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慧  吴军 《医学教育探索》2013,44(4):532-536
目的 研究角果木属植物十雄角果木Ceriops decandra树皮的二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十雄角果木树皮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 13-松香二烯-3β-醇(1)、18-羟基-8, 11, 13-松香三烯-7-酮(2)、8, 11, 13-松香三烯-3, 7-二酮(3)、3β-羟基-8, 11, 13-松香三烯-7-酮(4)、15, 18-二羟基-8, 11, 13-松香三烯-7-酮(5)、8, 11, 13-松香三烯-7β, 18-二醇(6)、8, 11, 13-松香三烯-3β, 18-二醇(7)、8, 11, 13-松香三烯-7α, 18-二醇(8)、13β-羟基-8(14)-松香烯-3, 7-二酮 (9)、13β, 18-二羟基-8(14)-松香烯-7-酮(10)、ent-8(17), 13E-半日花二烯-15-醇(11)、ent-8(14)-海松烯-15R, 16-二醇(12)、(5S*, 8S*, 9S*, 10R*, 13S*)-3-hydroxy-16-nor-2-oxodolar-3-ene-15-oic acid(13)。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尾叶香茶菜Rabdosia excis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尾叶香茶菜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山香三萜二烯酸(1)、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2)、豆甾醇(3)、β-谷甾醇(4)、棕榈酸(5)、熊果酸(6)、1α, 6, 11β, 15β-四乙酰基-6, 7-断裂-7, 20-内酯-对映-贝壳杉-16-烯(7)、2α, 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8)、马斯里酸(9)、2α, 3α, 19-三羟基-12-烯-28-乌索酸(10)、毛叶香茶菜素E(11)、6β, 11α, 15α-三羟基-6, 7断裂-6, 20-环氧2-1α, 7-内酯-对映-贝壳杉-16-烯(12)、对映-7α, 20-环氧-贝壳杉烷-16-烯-1α, 6β, 7β, 14β, 15β-五醇-1-O-葡萄吡喃糖苷(13)、冬凌草甲素(14)、胡萝卜苷(15)。结论 除了化合物356141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尾叶香茶菜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和凝胶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烯酮(2)、3-乙酰基-20-羽扇烷醇(3)、环阿尔廷-25-烯-3β, 24ζ-二醇(4)、环阿尔廷-25-烯-3β-醇-24-酮(5)、环阿尔廷-23 (E)-烯-3β, 25-二醇(6)、大戟烷-25-烯-3α-醇(7)、槲皮素(8)、山柰酚(9)、胡萝卜苷(10)、谷甾醇(11)。结论 化合物19为首次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云南红豆杉Taxu yunnanensis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云南红豆杉种子中分离得到12个紫杉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表-10-去乙酰基紫杉醇(1)、9α, 10β-二乙酰基-2α-羟基-5α-桂皮酰基-3, 11-环化紫杉烷-4(20)-烯-13-酮(2)、2α, 7α, 10β-三乙酰基-9α-羟基-5α-桂皮酰基-3, 11-环化紫杉烷-4(20)-烯-13-酮(3)、2α-乙酰基-9α, 10β-二羟基-5α-桂皮酰基紫杉烷-4(20), 11-二烯-13-酮(4)、2α, 7β, 9α, 10β-四乙酰基-5α-桂皮酰基-11, 12-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5)、7β, 9α, 10β-三乙酰基-5α-桂皮酰基紫杉烷-4(20), 11-烯-13α-醇(6)、9-去乙酰基紫杉宁A(7)、5α-去桂皮酰基紫杉欧吉酚(8)、2α, 5α, 10β, 13α-四乙酰基-1β, 7β, 9α-三羟基-4, 20-环氧紫杉烷-11-烯(9)、7β, 9α, 10β-三乙酰基-2α, 5α, 13α-三羟基紫杉烷-4(20), 11-二烯(10)、7, 9, 10, 13-tetra-O-deacetylabeobaccatin VI(11)、taxacustin(12)。结论 化合物23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菊科天名精属植物金挖耳Carpesium divaricat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反相硅胶等色谱技术对金挖耳全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金挖耳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天名精内酯酮(1)、天名精内酯醇(2)、11αH-桉烷-4(15)-烯-12, 8β-内酯(3)、特勒内酯(4)、1-酮-桉烷-11(13)-烯-12, 8α-内酯(5)、5α-羟基4-表旋覆花内酯(6)、5, 6α-环氧桉烷-12, 8β-内酯(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结论 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艾胶算盘子Glochidion lanceolarium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艾胶算盘子地上部分得到8个羽扇豆烷型三萜和1个甾体,分别鉴定为羽扇豆烷-20(29)-烯-lβ, 3α, 23-三醇(1)、算盘子酮(2)、羽扇豆醇(3)、3-表羽扇豆醇(4)、算盘子酮醇(5)、β-谷甾醇(6)、羽扇豆烷-20(29)-烯-lβ, 3β-二醇(7)、算盘子二醇(8)、羽扇豆烷-20(29)-烯-3α, 23-二醇(9)。