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儿肾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小儿肾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法(SABC法),对31例肾母细胞瘤组织标本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检测,并对21例患儿进行了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总阳性表达率为67.74%(21/31).其中,肿瘤的临床分期之间和病理类型之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是否发生肺部转移密切相关(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2年生存率为27.27%(3/11),而阴性表达者生存率则为80.0%(8/10),二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存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其有可能成为肾母细胞瘤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肾母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肿瘤的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是实体瘤产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极为关键的步骤 ,与多种血管生长因子的刺激有关 :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ibroblas ticgrowthfactor,F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和表皮生长因子 (epithelialgrowthfa…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肾母细胞瘤不良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肾母细胞瘤(Wilms′瘤)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LISA法对35例Wilms′瘤患儿术前、术后1周、2周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在4、8、16、32周随访患儿。结果35例Wilms′瘤患儿术前血清VEGF为(89.47±22.45)μg/L。术后1、2周检测血清VEGF为(2.75±0.31)μg/L、(1.52±0.18)μg/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125P<0.01)。在4、8、16、32周随访有9例患儿肺转移,其中5例死亡。检测转移与未转移患儿血清VEGF分别为(144.76±42.62)μg/L,(1.25±0.17)μg/L,差异有显著性(t=4.623P<0.01)。结论VEGF血清表达在Wilms′瘤患儿术后显著下降,而在转移时明显升高,说明血清VEGF可作为监测Wilms′瘤预后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RT-PCR方法研究Survivin及VEGF在52例肾母细胞瘤组织,47例瘤旁组织及8例肾组织在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52例肾母细胞瘤组织中Survivin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表达率为61.5%(32/52),RT-PCR阳性率为67.3%(35/52);47例瘤旁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表达率为4.3%(2/47),RT-PCR阳性率为6.4%(3/47);肾组织中未见表达。52例肾母细胞瘤组织中VEGF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表达率为75.0%(39/52),RT-PCR阳性率为71.2%(37/52);47例瘤旁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表达率为19.1%(9/47),RT-PCR阳性率为23.4%(11/47);肾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表达率为12.5%(1/8),RT-PCR阳性率为25.0%(2/8)。另外,Survivin及VEGF在不良组织型肾母细胞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表达均明显增高。Survivin及VEGF阳性者2年存活率均低于其表达阴性者。结论Survivin,VEGF表达与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有关,其与肿瘤血管的生成,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稳定性密切相关,进而影响肿瘤的侵袭力。其检测有利于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及其预后情况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水平和骨髓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AL患儿、20例健康儿童和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AL患儿初诊时、缓解6个月、复发时和对照组儿童外周血浆SDF-1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AL患儿初诊时和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骨髓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结果1.AL初诊组和缓解组血浆SD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0.01),且初诊组高于缓解组(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血浆SDF-1水平高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P<0.01);SDF-1水平在ALL和AML各亚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的4例患儿,其血浆SDF-1水平在初诊时和复发时均高于缓解时(Pa<0.05);髓外浸润组SDF-1水平与非髓外浸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L患儿骨髓细胞表面CXCR4的相对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LL组高于AML组(P<0.01);CXCR4在ALL的L1组与L2组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但T-ALL组高于B-ALL组(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3例肾母细胞瘤、瘤旁组织和6例正常肾组织中VEGF、Flk-1表达和MVD计数.观察并分析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33例肿瘤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81.8%,Flk-1阳性表达率69.7%,瘤旁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9.1%,Flk-1阳性表达率6.1%,6例正常肾组织VEGF及Flk-1均为阴性表达,三者之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MVD值29.7±12.4,瘤旁组织MVD值10.3±9.6,正常肾组织MVD值9.8±2.3.肿瘤组织的血管密度与后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EGF表达与Flk-1、MVD计数正相关,Flk-1与MVD表达正相关,VEGF、Flk-1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及转归之问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肾母细胞瘤中VEGF及其受体Flk-1呈高表达,血管生成增多,VEGF、Flk-1表达与MVD密切相关,提示VEGF及其受体Flk-1参与肾母细胞瘤的血管形成过程,促进血管生成,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中的表达,以及化疗前后的变化。