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春起 《河南中医》2011,31(11):1264-1265
高血压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治疗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提高高血压病的诊治水平。中药可改善血液循环,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在改善高血压病症状及防止靶器官损害方面显示出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EH)是临床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据2006年5月公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目前中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其中18岁~59岁劳动力患者达1.1亿,中国高血压的防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血压病具有“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血管等并发症,危害性极大。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控制血压,更重要的在于降低靶器官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EH)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在我国高血压病有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而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低的特点。防治高血压病,成为当今医学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源远流长,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了中医药治疗这类疾病的临床疗效,近10年来研究日趋深入,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外伤性脑室出血诊治水平,对外伤性脑室出血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好8例,中残3例,死亡9例。认为外伤性脑室出血病病死率高,预后差,治疗重点在于合并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高源 《光明中医》2010,25(11):2136-2137
目的为了探讨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型的护理规律。方法分析我院内科收治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及施护。结果高血压病存在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结论为了提高病人的遵医率,寻求有效地辨证施护,降低死亡率,提高控制率、治疗率,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压持续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调查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病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病,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病患者至少2亿[1]。近年来高血压病的发病逐步年轻化,并发症多且严重,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7.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6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差别,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高血压病在老年人群更为常见。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病,在降低血压、缓解症状.防治并发症方面有独特的作用。笔者运用天麻钩藤饮治疗68例高血压病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滋水清肝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疾病谱的变化,高血压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因并发症而致残或死亡。在我国该病仍存在“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因此,防治高血压病,成为当今医学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提出高血压病个体化治疗的新观点,中医辨证分型个体化治疗是其中最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陈曦  冯艳敏  谢富明 《河北中医》2008,30(12):1331-1332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患病率高,而且是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致残率、致死率均高,根据全国1991年的调查,高血压病患者中,服药率仅为24.77%,正规服药率更低。我们对60例应用降压散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服药饮食禁忌教育,并与单纯应用降压散治疗高血压病6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是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损伤,或因年老体衰,肾精亏损等导致脏腑阴阳平衡失调,风火内生,痰淤交阻,气血逆乱所致。高血压治疗的目标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更重要的是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而有其特有的疗效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王黎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5):11-12
目的:掌握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特点,有效的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结果:患病高发年龄在48—68岁,死亡67例,占39.9%,病死率与年龄成正比。结论: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避免脑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更主要的是伴随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与重塑,所以治疗上不仅要控制血压水平,改善上述代谢紊乱,更主要的是预防和逆转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我国利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历史悠久,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高血压患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三高三低特点。根据这一特点,防治高血压仅仅依靠去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全社会参与,社区医疗门诊干预更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有效途径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而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严重并发症率高、病死率高。为了总结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诊治经验,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29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就其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压力升高为特征,易引起心、脑、肾损害的全身性疾病,由于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疾病,且病程长.患者是否能坚持长期,按时服药,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是降低“三高“(即患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升高“三低“(即知晓率低,服药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高血压患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三高三低特点.根据这一特点,防治高血压仅仅依靠去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全社会参与,社区医疗门诊干预更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有效途径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内科角度探讨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提高诊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6月重症病房诊治的96例NOF患儿,其中52例死亡,对各年龄阶段、衰竭器官数及危重病例评分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结果:婴幼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年长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死率显著下降;病死率与衰竭的器官数明显相关,3个器官及以上功能衰竭时,病死率超过55.6%,从器官功能衰竭的分布来看,以肺脏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循环系统及胃肠道;危重病例评分70分以下者病死率明显高于70分以上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降低危重症患儿的病死率首先要降低0~3y儿童的死亡率;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在儿科危重症抢救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吕心欣  蒋萍  曾素华 《新中医》2023,55(20):158-161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动力学、流变学 的影响。方法:选择87 例老年高血压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 例与研究组43 例。对照组给予硝苯 地平缓释片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血液动力学指标[基底 动脉的舒张末期流速(VD)、收缩期流速峰值(VS)、血管搏动指数(PI)]、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 数、血浆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 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5.35%,对照组为79.5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VD、VS、PI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VD、VS、PI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VD、 VS、PI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低切黏度及高切黏度水 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 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SBP、DB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后,2 组SBP、DB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SBP、DB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 论:穴位敷贴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 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KD)肾阳虚证与线粒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DKD患者56例,糖尿病(DM)患者28例,采集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依据中医肾阳虚证诊断标准将DKD患者分为肾阳虚证组与非肾阳虚证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线粒体损伤指标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DM组相比,DKD组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总胆固醇水平明显更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更高;线粒体损伤指标ATP、SOD水平随DM病情发展呈降低趋势,MDA水平呈升高趋势;ATP与SOD呈正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MDA与血红蛋白、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与尿素氮、血肌酐呈正相关。与DKD非肾阳虚证组相比,DKD肾阳虚证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明显更低,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明显更高;线粒体损伤指标ATP、SOD水平明显更低,MDA水平明显更高;DKD肾阳虚证积分与ATP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结论:随着DM患者肾功能下降,线粒体损伤程度加重,线粒体损伤可能参与了DM到DKD的发展。肾阳虚证积分与线粒体损伤指标MD...  相似文献   

20.
侯茂兰 《养生月刊》2006,27(12):1069-1071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常见疾病,据2005年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高血压的平均发病率为13%左右,而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则更高达20%以上,其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居全球各类死亡率之首!我国高血压病的“三高三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更是严重威胁着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运动能降低偏高的血压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控制高血压应从多方面入手。近年来,随着对运动疗法研究的逐渐深入,其有益的作用已引起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