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清风藤微量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相似文献   

3.
自青风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首次分离得到8,14-二氢萨鲁塔里定碱8,14-Dihydrosalutaridine,千金藤宁Stepharanine,蝙蝠葛宁Bianfugenine和一种新生物碱,命名为青风藤定碱Sinomendine。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夹竹桃科植物台湾狗牙花(Ervatamia panda?caqui Pichon)枝叶中分离得到1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voacristine 7-hydroxyindole?nine(1),iboxyga...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聚花白饭树Flueggea leucopyra的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利用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聚花白饭树叶及嫩枝的总生物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epibubbiadine(1)、布比林仙定(bubbialidine,2)、一叶萩碱(securinine,3)、4-epiphyllanthine(4)、securitinine(5)、(+)-15α-methoxy-14,15-dihydrophyllochrysine(6)、4-hydroxysecurinine(7)、一叶萩醇A(securinol A,8)、一叶萩醇B(securinol B,9)及phyllanthidine(1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海南狗牙花中的吲哚类生物碱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海南狗牙花中分离鉴定了7个吲哚类生物碱,分别为:海南狗牙花素(hainanervatasine, I)、海南狗牙花新(hainanervatacine, Ⅰ)、老刺木碱(vobasine, Ⅱ)、冠狗牙花定(coronaridine, Ⅳ)、3-羟基冠狗牙花定(3-hydroxyl coronaridine, Ⅴ)、3-(2-羰基-丙基)冠狗牙花碱[3-(2-oxopropyl) coronaridine, Ⅵ]、山辣椒胺(tabernamine, Ⅶ).结论 化合物Ⅰ、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海南狗牙花素(Ⅰ)、海南狗牙花新(Ⅱ),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首次从我国特有植物多裂骆驼蓬种子总生物碱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鉴定了7个,其中6个为生物碱,分别为去氢骆驼蓬碱(Ⅰ),哈尔醇(Ⅱ),哈梅林(Ⅲ),鸭嘴花碱(Ⅳ),鸭嘴花酮碱(Ⅴ),脱氧鸭嘴花酮碱(Ⅵ),另一个化合物为苯甲酸(Ⅶ)。并对主成分Ⅰ进行了K562人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体外细胞毒研究,结果表明去氢骆驼蓬碱对K562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活性指数超过环磷酰胺。  相似文献   

8.
白刺花幼果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刺花幼果生物碱成分的研究王秀坤,李家实,陈平,阎玉凝(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白刺花;幼果;生物碱白刺花系豆科江用植物(forhoraviciifoliaHance),民间以其根、叶、花及果作清热解毒药,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各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秃疮花提取物(DLE)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DLE灌胃,连续10 d.小鼠腹腔注射CCl4造成急性肝损伤,16 h后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制备肝组织匀浆测定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的DLE给药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含量显著减少;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病理切片表明DLE作用后肝组织损伤不同程度减轻,其中剂量为2.0 g生药/kg体重时,肝组织的损伤程度较轻.结论 DLE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DLE抑制抗氧化酶活性和抗自由基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紫堇属植物分布广泛,且多种作为药用,其所含有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主要为异喹啉类生物碱。本属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抗心律失常、抗菌、保肝等药理活性,深入研究后可开发为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11.
徐国熙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6):1079-1082
目的 对尖裂黄瓜菜Paraixeris serotina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以甲醇-石油醚-乙醚(1∶1∶1)提取,用氯仿进行萃取,对氯仿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NMR、HMBC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内酯、2个桉烷型倍半萜、3个黄酮、3个有机酸,分别为zedoalactone A(1)、zedoalactone C(2)、冬青叶豚草酸(3)、(7R,10S)-selina-4, 11(13)-dien-3-on-12-oic acid(4)、木犀草素(5)、黄芹素(6)、苜蓿素(7)、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8)、对羟基苯甲酸甲酯(9)、3, 4-二羟基苯甲醛(10)、β-谷甾醇(11)、木栓酮(12)、木栓醇(13)、loliolide I(14)、二十烷酸甘油酯(15)。结论 化合物1714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刺五加中分离得到12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刺五加酮(1)、刺五加苷B12)、4-羟基-2-甲氧基苯基-1-O-β-D-葡萄糖苷(3)、alimoxide(4)、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E)-3-羟基-1-丙烯基]-2-甲氧基苯氧基}-1,3-丙二醇(5)、erythro-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1,3-propanediol(6)、tortoside A(7)、表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8)、(+)-lyoniresinol(9)、苯甲基-O-α-L-鼠李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10)、2,6-二甲氧基-4-(3-羟基丙烯基)苯基-1-O-α-L-鼠李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11)、β-氨甲酰基吡啶(12)。