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下简EHF)在我县的流行规律,给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将富裕县1998~2002年EHF疫情资料分析如下。1流行动态:本县1998年前已有10年未发生EHF,1998年开始有新的病例发生,连续两年达到高峰,2001年开始下降,2003年后未有新发生病例。5年间共发生EHF14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72/10万。2地区分布:全县10个乡镇均有发病,但病例主要集中在富海、忠厚、二道湾、绍文等乡镇,其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8%(113/144),通过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例多呈高度散发状态,村子边缘户占52%,有边缘性特点。144例EHF中,农村与城镇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麻疹疫苗在湖北黄石市应用以来,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黄石市1998~2004年麻疹国家法定疫情统计资料,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市1998~2004年共报告麻疹病例741例,发病率为0.80/10万~10.78/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4.23/10万,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在发病者中男女发病之比为1.231.发病年龄以4~7岁为高发年龄组,累积发病244例,占发病总数的32.93%.职业分布以中小学生为主,共343例,占发病总数的46.29%.每年发病高峰集中分布在4~7月,冬季发病人数较少.全市三个地区都有病例报告,以C区发病率最高,为5.40/10万,其发病人数占总数的49.52%.结论黄石市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中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亦有成人病例;麻疹发病季节性高峰向春夏移动.  相似文献   

3.
德州市 1982~ 2 0 0 1年二十年流行性出血热 ( EHF)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 ,本市 EHF流行有以下特点 :纵向观察年发病率起伏不定 ,平均年发病率 12 .90 / 10万 ;疫区不断扩大 ,无减少趋势 ;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但有 3~ 6月份季节性高峰 ;发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 ,占 80 %以上 ,男性多于女性 ;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带毒率最高的优势鼠种 ,为主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临床类型主要是轻型病例 ;经 IFA检测 ,健康人群存在隐性感染 ;检测病人双份血清 Ig G或 Ig M,加 AL T辅助检查确诊不典型病例 ;长期坚持室内外灭鼠 ,以防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4.
胡建国  李十月  陈建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48-549,554
目的:了解麻疹疫苗在湖北黄石市应用以来,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黄石市1998-2004年麻疹国家法定疫情统计资料,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市1998—2004年共报告麻疹病例741例,发病率为0.80/10万-10.78/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4.23/10万,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在发病者中男女发病之比为1.23:1。发病年龄以4-7岁为高发年龄组,累积发病244例,占发病总数的32.93%。职业分布以中小学生为主,共343例,占发病总数的46.29%。每年发病高峰集中分布在4—7月,冬季发病人数较少。全市三个地区都有病例报告,以C区发病率最高,为5.40/10万,其发病人数占总数的49.52%。结论:黄石市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中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亦有成人病例;麻疹发病季节性高峰向春夏移动。  相似文献   

5.
曲阜市1982年—1995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我市1982年—1995年人间和鼠间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监测结果。监测证实,我市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和型疫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其带毒率为3.57%和1.75%。发病以20岁—60岁农民居多,恢复期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4.77%。疫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72%。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地理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源学等方法,明晰了呼盟地区55年以来EHF疫情发展的总趋势是疫区逐渐扩大,80年代后期发病不断上升,由于人群免疫力极低易形成暴发疫情。该地区啮齿动物种群构成为4目6科15种,其优势种野外为黑线姬鼠,居民区为小家鼠。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构成为1目2科5种,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为黑线姬鼠。疫区的分布具有相对集中性,与地形、地势、地表植被,川溪河谷分布、气温及降水等自然地理因素有关。疫区分布占地区总面积的50%,重疫区比较局限和稳定,疫源地和疫区按流行病学方法可划分为野鼠型。  相似文献   

7.