方法53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 ia,ALL)33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 ia,AML)20例,对照组21例为骨髓象正常的非恶性血液病患儿。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骨髓中VEGF/VEGFR(包括Flt-1和KDR两种)的表达。结果VEGR、Flt-1、KDR在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中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在AML组中的表达高于ALL组。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的40例患儿,其VEGF、Flt-1、KDR的表达在化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未获得CR患儿VEGF、Flt-1、KDR的表达在化疗前后无显著性(P>0.05)。同时VEGF、KDR在儿童ALL中化疗后有明显的降低,但Flt-1无明显改变;VEGF、Flt-1、KDR在儿童AML中化疗后均有明显的降低。结论①VEGF、Flt-1、KDR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表达增高。提示VEGF、Flt-1、KDR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②VEGF、Flt-1、KDR在儿童AML中表达比ALL高。VEGF可以作为评价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反应的指标,同时说明ALL与AML可能具有不同的血管新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肝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growthfactor ,VEGF)及其受体KDR、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endocrinegland derivedvascularendotheliagrowthfactor,EG VEGF)表达规律 ,明确血管形成在肝母细胞瘤演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 ,分别检测VEGF及KDR、EG VEGF基因在 2 2例肝母细胞瘤及其癌旁组织中mRNA的表达 ,并结合肝母细胞瘤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肝母细胞瘤VEGF基因mRNA表达率为6 8.18% (15 / 2 2 ) ,癌旁组织表达率为 2 2 .73% (5 / 2 2 ) ;EG VEGF肝母细胞瘤mRNA表达率为31.82 % (7/ 2 2 ) ,癌旁组织表达率为 72 .73% (16 / 2 2 ) ;KDR肝母细胞瘤mRNA表达率为 77.2 7%(17/ 2 2 ) ,癌旁组织表达率为 2 7.2 7% (6 / 2 2 )。肝母细胞瘤与其癌旁组织VEGF、KDR、EG VEGF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微血管形成及其调控因子、与肝母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在肝母细胞瘤的演变过程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对提高肝母细胞瘤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骨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KDR)表达差异,分析其与儿童AL临床特征关系及化疗前后变化。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3例AL患儿治疗前后及对照组骨髓VEGF/Flt-1,KDR表达情况,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0例;对照组21例为骨髓像正常非恶性血液病患儿,抽取骨髓肝素抗凝,应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结果VEGF、Flt-1、KDR在AL患儿骨髓中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AML组表达高于ALL组。化疗后完全缓解(CR)40例患儿,其VEGF、Flt-1、KDR的表达在化疗后较化疗前显著性降低;化疗后未获得CR患儿的表达在化疗前后无显著性。AL患儿VEGF的表达与骨髓中幼稚细胞百分比、外周血幼稚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骨髓VEGF、Flt-1、KDR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有无髓外浸润无差异。高表达VEGF组缓解率低于低表达组。结论VEGF、Flt-1、KDR在儿童AL中高表达,提示可能与儿童AL的发生过程、发展、疾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母细胞瘤的血管形成及影响因素,探讨化疗对神经母细胞瘤瘤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35例小儿实体肿瘤年龄7月-12岁,分神经母细胞瘤组、其他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分别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情况,并行图象分析。结果:神经母细胞瘤血管密度较良性肿瘤组明显增高(P<0.05);VEGF和FLT-1在神经母细胞瘤中有高表达,二者均与临床分期和分类有关;并可受化疗的抑制(P<0.05)。结论:神经母细胞瘤生长具有血管依赖性,化疗可抑制血管形成,控制肿瘤血管形成对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 患儿激素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用双抗体ELISA法检测单纯性肾病、肾炎性肾病各16例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TGF-β1、VEGF水平变化。同期1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PNS单纯型患儿用激素治疗,TGF-β1、VEGF由病初高水平较快下降,而肾炎型患儿激素治疗前后两者变化不明显。肾炎型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单纯型。结论TGF-β1、VEFF参与肾病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监测两者变化有助于临床分型,早期对预后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在过敏性紫癜(HSP)儿童表达的意义。方法HSP患儿58例。其中急性期30例,缓解期28例。正常对照组23例。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其血浆VEGF、sVCAM-1水平,并进行两两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HSP急性期患儿血浆VEGF、sVCAM-1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a〈0.01),且二者呈正相关(r=0.939P〈0.001)。结论VEGF、sVCAM-1可能参与HSP发病过程,对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4、-6、-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45例HSP患儿(其中20例并肾脏损害)及43例健康儿童血清IL-4、-6、-8及TNF-α水平,比较有和无并肾损害HSP患儿及HSP患儿与健康儿童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L-4、-6、-8与TNF-α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 1.HSP患儿血清IL-4、-6、-8及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无肾损害HSP与紫癜性肾炎(HSPN)组血清IL-4、-6、-8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HSPN组TNF-α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3.HSP血清TNF-α水平与IL-4无相关(r=0.278 P>0.05);HSP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IL-8正相关(r=0.524 P<0.01).HSP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IL-6正相关(r=0.670 P<0.01).