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辣椒碱对胃癌MGC-803细胞转移的诱导作用及其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MGC-803细胞培养液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细胞中NLRP3炎性小体、细胞钙依粘连蛋白(E-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法检测MGC-803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辣椒碱处理MGC-803后,培养液中炎性因子IL-1β、IL-6及TNF-α释放量明显升高、NLRP3表达量增加,同时间质样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升高、上皮样标志物E-cadherin表达降低,但用NLRP3特异性抑制剂MCC950处理细胞之后,炎性因子表达量下调、NLRP3及Vimentin蛋白表达减低、E-cadherin表达升高,并且MCC950处理后能抑制辣椒碱增加的细胞迁移数量;ROS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能逆转辣椒碱诱导结肠癌细胞NLRP3的蛋白水平及炎性因子释放。[结论]辣椒碱通过促进MGC-803细胞内ROS的表达水平来激活NLRP3炎性小体,进而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广西不同产地大叶钩藤药材质量并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21批广西不同产地和其中3个产地不同采收期大叶钩藤中钩藤碱的量。色谱柱为 Gemini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0.002 mol/L三乙胺,pH 7.5)(64∶36),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广西不同产地21批大叶钩藤药材钩藤碱量均较高,但产地间差异较大;不同采收期大叶钩藤中钩藤碱的动态积累略有差异。结论 广西不同产地大叶钩藤药材质量均较好,但质量随产地不同而异;大叶钩藤药材一年四季均可采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复方辣椒碱(Capsaicin)纳米乳中主药辣椒碱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应用葡聚糖凝胶G50微型柱分离获取纳米乳,再采用HPLC测定纳米乳中的辣椒碱含量,换算包封率.结果:葡聚糖凝胶微柱获取纳米乳的平均回收率为97.98%(n=9),纳米乳中辣椒碱含量测定方法显示,在浓度5~80μg/ml浓度范围内,辣椒碱...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水溶液中乌头碱的水解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乌头碱在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和不同温度下的水解动力学参数。结果 随着pH值的增加,乌头碱水解速率明显加快;同一缓冲液里,随着温度升高,乌头碱水解速率加快;乌头碱的表观活化能随溶液中缓冲液pH值升高而降低。结论 乌头碱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其水解属于一级水解反应,水解速率与溶液pH 值及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测定附桂骨痛胶囊中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HPLC-MS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HPLC-MS,色谱柱为Polaris C18-A柱(50 mm×2.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体积流量0.2 mL/min,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方式检测。结果 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分别在0.464~3.944 μg/mL(r=0.999 6)、81.6~816 ng/mL(r=0.999 4)、0.482~6.748 μg/mL(r=0.999 7)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RSD 3.1%)、98.1%(RSD 3.3%)、98.4%(RSD 3.3%)(n=6)。结论 该方法是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可以为附桂骨痛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本臣 《医学教育探索》2007,(12):I0003-I0003,I0004
辣椒果实中的辣味成分是一类以辣椒碱为主的生物碱类物质。辣椒碱(capsaicin)最早由Thresh(1876年)从辣椒果实中分离出来。此后,又有一些辣椒碱的同系物在辣椒果实中被发现,被统称为辣椒碱类物质,至今已发现14种以上,其中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dihydrocapsaicin)约占总量的90%以上,其余仅占少量。辣椒碱化学名称为[(4-羟基-3-甲氧基苯基)-甲基]-8-甲基-(反)-6-壬烯酰胺,纯品为白色片状结晶,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氯仿、苯及乙醚,因其具有酚羟基而呈弱酸性,且可与斐林试剂发生呈色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黄连复方汤中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和甘草酸5种成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和甘草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75~?1 500 ng、9.091~44.440 ng、40.130~67.000 ng、130~2 064 ng、2.400~60.000 ng(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大于98.0%。结论 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能更好地控制黄连复方汤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促渗剂对辣椒碱经皮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7种包括萜类、氮酮和尿素等促渗剂对辣椒碱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在离体透皮试验装置上,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碱含量并计算经皮累积透过量和稳态渗透速率,观察辣椒碱经不同促渗剂处理过的大鼠腹部皮肤的渗透性。结果:萜类和氮酮对辣椒碱经皮吸收均有促渗作用,其中樟脑的增渗比最大,达4.18;1%氮酮分别用50%丙二醇和50%乙醇作溶剂,其增渗比分别为1.06和2.03。而尿素对辣椒碱经皮渗透有阻滞作用。