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过敏性紫癜血瘀证与TNF-α、Ⅳ-C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HSP)血瘀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Ⅳ型胶原(Ⅳ-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采集167例HSP[其中紫癜性肾炎(HSPN)94例]患儿血瘀证临床指标,采用计分法评定血瘀证积分;放射免疫法测定75例患儿TNF-d(血、尿)、Ⅳ型胶原(血、尿)等。结果:①167例病人中117例(70.06%)为血瘀证,非血瘀证者50例(29.94%);②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症状依次为皮肤紫癜(73.65%)、血尿(35.93%)、腹部、关节疼痛或疼痛拒按(27.54%)、舌质紫暗(37.13%)和/或舌体瘀斑瘀点(13.17%)、舌下静脉曲张(26.95%)、面色不泽(20.96%)、鼻衄(15.57%),皮肤粗糙(14.37%)。③血瘀证组中PT、FIB、D-dinaer、血清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白蛋白与非血瘀证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瘀证组血、尿TNF-α及尿Ⅳ-C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组(P〈0.05);⑤血、尿TNF-α水平与FIB正相关(P〈0.05,P〈0.01)。⑥血TNF-α与D-dimer正相关,尿Ⅳ-C与尿TNF-α水平正相关(P〈0.01)。结论:HSP、HSPN血瘀证出现频率较高。其临床症状、体征除皮肤紫癜、腹痛和/或关节痛、尿血外,以望诊内容舌象、面色、皮肤粗糙为主;炎症因子TNF-α与血瘀证的形成密切相关,尿Ⅳ-C水平与尿TNF-α水平正相关。尿Ⅳ-C水平与血瘀证相关。检测尿TNF-α、Ⅳ-C对HSPN血瘀证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血瘀证与血清IP-10含量及转氨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并分析血清IP-10含量及相关血清学指标与乙肝后肝硬化血瘀证之间的联系。结果:12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中医宏观辨证血瘀证组以舌质紫暗最常见,占56例(93.33%),次为面色晦暗、黧黑47例(78.33%),舌瘀点瘀斑41例(68.33%),脉细涩36例(60%);乙肝后肝硬化血瘀证组,非血瘀证组在AST、ALT、LN、IV-C、PCⅢ无统计学意义,非血瘀证组与血瘀证组比较,HA水平均低于血瘀证组(P<0.01),血瘀证组与HA、IP-10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血瘀证与代偿期血瘀证组与IP-1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瘀证与HA、IP-10的含量有关,中医宏观辨证与现代医学微观辨证相结合更有利于揭示血瘀证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金洪元教授辨证治疗紫癜性肾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金洪元教授辨证治疗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观察。方法:60例HSPN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30例)再给予强的松和雷公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辨证施治,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血清内皮素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完全缓解率对照组26.67%,治疗组50.00%,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尿、蛋白尿和血清内皮素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中药辨证施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HSPN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徐杭  汶医宁 《陕西中医》2008,29(2):134-13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证组、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2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水平。结果:冠心病中医各证组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sICAM-1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候有关联,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IgA肾病血瘀证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IgA肾病血瘀证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94例IgA肾病血瘀证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94例IgA肾病患者中,血瘀证占61.70%,非血瘀证占38.30%。血瘀证组中医宏观辨证以舌质紫暗最常见;临床多表现为蛋白尿伴血尿,常伴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血肌酐、甘油三酯、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尿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明显低于非血瘀证组;Lee’s分级多见于Ⅲ~Ⅴ级者;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管间质总积分、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和血管积分均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结论IgA肾病血瘀证与临床指标及肾组织病变程度有关,中医宏观辨证与现代医学微观辨证相结合更有利于揭示IgA肾病血瘀证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急性脑梗塞的患者65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组,非血瘀证组;再将血瘀证组随机分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RP的水平。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瘀证组入院前CRP含量较非血瘀证组升高(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CRP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CRP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CRP升高可作为脑梗塞血瘀证微观辨证参考指标之一;(2)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明显降低脑梗塞患者CRP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对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证组、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MMP-9水平。结果:冠心病中医各证组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MMP-9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候有关联,可作为冠心病病情发展的预测指标及中医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张娅  陈慧  李灿东  吴红霞  林云钗 《中医杂志》2011,52(11):941-944,95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重度血瘀证与血浆遗传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CYP2C19*2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将371例PCI成功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后1周血瘀证评分标准分为非血瘀组(77例)、轻度血瘀组(193例)和重度血瘀组(101例)3组,采用PCR-RFLP基因分析方法检测CYP2C19*2基因多态性,同时采血检测血小板计数(PLT)、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vWF和纤维蛋白原(Fg)。结果重度血瘀组CYP2C19*2基因突变型(GA+AA)明显高于轻度血瘀组和非血瘀组(χ2=27.09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非血瘀组为参照系,CYP2C19*2基因突变型(GA+AA)患重度血瘀证的相对危险度(OR)为3.371(95%CI:1.557~7.295,P=0.002)。重度血瘀组MPA及vWF高于轻度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vWF的ROC曲线分析指出,vWF≥118.10%(敏感性为0.842,特异性为0.767,辨证准确率为78.6%,Youden指数0.609),中医辨证为重度血瘀证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PCI术后CYP2C19*2基因突变患者可能易患重度血瘀证,血浆vWF测定可作为其重要的微观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紫癜肾Ⅰ号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疗效及对凝血机制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HSPN患儿随机按诊治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均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采用双嘧达莫、雷公藤多苷片和强的松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紫癜肾I号方,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监测血尿、蛋白尿,进行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检测。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5.6%优于对照组的80%(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红细胞和24 h尿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尿红细胞阴转率为88.2%,尿白蛋白阴转率为82.