结论 细胞因子IL-4、-6、-8和TNF-α可能参与HSP/HSPN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臣核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Ⅲ型受体(TGF-β1RⅢ)变化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急性ITP28例(AITP组)、慢性ITP16例患儿(CITP组)和20例相对正常儿童骨髓;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及免疫磁珠法分离骨髓巨核细胞;ABC-ELISA法检测TGF-β1水平;原位杂交法检测TGF-β1RⅢmRNA表达情况。结果AITP组与CITP组骨髓TGF-β1水平及巨核细胞TGF-β1RⅢ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CITP组明显高于AITP组(P<0.05)。结论检测ITP患儿骨髓TGF-β1水平及巨核细胞TGF-β1RⅢ表达情况对于研究ITP发病机制及早期分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免疫病理变化及肾小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VEGF在单纯性血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0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行肾活检的32例单纯性血尿患儿,均于肾活检后,取其部分肾组织经快速冷冻切片行常规病理和免疫荧光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其肾小管VEGF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临床类型的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其中轻度增生和弥散性增生分别占37.50%和46.88%,少数伴局灶/节段性细胞增生、坏死、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不同临床类型、病理类型的病例均可见IgA和(或)IgM沉积,其中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者占62.50%,且常伴IgM和(或)IgG沉积;以IgM沉积为主(不伴IgA)者占37.50%,其中仅有IgM者9例,占28.13%,少数伴IgG沉积.与对照组比较,各单纯性血尿组患儿肾小管VEGF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不同病理类型间弥散性系膜增生(Ⅲb级)患儿肾小管VEGF阳性表达率略低于轻微改变(Ⅰ级)患儿,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局灶/节段性改变(Ⅱ级)的患儿肾小管VEGF阳性表达率均较Ⅰ级和Ⅲb级患儿降低,其中Ⅱb加Ⅲb与Ⅲb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级与Ⅱb加Ⅲb和Ⅱa加Ⅲb级间,及Ⅲb级与Ⅱa加Ⅲb级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a<0.05);Ⅱa加Ⅲb级无症状血尿组肾小管VEGF表达率低于Ⅱb加Ⅲb组,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纯性血尿患儿肾组织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改变,伴IgA和(或)IgM沉积,提示免疫炎性反应在本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各组病例肾小管VEGF表达降低,肾脏保护因素减弱,可能也是单纯性血尿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TNF-α、IL-1β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收集衡阳市中心医院和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期和20例恢复期VM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血清,采用ELISA测定其血清MIF、TNF-α、IL-1β水平,采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与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 VM急性期患儿血清MIF[(136.7±32.2) ng/L]、TNF-α[(247.6±48.2) ng/L]、IL-1β[(19.7±4.4) ng/L]及CK-MB[(34.2±9.7) U/L]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F=17.2,21.4,13.5,14.1 Pa<0.01),且血清MIF、TNF-α、LI-1β及CK-MB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高,MIF与CK-MB,TNF-α与CK-MB、IL-1β与CK-MB均呈正相关(r=0.68,0.82,0.73 Pa<0.05);VM恢复期MIF[(41.8±8.2) ng/L]、TNF-α[(67.5±12.1) ng/L]、IL-1β[(6.4±1.2) ng/L]及CK-MB[(12.6±4.1) U/L]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a>0.05),且MIF、TNF-α、IL-1β与CK-MB无相关性(Pa>0.05).结论 VM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MIF、TNF-α、IL-1β可能参与VM发病过程,并可作为病情判断及疗效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监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变化,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GH-IGF轴与甲状腺素的变化规律。方法对5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4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32例桥本病)患儿治疗前后血GH、IGF-Ⅰ、IGFBP-3水平和50例健康儿童血GH、IGF-Ⅰ、IGFBP-3水平进行监测。结果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新生儿9例患儿IGF-Ⅰ、IGFBP-3水平显著降低,经治疗后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5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和32例桥本病患儿无显著变化。结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存在GH-IGF轴功能紊乱,是导致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早期予甲状腺素治疗有利于维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确诊为KD34例患儿急性期血清sVCAM-1、TNF-α水平,测定其中32例恢复期患儿血清sVCAM-1、TNF-α水平,26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结果KD组血清急性期sVCAM-1、TNF-α[(97.8±35.6)、(73.9±21.7)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1.2±8.9)、(2.7±1.8)μg/L],差异有显著性(Pa〈0.01);KD患儿恢复期血清sVCAM-1、TNF-α水平[(46.9±16.8)、(4.3±2.9)μg/L]下降显著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a〈0.01);而KD恢复期患儿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sVCAM-1与TNF-α呈正相关(r=0.798P〈0.001)。结论sVCAM-1、TNF-α可能参与KD发病的病理过程,血清sVCAM-1、TNF-α检测有助于对KD病情发展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