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活性肠肽瘤(VIP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活性肠肽瘤(VIP瘤)一例李锦,王超北京铁路中心医院丰台100071患者女,66岁,农民,住院号84629。因间歇性腹泻一年、瘫痪一天于92年2月29日入院。患者自91年3月无诱因水样腹泻,每日2~8次,无恶臭,粘液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能做一般...  相似文献   

2.
胰血管活性肠肽瘤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此肿瘤由Verner和Morison于1958年首次报告,国外至今报告200余例。国内从1977年至今有10余例报告。我科于1997年2月收治了1例因腹泻、消瘦为主诉的患者,其表现为水样腹泻、低钾血症、低  相似文献   

3.
(每题只选 1个正确答案 )1 有关内分泌与腹泻以下哪项错误 :A .胰高糖素瘤一般无腹泻      B .多数甲状腺髓样癌有分泌性腹泻    C .VIP可引起严重的分泌性腹泻D .糖尿病性腹泻多在夜间或餐后发生 E .肠道细胞产生cAMP与甲亢致腹泻有关2 有关肿瘤与腹泻哪项错误 :A .VIP瘤腹泻与大量血管活性肠肽使肠粘膜上皮细胞内cAMP含量显著升高有关B .甲状腺髓样癌腹泻与癌组织分泌前列腺素 ,影响血管收缩的肠肽或 5 羟色胺有关C .促胃液素瘤腹泻与肿瘤持续分泌大量胃泌素有关D .腹泻常是大肠癌较晚出现的症状   E .原发性肝…  相似文献   

4.
本院收治一例Verner-Morrison Syndrome(VMS),经检查证实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现介绍如下: 患者女,39岁,住院号196954,因慢性腹泻、乏力4年,进行性加重2年入院。患者4年前无诱因逐渐出现腹泻,水样稀便,每日2~3次,每次量约100~200 ml,无脓血、无粘液,不伴里急后重感。曾服黄连素、土霉素,无好转。2年后腹泻逐渐加重,水样茶色、每日7~8次,多则10余次,量约2000~5000 ml/日。伴全身乏力,精神萎糜,阵发性颜面,前胸皮肤潮红,偶有(口恶)心呕吐。腹泻剧烈时有下腹部弥漫性隐痛。入院前6个月一次高烧时,突然四肢强直、手足搐搦,  相似文献   

5.
胃肠激素失常性腹泻北京协和医院(100730)陈寿坡有些胃肠激素及生物活性介质如血管活性肠肽、胃泌素、P物质、降钙素、5-羟色胺等具有刺激胃肠道分泌的功能,一旦这类促分泌物质分泌过多,则可导致腹泻。临床中国胃肠激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腹泻多见于一些APU...  相似文献   

6.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为罕见的胰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为大量水样泻、严重低钾血症、无胃酸或低胃酸。该患者为胰腺VIPoma伴全身多发转移,经外科手术切除、靶向药物等治疗后仍出现顽固性、周期性大量水样泻。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诊治后,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使用短效和长效生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神经肽Y和血管活性肠肽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神经体液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培养的内皮细胞来自小公猪主动脉,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一一氧化氮含量采用酶标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来表示,内皮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发现,神经肽Y可刺激内皮细胞分泌释放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和内皮素(P<0.05);但对内皮素分泌释放的刺激作用明显强于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使神经肽Y表现出血管收缩的综合效应。血管活性肠肽则抑制内皮细胞分泌释放内皮素(P<0.05),降低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上述研究结果说明,神经体液因素中神经肽Y和血管活性肠肽等肽类物质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胰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1958年Verner-Morrison首先报道,以后陆续发现并为大家所重视。国内1977—2004年统计到37例,我院2005年诊治1例,现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胃肠多肽受体表达状况。方法:采用储磷放射自显影技术显示和定量分析胰泌素、蛙皮素、肠血管活性多肽、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受体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表达特征。结果:胃泌素瘤表达蛙皮素、生长抑素受体,胰泌素和肠血管活性多肽受体,其中生长抑素受体亲和力及结合能力显高于其它受体。肠血管活性多肽瘤表达生长抑素,肠血管活性多肽和B型胆囊收缩素受体,以B型胆囊收缩素受体亲和力及结合能力最高。胃泌素瘤或VIP瘤所表达的胰泌素、蛙皮素、肠血管活性多肽、胆囊收缩素和生长抑素受体均呈高亲和力、单结合位点特征。生长抑素瘤和胰高糖素瘤未能测得上述5种胃肠多肽受体。结论:除生长抑素受体外,胃泌素瘤和肠血管活性多肽瘤还表达胰泌素、蛙皮素、肠血管活性多肽受体。  相似文献   

10.
胰性霍乱大多由分泌肠血管活性肽(VIP)和组氨酸亮氨酸肽的胰腺非β细胞瘤所致。临床以水污、低血钾和酸中毒为特征。早期肿瘤经手术切除可愈。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锂、胃复安、可乐亭、消炎痛以及生长抑素(SS)可成轻腹泻或降低VIP。本文报告一例胰性霍乱试用SMS201-995治疗经过和疗效。 患者,女65岁,1973年诊断为转性非β细胞瘤,初用链脲霉素治疗有暂效。1980年因该药引起胃功能损害而改用锂、皮质激素、酚噻嗪等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胰源性腹泻综合征具有非β胰岛细胞瘤的特征,伴有大量水样腹泻、脱水、低钾和酸中毒。本病被认为系肿瘤分泌血管活性肠多肽(vasoactive intestinalpolypeptide,VIP)或 VIP 样物质作用于小肠粘膜刺激腺苷环化酶,使环磷酸腺苷(生成)增多,因而引起肠分泌。众所周知,锂能抑制多种神经介质和激素引起的环磷酸腺苷增加,故认为在胰源性腹泻综合征的病人,锂剂可能抑制小肠粘膜环磷酸腺苷的增加而减轻腹泻。为检验这一可能性,给一位患胰源性腹泻综合征伴有转移性肿瘤,严重腹泻、脱水、低钾和酸中毒的病人口服碳酸锂(300mg/8h)。结果病人大  相似文献   

