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建立天麻素血浆药物浓度LC-MS/MS测定法,测定健康受试者血浆中天麻素的浓度并评价天麻素胶囊的药动学。方法 建立以阿昔洛韦为内标的天麻素血药浓度LC-MS/MS测定方法,色谱柱为Atlantics T3(100 mm×3.0 mm,3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0∶90),对18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150 mg天麻素胶囊进行药动学研究。结果 建立了简单、专属的天麻素血浆药物浓度的LC-MS/MS测定法,以沉淀法进行样品前处理,无杂质干扰测定,灵敏度达到了3.00 ng∙mL-1,每个生物样品分析时间仅为2 min。18名健康受试者口服天麻素胶囊150 mg后,测定血浆样品并估算天麻素的药动学参数,Tmax均值为(0.8±0.3)h,t1/2均值为(2.1±0.4)h,Cmax均值为(378±84)ng∙mL-1,AUC0-12 均值为(878±175)ng∙h∙mL-1,AUC0-∞均值为(897±175)ng∙h∙mL-1。结论 本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且前处理简单,能很好的应用于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方法测定大鼠口服三拗汤后甘草次酸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腈-水(含10 mmol/L甲酸铵), 90%乙腈等度洗脱, 流速0.3 mL/min, 柱温25 ℃, 进样量20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 SIM负离子检测模式, 甘草次酸和熊果酸(内标)定量离子分别为m/z 469.4和m/z 455.4。大鼠单剂量灌胃给予三拗汤浓缩液后, 经液-液萃取法对大鼠血浆样品进行预处理, 利用LC-MS法测定大鼠体内甘草次酸的血药浓度, 并采用DAS(ver.1.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甘草次酸的线性范围为5~10 000 μg/L, 最低定量限为5 μg/L, 内源性物质不干扰甘草次酸及内标的测定, 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结论] 本方法具有专属性强、准确度高、灵敏度好的特点, 可用于甘草次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甘草酸及其代谢产物甘草次酸对芍药中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探索芍药与甘草配伍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大鼠单独ig给予芍药苷或分别与甘草酸、甘草次酸联合用药,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LC-MS测定芍药苷血药浓度,建立药物浓度-时间曲线,采用DAS2.1.1软件计算、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 甘草酸能减小芍药苷Cmaxtmax,降低芍药苷AUC;甘草次酸能增加芍药苷Cmaxtmax,显著提高芍药苷AUC。结论 甘草提高芍药苷生物利用度可能与甘草酸的代谢产物甘草次酸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4.
干血点采样(dried blood spot,DBS),即将全血样品收集在卡纸上,在血样采集方法上比传统方法有一定的优势。它需求较少的血量,可减少动物使用,方便血样采集、存储运输,简化样品前处理。到目前为止,DBS与LC-MS/MS技术联用在小分子定量分析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方法,将在药动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概述DBS样品收集,储存、前处理以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黎药材海南牛耳枫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给药海南牛耳枫提取物后槲皮素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LC-MS/MS法,测定灌胃给药后大鼠血浆中槲皮素的浓度变化,用DAS2.0药动学软件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给药海南牛耳枫提取物后槲皮素在大鼠体内动力学参数为Tmax=(0.195±0.155)h,Cmax=(35.00±15.30)ng/ml,AUC0-t=(66.82±21.77)ng/(ml·h),t1/2=(5.736±2.513)h。结论该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药材及制剂中槲皮素的体内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乌索酸(熊果酸)是从中草药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个三萜类化合物,研究其灌胃给药对急性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药动学特点.方法:采用急性CCL4肝损伤模型、D-半乳糖胺盐酸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究乌索酸灌胃给药对急性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建立LC-MS分析方法检测乌索酸灌胃给药(80mg/kg)后大鼠血浆中乌索酸含量.结果:乌索酸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及D-半乳糖胺盐酸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没有保护作用,大鼠灌胃给予乌索酸后用Lc-MS在血浆中未检测到乌索酸.