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颅咽管瘤常见症状及不同的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颅咽管瘤患者手术切除后放射治疗的结果。结果:24例颅咽管瘤患者全切术后放疗6例,复发1例,5a生存率100%。次全切除术后放疗10例,复发2例,5a生存率90%。部分切除加放疗8例,复发4例,5a生存率62.5%。结论:颅咽管瘤手术加放疗是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患者的预后与手术切除的程度及放疗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颅内孤立性粒细胞肉瘤较罕见,本文旨在探讨了解孤立性颅内粒细胞肉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孤立性颅内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左额叶肿瘤术前误诊为脑膜瘤。行手术全切除,肿瘤累及硬脑膜及临近额眶骨,术后免疫组化确诊粒细胞肉瘤。外周血象及骨髓涂片正常。术后配合局部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无复发,外周血象无异常。结论:孤立性颅内粒细胞肉瘤临床罕见,易误诊为脑膜瘤或恶性淋巴瘤。确诊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对局部浸润可配合放疗,而外周血象及骨髓涂片正常者不宜常规化疗,宜长期随访并监测血象,注意出现髓系白血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的诊治——附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十分罕见,本研究旨在总结原发椎管内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手段,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北京天坛院神经外科三病房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6例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恶性淋巴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5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38.5岁。4例患者首发症状为疼痛,平均病程10.9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肿瘤位于颈段4例,胸段1例,骶段1例。本组患者均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术中辅以电生理监测,肉眼全切1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4例症状缓解,出院后全部患者均行放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是椎管内的罕见肿瘤,缺乏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椎板切除减压,肿瘤切除.术后辅以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髓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对2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显微外科治疗分析,总结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收集1999-2007年我院经手术证实的儿童髓母细胞瘤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7.5岁,常见症状和体征为高颅压征和共济失调,全部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射治疗。19例随访6个月至6年。结果:全组病例中,肿瘤全切21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手术死亡率4.2%(1/24),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儿生存质量得到提高。结论:掌握显微手术方法和手术中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及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后辅助放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立体定向下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7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立体定向下微创治疗方法.结果: 全切除26例(96.2%),大部分切除1例(3.8%),26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未完全切除者术后放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75例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预后和放射治疗作用。方法  75例中 ,5 0例为首程治疗 ,2 5例为局部复发后再治疗。 5 0例初治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其中 13例接受术后放射治疗。 2 5例外院术后复发再治疗患者有 16例接受手术 ,其中 3例接受术后放射治疗 ,另 9例接受单纯放射治疗。结果 全组、初程和复发再治疗患者的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39%、4 0 %和 37%。全组患者手术完整切除、部分切除和未切除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2 .7%、36 .6 %和 0 % ;完整切除和部分切除或未切除的生存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值分别为 0 .0 0 7、0 .0 0 0 ) ,但部分切除与未切除的 5年生存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196 )。手术完整切除的 4 1例患者 ,未放射治疗和放射治疗的 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 7%和 6 0 % (P =0 .880 )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1%和 6 0 % (P =0 .780 )。手术部分切除和未切除的 2 5例患者 ,未放射治疗和放射治疗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7%和 4 4 % (P =0 .15 1)。结论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手术完整切除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常规体外放射治疗的作用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的治疗效果.肿瘤全切18例,次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1例.