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结石与肝硬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爱国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7):541-542
胆囊结石和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疾病,但上世纪50年代起,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这一临床现象就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由于B超、CT等影像学应用合并症治疗的进展,使肝硬化患者生命延长,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再次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和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B超、CT、和WBI等影像学应用、生化学水平的提高及合并症治疗的进展,使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发病率、病因、病理生理等逐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和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B超、CT、和WBI等影像学应用、生化学水平的提高及合并症治疗的进展,使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发病率、病因、病理生理等逐  相似文献   

4.
胆囊结石合并肝脏损害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主要与胆汁成分的改变有关,而肝脏是分泌胆汁的脏器。研究证实隐性胆囊结石可合并肝脏损害.但肝脏损害是由胆汁成分改变所致还是胆囊结石所致尚不清楚。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一部分无明显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有严重的肝脏损害,对其单纯保肝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我们对2000-2001年26例胆囊结石合并肝脏损害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临床病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胆石症合并肝炎后肝硬化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但治疗较困难且并发症较多,对其研究日益引起关注.本研究回顾分析40例胆石症合并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情况,对防治胆石症合并肝炎后肝硬化有重要意义,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者为10年来我院收治的胆石症合并肝炎后肝硬化病人,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5~65岁,平均45.8岁.均行B超和CT检查确诊,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8例,单纯胆结石2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2例.肝功能按Chikl-Pugh分级,A级24例;B级11例;C级5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6.
刘海波  肖丽芬 《中外医疗》2012,31(34):64-64,66
目的研究并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以该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100例肝硬化以及36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较为科学与全面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为26.5%,且男女之间的发病无显著的差异。患者的年龄≥60岁,胆囊壁厚度≥4mm,门静脉内径≥13mm,血浆白蛋白<35g/L的患者发生率较高。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死亡率较无结石的单纯肝硬化患者高。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胆结石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高,且其临床症状较为隐匿、缺乏特异性,胆囊结石发生肝硬化的患者往往与其体内的胆囊壁厚度、门静脉内径、白蛋白水平以及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中应该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将198例肝硬化患者按照肝硬化不同病因及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病因、分级之间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最高为57.8%,不同病因的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肝硬化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B级最高为22.4%,依次为C级16.4%,A级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生率高,其胆结石发生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分级、形成不同肝硬化的病因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13例肝硬化患者均行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血清结合胆红素、血清非结合胆红索及肝胆B超检查,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13例患者中胆囊结石发生率为33.63%(38/113);其中男性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为26.92%(21/78),女性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为48....  相似文献   

9.
钱燕燕 《吉林医学》2014,(23):5205-5205
目的:分析生化酶谱检测对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16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分为使用生化酶谱检测的检查组与B超检测的对照组,每组108例。并将这两组的检测结果和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得知生化酶谱检测对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作用。结果:生化酶谱检测组与B超检测组中的216例肝硬化患者,均满足原发性胆汁肝硬化诊断指标。通过生化酶检测确诊出98例,检测率达90.74%;通过B超检测出75例,检测率为69.44%。结论:生化酶谱检测技术对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检测率高达90%以上,临床效果明显好于B超检测,且方法简单易操作,对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具有显著的临床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韩刚 《新疆医学》2000,30(1):38-39
糖尿病与胆囊结石的关系一直为临床所重视。众多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认为高血糖是胆囊结石形成的一个危险因素。为探讨糖代谢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本文复习了有关文献,对这一问题作一简要综述。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病,自然人群发病率达10%。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密切关系。国外调查表明胆囊结石伴糖尿病者约30%。所以目前多主张无论遇到糖尿病或胆囊结石患者,均应常规作血糖和B超检查,以便及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用B超诊断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漏诊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B超检查,判断其临床诊断符合率,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B超诊断单纯性胆囊结石的准确率为94.7%,用其诊断胆管结石的准确率为83.9%,用其诊断多部位结石的准确率为70.6%。其发生漏诊的原因,主要与胆总管下段的漏诊率高,以及患者体胖、胃肠气体干扰、合并胆囊病史、检查医师操作技术水平等方面有关。结论:B超检查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诊断的特点,易被患者接受,且效果显著,可作为临床上诊断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同时,影像科还应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数据误差,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通过尸检、B超检查和临床资料回顾,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发病率约为23%-59%,其发病率为正常人群的2—5倍。我院从1994年元月至2003年元月手术97例这类病人,其中9例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于B超在诊断肝胆疾病时具有无创伤、操作简便、准确率高等特点,而成为一种常用的诊断工具。经B超诊断的肝硬化并发胆系结石率虽各家报告不一,但对于了解结石与肝硬化种类的关系、对解释其机理和对临床鉴别诊断都可提供一定依据,因此本文拟研究B超诊断肝硬化并发结石时二者的相互关系。临床资料收集1989年1月至1992年1月经临床检验和CT检查而确诊为肝硬变的病例共131例,男75例,女56例;年龄29~79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结节性肝硬化(包括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78例,胆汁性肝硬化53例。以上病例全部再用SSD—620扇阵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胆汁淤滞导致的胆汁淤泥是形成胆囊结石的早期阶段。为了解胆囊结石患者胆囊胆汁的流变特性。我们作了以下研究。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5例,年龄27~65岁,平均44岁,男6例,女9例。另选经B超和术中证实胆囊无病变的上腹手术患者8例作对照,对照组男6例,女2例,年龄23~67岁;两组年龄及姓别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术中将胆囊胆汁抽净,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析了我院收治的126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62例肝硬化未合并胆囊结石作对照.结果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是49.2%,男女性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分别为35.3%、5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宽度小于或大于等于13mm其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组与非结石组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生与患者性别,门脉宽度以及血清白蛋白有关,因患者临床症状隐匿,容易漏诊,故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胆囊炎、胆囊结石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成因。方法:对400例原发性肝癌患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并发胆囊炎、胆囊结石86例(20.75%)。400例中合并乙型肝炎(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伴有腹水及术中行肝门阻断的患,术后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均较不伴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无腹水及术中未行肝门阻断的患明显增加;而术后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在有无输血以及肝门阻断时间长短之间无显性差异。结论:原发性肝癌患术后并发胆囊炎、胆囊结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术前存在易患因素、机械因素、胆囊血液灌注不足等。其结果是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淤滞、胆汁成分改变而引起胆囊炎、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合并有胆囊结石的肝硬化患者其发病机制以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135名作为观察组,选取进行体检的肺肝硬化患者140名为对照组。比较各个级别患者期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比较和分析不同类型的肝硬化患者其胆囊结石发病率差异。结果:合并有胆囊结石的肝硬化组患者的发病率是44.44%,而对照组患者的发病率是7.86%,肝硬化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发有胆囊结石的肝硬化患者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所以很容易漏诊,经常被医生所忽略,所以在临床诊断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胆石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胆囊结石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已很成熟,但人群中过高的发病率使胆囊结石病的预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关于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机制的研究,已从Admirand和Small基于热力学的生理化学解释转移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胆汁成分的改变,肝脏代谢紊乱分泌过饱和胆汁,胆固醇凝脂泡及胆固醇单水结晶形成,促成核因子和抗成核因子作用的失衡等。本文就肝脏和胆囊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至今为止仍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科常见病,它和临床各学科之间有密切联系,多种内外科疾病可诱发,易发或加重精神分裂症;反过来,精神分裂症亦可并发或易发某些内外科病症。作者在多年的精神科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精神分裂症患者似乎有较高的胆囊结石患病率,为进一步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合并有较高的胆囊结石患病率,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胆囊结石防治,我们系统观察了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体检人群胆系B超阳性结石患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8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手术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