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考察槲寄生对光合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通过光合细菌培养液中不同槲寄生浓度及常规培养基浓度对光合细菌活菌数的影响、不同浓度槲寄生对光合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及槲寄生提取液对光合细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来考察槲寄生对光合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培养液中添加槲寄生最高可使光合细菌活菌数增加达8倍以上;而且可以使光合细菌不经过延迟期直接进入指数期,缩短光合细菌的生长周期;且使光合细菌脱氢酶活性提高8.4倍。结论培养液中添加槲寄生提取物可促进光合细菌生长,提高光合细菌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木瓜,栝楼,女贞子,郁金等中草药的浸提液,可明显促进光合细菌的生长,其中以栝楼的效果最明显。某些中草药除本身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外,不对光合细菌的抑菌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指出在水产养殖等实际应用中,添加某些中草药既能促进光合细菌的生长,又可增强其抑制其它细菌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木瓜、栝楼、女贞子、郁金等中草药的浸提液,可明显促进光合细菌的生长,其中以栝楼的效果最明显。某些中草药除本身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外,还对光合细菌的抑菌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指出在水产养殖等实际应用中,添加某些中草药既能促进光合细菌的生长,又可增强其抑制其它细菌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球形红细菌生物转化槲寄生中总三萜类化合物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槲寄生及球形红细菌转化槲寄生培养液中总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各个样品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5%的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和高氯酸为显色系统,535 nm波长处测定总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齐墩果酸在2~12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A=21.988C-0.072,r=0.989 5。75%的乙醇提取、半量常规培养基、游离球形红细菌培养,所得培养液(样品3)总三萜含量和槲寄生75%的乙醇提取液(样品1)相比增加141%。结论:经过球形红细菌转化可以增加槲寄生提取液中总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地黄连作障碍的原因和筛选可能具有缓解作用的有益菌。方法 将已分离纯化的土壤细菌菌株接种到试管苗和盆栽苗基部,分别于30 d和60 d后收获,测量苗质量等指标。结果 组培试验表明48个菌株中,有11个对地黄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另外11个具有抑制或致死作用;盆栽试验揭示16个菌株对地黄苗具有促进作用,13个菌株具有抑制或致死作用。结论 土壤细菌对地黄苗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地黄种植可能导致根际细菌菌群失衡,施用有益细菌可能是解决地黄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量元素和植物生长物质对怀牛膝愈伤组织生长及怀牛膝多糖量的影响。方法 以怀牛膝无菌苗的叶片、茎段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和植物生长物质6-BA、IBA、NAA和2,4-D对怀牛膝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并在愈伤组织形成高峰期30 d时,采用酚-硫酸比色法对其中多糖的量进行检测,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比较。结果 大量元素的添加量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和多糖的量无显著影响,6-BA对怀牛膝愈伤组织多糖量影响影响显著。结论 诱导怀牛膝愈伤组织形成多糖的适宜培养基是1/4MS+6-B A0.5 mg/L+2,4-D 1.0 mg/L。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盐胁迫对长春花愈伤组织生长及阿玛碱积累的影响。方法 用浓度为0、50、100、150 mmol/L的NaCl处理长春花愈伤组织,测定其鲜质量、干质量、丙二醛(MDA)量、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等生理指标和阿玛碱的量。结果 盐胁迫显著地降低了长春花愈伤组织的鲜质量和干质量,提高了MDA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在含有不同浓度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30 d后,愈伤组织的阿玛碱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喷洒生长27 d的愈伤组织,发现3 d后50 mmol/L处理的愈伤组织中阿玛碱量比对照高出近1倍。结论 长期盐胁迫能够抑制长春花愈伤组织的生长,同时引起阿玛碱积累的减少;低浓度NaCl喷洒处理则对长春花细胞中阿玛碱的积累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NIR技术研究并建立复方丹参有效成分的检测模型,实现生产规模复杂中药体系提取过程的在线质量监控。方法 在提取装置上在线采集提取液的近红外光谱,同时进行丹参素的HPLC检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丹参素的质量浓度检测模型。结果 最佳建模波段为9 715~7 082 cm-1,模型相关系数(r)为0.959 4,校正均方差(RMSEC)为0.049 4,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2%。结论 利用NIR技术能够实现生产规模复方丹参提取过程的在线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黄芩对肺炎克雷伯菌体外生长、生物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的影响。 