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1.7%和54.1%(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FDP及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高切)、全血还原黏度(低切、高切)、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黏度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紫癜肾I号方能降低HSPN患儿尿红细胞和尿白细胞,促进尿红细胞和尿白细胞阴转,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凝血机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高凝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74-77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微观血瘀非血瘀证之间相关实验室指标及病理指数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确诊为LN患者104例,分为微观血瘀证组及微观非血瘀证组,比较两组之间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相关实验室指标、凝血功能及相关病理指数的差异。结果 104例患者中微观血瘀证组73例,微观非血瘀证组31例,微观血瘀证组患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胱抑素C(CYS-C)、肾脏病理活动指数(AI)、肾脏病理慢性化指数(CI)高于微观非血瘀证组(P 0.05),微观血瘀证组患者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低于微观非血瘀证组(P 0.05)。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血小板(PLT);隐血(BLD)、尿蛋白(PRO)、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从实验室指标及病理指标可以看出LN微观血瘀证患者与微观非血瘀证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及病理指标存在差异,所以临床上可以借助上述指标来辅助辨证是否为血瘀证,LN血瘀证患者应该在治疗主症的基础上注重活血化瘀,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消风散合凉血五根汤联合西药治疗成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的影响。方法将90例成人HS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消风散合凉血五根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肌酐(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U-RB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EGF、PAF-AH水平,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8.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r、BUN、24 h尿蛋白定量、U-RBC、UACR均降低(P<0.05),e GFR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Cr、BUN、24 h尿蛋白定量、U-RBC、UACR均低于对照组(P<0.05),e GFR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EGF、PAF-AH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EGF、PAF-A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11.11%)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成人HSPN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消风散合凉血五根汤可提高临床疗效,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改善肾功能,降低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下调血EGF、PAF-AH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邝卫红 《新中医》2004,36(12):30-3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方法:检测符合诊断标准的5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的水平,观察上述指标与气滞血瘀证、脾虚血瘀证、瘀血湿热证等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脾虚血瘀证AL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个证型(P<0.05);HA及TGF-β1按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瘀血湿热证顺序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瘀血湿热证SOD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个证型(P<0.05);LPO水平按瘀血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脾虚血瘀证顺序降低(P<0.05)。结论:ALT、HA、TGF-β1、SOD、LPO等指标的异常变化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肾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HSPN患儿作对照实验,将患儿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其中对照组(n=34)患儿采用火把花根片治疗,观察组(n=34)患儿采用益肾汤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指标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肾汤治疗HSPN患儿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近20年来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的割析,探讨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学问题。(1)两种证候类型和国内用微观方法研究证本质的两种思路;(2)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血瘀理论及血瘀证并不能真正融合,概念的随意附会与串换,已在学术领域造成许多混乱;(3)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中造成混乱的原因剖析:(4)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学原则;(5)以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为例,提出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设想。文章通过总结分析其得失,并寻找其方法学上的原因,对于中医现代研究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精口服液对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检测43例小儿过敏性紫癜尿TGF-β1水平,观察黄芪精口服液对HSPN患儿尿TGF-β1的影响。结果:HSPN患儿尿TGF-β1显著升高,黄芪精口服液可降低HSPN尿TGF-β1水平。结论:HSPN患儿尿TGF-β1显著升高,黄芪精口服液可降低HSPN患儿尿TGF-β1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疳积的最佳方法。方法:对343例小儿疳积患者,随机分为挑刺四缝穴组(105例)、中药辨证治疗组(85例)、挑刺四缝穴配合中药治疗组(153例),以临床症状改善作为观察指标,观察3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均取得满意的效果,采用挑刺四缝穴配合中药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7%(151/153),优于单纯采用挑刺四缝穴治疗组的94.3%(99/105)(P<0.05)和中药辨证治疗组的91.8%(78/85)(P<0.01),而挑刺四缝穴治疗组和中药辨证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疳积一证,采用挑刺四缝穴配合中药治疗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凝血因子含量(PT、APTT、TT、FIB)测定.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凝血因子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与凝血因子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常规的4项凝血因子检测不能作为血瘀证微观辨证的指标,急性缺血性卒中凝血因子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23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P<0.05;且治疗组紫癜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SPN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相似文献   

19.
中医血瘀证是一组常见的临床证候,涉及面极广,如临床常见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有肢体麻木,口唇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缺血性心脏病常有胸痛,舌质瘀紫,脉涩结代等血瘀证典型病理表现。在中医临床中,整体性的宏观辨证已经认识到它们的共同特点——血瘀,然而,其实质是什么呢?为此我们对血瘀证患者作了多指标的血液微观分析,初步探讨血液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宁顺华 《陕西中医》2006,27(10):1204-120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HSP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口服强的松,扑尔敏、潘生丁等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辨证分别采用清营汤,知柏地黄汤,归脾汤化裁治疗,7~10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79.5%,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SP具有紫癜消退快,症状、体征缓解迅速,减少复发率,减少激素副作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