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物质在脊髓痛觉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P物质(substance P,SP)是第一个发现的神经肽,广泛分布于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在各种组织中呈现出多种生物效应。目前对SP在脊髓水平参与痛觉调控的受体机制、对离子通道的影响以及参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扬子鳄心脏内是否含有神经肽Y(NPY)、P物质 (SP)、血管活性肠肽 (VIP)、铬粒素A(CGA) ,为研究神经肽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生理、病理作用及比较神经解剖学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和免疫荧光方法。结果 ①各免疫反应 (IR)阳性纤维在心脏均可见且分布不均匀。②IR纤维呈串珠状、线状或网络状 ,多分布于肌层和外膜 ,且多伴血管走行。③IR分布密度 :心房处SP、VIP含量较高 ;NPY在心室含量高 ;CGA在静脉窦含量高于其它神经肽 ;在室间隔未见各神经肽。结论 扬子鳄心脏内同样具有高等哺乳动物和人心脏中含有的神经肽 ,具有较完善的肽能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清P物质(SP)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物质和神经肽Y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P物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肽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降低其血清P物质水平的同时升高神经肽Y水平,其疗效优于单纯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在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血浆及皮肤组织中含量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糖尿病大鼠(20只)和正常大鼠(20只)血浆和皮肤组织中SP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观测动物模型建立后SP神经纤维数量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血浆和皮肤组织中S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1).结论皮肤组织中SP含量变化与糖尿病伤口难愈相关.  相似文献   

5.
神经肽的调控是研究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机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研究发现神经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途径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产生影响,神经肽的浓度可以调节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发展预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肽生长抑素(SS)、P物质(SP)具有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节的双重作用,两者均参与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的重塑.越来越多证...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了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等神经肽在大鼠颌下腺内的分布和共存关系结果显示,颌下腺内有SP能、VIP能和NPY能神经支配,纤维呈串珠状或线状,主要走行于腺泡、导管和血管周围。颌下腺内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均呈SP、VIP和NPY免疫组化反应阳性。提示这些神经肽共存于神经节细胞内,可能参与调节颌下腺复杂的分泌活动和有效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7.
P物质(substance P,SP)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神经肽,属于哺乳动物速激肽家族,广泛分布于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在各种组织中呈现出多种生物效应。P物质是伤害性传入末梢释放的一种兴奋性递质,它与疼痛关系密切,既可传递痛觉信息、产生疼痛,又有镇痛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物质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的伤害性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在此背景下对P物质与疼痛的关系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大鼠骨组织P物质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神经肽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长骨组织中的存在与分布并探讨其在骨代谢中的意义。方法 对6只8wk龄SD大鼠股骨髁部切片行SP,CGRP免疫组化染色,确定不同部位免疫阳性物质的分布以及其在不同细胞内的基因表达。结果 SP,CGRP免疫阳性物质广泛分布于骨膜。生物板骨骺侧神经纤维呈CGRP强阳性染色,SP以及CGRP基因在骨髓基质细胞,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均呈阴性表达,CGRP基因在软骨细胞内呈阴性表达。骺板的肥大样软骨细胞强烈表达SP,对比之下静止期以及增殖期软骨细胞SP呈阴性表达。结论 CGR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骺侧生长板附近的分布以及生长板成熟软骨细胞S宾表达提示神经肽在长骨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病因复杂,近些年的研究表明[1],多种神经肽可能在银屑病的增殖和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它们包括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增生性瘢痕中神经肽P物质神经纤维与肥大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探讨增生性瘢痕中二者的相互作用情况.方法对神经肽P物质神经纤维及肥大细胞分别行免疫组化及甲苯胺蓝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在增生性瘢痕中,神经肽P物质神经纤维分支多且交错连接,正常皮肤中多为单根走形;瘢痕中肥大细胞数(7.22)显著多于正常皮肤(4.64),有统计学意义;增生性瘢痕中神经肽P物质与肥大细胞密切关联,呈"串珠"样形态.结论增生性瘢痕中神经肽P物质神经纤维与肥大细胞的密切关联,可能与瘢痕的增生和瘙痒相关.  相似文献   