切除肿瘤后造成的组织缺损修复主要是头皮软组织层及硬脑膜的修复.术后12例行放射治疗,剂量50~75 Gy,4例行化学治疗.结果 主要并发症有皮瓣部分坏死3例,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1例,周围型面瘫1例,昏迷7天后苏醒1例.随访期2~7年,7例死亡,1例失访.死亡原因:局部复发2例,全身转移3例,全身衰竭1例,肺心病1例.结论 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属于晚期肿瘤,仍可以行手术治疗,术后结合放疗、化疗,可改善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6例接受手术或术后放射治疗的胸腺瘤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按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32例,Ⅱ期30例,Ⅲ期36例,Ⅳ期8例。完全切除66例,次全切除28例,不能切除而行活检探查12例。其中Ⅰ期完全切除12例,Ⅱ期完全切除14例,Ⅲ期完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26例、探查活检4例和Ⅳ期探查活检8例;共66例术后行放射治疗。结果 全组总5年生存率为73.6%,完全切除66例和次全切除28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和53.6%(P=0.025),Ⅰ期单纯手术20例和术后放射治疗12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和91.2%(P=0.876)。Ⅱ、Ⅲ期术后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7.6%、68.8%,与单纯手术的50.0%和25.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42、0.035)。结论 术后放射治疗可以提高Ⅱ、Ⅲ期患者生存率,胸腺瘤Ⅰ期术后行常规放射治疗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微创手术是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要求,计算机神经导航系统使手术更精确。本文探讨了神经导航在颅内病变微创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最小的手术创伤来达到最好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7例颅内病灶患者进行3mm层厚的CT或MRI扫描,利用导航工作站进行术前计划、切口设计、术中指示病灶部位及重要颅内结构。结果:所有病灶定位准确,全切22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神经功能保留良好。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的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可以达到准确定位及切除病灶,减少功能损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分析胶质瘤术后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探讨影响放射治疗胶质瘤的顸后因素。方法 资料完整的胶质瘤患者67例,其中低分级39例,高分级24例,室管膜瘤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切除(其中全切术31例,次全切除术36例),手术后一月内接受^60Coγ,射线放射治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45岁、低分级胶质瘤、手术全切肿瘤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分级、手术切除程度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年龄、病理分级、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放射治疗胶质瘤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s,HPCs)的常规和功能MR成像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以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7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HPCs(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s),应用3.0T MRI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和MRS,分析其特征性的MR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HPCs 7例均为脑外肿瘤,可幕上、幕下及跨幕上幕下生长。病变体积均较大[平均(6.3±1.2)cm],形态不规则,多数呈分叶状(6例),以窄基底附着硬膜上,肿瘤内及肿瘤中央显示血管流空信号4例,囊变和坏死6例。T1WI、T2WI及T2WI-Flair均呈混杂信号,增强呈明显强化,瘤周有轻-中度水肿。DWI呈混杂高信号[ADC值(1.15±0.36)],PWI显示瘤体实质部分呈明显高灌注,rCBV (7.52±1.93),rCBF (8.73±1.78),MTT(1.62±0.29)。瘤体液化坏死区呈低灌注或灌注缺失,瘤周水肿呈低灌注。MRS显示实性区域Cho峰显著增高,NAA峰明显减低或缺如,Cho/NAA及Cho/Cr比值均明显增高,MI峰及Lac峰高耸,MI /N MI(正常侧MI),Lac/Cr明显升高,未见Ala峰显示。病理组织切片显示瘤内富含鹿角状血管,将瘤细胞分割成小叶状,瘤细胞呈卵圆形,由丰富的网状纤维围绕。7例均显示CD34(+),5例EMA(-),5例PR(-),5例SMA(-),4例GFAP(-),4例S-100(-)。Ki-67≤5% 3例,≤10% 2例,≤20% 2例。结论颅内HPCs的形态学表现以及DWI、PWI和MRS均有一定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多种MRI技术联合应用对其诊断及鉴别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患者发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湘雅医院就诊的35例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35例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5∶1;发病年龄在18岁至62岁之间,平均(45.46±10.25)岁;发病部位以顶枕叶、大脑廉旁、后颅窝最多见,颞叶、鞍区等次之,可颅内外贯通。头痛为主要就诊表现。随访32例患者8例复发,总复发率25%,第1年、第2年、第3年、第5年复发率分别为9.7%、19.0%、50.0%、1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评价为复发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评价为复发影响因素。放疗可降低手术次全切亚组3年复发率。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以中年人多见,无特殊临床症状及体征,总体预后良好,复发率高。年龄、手术评价为复发影响因素,其中年龄因素的影响可被其他因素掩盖,对手术次全切患者有必要进行放疗。  相似文献   

13.