【方法】 制备黄芩药液,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试验菌株,平板法检测黄芩液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2 MIC、1/4 MIC、1/8 MIC、1/16 MI黄芩液,与未添加黄芩液作对比,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OD600值,绘制细菌生长曲线,了解黄芩是否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的生长。48孔培养板中建立肺炎克雷伯菌体外生物膜模型,建模初期实验组分别加入黄芩液使其终浓度为1/2MIC、1/4MIC、1/8MIC、1/16MIC,与空白对照组于1、3、7 d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观察黄芩液对肺炎克雷伯菌黏附、生物膜形成时间、厚度以及形态的影响。细菌培养与药敏实验中分别加入0、1/2MIC、1/4MIC、1/8MIC、1/16MIC黄芩液,检测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 【结果】 平板法检测黄芩液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和MBC分别为32 mg/mL和64 mg/mL。在不同浓度黄芩液作用下,肺炎克雷伯菌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其中以1/2MIC浓度减慢最为明显。体外生物膜模型试验显示,建模1 d和3 d时,实验组较空白对照组形成的绿色荧光生物膜减少;建模7 d,黄芩液终浓度为1/2 MIC实验组较空白对照组形成的绿色荧光生物膜有所减少,并出现大量红色死细菌,1/4MIC、1/8MIC、1/16MIC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形成的生物膜规模大体一致。药敏试验中,1/2 MIC、1/4MIC、1/8MIC实验组能逆转细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单酰胺环类的新型β-内酰胺等抗生素的耐药性。 【结论】 黄芩可通过抑制肺炎克雷伯菌体外长、生物膜形成而抑制其生长,能增强耐药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愈伤组织细胞生长及其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筛选确定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与最佳收获期。方法 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IBA、6-BA、GA3组合诱导培养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通过测定愈伤组织鲜质量进行生长动力学研究,采用HPLC法检测不同生长阶段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进行紫杉醇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 改良MS+0.2 mg/L IBA+0.05 mg/L 6-BA+0.3 mg/L GA3、MS+0.2 mg/L IBA+0.01 mg/L 6-BA+0.7 mg/L GA3及MS+0.2 mg/L IBA+0.1 mg/L 6-BA+0.5 mg/L GA3培养条件均较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且紫杉醇的积累量也较高,最高可达0.037 76%。结论 在添加IBA及6-BA的基础上适当增补GA3可使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提前启动,缩短出愈时间,促进生长,降低褐变程度,增加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积累量。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呈S型,紫杉醇的积累呈线型增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加,且伴随着愈伤组织不断褐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黄芩植株光合特性及其生理生态影响因子,为确定合理栽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CIRAS—1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日中不同时段、不同光子通量密度(PPFD)下的净光合速率(Pn)及部分生理生态因子变化。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黄芩植株Pn与生态因子间的关联度。结果 黄芩植株不同部位叶片Pn为中部叶片>基部叶片>顶部叶片,光饱和点为1 302 μmol/(m2·s),光补偿点为101.5 μmol/(m2·s);日Pn变化呈双峰曲线,有典型的光合“午休”现象;Pn与气孔导度(Gs)密切相关(r=0.88,P<0.05)。结论 PPFD和空气湿度是影响黄芩Pn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青枯菌诱导广藿香的致病过程及防御相关酶同工酶的动态变化。方法 利用青枯菌粗毒素诱导广藿香试管苗,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诱导植株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青枯菌诱导1~7 d后的广藿香植株,表现渐进的发病过程,开始时,植株失绿、少数叶片萎垂;逐渐植株茎杆弯曲、整株叶片萎蔫。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SOD同工酶在第1、3天时分别出现了新谱带,与对照共有的谱带,强度先增后减;CAT同工酶在第3、5天时分别出现新谱带,第6天时强度达到最大;POD同工酶在第1、4天时分别出现了新谱带,强度先增后减,第7天时所有谱带消失。结论 青枯病的发生呈现渐进的过程。青枯菌诱导1~7 d,广藿香SOD、CAT和POD同工酶谱带在数目和强度上均有所不同,呈动态变化,表明SOD、CAT和POD在广藿香抵抗青枯菌入侵时可能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外源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蛋白基因 CryIA(c) 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CpTI 共同转入四倍体菘蓝以获得鳞翅目昆虫小菜蛾抗性。方法 构建了以 CaMV 35S 为启动子,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Npt-Ⅱ) 为选择标记,带有 CryIA(c) 基因和 CpTI 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pGBI121S4ABC 并转入根癌农杆菌 LBA4404。采用叶盘法遗传转化四倍体菘蓝。转基因再生植株经 PCR 和 Southern 杂交检测,并进行抗小菜蛾实验。结果 T0 代转化四倍体菘蓝的双基因阳性转化率达到 16.67%。Southern 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外源 CryIA(c) 基因和 CpTI 基因均已经随机整合到转基因菘蓝的基因组中。