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歧杆菌V9对便秘和腹泻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益生菌双歧杆菌V9对便秘和腹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该菌株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153例患有便秘或急慢性腹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双歧杆菌V9菌粉进行为期3 w的临床试验验证,菌粉服用剂量为1.0×1010cfu/d。试验期间,每3天记录一次受试患者的排便频率和粪便形态,并在试验前和试验后采集粪便,测定受试患者体内主要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试验结果证明,连续3 w服用双歧杆菌V9菌粉,对便秘、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3%、95.4%和89.9%,与试验前相比,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的数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P<0.01),接近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结论临床研究表明,双歧杆菌V9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对便秘和急慢性腹泻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急性腹泻与肠道菌群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肠道菌群变化的分析,为临床有效治疗急性腹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肠道菌群的培养、鉴定,将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腹泻病人肠道中厌氧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及需氧或兼性厌氧的、肠杆菌等肠道细菌和正常人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0 1) ,但肠球菌差异未见显著性。一些腹泻病例中出现了沙雷菌、爱德华菌等致病菌占优势的现象。结论 急性腹泻时伴有菌群失调,而菌群失调又可以加重腹泻。作为肠道正常菌群之一的乳酸杆菌能否代替抗生素治疗腹泻,保持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炎性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4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所有患儿在给予抗感染、补液支持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患儿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主要临床症状(腹泻、腹痛)的缓解时间;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肠黏膜屏障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及肠道菌群指标(乳酸菌、双歧杆菌)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腹泻缓解时间(33.17±9.79)h,腹痛缓解时间(42.60±11.38)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TNF-α(85.75±19.61)ng/L,IL-6(113.71±24.95)ng/L,内毒素(0.24±0.10)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肠黏膜屏障指标水平D-乳酸(4.61±1.18)mg/L,DAO(4.03±1.09)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周后乳酸菌计数(9.97±0.65)logCFU/g,双歧杆菌计数(10.81±1.13)logCFU/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抑制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炎性因子的表达,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双歧杆菌对严重烧伤患者美罗培南应用后肠菌群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烧伤患者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后,紊乱肠菌群调整作用.方法严重烧伤患者23例应用美罗培南(6 g/d)7 d后, 随机分为治疗组(n=11)和对照组(n=12);双盲法给予双歧杆菌悬液和生理盐水(100 ml/d),疗程5 d;分别于美罗培南应用前及用后0、1、3、5 d,常规方法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真菌、大肠埃希菌量.结果美罗培南应用7 d,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量骤减近100倍,真菌数激增100倍;双歧杆菌治疗1 d,肠道双歧杆菌数增加100倍,3 d后真菌量减少约25倍;对照组在停用美罗培南后5 d 肠道菌群始基本恢复;腹泻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后3 d肠道菌群恢复,对照组5 d恢复.结论长期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停药后外源性补充双歧杆菌能较快恢复肠道生态,治愈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是人类肠道菌群中重要的生理菌和优势菌,它具有抗感染、调节肠道菌群以及促进婴幼儿生产长发育等功能。研究双歧杆菌在婴幼儿腹泻粪便中的数量变化,对深入了解腹泻机理及其生态学防治可提供有意义的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腹泻组56例选自包头市区各大医院儿科门诊,年龄为5岁以下的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迁延性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分布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为迁延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为迁延性腹泻组,36例急性腹泻患儿为急性腹泻组,38例健康幼儿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粪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数量,计算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比较3组血清细菌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结果 3组血清细菌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腹泻组、迁延性腹泻组血清细菌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急性腹泻组和迁延性腹泻组血清细菌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正常对照组、急性腹泻组、迁延性腹泻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依次降低,大肠杆菌数量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迁延性腹泻与肠道微生态失衡、菌群紊乱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预防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婴幼儿期感染性疾病患儿抗生素应用中腹泻的预防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89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益生菌组)同时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另一组不用任何微生态制剂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腹泻的发生率。分别在抗生素给药前及给药后第3、6 d采集粪便,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44例益生菌组患腹泻5例(发生率为11.3%),45例对照组患儿患腹泻21例(发生率为46.6%)。益生菌组患儿腹泻平均时间(1.30±0.24)d,对照组患儿腹泻平均病程(2.10±0.33)d。抗生素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出现明显改变,益生菌组抗生素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数量较稳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生菌能通过稳定肠道菌群而预防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大鼠肠道正常菌群的变化,揭示长期过量饮用高浓度不同品质浓香型白酒对大鼠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48.0%乙醇溶液作为对照组,以12周灌胃的方式分别给予SD大鼠两种不同浓香型白酒,收集大鼠粪便,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测定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群、拟杆菌、肠杆菌、拟杆菌门菌、硬壁菌门菌、肠球菌及全肠道菌群的数量,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大鼠粪便样品中乳酸杆菌、拟杆菌、肠杆菌、拟杆菌门菌、硬壁菌门菌、肠球菌及全肠道菌群的数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硬壁菌门菌/拟杆菌含量比值仅乙醇组低于空白组,而产气荚膜梭菌群及双歧杆菌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过量饮用酒精会导致肠道益生菌减少,饮用白酒与相同度数乙醇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存在差异,高品质白酒对机体肠道菌群影响更小,更利于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枫蓼肠胃康胶囊对感染性腹泻患儿炎症因子、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井陉县医院收治的10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口服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观察组(50例,基于对照组联合枫蓼肠胃康胶囊辅助治疗),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肠道菌群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升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证候积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4+/CD8+比值及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及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数量均升高,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 枫蓼肠胃康胶囊辅助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可缓解患儿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及血脂状况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患有NAFLD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45例;选择同期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45例做为健康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连续8周)而空白对照组患者则不使用实验干预疗法。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消肠道菌群水平以及治疗前后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肠道菌群、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变化,以及炎性因子和生物化学指标优化程度。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患者之间的肠道菌群组成和血脂指标情况并没有显著差别(P>0.05);在肠道菌组成方面,实验组、空白对照组G-杆菌、G+球菌、G-球菌在全部肠道菌中的占比均超过标准健康空白组,但G+杆菌的比率却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G-杆菌、G+球菌、G-球菌在所有肠道...  相似文献   

11.
