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探讨涎腺导管癌。方法 :本研究对 6例涎腺导管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其临床特点为 :主要发生于腮腺 ,次为颌下腺 ,好发于老年男性 ,生长迅速 ,病程较短 ,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血行转移率高 ,易侵犯神经 ,患者预后差。组织学特点为 :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管癌极为相似 ,并因此而得名。瘤细胞向导管内生长 ,形成乳头状、筛孔状、实性等多种结构 ,并可发生粉刺样坏死 ,瘤细胞也向导管外浸润生长 ,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是其显著特征。结论 :涎腺导管癌高度恶性 ,预后较差 ,治疗方法以局部彻底扩大切除 ,根治性颈清为主 ,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2.
刘婷姣  王如等 《口腔医学纵横》2002,18(1):30-31,I002
目的;分析、探讨涎腺导管癌。方法:本研究对6例涎腺导管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其临床特点为:主要发生于腮腺,次为颌下腺,好发于老年男性,生长迅速,病程较短,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率高,易侵犯神经,患者预后差。组织学特点为: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管癌极为相似,并因此而得名。瘤细胞向导管内生长,形成乳头状,筛孔状,实性等多种结构,并可发生粉刺样坏死,瘤细胞也向导管外浸润生长,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是其显著特征。结论:涎腺导管癌高度恶性,预后较差,治疗方法以局部彻底扩大切除,根治性颈清为主,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3.
涎腺导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涎腺导管癌是一类主要发生于腮腺的,临床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早期侵犯周围组织,淋巴及血行转移率高,患者预后差,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癌极为相似;其组织来源为排泄管的储备细胞,治疗以局部扩大切除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为主,并辅以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4.
涎腺导管癌     
作者回顾分析最近两年所诊治的涎腺导管癌资料,讨论了临床表现,组织病理了特征和治疗方法。该肿瘤系高度恶性,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常见发病部位为肋腺,临床表现浸润性强,易经淋巴和血运转移。  相似文献   

5.
涎腺导管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导管癌系高度恶性肿瘤,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常见部位为腮腺,临床表现肿块浸润性生长,易经淋巴和血运转移,组织来源于排泄管的储备细胞,与乳腺导管癌极为相似。治疗方法以局部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术为主,辅以放疗和化疗,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11例涎派导管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7.
徐天舒  路和平 《口腔医学》1999,19(2):100-101
本文根据1985~1997年间我科诊治的12例涎腺导管癌的临床资料,对其生物学行为、治疗及预后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病例中男性8例,女性4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在32~75岁之间,中位年龄54岁.2临床表现:肿瘤发生在腮腺9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结合我院近十年收治的9例涎腺导管癌病例,回顾国内详细记载涎腺导管癌病例报告,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涎腺导管癌好发于老年人,以腮腺导管癌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质硬、界限不清肿块,常伴有神经侵犯症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导管样细胞巢呈实质性、筛孔状和乳头状结构,中心有粉刺样坏死。治疗以手术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术为主,辅以术后放疗或化疗。术后易复发,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常发生远处转移。结论:涎腺导管癌是一类较少见,且恶性程度很高的涎腺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癌基因C-erbβ2和p53检测可能对判断早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0月~2014年11月经术后病理确诊且完成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46~89岁,平均(64.7±12.7)岁。8例累及腮腺,2例累及颌下腺。临床表现为腮腺区或颌下区肿物,可伴有近期突然增大,局部神经侵犯症状。影像学发现局部占位性病变,边界多为不清,不均匀强化。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6例予以放疗,4例未放疗。随访至术后7~97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37.5个月。10人均随访满1年,其中1例复发,1年无病生存率为90%(95%CI:55-100),8人随访满3年,其中3人复发,3年无病生存率为62.5%(95%CI:24-91),7人随访满5年,其中3人复发,5年无病生存率为57.1%(95%CI:18-90)。结论: 涎腺导管癌较罕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结果。该疾病预后较差,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术后需联合放疗。生物靶向治疗有望成为新的辅助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5种哺乳动物涎腺造影及解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5种动物涎腺造影及解剖形态学特点。方法:选用成年小型猪5只,猕猴2只,新西兰白兔、Wistar大鼠和昆明小鼠各7只,行腮腺和颌下腺造影、解剖学观察,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种动物腮腺腺体在大小、重量上有较大差异,腮腺的重量依次为小型猪、人、猕猴、兔、大鼠和小鼠。5种动物的颌下腺差异较大,其中小型猪颌下腺在大小、重量、导管直径及造影表现上较其它动物更接近于人类。结论:在小型猪、猕猴、兔、大鼠和小鼠5种动物中,小型猪的腮腺、颌下腺在重量、大小、导管直径及造影表现上较其它4种动物更接近于人类。  相似文献   