结论 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算盘子三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炭角菌Xylaria euglossa 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氢谱、碳谱、二维核磁共振(1H-1HCOSY、HMQC、HMBC、NOESY)、高分辨质谱等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炭角菌酮(1)、3, 9-二羟基-3-甲基-6, 8-二甲氧基-二氢蒽酮(2)、1-羟基-6, 8-二甲氧基-3-甲基蒽醌(3)、炭角菌内酰胺(4)、neoechinulin A(5)、5α, 8α-过氧麦角甾-6, 22-二烯-3β-醇(6)、麦角甾-4, 6, 8(14), 22-四烯-3-酮(7)、22E-麦角甾-7, 22-二烯-3β, 5α, 6β-三醇(8)、棕榈酸(9)、(2S, 2′R, 3S, 4R)-2-(2′-羟基-十八碳酰胺) 二十二碳烷-1, 3, 4-三醇(1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大炭角菌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理肺散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理肺散原植物攀援耳草Hedyotis scanden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RP-HPLC等色谱技术对理肺散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理肺散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2α, 3α, 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2α, 3β, 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3)、2α, 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α, 3β, 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5)、白桦酸(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8)、芹菜素(9)、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0)、木犀草素(1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和胡萝卜苷(13)。结论 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银莲花Anemone cathay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银莲花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4, 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2)、3β-甲氧基-齐敦果-11-酮-18-烯(3)、α-香树脂醇(4)、28-羟基-齐敦果-12-烯-3, 11-二酮(5)、熊果酸(6)、28-羟基-α-香树脂醇(7)、青钱柳酸B(8)、2α, 23-二羟基-熊果酸(9)、β-胡萝卜苷(10)、槲皮素-7-O-鼠李糖苷(11)。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蛇含委陵菜Potentilla kleiniana的化学成分。方法 经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数据测定、1H-NMR和13C-NMR等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蛇含委陵菜活性有效部位中分离出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齐墩果酸(3)、熊果醇(4)、3α, 19, 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5)、委陵菜酸(6)、2α-羟基乌苏酸(7)、2α, 3α, 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8)、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鼠李糖苷(11)、2α, 3β, 19α, 23-四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12)、2α, 3β, 19α, 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13)、熊果酸(14)。结论 化合物4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青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大青属植物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甾醇类、黄酮类、挥发性成分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治疗高血压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羊耳菊花Inula capp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结合各种色谱分离技术、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羊耳菊花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乙酸羽扇豆醇酯(2)、豆甾醇(3)、ineupatorolide B(4)、cleomiscosin C(5)、木犀草素(6)、3, 4-二羟基苯甲酸(7)、芹菜素(8)、fortuneletin(9)、luteolin 4′-methyl ether(10)。结论 化合物2457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紫苏属种、变种之间系统发育关系,准确鉴别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var. arguta、白苏P. frutescens与其他变种。方法 提取紫苏、白苏及其他变种的DNA,对ITS和psbA-trnH序列扩增和测序,计算物种种内(变种内)种间(变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采用最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分子系统树,进行系统发育和鉴定分析。结果 ITS和psbA-trnH MP系统树显示白苏和紫苏的不同地域的样本聚为一单系分支(支持率为100%和93%),紫苏与回回苏构成姐妹群分支(支持率为95%和90%),野生紫苏和耳齿紫苏构成一单系分支(支持率为100%和90%);白苏、紫苏与其他变种间的ITS和psbA-trnH序列遗传距离0.008 210.018 18和0.002 380.029 31,明显大于白苏与紫苏间遗传距离00.001 65和0,大于各变种内遗传距离。结论 白苏和紫苏合并为一个种紫苏;紫苏与回回苏亲缘关系最近,野生紫苏与耳齿紫苏亲缘关系最近;ITS和psbA-trnH序列可以准确鉴别紫苏与其他变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白背叶Mallotus apel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1)、高根二醇(2)、羽扇豆-20 (29)-烯-3β, 30-二醇(3)、对羟基苯甲酸-2α-羟基油桐酸酯(4)、α-香树脂醇乙酸酯(5)、油桐酸(6)、槲皮素(7)、3-甲氧基-4-O-β-D-葡萄糖基苯甲酸(8)、勾儿茶素(9)。