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组126例患者全部采取整体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通过系列合理的护理措施,好转102例(81%),减轻痛苦21例(17%),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生活状况,还延长了患者的生命.结论:整体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饮食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影响和效果.方法将124例住院一周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各63例,均行常规护理,另对治疗组实行饮食干预,分别在住院一周后、出院时及出院后通过电话回访行进一步饮食干预,然后两组病人在出院10个月后对其预后分别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饮食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护理经验,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对7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增加心理、饮食等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结果本组未见1例患者出现进一步进展,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中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联合治疗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肝功能以及肠屏障功能效果。方法:选择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行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通过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联合疗法治疗。最终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人体参数相比,观察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改善程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PT)水平、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Child Paugh评分结果比较,观察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改善程度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工作期间,合理选择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加以联合施治,对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肝功能改善以及肠道屏障功能改善均可以做出保证,从而优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来本院进行肝硬化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有74例患者是处于肝硬化的失代偿期,对这74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其在临床治疗时的效果。结果:经过相关医护人员的护理,其效果与住院前有很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疾病痛苦,提高其对医师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更好的提高其在医院治疗期间的治疗效果,故而,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广泛的应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6.
王汛邵蓓  倪佩琦 《浙江医学》2005,27(10):727-729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EP)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脑干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及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BAEP异常16例(53.3%),VEP异常15例(50.0%),SEP异常18例(60.0%),总异常率为700%.与正常对照组及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是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一项客观而敏感的诊断指标,多项EP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给予丹参川穹与水飞蓟宾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联合用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与我院治疗的6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为A组(例数为33例,采用丹参川芎联合水飞蓟宾治疗)和B组(例数为33例,仅采用丹参川芎治疗),比较分析两种药物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产生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9%高于B组患者的有效率69.7%,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B组为6.1%,(为0.3492,P为0.55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参川芎与水飞蓟宾联合用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效果确切,药物安全性高,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饮食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影响和效果.方法 采用将100例住院一个月以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只对治疗组实行饮食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饮食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者26例(43.33%),腹水细胞数符合诊断标准者(PMN0.25×10~9/L)49例(81.67%);腹水细菌培养82例次,阳性8例(9.76%),药敏试验均对头孢三、四代和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敏感。抗菌治疗选用头孢三代及氟喹诺酮类,有效率为88.33%。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要综合分析,及时凭经验选用头孢三代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9):2375-2376
目的:研究和分析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以更好地指导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的7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中药抵当汤加味,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70%,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肝硬化、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硬化和肝脏功能,具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个性化护理措施在提高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接受临床治疗(药物)依从性的应用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完全依从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个性化护理,是明显可以提高接受临床治疗(药物)依从性的。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的。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林  刘容  康成玉 《广东医学》2007,28(8):1371-137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3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测评表(QOL)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在痰病相关知识、并发症的防治、自我护理方法的掌握和负性心理控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健康教育可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地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饮食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饮食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影响和效果.方法 采用将100例住院一个月以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只对实验组实行饮食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饮食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观察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钠代谢变化特点,对12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钠变化及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46.03%),肝功能越差发生低钠血症的可能性越高,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低钠患者,发生肝性恼病、肝肾综合征及病死的机率都升高。提示:肝硬化失代偿期与钠的代谢失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5.
宋新灵 《吉林医学》2014,(2):417-418
目的:探讨脐血肝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通过术前、术中密切医护患配合,术后周密的护理,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30例接受治疗患者无一例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以改善肝细胞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适应肝病医学研究发展,满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需求,我院开展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住院病人9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45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45例,常规传统护理和宣教.观察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宣教知识掌握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高( 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经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有显著意义.结论 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患者与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选择恩替卡韦治疗后获得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疾病方法的差异,展开分组对比研究。观察组(30例):恩替卡韦;对照组(30例):阿德福韦酯;对两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疾病患者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 ALT、TBIL 以及 ALB 等系列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并发症出现概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 <0.05)。结论:临床选择恩替卡韦药物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疾病患者加以治疗,可以将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对乙肝病毒复制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极大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全部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另在后组患者中加用恩替卡韦,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24周,观察组患者的ALT、TBIL、HBV-DNA水平以及Child-Pugh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6例(20.00%)、对照组15例(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兰春容 《吉林医学》2013,34(4):770-771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该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并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4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的患者,经过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措施后,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主要指意识、行为改变)的情况。结果:4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性脑病患者,其中肝性脑病Ⅰ期与Ⅱ期患者25例,未加重即向Ⅲ期与Ⅳ期转变者23例;肝性脑病Ⅲ期与Ⅳ期患者21例,于24 h后成功苏醒9例,于48 h后成功苏醒6例,于72 h后成功苏醒4例,1周内成功苏醒2例;病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其中,预见性护理有效率为92%;临床护理有效率为100%。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精心的基础、心理和饮食护理以及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的病死率,提高本病的疗效均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3例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10名患者进行普通护理。试验组13名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试验组肝性脑病的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预防效果明显,大大降低了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