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为中西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帮助。方法对中西药物配伍的不合理现象从作用机制上加以分析。结果中药与抗生素的配伍禁忌;丹参及其制剂与西药的配伍禁忌;临床常见中西药注射剂配伍禁忌;甘草及其制剂与西药的配伍禁忌;中成药及草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结论中西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中西药物各方面的科学理论,合理地选用中西药物配伍应用,以发挥中西药物结合在防病治病中的互补作用,真正达到药物应用的取长补短、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任敏立  张朝霞 《实用医技》2007,14(34):4704-4704
生理盐水配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扩张小动脉、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及抗血栓和溶血栓的作用,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还可用于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脉管炎等。  相似文献   

3.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中药代谢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概述中药代谢研究方法的 现状及不足。分析模式生物斑马鱼中药代谢模型的依据,并提出该模型的建立思路与方法。 模式生物斑马鱼代谢模型有望为中药代谢研究提供一种简单的、模式的、生物的、系统的、 高效的新方法,对提高我国中药体内过程的研究水平,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中药方剂,绝大部分是由几味、十几味、甚至有二三十味药配伍而成,不同的中药配伍在一起,必然会产生相互的影响。如配伍不当,就会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毒性而造成严重事故。因此,注意配伍禁忌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关于十八反 1、甘草煎熬水解后生成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相似,能促进水和钠、氯离子在体内的滞留和钾、钙离子、磷的排出,故有抗利尿、引起水肿的作用。而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等都有去水、消肿的作用,从水盐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泌尿系感染、腹腔感染等。该药属静脉给药,但在静脉药物配伍“禁忌表”中查不到该药的配合变化情况。该药中直接加入其他药物用于静脉点滴的情况很少,但当该药滴完再续滴加有其他药物的液体时,其他  相似文献   

7.
任敏立  张朝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704-4704
<正>生理盐水配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扩张小动脉、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及抗血栓和溶血栓的作用,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还可用于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脉管炎等。  相似文献   

8.
9.
李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0,7(2):144-144
<正>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相结合的不断发展,中西药配伍禁忌的机会越来越多。为了减少和避免中西药配伍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目前急待解决的是“中西药配伍禁忌”问题。 我在中西药房工作二十多年,通过工作实践发现,中西药物之间同样存在配伍禁忌问题,下面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1.化学方面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组分结构假说构建中药药性矢量结构方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即相应的“组分结构”,而中药药性即为中药中复杂的组分结构作用于人体后的综合体现。中药中的成分/组分可表现相应的药性属性(寒、热、温、凉),组分与组分之间以及组分内部都存在着药性差异。药性相同的成分/组分,表现为相互增强;药性相反者,则相互抵消,即可以用“矢量”表示,中药药性也就是各成分/组分“药性矢量”的“矢量加和”。在结合中药药性的最新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将“组分结构”假说和“中药药性矢量”相结合,拟构建中药“药性结构方程”模型,以阐述中药药性本质。中药“药性矢量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也将为中药配伍以及炮制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纳米混悬给药系统为改善难溶性中药成分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研究具有再分散性能的固体化纳米混悬给药系统,是实现纳米混悬系统稳定化的理想选择,然而,固体化再分散后是否仍呈纳米状态,能否保持良好的再分散性,仍然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综述了中药纳米混悬系统固体化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纳米混悬系统固体化及其再分散稳定性的研究策略,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促进中药纳米混悬给药系统制剂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在国际上的出现,中药安全性问题逐渐受到重视。除经典的毒理学评价外,近年来在中药安全性研究领域包括中药毒性研究方面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效拓展了中药毒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从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对近年来关于中药毒性研究的相关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并结合相关工作,综述了中药毒性研究进展,提出加强中药毒性研究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指导中药的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转化中药是指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系作用于中药底物,以期产生新的活性成分,提高中药药效,降低中药不良反应,去除中药中的大分子杂质和将其作为研究药物代谢机制的辅助手段。综述了微生物在中药生物转化中的应用及研究概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利用微生物对中药进行转化是中药高效利用的一条新思路,也符合中药生产现代化和产品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是中药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问题,它能较全面反映中药中所含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能更好地表明中药的内在质量,成为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核心技术。对近年来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高速逆流色谱、微乳色谱等现代色谱分析技术在指纹图谱研究的应用作一概述,综述了各种色谱指纹图谱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简要阐述了国内外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新药注册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中药新药研发的技术要求和门槛也越来越高,从传统经典名方中寻找合适的处方,并对其进行新药开发和基础研究将来愈来愈受到重视。将对中药经典名方的开发和关键问题进行讨论,为中药的相关创新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指纹图谱技术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和手段。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指纹图谱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中药指纹图谱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药新药研究涉及学科理论体系、研究对象、服务对象等多个主、客体系,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传统中医药学的朴素系统论、西医药学的近代还原论以及现代中医药学的现代系统论特征、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归纳和辨析。从新药研究的系统思维的角度,将中药药物形成过程划分为药物原料形成、药物制备和药物体内过程3个基本环节,详细分析了各环节中诸影响因素。基于以上认识,提出了中药新药研究应遵循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科研实践,探讨了目前新药研究的热点及在研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中药新药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思维模式上要从整体的视角、普遍联系和多变性的观点出发,以证实的实验手段和系统学的分析方法,从生命运动的不同层面,探索疾病的药物干预规律。秉承继承与刨新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实现对传统中药的“扬弃”,从中“蜕变”出全新意义的现代中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我国1998-2003年授予中药专利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中药专利授权的数量,中药复方与有效成分专利数量、中药职务与非职务专利数量的发展差异,结果表明发明专利明显多于中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中药复方专利大大超过中药有效成分专利,与中药职务专利比较中药非职务专利占绝对优势。而在授予中药专利中,中药有效成分专利、中药职务专利的比例,恰恰正是衡量中药是否具有创造性的重要指标。这一差异反映了我国现阶段中药专利创造性较低的现状。在我国中药专利创造性认定讨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提出我国专利法应尽快确定并完善中药专利创造性标准,加大力度鼓励企业与个人在技术上提高中药的创造性,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和中药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从中西医药体系的本质差异所造成的被认知和认同的程度、法规、标准、生产的物质基础与条件、产品的科技含量、生产能力及其水平、市场需求的压力、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与合理程度等多方面,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中药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针对不同目标国采取适宜的组合战略、有计划分阶段地提高中药产品标准并逐步实现标准的与时俱进、提高产业要求、改善竞争环境、提高对中药产品的检测能力与水平、发挥政府政策效用提升国内需求条件等加速中药国际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