结论 化合物14689为首次从野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快速识别及鉴定灯心草及野灯心草中的菲类成分。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联用技术研究菲类成分的裂解规律,并分别对灯心草和野灯心草甲醇提取液中的菲类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结果 在负离子模式下,菲类成分容易丢失2H的碎片,推测可能是乙烯基与苯环环合而失去2个氢;也易发生重排丢失羰基,呈现出一定的裂解规律。根据菲类成分的裂解规律,从灯心草和野灯心草甲醇提取物中快速筛选了21个菲类成分,其中6个成分经与对照品比对而准确鉴定;另外结合质谱裂解信息及极性差异,推测出其中5个成分的结构。结论 HPLC-ESI-MS技术既可以从中药复杂体系中快速识别菲类成分并根据裂解规律初步确定菲类成分结构,也是实现中药中目标天然产物定向分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野八角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野八角Illicium simonsii茎和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野八角的干燥茎叶用95%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氯仿、正丁醇萃取,对氯仿部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氯仿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包括7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veranisatin D(1)、莽草毒素(2)、merrillianolide(3)、bullatantriol(4)、(?)-clovane-2, 9-diol(5)、caryolane-1, 9β-diol(6)、oplodiol(7)、4-ally-2, 6-dimethoxyphenol(8)、(?)-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槲皮素-3-O-a-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11)。结论 化合物47为首次从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苏木Caesalpinia sappan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与对照品共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苏木心材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1-羟基-7-甲氧基呫吨酮(1)、2-羟基呫吨酮(2)、1, 5-二羟基呫吨酮(3)、1, 7-二羟基呫吨酮(4)、大黄酚(5)、木栓酮(6)、熊果酸(7)、β-谷甾醇棕榈酸酯(8)、麦角甾烷-4, 6, 8(14), 22 (23)-四烯-3-酮(9)、豆甾醇(10)、β-谷甾醇(11)。结论 除化合物1011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云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也是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的呫吨酮和蒽醌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石斛碱(1)、石斛醚碱(2)、邻苯二甲酸丁酯(3)、松脂素(4)、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穆坪马兜铃酰胺,6)、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N-反式香豆酰酪胺(8)、N-顺式香豆酰酪胺(9)、山药素III(10)、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11)。结论 化合物35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救必应Ilex rotunda 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救必应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和醋酸乙酯部位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二丁香醚(1)和6个已知成分,分别为木栓酮(2)、3-羟基齐墩果烷(3)、紫丁香苷(4)、芥子醛葡萄糖苷(5)、十九烷酸(6)、硬脂酸(7)。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灰毡毛忍冬的主要药效,并与忍冬相关药效进行比较。方法 通过测定灰毡毛忍冬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研究其对6种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和大鼠棉球植入致肉芽肿等实验,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酵母粉致热大鼠模型,研究其解热作用;通过测定大鼠白细胞数和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器官质量及碳粒廓清实验,研究其免疫作用,并与忍冬进行比较。结果 灰毡毛忍冬对6种常见致病菌具有显著的抑菌和杀菌作用,MIC为7.8~62.8 mg/mL,MBC≥250 mg/mL;灰毡毛忍冬(10 g/kg)能显著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足肿胀度和减少肉芽组织的增生,有抑制小鼠耳肿胀和降低发热大鼠体温的趋势,显著提高小鼠脏器指数、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有增加大鼠白细胞数的趋势。灰毡毛忍冬与忍冬的上述药效学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灰毡毛忍冬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和解热的趋势,能增强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作用强度与忍冬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