临沭县是流行性出血热(EHF)中发区,1990~1999十年累计发病506例。发病率波动在0.14-9.67/10万之间。发病年龄主要为20-49岁青壮年,男女发病之比为1:0.26,农民占81.18%。多发于每年10月至翌年2月,呈单峰型。按全国EHF监测方案要求,对宿主动物及人群血清进行了调查,结果鼠密度为14.52%,其中室内密度为11.61%,野外密度为17.30%,优势种分别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用IFAT、检测鼠肺、血及人群血清EHFV抗原和抗体,鼠肺阳性率1.73%(10/578),为野外的黑线姬鼠和麝(鼠句),褐家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67%(1/15);EHF病人恢复期及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分为96.67%(29/30)和2.69%(45/1671)。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5—2018年广西玉林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为玉林市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8年玉林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3种方法研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2005—2018年玉林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0 79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80/10万。高发年份为2012年(23.12/10万)、2011年(17.97/10万)、2006年(17.80/10万)和2013年(17.37/10万);每年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特性并呈双峰型分布,4~7月为发病主高峰,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次高峰;2005—2018年玉州区、兴业县年均发病率最高,依次为28.77/10万、24.46/10万,博白县最低为5.08/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3~14岁,占总病例数的81.77%(8829例),5~7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男性年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7.51/10万、9.72/10万;学生为主要发病群体,其次为幼托儿童,散居儿童。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发病率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北流市表现为高-高聚集模式;时空扫描分析发现1个主要聚集区(2016年北流市)和4个次要聚集区。结论 2005—2018年间玉林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波动较大;学校学生为主要发病群体。应将5~7岁的幼托儿童和学生作为重点防控人群,并加强抗体和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近50年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广州市伤寒、副伤寒近50年的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 对1950~1999年广州市传染病年报的伤寒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显示近50年发病率在1.27/10万-61.33/10万水平波动,逐代年下降,50年代发病率38、70/10万为最高,60年代后呈明显下降趋势,90年代为3.04/10万;死亡率、病死率逐年代大幅下降,50年代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0.89/10万、2.32%,1987年后仅1999年有1例死亡病报告。病例分布广泛,从90年代以前以市区为主转变为90年代的以市辖县为主状态;全年均有病例,8月份为最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以0—9岁组为主,占总病例的31.01%,并有向大年龄组推移的趋势;职业分布以儿童、工人、学生为主,农民和干部职员有增加倾向。结论 广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呈下降趋势,结果提示21世纪广州市伤寒病的防治应以农村和儿童青少年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正> 自三十年代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HF)以来,为了分离病毒,探讨实验敏感动物和组织培养方法,花了四十年时间。陕西于1955年发现EHF,1959—1980年对EHF疫区和非发病区进行了长期研究,1973—1975年做了专题调查,随后取得了血清学调查数据,首次提出汉中县为非疫区,1976年应用非疫区原代黑线姬鼠淡色亚种(Apodemus agrarius pallidior)为实验动物来分离EHF病毒,1977年从EHF病人早期血液标本中分离到4株病毒。同时,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的要求以及全国病原研究协作会议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2011—2017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病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17年资料,并与2018—2020年比较,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1—2017年报告布鲁菌病病例104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0.25/10万~2.38/10万,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2,P<0.01)。发病以农民为主,占46.15%;3~8月为发病高峰,占71.15%;病例集中在40~<70岁年龄组,占76.92%,男女性别比为4.78∶1;77.88%的病例与羊有接触史,重点人群血清学平均阳性率为0.63%,无防护措施的病例占80.68%。2018—2020年报告布病病例53例,发病率为0.61/10万~1.86/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三间分布特征和感染来源等特征相似,无防护措施的病例占50.00%。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布病以男性、农民和养羊人群为主,2011—2017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8—202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无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融水县2005-2015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肺结核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融水县2005-2015年报告肺结核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融水县2005-2015年累计报告肺结核病例3 67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7.05/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χ2=94.07,P<0.01)。地区分布以永乐镇发病率最高,为124.45/10万,安太乡发病率最低,为39.0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5,P<0.01);男性发病率93.04/10万,女性发病率38.53/10万,男女性别比例为2.41∶1;发病以15~45岁青壮年为主,共报告2 615例,占病例总数的71.21%;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2.46%。结论融水县肺结核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地区报告发病数及发病率差异较大,并以青壮年和农民为主。今后应调整重点人群和地区的结核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984~2005年振安区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状况、疫区分布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84~2005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264例,平均发病率为12.6/10万,好发于农村;发病人群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占总发病例数的81.43%;职业以农民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7.52%;在区内呈现春秋两个高峰型。