结论:乌索酸经口给药由于吸收很差,故没有抗实验性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左旋、右旋硫普罗宁在大鼠体内的立体选择性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静脉注射左旋、右旋及消旋硫普罗宁后,用柱前衍生化与LC-MS联用方法测定血浆中药物的浓度。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 C18(150mm×2.0mm,5.0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含5.3mmol/L甲酸,0.1mmol/L氯化钠),以0.2mL/min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扫描方式为选择性离子检测(SIM),采用正离子方法检测。结果:给予硫普罗宁消旋体后,左旋体和右旋体的t1/2分别为(1.49±0.57)h和(0.58±0.24)h,AUC0-∞分别为(15.17±5.95)μg/mL.h和(10.52±3.72)μg/mL.h,CL分别为(1.31±0.70)L/h和(1.79±0.81)L/h;分别静脉注射给予硫普罗宁对映体后,左旋、右旋硫普罗宁的t1/2分别为(1.52±0.28)h和(0.78±0.33)h,AUC0-∞分别为(11.93±5.02)μg/mL.h和(6.26±1.83)μg/mL.h,CL分别为(0.79±0.24)L/h和(2.83±0.84)L/h。结论:左旋、右旋硫普罗宁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左旋、右旋硫普罗宁在体内没有发生对映体间的相互转化,且两个对映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甘草次酸对雷公藤内酯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雷公藤内酯醇单独给药组和雷公藤内酯醇与甘草次酸联合给药组,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雷公藤内酯醇0.2 mg/kg,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选择离子检测(SIM)的方式测定2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浆中的雷公藤内酯醇浓度,比较2组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 结果 在0.2~25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血浆中雷公藤内酯醇线性良好.定量下限为0.2 n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12.0%,准确度为90%~105%,绝对回收率>80%,基质效应>90%,血浆样品的稳定性良好.药代动力学数据显示,联合给药组的最大血药浓度(cmax)、消除半衰期(t1/2)、平均滞留时间(MRT0~180 min)、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80 min)分别是单独给药组的0.75,2.51,1.15及1.39倍,其中t1/2、MRT0~180 min在2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甘草次酸与雷公藤内酯醇联用可降低雷公藤内酯醇的峰浓度,延长其体内滞留时间,从而提高其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该测定方法简便、效率高、重复性好,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硝苯地平缓释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分别给予8只Beagle犬受试制剂(硝苯地平缓释片)或参比制剂(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采用LC-MS/MS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选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对药代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血浆中硝苯地平线性范围为0.05~30 ng/mL,最低定量限为0.05 ng/mL,分析方法灵敏、准确、特异性高。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峰浓度、达峰时间和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4.46±2.11)、(5.21±2.68)ng/mL,(11.0±3.85)、(7.38±2.97)h,(49.5±25.9)、(49.6±25.2)ng?h/mL。以药–时曲线下面积计算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43.5)%。结论 建立的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犬体内硝苯地平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受试制剂具有一定的延迟释放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前列腺素E1(PGE1)冻干脂微球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其临床人体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4只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分别静脉给予参比制剂"凯时"与20、32、64μg/dog的受试制剂PGE1冻干脂微球,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LC-MS/MS法测定比格犬体内PGE1的血药浓度。