12.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ctumors,VIPoma)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1958年Vetoer-Morrison首先报道,以后于临床陆续被发现并为大家所重视.国内报道30例[1-28],我院2005年诊治1例,现就31例VIPoma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奥曲肽(octreotide;:即SMZ 201-995)是一种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本文综述近年生长抑素及奥曲肽在胃肠道非肿瘤疾病中的应用。腹泻奥曲肽是当前治疗类癌综合征和分泌血管活性肠肽(VIP)肿瘤所致腹泻最有效的药物。在实验动物与人的研究表明,生长抑素及奥曲肽对腹泻疾病可能有效。回肠造口术后腹泻回肠造口术后持续严重的腹泻,通常见于结肠切除术时切除了末段回肠的患者。Cooper等报告5例直、结肠和回肠切除术后出现明显脂肪泻的病人,止泻药和禁食治疗均无效,用奥曲肽后,水、电解质和总排出均减少(除Cl~-外均无统计学差异),但脂肪排出显著增高;2例症状明显改善,3例大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肠肽类激素紊乱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胆囊结石患者36例,胆囊息肉患者1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11例,正常对照10例,胆囊组织正常对照7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比较其血液及组织内胃动素、胃泌素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差别.结果 胆囊结石组空腹血浆及胆囊组织内胃动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胆囊息肉组(P<0.05),胆囊结石组空腹血清胃泌素及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其他三组之间含量无明显差异.胆囊结石组胆囊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含量明显高于胆囊息肉及对照组(P<0.01).结论 内分泌激素分泌紊乱与胆囊结石形成存在密切关系.血管活性肠肽可能是造成胆囊运动功能不良的重要原因,而血清胃泌素含量升高可能是胆结石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下列三个内容:1.对胃肠道多肽系统了解和评价的新进展;2.病理情况下观察到的血浆中胃肠道多肽水平的解释;3.胃肠道多肽在治疗中的应用。已经认识的内分泌疾病是由血浆激素水平的增高或低下,或者通过观察刺激后激素分泌反应的增强或降低而作出临床诊断。如果按照这种标准,则只有很少疾病与胃肠道内分泌相关。由胃肠道内分泌肿瘤分泌过量激素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已知有胰岛素瘤、胰升糖素瘤、胃泌素瘤,致腹泻性肿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生抑素瘤和类癌。这些肿瘤综合征常伴一些共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胃肠多肽受体表达状况.方法采用储磷放射自显影技术显示和定量分析胰泌素、蛙皮素、肠血管活性多肽、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受体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表达特征.结果胃泌素瘤表达蛙皮素、生长抑素受体,胰泌素和肠血管活性多肽受体,其中生长抑素受体亲和力及结合能力显著高于其它受体.肠血管活性多肽瘤表达生长抑素、肠血管活性多肽和B型胆囊收缩素受体,以B型胆囊收缩素受体亲和力及结合能力最高.胃泌素瘤或VIP瘤所表达的胰泌素、蛙皮素、肠血管活性多肽、胆囊收缩素和生长抑素受体均呈高亲和力、单结合位点特征.生长抑素瘤和胰高糖素瘤未能测得上述5种胃肠多肽受体.结论除生长抑素受体外,胃泌素瘤和肠血管活性多肽瘤还表达胰泌素、蛙皮素、肠血管活性多肽受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甲硅油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5-羟色胺和活性肠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枯草杆菌肠球菌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硅油治疗,疗程均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大便泄泻和腹胀腹痛评分、血清IL-18、TNF-α和IL-23水平及血浆5-羟色胺和活性肠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大便泄泻、腹胀腹痛评分以及血清IL-18、TNF-α、IL-23、血浆5-羟色胺和活性肠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便泄泻、腹胀腹痛评分以及血清IL-18、TNF-α、IL-23、血浆5-羟色胺和活性肠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的大便泄泻等评分及血清IL-18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二甲硅油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减轻患者炎症反应,降低血浆5-羟色胺和活性肠肽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消化系统的非内分泌肿瘤以胃、食道和结肠最常见,胰腺瘤较少;而分泌肽类激素的内分泌肿瘤,几乎只限于胰岛、胃窦和十二指肠壁。后者主要有七种类型:除胃泌素瘤、胰岛素瘤和产生类似ACTH活性物的异位肿瘤外,还有四种新类型,即胰高血糖素瘤、舒血管肠肽瘤、生长抑素瘤和胰多肽瘤。其中只有前三类有明确的临床综合征表现。组织学检查发现大多数肿瘤由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9.
血管活性肠肽(VIP)是一种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脑—肠肽,它分布于胃肠道和胰腺的神经成分及  相似文献   

20.
休克病人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的变化刘文天杨玉龙黄乃侠吴琳黄象谦对胃肠激素的研究发现,在动物内毒素休克时,胃肠激素如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和生长抑素(SS)等大量释放。它们很可能是休克小肠产生的休克因子,参与了休克的发病过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