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急症.对于颅脑损伤后持续昏迷者常规行气管切开术,保证氧气供应,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但气管切开术后的人工气道失去了正常生理功能,极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加重病情.笔者于2010年3月~2013年3月,参与护理72例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后出现昏迷及呼吸障碍的重症患者大多数需行气管切开术,以保证患者机体的氧供.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能够明显增加患者血氧含量,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由于大多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气管切开后仍要求在高压氧舱内将呼吸机的机械通气与气管套管吸氧结合,因此护理管理质量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呼吸道的管理尤为关键,因为气管切开治疗开放了呼吸通道,使外源性病菌容易侵入肺部,增加肺部感染的可能性,且高压氧舱为完全封闭的治疗环境,缺少空气对流,加之持续高浓度氧供,导致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由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大部分意识不清,咳嗽、咳痰等条件反射减弱,无法自行排出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因此较容易发生痰液潴留,使细菌繁殖增生,引发气管切开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本研究探讨高压氧舱内呼吸机联合气管套管吸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模式对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抢救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认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抢救中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通气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6年6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38例,其中昏迷患者(GCS计分为3~8分)226例,此类患者咳嗽反射消失或明显减弱,吞咽反射抑制,呼吸道内分泌物不易及时排出,口咽部分泌物不能经口吐出或咽下,容易导致呼吸道梗阻,危及患者生命。在急救中通常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对病情的转归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现将我们对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要点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老年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燕  杨燕 《西南军医》2009,11(5):1005-1006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患者呼吸道不畅时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气管切开术常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的呼吸困难。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严格气道管理,对于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挽救和延续患者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月对多种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的老年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共28例,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取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的95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42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72.0%),其次G+球菌(占17.9%),真菌(占10.1%)及二重感染(占8.5%)也常见。其中铜绿假单孢菌为29.3%,鲍曼不动杆菌为17.2%,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6.5%,肺炎克雷伯菌为13.7%,大肠埃希菌为10.8%,其它细菌占2.4%。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特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入院后即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27例在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后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后行气道综合管理。结果:38例出现肺部感染,其中治疗组12例,10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时间5~10d,平均7d。对照组26例,9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时间11—20d,平均17.5d。早期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率、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和感染控制率均明显优于未行早期气管切开者(P〈0.01)。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床边B超联合纤支镜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气管切开的危重病患者共138例,其中常规外科气管切开术组33例,单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51例,床边B超联合纤支镜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54例,比较三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床边B超联合纤支镜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与单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常规外科气管切开术组相比,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床边B超联合纤支镜直视下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可以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可以广泛应用于ICU中的危重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引起急性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原发性损伤过重或对继发性损伤处理失时,其中也包括对呼吸道阻塞的处理不当在内,而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各种措施中,又以气管切开的效果最为确实可靠,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颅脑外伤重型病例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将我们对46例气管切开病人护理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的目的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引、防止肺部感染。但若护理不当,反而会造成呼吸道感染引起肺部炎症。甚至成为主要死亡原因。自1995~1997年收治74例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通过我们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相似文献   

11.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伟 《临床军医杂志》2005,33(6):704-705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ICU重症病人,治疗组43例行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对照组49例行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10±2.30)m in,切口大小(1.5±0.31)cm,术中出血(7.50±2.30)m 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在危重患者中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气管切开术对ICU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ICU病房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经皮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方法建立人工气道,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和切口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不良并反应发生率为2.13% (2/6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8% (14/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危重症患者使用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效果显著,可适用于具有气管切开同样适应症的患者,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昏迷患者常行气管切开术,不同的吸氧方式对其血氧分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我科对1例气管切开的重症患者在不同吸氧方式下做了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有较大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老年危重病人气道分泌物梗阻抢救中,可由麻醉医生先行气管插管,吸出气道分泌物后,再行规范气管切开术,既为病人赢得了抢救时机,又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现将我院2003年1月- 2007年1月对24例老年危重病人气管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术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分析行气管切开治疗的85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改善通气,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重要的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2015-01至2018-05收治并行气管切开的69例神经重症病例,按气管切开方式分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n=48) 组和常规气管切开(open surgical tracheostomy,ST,n=21)组,比较两组操作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波动及早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PDT组手术时间为(7.1±1.5)min,ST组为(13.5±4.9)min,ST组长于PDT组(P<0.05);ICP波动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差别无临床意义。结论 PDT对神经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ICP影响较ST无明显差异,操作时间更短,可作为首选气管切开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徐晶  徐世翔 《武警医学》2016,27(1):83-84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手术,最初仅用于解除喉梗阻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的病理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已有很大的扩展。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临床上需要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呼吸机的广泛使用,床边气管切开较以前明显增多。笔者收集1989-10至2014-12武警江苏总队医院实施床边气管切开1416例,对床边气管切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ICU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 以ICU收治的85例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为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单纯应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为观察组,除临床常规护理外,还针对并发症,应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展开对比与评价.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呼吸道阻塞、呼吸道黏膜损伤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显著下降,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ICU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我院位于海拔 2 80 8m青藏高原 ,气候寒冷、干燥 ,对于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困难较多 ,我科护理了 6例气管切开术后的患儿 ,年龄最小 6个月 ,最大 5岁 ,均痊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气管切开术后变化1 )改变了空气进入肺的通路 ,空气不经过鼻腔、喉腔而直接入肺 ,故临床上要尽量以人工措施补救失去的鼻部的生理功能。2 )气管套管是患者有效通路 ,必须保持其通畅无阻。3 )患儿的发音与语言功能受到很大限制 ,不能表达意见、要求 ,故必须密切观察 ,随时满足其需要 ,在饮食护理上必须按时、定量给予热量补充 ,避免发生营养不良及呛咳。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救治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对进行高压氧治疗的875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由治疗小组制定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康复计划,确定护理重点并判断预后。分别以"首次高压氧治疗时的昏迷程度,高压氧治疗时是否已行气管切开手术,开始高压氧治疗的时间"为分组条件,比较不同组患者之间的有效率。结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分患者的有效率为60.68%,与其他组比较最低(P〈0.05);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有效率为48.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首次高压氧治疗距离外伤时间〈1个月的患者有效率为88.40%,与其他组比较最高(P〈0.01)。出现并发症后及时处置。结论以高压氧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改善了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