结论:促渗剂的选择要综合考虑促渗效果、促渗剂气味和理化特性、剂型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含粉防己碱生物材料对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制备空白对照聚乳酸膜和含粉防己碱的聚乳酸膜。在两种材料表面培养软骨细胞,测定载粉防己碱聚乳酸膜和空白对照聚乳酸膜表面培养软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活性。利用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lELISA)测试溴代尿苷在DNA合成过程中的掺入量和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分泌量,测定不同材料表面培养软骨细胞的差别。通过MTT试验测试细胞活性,测定糖胺聚糖分泌量评价软骨细胞功能表达。[结果]细胞形态、活性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都表明含有粉防己碱的聚乳酸材料能够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功能表达。[结论]含有粉防己碱的聚乳酸生物材料适用于软骨组织的修复重建和软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辣椒碱表面活性剂泡囊的处方设计.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辣椒碱表面活性剂泡囊,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评价不同组成材料制备的辣椒碱表面活性剂泡囊.结果 得到9种辣椒碱表面活性剂泡囊处方,其平均包封率均≥75%,粒径分布为5~30 μm,平均粒径均≤10 μm.结论 本文筛选得到9种包封率较高、粒径大小理想的辣椒碱表面活性剂泡囊处方,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重楼中重楼皂苷I、II、VI、VII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UPLC-ELSD)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Class色谱系统,ELSD检测器,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以体积流量0.45 mL/min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 ℃。结果 被测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在98.36%~100.11%,RSD≤1.56%。结论 UPLC法分离效果及重现性好,且快速、简便,可作为重楼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对im黄体酮及紫外(UV)照射导致的黄褐斑小鼠模型的抗氧化与抗黄褐斑形成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C组、杭白菊组、当归组、丹参组共6组。采用im黄体酮及辅助UV照射方法建立黄褐斑小鼠模型。测定各组肝脏及皮肤组织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酪氨酸酶(TYR)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肝脏脂褐质水平,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皮肤病理学检查。结果 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显著增强黄褐斑小鼠肝脏和皮肤中GSH-Px、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抑制TYR增加,使黑素细胞(MC)生成减少,抑制黑色素合成,从而减轻皮肤色素沉着。结论 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有一定的防治黄褐斑的功效,其作用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TYR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以及改善机体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刘慧  张盛  刘仲华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8):1547-1549
目的 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皮中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4种有效成分的量,为更好控制杜仲皮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柱(200 mm×4.6 mm,5 μm),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7 min,7% A;7~35 min,14% A;35~45 min,15% 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0 ℃。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分别在0.102 5~0.512 5(r=0.999 9)、0.092 5~0.462 5(r=0.999 9)、0.120 0~0.600 0(r=0.999 6)、0.090 0~0.450 0 μg/mL(r=0.999 8)内与色谱峰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7%、98.71%、98.20%、100.44%,RSD分别为1.54%、1.30%、0.76%、1.13%。结论 该分析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为杜仲药材的质量控制与标准的完善提供可靠的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菘蓝花期不同部位的靛蓝、靛玉红和多糖的积累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菘蓝花蕾期及盛花期2个阶段植株不同部位中靛蓝、靛玉红量,并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各部位的多糖量。结果 靛蓝、靛玉红在叶中分布较多,根、茎、花中较少,其中基部叶的量最高。花蕾期叶中靛蓝、靛玉红量均高于盛花期,花中靛蓝、靛玉红量高于花蕾中的量。多糖在菘蓝全株均有分布,花蕾期根中量最高,盛花期地上部分的上端高于下端。结论 花期的菘蓝体内有靛蓝、靛玉红的分布,且主要分布于叶片内,花蕾期靛蓝、靛玉红总量高于盛花期的总量;多糖在菘蓝中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花蕾期根中多糖分布较多,地上部分多糖量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王萌  张丽  谢显莉  张利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6):1206-1206