结论EHF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采取加强知识宣传、重视环境和食品卫生、加强EHF监测、开展重点人群预防接种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原保定地区20县(市)的490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在1984—1996年间流行情况总结:93年以前EHF发病率在0.048/10万至0.47/10万之间波动,94年以后发病率逐年上升,96年发病率达2.42/10万,发病季节以春季为高峰,称为春峰,主要集中在3—5月间,男女比例为4.27:1,发病年龄以20—50岁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8.6%,其它职业发病者也大部分居住在农村,近年来发病有农村向城镇漫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1984~2005年振安区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状况、疫区分布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4~2005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生264例,平均发病率为12.6/10万,好发于农村;发病人群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占总发病例教的81.43%;职业以农民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7.52%;在区内呈现春秋两个高峰型.结论 EHF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采取加强知识宣传、重视环境和食品卫生、加强EHF监测、开展重点人群预防接种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百色市近3年来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发病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掌握乙肝的发病规律,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百色市2013~2015年的乙肝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2015年百色市乙肝发病率分别为109.47/10万、91.64/10万和93.49/10万,年均发病率为98.17/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病例呈散发状态,2013~2015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1月份为发病高峰。靖西市和那坡县乙肝年均发病率普遍高于其他县(区),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征。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发病年龄集中在20~60岁组,年均发病率均大于110/10万,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32.81/10万和61.41/10万。结论近年来,百色市乙肝发病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为降低乙肝发病率、控制乙肝的流行和发生,应继续重视乙肝防控工作,规范乙肝的诊断和报告标准,加强乙肝防控知识的宣教力度,抓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在加强新生儿、适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疫苗免疫范围,确保乙肝疫苗高水平的接种率和覆盖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陕西省老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老年肺结核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6年《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现住址为陕西、年龄≥65岁的肺结核病例。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老年肺结核发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8年陕西省报告老年肺结核病例数为6 457例,涂阳病例数为1 935例,老年肺结核发病率为228.28/10万、涂阳肺结核发病率为68.41/10万,老年肺结核占肺结核总病例数的18.38%;2016年报告老年肺结核患者4 399例,涂阳患者815例,老年肺结核发病率和涂阳肺结核发病率及占总病例数的比例分别为112.27/10万、20.80/10万和20.10%。2008—2016年全省老年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年递降率分别为8.49%和13.83%,老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是全人群的2.14倍。第一季度老年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最多,占全年总发病数的30%。榆林市、延安市、安康市老年肺结核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45.47/10万、214.41/10万、175.89/10万。65岁以上老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以75~岁年龄组最高,为151.66/10万,男性报告发病率为228.43/10万,女性报告发病率为112.81/10万,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老年患者以农民为主,占74.51%。结论 2008—2016年老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虽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高于全人群,是结核病的高发和重点防控人群,应加大主动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和流行,年发病5~10万人,我国为重流行区,占世界发病总数的80%以上,波及28个省、市,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现已知汉坦病毒至少有8个型,在我国目前仅发现二种,一种是通过黑线姬鼠为主传播的姬鼠型(Ⅰ型)病毒,另一种是通过褐家鼠为主传播的家鼠型(Ⅱ型)病毒。我国自80年代初分离到EHF病毒后,开始进行疫苗研究。浙江省卫生防疫站研制成功Ⅰ型灭活疫苗,1988年通过全国考核,1997年获卫生部批准生产,目前疫苗已进入市场,大面积接种疫区人群,约300万人已经使用,获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该成果荣获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于我国有半数地区存在姬鼠、家鼠二种型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发病率和患病率:我市1949—1981年共发生麻风病患者721例,年发病率从1957年的4.4/10万下降到1981年的0.5/10万,下降了86.80%;患病率除1958、1959、1965、1966年在0.1—1.0‰之间,属于中流行区外,其他年份均在0.1‰以下,属于低流行区。患病率从最高年份1959年的0.11‰下降到1981年的0.03‰,下降了72.73%。二、病例分布:我市共有11个县,2个区,220个公社,2166个大队。本组病例分布在13个县(区),146个公社,345个大队。尤以西南部发病较多,形成了由北向南,由东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福建省2012—2021年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疫情特征,为今后的戊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21年福建省戊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1年间,福建省共报告戊肝病例8 877例,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458.14,P<0.001),2020年报告发病率最低1.32/10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29/10万。冬春季为发病高峰,3—4月份报告发病数较多(2 146例,占24.17%),9月份平均报告病例最少(571例,占6.43%);地市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877.75,P<0.01),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平潭综合实验区最高,为6.03/10万,漳州市最低,为0.94/10万。男性病例数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2.04∶1;发病以中老年为主,40~<65岁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的57.44%(5 099/8 877)。报告发病最多的为50~<55岁年龄组,<50岁报告发病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升高趋势,≥50岁报告发病数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