结果 比格犬静脉推注32μg/dog剂量的PGE1冻干脂微球后,血浆中PGE1的t1/2为(7.5±3.7)min,tmax为(7.6±2.9)min,Cmax为(105.0±40.4)ng/L,AUC(0~18 min)为(933.1±359.0)ng·min/L,与参比制剂"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中、高3个不同剂量下,PGE1的AUC(0~18 min)、Cmax分别与剂量呈线性正相关,且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GE1冻干脂微球与其市售脂微球注射液"凯时"具有相同的药动学特征,不同剂量水平不影响其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葛根芩连汤中葛根和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探讨该复方配伍机制。方法 采用在体诱导-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方法,分别考察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量。结果 温孵时间黄芩苷在0~90 min,汉黄芩苷在0~60 min,黄芩素在0~10 min,汉黄芩素在0~40 min呈线性消除。对照组各成分代谢速率大小顺序为: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苷。与对照组相比,葛根对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具有抑制作用,对黄芩苷及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有诱导作用;甘草对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抑制作用,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则呈现诱导作用。结论 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可以被大鼠肝微粒体代谢,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的代谢过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制川乌配伍甘草对制川乌中多种单酯型生物碱煎出量的影响,探索其变化规律,以指导制川乌与甘草的合理配伍。方法 HPLC法测定制川乌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时煎出液中单酯型生物碱的总量,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配比对煎出量的影响。结果 随着甘草配伍量的增加,煎煮液中单酯型生物碱总量逐渐降低,每种单酯型生物碱煎出量趋于单煎液煎出量的40%。结论 甘草配伍制川乌时,甘草的使用量应是制川乌的一半以上,既可以保证煎出液中单酯型生物碱总量稳定可控,又可以防止制川乌毒性过大造成使用危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羌活种子。方法 在4 000~400 cm?1内测定羌活种子光谱吸收峰,应用系统聚类和SIMCA模式识别法鉴别羌活和宽叶羌活的种子。结果 运用系统聚类法,当聚类距离为15时,两种羌活可明显分为2类;运用SIMCA模式识别法,所建模型对羌活和宽叶羌活的种子识别率分别达96%和97%,拒绝率均为100%,两者盲样检测准确率也在90%以上,所建模型可用于样品检测。结论 应用红外光谱法结合系统聚类和SIMCA模式识别法,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鉴别羌活种子,该方法为鉴别羌活种子的来源及真伪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中药配伍中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使疗效降低,而“十八反”是重要的配伍禁忌,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且至今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主要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芫花反甘草的毒性和机制研究,探讨了影响“十八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确定其特定部位的安全药理实验内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HPLC-DAD和HPLC-TOF/MS对虎杖中二苯乙烯类、蒽醌类和黄酮类等化合物进行快速分析,将多指标成分的测定和明晰化指纹图谱共同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模式中。方法 采用Agilent SB-Cl8柱(250 mm×4.6 mm,5 μm),以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别采用HPLC-DAD和HPLC-TOF/MS两种分析方法对虎杖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测定。结果 共从虎杖鉴别出中2个二苯乙烯类、10个蒽醌类和10个黄酮类成分,HPLC-DAD法可以同时测定虎杖药材中的虎杖苷、白藜芦醇和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结论 采用HPLC-DAD和HPLC-TOF/MS对虎杖中二苯乙烯类、蒽醌类和黄酮类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测定,有效地控制虎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建立RP-HPLC法测定白芍-甘草药对中12种有效成分,并用此方法探讨有效成分随白芍-甘草配比变化的溶出规律。方法 采用Dikma Technologies-C18色谱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5%~10% A;5~10 min,10%~12% A;10~15 min,12%~14% A;15~20 min,14%~16% A;20~25 min,16%~18% A;25~30 min,18%~20% A;30~40 min,20%~25% A;40~50 min,25%~40% A;50~62 min,40%~55% A;62~72 min,55%~70% A;72~85 min,70%~55% A;85~95 min,55%~5% 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7 nm(0~13 min)、258 nm(13~17 min)、230 nm(17~27 min)、276 nm(27~32 min)、230 nm(32~42 min)、360 nm(42~46 min)、276 nm(46~50 min)、230 nm(50~53 min)、275 nm(53~55 min)、250 nm(55~95 min),柱温30 ℃。