒具有传递性且与肺炎克雷伯菌携带质粒相同。肺炎克雷伯菌中耐药株的传播形式为同一克隆传播,而在克雷伯菌属中不同菌种间耐药传播途径为同一质粒的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实验树鼩微生物检测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并且特异性强的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和志贺菌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空肠弯曲菌的Hip O区域、沙门菌的in V区域和志贺菌的ipa H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进行单病原定量PCR检测验证;后分析多重PCR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使用该多重PCR方法检测实验树鼩样品。结果本研究的PCR要素可用于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及志贺菌等单种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多重定量PCR扩增出了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标准扩增曲线;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103ng/μL;特异性检测未从其他参考菌株中检出阳性。结论该多重定量PCR方法在实验树鼩微生物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