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单胞菌中检出多种耐药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感染气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分离自肝病患者及腹泻患者的耐药气单胞菌19株,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了β内酰胺酶TEM,OXA;质粒AmpC酶MOX/CMY,FOX,LAT/CMY及氨基苷类修饰酶aac(3)-Ⅰ,aac(3)-Ⅱ,aac(16′)-Ⅰ,ant(3″)-Ⅰ等耐药基因。结果本组19株气单胞菌中,包括嗜水气单胞菌10株,温和气单胞菌6株,豚鼠气单胞菌3株。气单胞菌耐药严重,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美唑,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嗯唑,氯霉素,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9.5%、63.2%、31.6%、26.3%、31.6%、84.2%、21.1%、68.4%、15.8%、5.3%和0%。检测19株耐药气单胞菌的耐药基因TEM阳性11株,OXA阳性2株,质粒AmpC酶MOX/CMY阳性7株,FOX及LAT/CMY均阴性;氨基苷类修饰酶nnf(3)-Ⅰ基因阳性2株,aac(3)-Ⅱ基因阳性2株,aac(6′)-Ⅰ基因阳性4株,ant(3″)-Ⅰ基因阳性6例,其中1株温和气单胞菌同时检出上述4种耐药基因。结论气单胞菌的耐药基因以TEM型β内酰胺酶最高,其次是质粒AmpC酶MOX/CMY,氨基苷修饰酶4种基因型均存在,提示气单胞菌的耐药严重,有多种耐药基因存在,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陈炎添  熊燕  苏雪棠  谭雪萍  廖隆祥  杨慧敏  陈青龙 《临床荟萃》2012,27(19):1684-1686,1690
目的 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MDR- AB)β-内酰胺酶基因和耐消毒剂磺胺复合物基因(qacE△ l-sull)的耐药性,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分离出的39株MDR-AB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并且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39株MDR-AB中28株碳青霉烯酶-23 (OXA-23)阳性(71.8%),OXA-51阳性39株(100%),青霉素酶(TEM)阳性7株(17.9%),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阳性6株(15.4%),丝氨酸酶(PER)阳性5株(12.8%),头孢菌素酶(AmpC)阳性23株(59.0%),qacE△1-sull阳性39株(100%).OXA-23和AmpC同时阳性17株(43.6%).OXA-24,OXA-58,内膜蛋白酶-1(IMP-1),IMP-4,波形蛋白酶(VIM-2)和产巯基变量型(SHV)均未检出.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出来的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克洛、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90%,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为100%.结论 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MDR-AB主要携带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为OXA-23和AmpC,根据其院内感染特征,为控制其传播,临床应加强有效的监测和隔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耐消毒剂基因携带状况及其对消毒剂抗性水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体外抗菌试验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在检测的8株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中,检出3株携带qacE△1基因,检出率37.5%。含氯消毒剂对3株qacE△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的MIC值均高于标准菌株。碘伏消毒剂和戊二醛消毒剂只对1株qacE△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的MIC值高于标准菌株,其他均与标准株相同。结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大肠杆菌qacE△1基因阳性率较高,携带qacE△1基因阳性的大肠杆菌对含氯消毒剂有产生抗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消毒剂与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医院常用消毒剂的耐药机制.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标准菌株对医院常用消毒剂的最低抑菌浓度,并用PCR法检测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sul1.结果: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医院常用消毒剂苯扎溴铵的最低抑菌浓度为8~32 pg/mL,高于标准菌株最低抑菌浓度(P<0.01);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sul1阳性率1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医院常用消毒剂苯扎溴铵耐药;消毒剂与磺胺类等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l1携带率较高,细菌携带qacE△1-sul1基因是消毒剂耐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检测耐碳氢酶烯类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以下简称CRE)中的的qacEΔl-sull基因,并对该基因在CRE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VITEK 2-COMPACT 的鉴定卡、药敏卡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应用PCR 扩增法对qacEΔ1-sul1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 结果 检测15株耐碳氢酶烯药物的肺炎克雷伯杆菌中有14株携带 qacEΔl-sull耐消毒剂基因,检出率的阳性率为93%(14/15) 结论 耐消毒剂qacEΔl-sull基因极高的检出率表明肠杆菌科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极高,这种高抗性可导致医院常规消毒剂在正常规定使用浓度下无效,从而对环境耐药菌造成污染严重,此现象应引起医务人员对消毒剂浓度使用和医院感染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PRPa)的分布和耐药性,以及携带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l的情况.方法 临床标本应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23株IMPRPa的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l进行PCR扩增.结果 本院IMPRPa主要来自新生儿科病房,其检出率为36.96%,高于儿科门诊及儿科病房(P<0.05);IMPRPa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对广谱青霉素类、头孢类以及磺胺类的复方新诺明等几乎全部耐药;23株IMPRPa有19株qacE△1-sull基因阳性,携带率为82.6%.结论 IMPRPa早产儿易感,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l携带率较高,存在抗消毒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及消毒剂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blaIMP和blaVIM)、外膜孔蛋白D2(OprD2)基因(oprD)、消毒剂-磺胺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lⅠ)存在状况。方法采用ATB PSE5药敏试验条板微量肉汤法测定2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及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耐药基因。结果该2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均完全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64-3%,其余的耐药率在57.1%.92.9%之间。28株Pa中blaIMP和blaVIM基因均阴性.25株(89.3%)oprD基因缺失.24株(85.7%)qacE△1-sulⅠ基因阳性。结论浙江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临床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严重,oprD基因缺失是其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qacE△1-sulⅠ基因携带率很高。  相似文献   

8.
方小龙  陈群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42-3243
摘 要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株中Ⅰ类整合酶基因及相关的sulⅠ 和qacEΔ1基因的携带情况。 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性。 PCR 扩增检测intⅠ1基因、 sulⅠ 和qacEΔ1 基因。 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12.73%,intⅠ1、qacEΔ1-sulⅠ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9.09%、7.27%,多数阳性株对磺胺甲噁唑呈高MIC。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耐药性增加可能与Ⅰ类整合子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耐消毒剂基因qacE△1的存在现状及其阳性菌株的同源性。方法对8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其耐消毒剂基因qacE△1,然后采用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qacE△1基因阳性菌株的同源性。结果本研究中,8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测阳性42株,阳性率为52.5%,其中A型30株,B型5株,C型3株,D型2株,E型2株,可见A型为主要流行类型,所占比例为71.43%。42株阳性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心胸外科为8株,约占19%,神经外科7株,约占17%,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6株,约占14%。当最小抑菌浓度(MIC)为300mg/L时,抑制菌株量最多,当MIC为500mg/L时,抑制菌株中阳性菌株所占比例最高,为83.33%。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增强与耐消毒剂基因qacE△1具有相关性,且在临床上存在5种分型,主要为A型,心胸外科、神经外科和中心ICU应该作为主要感染控制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 I类整合酶基因(intI 1)及 qacE△1-sul1和 sul2基因在耐复方新诺明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基因分布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煮沸法提取总 DNA,采用 PCR法检测 intI 1,qacE△1-sul1和 sul2基因在复方新诺明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28株耐复方新诺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有25株检出 I类整合酶基因,检出率为89.29%;21株检出 qacE△1-sul1基因,检出率为75%;15株检出sul2基因,检出率为53.57%;18株复方新诺明敏感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有5株检出 I 类整合酶基因,检出率为27.78%,4株检出 qacE△1-sul1基因,检出率为22.22%,均未检出 sul2基因。结论耐复方新诺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大部分携带有 intI 1,qacE△1-sul1和 sul2基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与 intI 1,qacE△1-sul1和 sul2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