与野生对照相比,转基因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显示出明显抗性。结论 转双价抗虫基因 Bt-CpTI 是提高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抗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薄层制备、葡聚糖凝胶以及制备型HPLC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IR和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顺式咖啡酰二十烷醇酯(1)、反式咖啡酰二十烷醇酯(2)、反式咖啡酰十三烷醇酯(3)、反式咖啡酰十六烷醇酯(4)、反式咖啡酰十八烷醇酯(5)、反式咖啡酰二十二烷醇酯(6)、反式咖啡酰二十四烷醇酯(7)、反式阿魏酰二十烷醇酯(8)、反式阿魏酰二十二烷醇酯(9)、反式阿魏酰二十四烷醇酯(10)、4-羟基苯乙酮(11)、正十三碳酸(12)、正十四碳酸(13)、胡萝卜苷(14)、β-谷甾醇(1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213为首次从假木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同产区吴茱萸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应用 SRAP 技术对吴茱萸的遗传背景进行研究,试剂盒提取吴茱萸幼嫩叶片基因组DNA,构建SRAP 试验体系,筛选引物并对35份样品进行遗传背景的研究,用NTSYS-pc 2.1 软件对SRAP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从100对SRAP 引物中优选10对用于吴茱萸遗传背景的研究,其中两对引物可有效鉴别吴茱萸品种,分别为Me4+Em1和Me9+Em10。10对引物共扩增得到清晰条带188条,其中共有条带43条,多态性条带145条,多态性比率为77.1%。聚类结果显示在相关系数为0.52时,吴茱萸与密果吴萸分居两群;在相似系数为0.62时,共分为3大类群。吴茱萸中的石虎变种比吴茱萸原变种的遗传差异更显著;石虎品种呈现出较强的地缘相关性,特别是受海拔因素影响明显。结论 吴茱萸遗传背景差异明显,SRAP分析可有效鉴别不同品种的吴茱萸,并检测到地区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砂仁、草果、白豆蔻挥发油对马钱子总碱贴片中马钱子总碱(主要含马钱子碱和士的宁)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离体皮肤为实验材料,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HPLC法测定马钱子总碱贴片中马钱子总碱(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累积渗透量(Qn),考察3%、5%、7%、10%砂仁、草果、白豆蔻挥发油对马钱子总碱(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促渗效果。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挥发油中,以5%砂仁挥发油、3%草果挥发油、10%白豆蔻挥发油渗透速率(JSS)最大,分别为1.039、0.951、0.907 mg/(cm2·h);与不加促渗剂的阴性对照组相比,增渗倍数(ER)分别为1.212、1.230、1.383,其中5%砂仁油的ER大于阳性对照10%氮酮。结论 5%砂仁油、3%草果油、10%白豆蔻油均能明显促进马钱子总碱贴片中马钱子总碱(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半夏毒针晶引起的刺激性炎症的机体表现及对相关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毛细管通透性实验、小鼠腹腔炎症实验及大鼠足跖肿胀实验,考察不同剂量半夏毒针晶的致炎效应及其量-效关系,并测定相关炎症介质的量。结果 半夏毒针晶混悬液可使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腹腔渗出液中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量增加;亦可引起大鼠足跖肿胀,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表现为典型的量-效关系,还可使大鼠致炎足跖中炎症介质PGE2、环氧合酶-2(COX-2)的量显著增加。结论 半夏毒针晶刺激性毒性在机体内表现为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刺老苞根皮黄酮类化合物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刺老苞根皮黄酮类化合物高、中、低剂量(10、20、30 mg/kg)组和仙灵骨葆胶囊(20 mg/kg)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以ig维甲酸70 mg/kg造模后,各给药组分别ig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8周。取血清检测相关生化指标,进行骨组织切片检查和骨生化指标检测,测定股骨长度、宽度及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质量、尺骨羟脯氨酸(Hyp)和骨钙的量明显降低,胫骨骨髓腔中脂肪组织增多(P<0.01),血浆胆固醇(TC)水平升高、碱性磷酸酶(ALP)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老苞根皮黄酮类化合物各剂量组能有效增加骨质量和提高骨质的量(P<0.01),减少骨髓腔中脂肪的量,升高ALP和HDL-C的量(P<0.01)。结论 刺老苞根皮黄酮类化合物可有效对抗维甲酸引起的大鼠骨生长抑制及骨丢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百蕊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方法 用光照培养箱人工培养的方法研究百蕊草种子萌发适宜条件。结果20~25 ℃的黑暗环境中百蕊草种子萌发率达72.5%~75%,且幼苗生长健壮;其寄主白茅根系分泌物可促进百蕊草种子萌发,萌发率可达76.67%。结论 百蕊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为20~25 ℃的黑暗环境,寄主白茅根系分泌物可促进百蕊草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黄连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连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顺式阿魏酰基酪胺(1)、唐松草林碱(2)、(S)-2-吡咯烷酸-5-甲酸乙酯(3)、5-羟基吡啶-2-甲酸甲酯(4)、3-吲哚甲醛(5)、环-(苯丙-亮)二肽(6)、环-(苯丙-缬)二肽(7)、开环异落叶松脂醇(8)、n-butyl 3-O-feruloylquinate(9)、methyl 3-O-feruloylquinate(10)。结论 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