目的 考察不同质量浓度激素组合对甘西鼠尾草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甘西鼠尾草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研究2,4-D、NAA、6-BA、KT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并探讨适宜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条件。结果 以诱导率和相对生长速率为指标,6-BA和2,4-D均对甘西鼠尾草细胞脱分化和细胞增殖具有显著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0.5 mg/L+NAA 1.0 mg/L+6-BA 0.5 mg/L,增殖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0.5 mg/L+6-BA 2.0 mg/L+KT 0.1 mg/L,MS+NAA 0.5 mg/L+6-BA 1.0 mg/L的培养基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而1/2 MS+IBA 1.0 mg/L的培养基则有利于不定根的分化。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组织培养体系,适宜甘西鼠尾草的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白芨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再生体系。方法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和质量浓度配比,研究不同外植体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芨愈伤组织形成、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白芨假鳞茎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外植体;1.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与2.0 mg/L 2, 4-二氯苯氧乙酸(2, 4-D)组合不仅可诱导白芨愈伤组织形成,还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芽。1.0 mg/L 6-BA与3.0 mg/L 2, 4-D的组合促进愈伤组织增殖,增殖系数为7.8;在分化培养基中附加0.5 mg/L噻二唑苯基脲(TDZ),可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结论 白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2.0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3.0 mg/L;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2.0 mg/L+TDZ 0.5 mg/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白芨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再生体系。方法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和质量浓度配比,研究不同外植体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芨愈伤组织形成、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白芨假鳞茎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外植体;1.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与2.0 mg/L 2, 4-二氯苯氧乙酸(2, 4-D)组合不仅可诱导白芨愈伤组织形成,还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芽。1.0 mg/L 6-BA与3.0 mg/L 2, 4-D的组合促进愈伤组织增殖,增殖系数为7.8;在分化培养基中附加0.5 mg/L噻二唑苯基脲(TDZ),可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结论 白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2.0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3.0 mg/L;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 4-D 2.0 mg/L+TDZ 0.5 mg/L。  相似文献   

18.
制备N-辛基-N-季铵化壳聚糖(NTMC)胶束,并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对胶束进行包覆以获得安全、稳定的复合胶束制剂。由辛基化和季铵化反应合成NTMC,并考察其临界胶束浓度;通过超声-透析法制备NTMC胶束,测定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率;使用CMCNa对NTMC胶束进行包覆,考察包覆前后胶束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以及细胞毒性和溶血性的变化。所制得的NTMC的辛基取代度为(37.5±3.6)%,季铵基取代度为48.4%,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35.6μg/mL)。NTMC胶束粒子呈球形,粒径为(224.6±8.4)nm,Zeta电位为+(44.7±4.5)mV,对紫杉醇的载药率高达(40.2±2.2)%,包封率为(34.4±1.7)%。NTMC/CMCNa复合胶束粒子较不规则,略呈球形,粒径为(302.4±27.3)nm,Zeta电位为-(37.4±6.2)mV。与NTMC胶束相比,NTMC/CMCNa复合胶束的细胞毒性及溶血性大大降低。结果表明:NTMC胶束对难溶性药物(如紫杉醇)有很好的增溶效果,通过CMCNa包覆,可以屏蔽NTMC胶束的强烈正电荷,显著提高制剂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开鬼门、洁净府”理论最早记载于《素问·汤液醪醴论》,通过查阅文献并整理,明确其具体含义指宣肺发汗、通腑排浊与清利小便之法。文章拟对现代医家运用“开鬼门、洁净府”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心、肺、肾系疾病、肢节类疾病、皮肤类疾病的应用进行梳理,体现经典理论对于现代临床疾病的指导意义与价值。“开鬼门、洁净府”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经典理论法则,合理应用将取得良好疗效,对中医经典理论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中医学者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从旋覆花中提取分离得到的1-O-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ABL)为原料,经酯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制备了8个1,6-O,O-二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OABL)衍生物(化合物1~8),并测定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的抑制作用,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5~8具有良好的抑制NO生成活性(IC50<2 μmol/L),其活性水平较先导化合物OABL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