结论 化合物35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东方荚果蕨Matteuccia orientalis干燥根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学方法对东方荚果蕨干燥根茎6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hunberginol C(1),(2S)-5, 7, 3', 5'-四羟基-二氢黄酮(2),柚皮素(3),strobopinin(4),杜鹃素(5),leptorumol(6),顺-3, 5-二羟基二苯乙烯(7),dihydropinosylvin(8),丹皮酚(9),3, 4-dihydroxy-benzalacetone(10),咖啡酸甲酯(11)。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等方法对兴安升麻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升麻醇(1)、异阿魏酸(2)、升麻槭素B(3)、阿魏酸(4)、升麻醇-3-O-β-D-木糖苷(5)、25-O-乙酰基升麻醇-3-O-β-D-木糖苷(6)、24-O-乙酰基-异北升麻醇-3-O-β-D-木糖苷(7)、E-3-(3″-甲基-2″-亚丁烯基)-2-吲哚酮(8)、甲基阿魏酸(9)、升麻醇-3-酮(10)、25-O-乙酰基升麻醇(11)、β-谷甾醇(12)。结论 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10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羊耳菊花Inula capp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结合各种色谱分离技术、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羊耳菊花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乙酸羽扇豆醇酯(2)、豆甾醇(3)、ineupatorolide B(4)、cleomiscosin C(5)、木犀草素(6)、3, 4-二羟基苯甲酸(7)、芹菜素(8)、fortuneletin(9)、luteolin 4′-methyl ether(10)。结论 化合物2457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精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苦荞麦根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1)、香豆素(2)、(?)-甘草素(3)、酞酸双(2-乙基己基)酯(4)、对羟基苯甲醛(5)、香草醛(6)、6-羟基豆甾-4, 22-二烯-3-酮(7)、2, 5-二甲氧基苯醌(8)。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荞麦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白背叶Mallotus apel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1)、高根二醇(2)、羽扇豆-20 (29)-烯-3β, 30-二醇(3)、对羟基苯甲酸-2α-羟基油桐酸酯(4)、α-香树脂醇乙酸酯(5)、油桐酸(6)、槲皮素(7)、3-甲氧基-4-O-β-D-葡萄糖基苯甲酸(8)、勾儿茶素(9)。结论 化合物14689为首次从野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甲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快速制备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化学方法及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11-氧代齐墩果酸(1)、3, 11-二氧代齐墩果酸(2)、3-O-木糖-齐墩果酸-28-葡萄糖酯苷(3)、3-氧代-29-羟基齐墩果酸(4)、3β, 12α-二羟基-13β, 28-内酯齐墩果酸(5)、3-鼠李糖-(1→2)-木糖-齐墩果酸-28-葡萄糖酯苷(6)、愈创木-6(7)-烯-4, 10-二醇(7)、3α-乌苏酸(8)、豆甾醇(9)、麦角甾- 6, 22-二烯-3β, 5α, 8α-三醇(10)、齐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苷(11)、齐墩果酸-3-O-鼠李糖-(1→2)-木糖苷(12)、3-O-木糖- (1→3)-鼠李糖-(1→2)-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葡萄糖酯苷(13)、齐墩果酸-28-O-葡萄糖-(1→6)-葡萄糖酯苷(14)。结论 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斑唇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var. tubiform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RP18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斑唇马先蒿的乙醇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六烷醇(1)、正三十六烷醇(2)、正三十九烷醇(3)、β-谷甾醇(4)、己二烯二酸(5)、肉桂酸(6)、对甲酰基肉桂酸(7)、β-胡萝卜苷(8)、芹菜素(9)、刺槐素(10)、木犀草素(11)、金圣草黄素(12)、苜蓿素(13)、东莨菪素(14)、1-羟基呫吨酮(15)、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16)、荭草苷(17)、槲皮素- 4′-O-D-半乳糖(1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9)、毛蕊花苷(20)。结论 化合物181014182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龚婧如  王书芳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2):2337-2341
目的 对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刺五加药材用75%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萃取,对醋酸乙酯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制备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根据波谱学数据(MS、1H-NMR、13C-NMR)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苷(2)、山柰酚(3)、金丝桃苷(4)、芦丁(5)、金合欢素(6)、大豆苷(7)、3′-甲氧基大豆苷(8)、葛根素(9)、3′-甲氧基葛根素(10)、4′-甲氧基葛根素(11)、丁香醛(12)、丁香酸(13)、紫丁香酸葡萄糖苷(14)、异嗪皮啶(15)、2, 3-二 (3′, 4′-二甲氧基苄基)-2-丁烯-4-内酯(16)、l-芝麻酯素(17)、methylpluviatolide(18)、4′-羟基-2′-甲氧基肉桂醛(19)。结论 化合物611141618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