詹怀义  叶建平  李鸣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11(10):775-776,780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8~2005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4例颅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病的好发年龄在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发生在小脑,多为囊结节型。本组所有患者的囊壁瘤结节和实质型肿瘤被完全切除。结论:颅内血管母细胞瘤是良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检查。MRI对囊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选择,彻底切除肿瘤可获治愈。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颅内血管周细胞瘤影像表现易与脑膜瘤混淆,本文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颅内HPC12例。12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2例颅内HPC的MRI特征:肿瘤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9例,75%),肿瘤呈窄基底附着于硬膜(7例,58-3%),瘤内迂曲血管流空影(7例,58-3%),瘤内见囊泡状T1低信号和孔高信号(8例,66.7%);DWI呈高信号(8例,66.7%);肿瘤强化呈不均匀明显强化(8例,66.7%)。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瘤内血管流空信号、DWI呈高信号、明显不均匀强化及肿瘤以窄基底附着于硬膜是诊断颅内HPC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renal chromophobe cell carcinoma,RCCC)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1例 RCCC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并进行讨论。结果:11例患者中7例男性,4例女性,年龄40~71岁,平均59岁。肿物直径3.5~14.5cm。病变位于右侧者6例,左侧5例。术前无症状者6例,单纯性腰背部疼痛不适5例。11例患者均经 CT 检查确诊,均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有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出院后随访3~36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RCCC 是一种低度恶性,少见的肾脏肿瘤。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Increasing evidence has suggested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itary fibrous tumors (SFTs) and hemangiopericytomas (HPC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However, CNS SFTs differentiate from HPCs in their clinical behavior and patient prognoses. Analyses of prognosis-related factors can help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FT and HPC. The intracranial SFT and HPC cases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s from January 2002 to December 2012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SFT and HPC cases were also combined into an SFT/HPC group.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atient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uni-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Fifty-eight intracranial SFT/HPC patients including 38 SFT patients and 20 HPC patients were treated during this period. The “Marseille grading” evaluated upon the histological aggressive phenotypes was applied in this study. The grading reflected a malignant progression ranging from “conventional” SFTs (grade I) to WHO III HPCs (grade III), and grad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FS and OS of the SFT, HPC and SFT/HPC patients (P?<?0.05).The multivariate analyses revealed that gross total resection (GTR)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FS and OS in the SFT, HPC and SFT/HPC patients and that radiotherapy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FS in the HPC and SFT/HPC patients (P?<?0.05). In conclusion, the intracranial SFTs and HPCs share common prognostic factors including extent of surgery and pathology, moreover, the histological grading of the aggressive phenotypes supports the unifying of the CNS SFT and HPC into one tumor entity of SFT/HP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etanephric denoma,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6例MA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33~66岁,平均5I岁。右肾4例,左肾2例;仅l例表现为腰痛不适、乏力,无其他阳性发现。6例均经B超、CT诊断为肾肿瘤。结果:5例行根治性肾切除,1例行肿瘤剜除术。肿瘤平均直径4cm。病理学特点:MA细胞均匀一致,排列成密集的小管状、腺样结构,胞浆少,无明显异形性,核分裂像罕见。免疫组化WT1(+),而EMA和CK7(-)。1例肿瘤局部出现乳头状腺癌成分。5例获随访5~24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原发上皮源性肿瘤,了解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该肿瘤的准确诊断。对该肿瘤治疗多采取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但其生物学行为及细胞起源的不确定性决定对该病患者需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区域淋巴结转移与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两者间的关系。方法:以Meta分析软件综合分析国内外1980-2009年关于pN0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与预后关系的文献。结果:总计4篇文献符合要求被纳入分析,累计病例188例。常规病检阴性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率为1.36%~2.43%,阳性病例的比例达36.6%~66.1%。pN0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微转移患者与非微转移患者的3、5年总生存率比较,其合并ORs值分别为2.37(95%CI=1.17~4.78,P<0.05)和3.66(95%CI=1.85~7.24,P<0.01)。结论: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是影响pN0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20):1616-1619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HPCs)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HPCs的病例资料,均在显微镜下完成手术治疗,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确诊HPC后平均存活时间是82.4个月,1年,5年,10年总存活率分别为100%,93.8%和72.4%。13例(37.1%)患者首次手术后肿瘤复发。复发的平均时间是65.4个月,1年,5年,10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9%,49%,31%。3例患者发生颅外转移。患者接受任何形式的放射治疗与未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相比,均没有延长总存活时间(P=0.22),但延长了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0.04)。肿瘤直径≥6 cm和肿瘤侵犯静脉窦的患者比肿瘤直径<6 cm 和未侵犯静脉窦的复发更早(P<0.05)。结论: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可以阻止肿瘤进展,但不能延长患者总存活率。最大程度的肿瘤切除可以提高患者总存活率(P<0.05)。间变型HPC患者总存活率低,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短(P<0.05)。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妊娠黄体瘤(pregnancy luteoma,PL)是罕见的卵巢瘤样病变,易误诊,长期以来未被重视,且国内外文献多为个例报道,本文主要探讨PL的生物学行为,临床病理特征和组织学起源及其鉴别诊断.方法:观察5例P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网状纤维染色的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PL患者均为初产妇,无妊娠史,2例有声音低沉的临床表现.HE染色见瘤细胞均呈多角或不规则形,细胞质丰富,充盈嗜酸性细颗粒,散在分布含伊红色胶质样物的滤泡洋结构,间质由薄壁小血管和纤细的纤维组织构成.1例行网状纤维染色,阳性着色位置为瘤细胞巢周围而非单个肿瘤细胞周围.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Vimentin、α-inhibin、calretinin、WT-1、CD99和AE1/AE3呈阳性表达,EMA不表达.结论:PL为妊娠后期卵巢黄素化细胞的结节状增生,并非真性肿瘤,于产后可自行消退,孕妇或女婴可能会有男性化表现.妊娠期出现卵巢明显增大,无论伴或不伴有男性化体征时,均应首先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必要时术中可做活检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以避免误诊致切除卵巢或过早终止妊娠等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