结果 在所观察的白芍-甘草的9个配伍比例(0∶1、0.3∶1、0.6∶1、1∶1、2∶1、3∶1、4∶1、5∶1、1∶0)中,以1∶1、3∶1组有效成分溶出量最高,另外0.6∶1组也较高。结论 以现代研究方法证实了张仲景《伤寒论》芍甘汤中配伍比例1∶1的科学性,也进一步从有效成分上证实了现代临床经典比例3∶1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建立RP-HPLC法测定白芍-甘草药对中12种有效成分,并用此方法探讨有效成分随白芍-甘草配比变化的溶出规律。方法 采用Dikma Technologies-C18色谱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5%~10% A;5~10 min,10%~12% A;10~15 min,12%~14% A;15~20 min,14%~16% A;20~25 min,16%~18% A;25~30 min,18%~20% A;30~40 min,20%~25% A;40~50 min,25%~40% A;50~62 min,40%~55% A;62~72 min,55%~70% A;72~85 min,70%~55% A;85~95 min,55%~5% 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7 nm(0~13 min)、258 nm(13~17 min)、230 nm(17~27 min)、276 nm(27~32 min)、230 nm(32~42 min)、360 nm(42~46 min)、276 nm(46~50 min)、230 nm(50~53 min)、275 nm(53~55 min)、250 nm(55~95 min),柱温30 ℃。结果 在所观察的白芍-甘草的9个配伍比例(0∶1、0.3∶1、0.6∶1、1∶1、2∶1、3∶1、4∶1、5∶1、1∶0)中,以1∶1、3∶1组有效成分溶出量最高,另外0.6∶1组也较高。结论 以现代研究方法证实了张仲景《伤寒论》芍甘汤中配伍比例1∶1的科学性,也进一步从有效成分上证实了现代临床经典比例3∶1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蜘蛛香抗焦虑复方的药效及其与γ-氨基丁酸受体(GABA-R)作用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明暗箱、自主活动、尼可刹米致小鼠惊厥试验,观察了蜘蛛香抗焦虑复方低、中、高剂量(1.2、2.4、4.8 g/kg)ig给药10 d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另设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和地西泮(2 mg/kg)阳性对照组。结果 高架十字迷宫和明暗箱试验结果显示,蜘蛛香抗焦虑复方中、高剂量具显著的抗焦虑作用(P<0.05),并呈量效关系,这种抗焦虑作用可被氟马西尼所拮抗,小鼠自主活动试验结果显示,蜘蛛香抗焦虑复方各剂量对小鼠自主活动的次数无显著影响(P>0.05),提示无镇静作用,蜘蛛香抗焦虑复方各剂量对尼可刹米致小鼠惊厥的潜伏期及死亡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蜘蛛香抗焦虑复方有显著抗焦虑作用,并可能是通过GABA-R发挥抗焦虑作用的,且该复方无镇静及抗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检测大鼠血浆中3种蟾蜍甾烯类化合物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HPLC法,并用于蟾酥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 分别于大鼠尾iv给予蟾酥提取物0.8 mg/kg后2、5、10、15、20、30、45、60、90 min,眼眶取血,采用乙腈沉淀蛋白与液液萃取相结合方法进行血浆样品预处理,以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质量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均得到很好的分离,重现性、精密度、线性关系良好,达到体内分析要求;经非房室模型拟合,得到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在大鼠体内主要药动学参数;iv给药30 min时,血药浓度均降至Cmax的1/5以下。结论 建立的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蟾蜍甾烯类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较为迅速,所得数据可为蟾酥提取物的药动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手性色谱LC-MS/MS法同时检测左旋和右旋奥硝唑,比较研究左旋奥硝唑[(S)-ONZ]及磷酸左奥硝唑酯二钠[(S)-ONZ-P]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并监测是否发生手性转化。结果表明,大鼠单次iv给予25,50,100 mg/kg(S)-ONZ及等物质的量(S)-ONZ-P后,(S)-ONZ-P在SD大鼠体内迅速转化为(S)-ONZ,平均转化时间介于1.57~3.86 min。两组大鼠血浆中(S)-ONZ的t1/2分别为2.04~2.31 h;2.02~2.51 h;AUC0-∞与剂量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呈线性动力学过程。(S)-ONZ,(S)-ONZ-P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无显著差异,且二者均不转化生成(R)-ON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