初乳对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初乳对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生长的作用。方法 采用厌氧菌培养技术,对5-7天的32名初乳喂养儿和24名人工喂养的儿的粪便做双歧杆菌和直菌定量培养。结果 初乳喂养儿粪便双歧杆菌的数量明显高于肠杆菌;人工喂养儿粪便直菌的数量高于双歧杆菌。结论 初乳对早期新生儿肠道菌群替发挥 发作用,它促进双歧杆菌生长,、抑帛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腹泻患儿双歧杆菌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04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均应用双歧杆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肠道菌群数量、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乳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多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退热时间、大便性状改善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提高腹泻患儿双歧杆菌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肠道菌群的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20例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组。收集所有参与研究人员的当日粪便样品,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利用细菌通用扩增引物分别实施PCR扩增随后实施克隆,在每个样本中选取30个阳性克隆,实施测序分析,将测序结果与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对比鉴定,同时应对普雷沃氏菌属、双歧杆菌属以及拟杆菌属进行定量PCR。对比两组研究人员的菌种以及菌种数量。结果观察组的拟杆菌属、普氏菌属、灵芝菌属以及双歧杆菌属均多于健康组,而普雷沃氏菌则少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双歧杆菌以及拟杆菌的定量PCR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肠道菌群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见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这与血糖有一定关系,通过对比肠道菌群的差异能够为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糖代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人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研究组42例,对照组38例,取当日首次定量大便作活性菌培养,检测两组相同菌种进行比较。结果研究实验数据显示,研究组肠杆菌和梭杆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类杆菌和双歧杆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健康人群对照组以双歧杆菌、类杆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梭杆菌极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可能与梭状芽胞杆菌类致病菌增高,双歧杆菌类有益菌的降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是人体肠道内的生理菌群 ,它们具有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抗感染 ,抗肿瘤 ,抗辐射 ,控制内毒素 ,降低胆固醇 ,延缓机体衰老等作用。该菌的促增殖因子统称双岐因子 ,亦称益生素 ( prebities) ,是无论于体内或体外对双歧杆菌都有促增殖作用的一类物质。本文就近年来对双歧杆菌及其促长因子的应用研究作一简要综述。1概述双歧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厌氧无芽孢杆菌 ,其最适生长温度37℃~42℃ ,pH6.5~7.0。由于双歧杆菌缺乏醛酶和葡萄糖 -6-磷酸脱氨酶而含有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更好的调节肠道功能,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医院接受治疗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菌群失调情况及便培养出病原菌构成比、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无菌群失调,对照组患者菌群失调率22.5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便培养出革兰阳性菌构成比高于对照组,而革兰阴性菌构成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较明显,可调节患者的肠道功能,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临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HN019联用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低、中、高剂量的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HN019混合菌粉灌胃雄性Balb/c小鼠14 d,收集0、7、14 d小鼠粪便,梯度稀释后平板培养计数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以及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比值(B/E值)。结果益生菌低剂量组小鼠第7天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基质对照组(P0.05);低、中剂量组小鼠第7天肠道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高剂量组小鼠肠道B/E值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基质对照组(P0.05)。结论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HN019联用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小儿湿疹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100例小儿湿疹患者,在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随机将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参照组给予单纯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情况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结果 参照组的临床治疗疗效低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的肠道菌群情况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脸谱评分量表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湿疹患者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可以及时控制小儿湿疹的严重程度,优化患者的肠道菌群情况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消除小儿湿疹患者的瘙痒难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落情况与其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收治的10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 根据是否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将其分为并发组52例和无并发组5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落情况与其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肠道菌群数目(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9.69、73.28、46.32, P<0.05)。并发组与非并发组菌群的肠道菌群数目(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4.85、39.71、23.47, P<0.05)。并发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以及D-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并发组[(0.63 ± 0.16)EU/ml比(0.45 ± 0.08)EU/ml、(6.29 ± 1.18)U/ml比(4.89 ± 0.91)U/ml、(11.63 ± 2.84)mmol/L比(9.33 ± 2.61)mmol/L], 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饮用含乳酸菌/双歧杆菌酸奶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5-6月在湖南省衡阳市募集58例健康成人(其中男性16名,女性42名),随机分为饮用含乳酸菌/双歧杆菌酸奶组及普通酸奶组,连续给予含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酸奶及普通酸奶15 d,评价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在含乳酸菌及双歧杆菌酸奶组,粪便中乳酸菌、双歧杆菌的数量与其试验前相比增加显著,而肠杆菌、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数量显著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饮用普通酸奶组乳酸菌与试验前比较增加显著(P0.05),但饮用含乳酸菌及双歧杆菌酸奶组的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数量显著高于饮用普通酸奶组(P0.05)。结论饮用普通酸奶也可以增加肠道益生菌,并同时降低其他菌群,但是菌群总数基本保持不变;当饮用添加了益生菌的酸奶时,不仅可增加肠道益生菌及菌群总数,而且还可降低其他菌群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