11.
P物质(Substance P,SP)是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神经肽.早在1931年由Von Euiet和Gaddum首先提取并描述其功能,但直至七十年代才由Leeman和Carraway阐明其结构并人工合成,使SP的研究得以迅速发展.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SP可能是一种神经递质或是一种调节物质,既在痛觉的调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又在血压调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也参与调控作用.本研究是为了进一步探讨SP在正常妊娠血浆及胎盘和子宫内膜、蜕膜中存在的意义,采用特异的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了健康未孕妇女血浆和子宫内膜,正常孕妇血浆及早期胎盘中SP水平的变化,并对妊娠晚期母体血浆、胎盘绒毛和脐血中SP水平加以比较,以进一步探讨SP在妊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P物质(SP)、神经肽Y(NPY)和生长抑素(SOM)在大鼠舌下腺的分布。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大鼠舌下腺纹状管上皮细胞分别呈SP、NPY和SOM免疫反应阳性,腺细胞为阴性。结论:大鼠舌下腺纹状管上皮细胞内含有多种神经肽,可能通过激素或神经递质方式参与调节舌下腺分泌活动和局部血流供应。  相似文献   

13.
神经肽P物质对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神经肽P物质 (SP)对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以及不同浓度Ca2 对SP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观察SP、Ca2 对大鼠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率的影响。结果 :①SP可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 ,其组胺释放率与S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r=0 .976 ,P <0 .0 1 )。②SP物质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与细胞外Ca2 浓度相关 (r=0 .70 9,P <0 .0 1 )。结论 :SP呈剂量依赖性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 ,Ca2 可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P物质(substance P,SP)含量的影响。方法:5%福尔马林50μL皮下注射于大鼠额区及颞区,建立疼痛模型。BTX-A组局部皮下注射10 U/kg BTXA,同时设立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定SP含量。结果:生理盐水组SP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BTX-A组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BTX-A可能通过抑制感觉通路神经肽-SP的释放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5.
最近研究垃现,P物质(SP,一种从脑及肠道分离出的神经肽)与许多神经精神性疾病的发生有关。有实验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SP的含量明显增高。SP和神经激肽A(NKA)分别对中脑皮层和中脑边缘通路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有调制作用。SP与兴奋性精神病症如妄想、幻觉的形成有关,而NKA则与淡漠等症的发生有关。Carlsson曾指出,脑内SP含量不足可引起单胺类神经系统功能低下,从而导致情绪低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II,Ang II)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te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血浆浓度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在转机前,转机中(CPB开始7 min),转机后(体外循环停止后即刻)以及手术后12h采集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四种神经肽血浆浓度.结果:与转机前相比,转机中以及转机后,NPY、SP、AngⅡ和CGRP浓度均有显著上升(P<0.05),手术后12 h,NPY、SP、AngII和GCRP的浓度回落,与转机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外循环时间与转机后神经肽浓度成正相关(P<0.05).结论:体外循环是一种非生理性灌注,可以导致神经肽含量的明显变化,因而可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缩短体外循环的时间,保持神经肽的相对平衡,可能对机体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们已从大鼠、小鼠等啮齿类动物的颌下腺中发现并分离出近30种生物活性物质,它们主要分布于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分泌颗粒内.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颌下腺内生长抑素(SOM)、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及神经肽Y(NPY)等神经肽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位观察,为深入研究颌下腺对机体功能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十一肽P物质(SP)是一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神经介质作用的物质。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的胞体和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的分布是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 SP阳性神经元在脑内有广泛的分布,在脊髓背角内也可以见到。在脑内,已经报道韁核脚间束和纹体黑质径路是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脊髓内SP免疫反应阳性的绝大多数结构属于一级传入末梢,后者主要位于背角浅层。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水平脊髓内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c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其发病多认为是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类风湿因子(rheumatic factor,RF)阳性有助于RA的诊断.类风湿因子阴性的RA称血清阴性RA[1].P物质(substance P,SP)是一种分布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众多生物活性的神经肽,是神经源性炎症中的重要物质,在免疫反应中也起重要作用.作者测定了血清阴性RA病人、骨关节炎(osseous arthritis,OA)病人及正常人血浆SP水平,了解SP在各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含不同神经肽的神经纤维在碘乙酰胺诱导的大鼠胃炎中的变化,分析神经纤维与免疫细胞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碘乙酰胺诱导制备大鼠胃炎模型,以纯净水喂养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定量分析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胃黏膜中含P物质(SP)、神经肽Y(NPY)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神经纤维数量及免疫活性细胞。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胃黏膜含SP、NPY及VIP神经纤维分布于黏膜层腺体之间。模型组黏膜含SP及VIP的神经纤维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的胃黏膜可见免疫活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表明SP、NPY表现出免疫活性,免疫细胞与神经纤维毗邻。结论:胃炎模型制作成功;神经肽参与了胃炎的形成过程及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