12.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MLEL)是涎腺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明显的种族特性,好发于南部中国人。本文对12例MLEL(其中10例有随访资料)进行Keratin,S-100,GFAP,CE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Keratin免疫组化染色反应强者预后好,染色反应弱者预后差。以上四种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尚提示MLEL的癌细胞具有与正常腺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及鳞状上皮细胞相似的抗原特性,提示该瘤来自涎腺导管上皮,常有鳞状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及Vidas自动图象分析系统,检测了涎腺腺样囊性裸鼠肺转移灶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及其定量形态学参数,结果表明:肺转移灶细胞S期明显低于皮下移植癌细胞(P<0.01),而G0/G1期高于皮下移植癌;肺转移灶细胞之核浆比、核面积、核周长、等效径、形态因子等定量形态学参数提示肺转移灶细胞趋向高分化。本研究结果对于解释涎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制定临床治疗计划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牙源性影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报道4例牙源性影细胞癌,并对文献报道的11例牙源性影细胞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牙源性影细胞癌临床特点与牙源性钙化囊肿明显不同。牙源性影细胞癌的病理表现具有多样性。结论 牙源性影细胞癌的病理诊断,要符合WHO(1992)标准。手术方法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对局部破坏严重、复发、癌变的均应进行根治性外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口腔小涎腺癌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口腔小涎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均有其特殊性,很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本义报道经手术治疗的256例,局部切除术194例,扩大切除术62例,又作颈淋巴清扫术者98例,病检明确淋巴结转移者45例。部分病例辅以放疗或化疗。随访率为91%(233/256),其三年、五年、十年生存率分别为77.67%(167/215)、71.76%(134/187)、69.91%(79/113)。本文对病理类型、原发部位、临床表现、手术治疗、颈淋巴清扫、放疗与化疗临床分析,着重讨论了下列问题:1原发灶的手术原则。2.颈淋巴结清扫术的选择。3.放射治疗的地位。4.化学治疗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We described an extremely rare case of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salivary duct cyst in the sublingual gland of a 40-year-old Japanese woman. The tumor was growing from the cyst wall and almost occluded the cyst lumen. The epithelium lining the cyst lumen contained both keratin 19-positive cells and alpha-smooth muscle actin-positive cells, indicating the cys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acinus/intercalated duct of the sublingual gland. Therefore, our case has presented for the first time a direct evidence that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rises from acinus/intercalated duct.  相似文献   

17.
A case of 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EMC) of the palate in a 72-year-old Japanese man is described. The patient had noticed swelling of the palate commencing about 20 years previously. Histologically, the tumor consisted of a proliferation of double-layered duct-like structures with two distinctive cell types. The inner layer was composed of eosinophilic epithelial cells, while the outer layer was composed of clear cells.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reaction products for total keratin were predominantly found in the cytoplasm of the inner epithelial cells, while those for S-100 protein and smooth muscle actin were observed only in the outer cells. Immunoreactive products for secretory component and lysozyme were found in some of the luminal contents and the inner cells of the tumor nest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is tumor to be an EMC of the palate, which had shown no aggressiveness over a twenty-year period prior to surgical excision.  相似文献   

18.
人类涎腺细胞在几种生物材料上的生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人类涎腺细胞在几种生物材料上的生物情况,筛选适合人类涎腺细胞生长的生物材料,材料和方法,将人类颌下腺上皮细胞系(HSG)细胞分别接种于聚乳酸,聚醚酯,丝素蛋白等生物材料上,噻唑盐比色试验(MTT)检测细胞生长。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果:丝素蛋白膜上生长的HSG细胞数量量多,贴壁良好,形态为我边形,细胞突起多而长,聚醚酯膜上生长的HSG细胞数量少,贴壁较差。结论:丝素蛋白更适合HSG细胞生长。可作为组织工程人造涎腺支架的表面涂层材料。  相似文献   

19.
研究癌细胞的运动性和粘附性,是探索恶性肿瘤侵袭转移机理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应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测得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和高转移细胞株Acc-M的体外运动能力,经统计学处理,高转移细胞株的运动能力明显高于Acc-2系细胞株;两种细胞克隆的体外粘附性也有较大的差别,说明在Acc转移过程中,癌细胞的运动性和粘附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p16基因缺失、突变及表达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 p16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中的缺失和突变等结构变化及其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 ACC- 2和高转移细胞克隆 ACC- M进行 p16基因缺失、突变的检测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p16基因在细胞株中的蛋白表达。结果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 ACC- 2检测 p16基因阳性 ,高转移细胞克隆 ACC- M缺失 ,两个细胞克隆均无点突变 ,ACC- 2的p16蛋白表达阳性 ,而 ACC- M蛋白表达阴性。结论  p16基因在高转移涎腺腺样囊性癌克隆中的缺失 ,表明 p16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演进和转移中具有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