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难治性根尖周炎形成的相关因素,为指导临床完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行前牙根管再治疗失败的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前牙根管再治疗成功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显微根尖外科手术,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切除的根尖片段样本。收集所有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2组患者疾病相关资料的分布差异,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形成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根尖片段样本根管内壁可见性状不同的细菌生物膜。2组患者首次根管治疗时长、根管形态、根管数目、根管工作长度、根管弯曲度、刷牙方式、刷牙时长、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根管形态、根管数目、根管工作长度、根管弯曲度、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均为形成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 0.05)。结论    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根管内壁存在性状不同的细菌生物膜。难治性根尖周炎的形成原因可能与根管形态、根管数目、根管工作长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在临床治疗中需综合考虑相关因素,不断完善相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膜内的粪肠球菌的检出率,分析粪肠球菌的检出率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需要进行根尖外科手术的单根管患牙42颗,记录症状和体征,采集根尖生物膜样本,各样本均采用生化鉴定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两种方法检测粪肠球菌。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对粪肠球菌的检出率差异及其与患者症状体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生化鉴定和PCR检测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膜内粪肠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2.4%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发现在疼痛组粪肠球菌的检出率高于无疼痛组(P<0.05)。结论 PCR检测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膜内粪肠球菌检出率较高,且粪肠球菌的检出与疼痛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观察意向性牙再植治疗下颌磨牙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诊断为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下颌第二磨牙(47)拔出后,彻底去除根尖和牙槽窝内的炎症组织,即刻回植入牙槽窝内并固定。 结果 术后2周再植47牙龈红肿症状减轻,窦道闭合。术后4周无不适症状,3个月牙齿基本稳定。术后6个月复查,患牙临床检查正常,根尖区被新骨充填。结论 对于不利于行根尖手术,或由于经济原因不接受种植的难治性根尖周炎,意向性牙再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尖刮治术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尖刮治术对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40例患牙47颗,完成根管治疗后,即刻行根尖刮治术,术后3、6、12个月复查,摄根尖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随访1年,39颗患牙临床症状消失,无任何不适,根尖片显示患牙根尖周有新骨形成或原有根尖周透射影缩小;5颗患牙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咀嚼时偶感不适,根尖片显示患牙根尖周有新骨形成或原有根尖周透射影缩小;总有效率为93.6%。2颗患牙术后症状无减轻,经患者同意后拔除。1颗患牙术后6个月复发,患者出现咀嚼痛,颊侧牙龈出现瘘管,根尖片示根尖周透射影与术前比较没有变化。结论完善根管治疗后即刻行根尖刮治术,可有效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  相似文献   

5.
加碘仿塑化液根尖部小量导入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治疗中,一些根尖周炎病例久治不愈,临床上常称为难治性根尖周炎。1995年~1997年间,作者采用加碘仿塑化液根尖部小量导入治疗此类患者47例49个患牙,经临床观察,有效率达91.8%,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 选择本院和外院因根尖周炎常规治疗多次,患牙窦道不封闭或封药即肿痛者为治疗对象,本组病例,换药次数最多13次,最少5次,平均7.5次,时间最长53d,最短19 d,平均 26d。1.2性别和年龄 本组患者共47人,其中男18人,女29人;年龄14~77岁,平均年龄48.5岁。1.…  相似文献   

6.
难治性根尖周炎的致病因素包括根管内与根尖外的持续感染,两者的细菌种类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随着现代分子技术的发展,发现单一取样方式与传统细菌检测方法难以洞察根管中的所有细菌种类,而多种取样及检测方式的结合可更好地提高检测细菌的种类与数量.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难治性根尖周炎根管内及根尖外菌群研究文献的回顾,对不同取样方法及检测...  相似文献   

7.
慢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膜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观察慢性根尖周炎根尖表面细菌生物膜分布及其超微结构。方法:扫描电镜观察新鲜拔除的24颗离体牙根尖表面,其中5颗为正畸或阻生拔除的活髓牙,5颗为X-ray显示根尖区正常的死髓牙,14颗为X-ay显示根尖区已有慢性病变的患牙。结果:在根尖区正常的活髓牙和死髓牙根尖表面均没有发现细菌生物膜;而在有慢性根尖病变的14颗患牙根尖表面,全部观察到了细菌生物膜的存在。这些生物膜分布于根尖表面的部分区域,可由单一细菌形成也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结论:慢性根尖周炎根尖表面部分区域存在有细菌生物膜,其超微结构特征因细菌组成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根尖周炎经根管治疗后的牙生存率、拔除原因、根尖愈合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由同一名医师完成根管治疗的102例根尖周炎患者.主要预测变量为根管治疗难度系数(difficulty assessment of root canal therapy,DARCT),即根据牙根长度、牙根弯曲度、根管...  相似文献   

9.
碘伏对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治疗中 ,有一些根尖周炎病例久治不愈 ,称之为难治性根尖周炎。 1999- 0 3— 2 0 0 0 - 0 8,作者将碘伏应用于此类患者 ,共 2 8例 31个患牙 ,疗效显著。1 临床资料选择根尖周炎常规治疗多次不愈者为治疗对象 ,本组病例中换药次数最多 9次 ,最少 5次 ,平均 6 .5次 ,时间最长 5 5d ,最短 2 0d ,平均 2 6d。本组共 2 8例 31个患牙 ,其中男 18例 ,女 10例 ,年龄13~ 17岁。前牙 11个 ,前磨牙 16个 ,磨牙 4个。方法 :确诊为根尖周炎 ,牙龈红肿明显者予以开放 2~3d ,待急性症状缓解后 ,清理扩挫根管。用 30mL/L的过氧化氢液与生理…  相似文献   

10.
根尖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 ,一些患者虽经多次换药 ,但难以治愈 ,临床把按常规方法操作久治不愈的根尖周炎称为“难治性根尖周炎”[1] 。如何减少复诊次数 ,早日治愈 ,一直是口腔医生研究的一大难点和热点。笔者采用自行研配药物糊剂充填根管 ,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选择确诊为恒牙根尖周炎、符合作根管治疗的患者 84例 (男性 3 8例 ,女性 46例 ,年龄 18~ 74岁 ) ,经根管扩大清理 ,换药 4次以上 ,临床症状不消失的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 2 材料糊剂由碘仿、甲硝唑、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根尖生物膜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了解根尖生物膜细菌的种类、组成和来源。方法:通过根尖外科手术收集25颗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的根尖生物膜样本,同时收集其中20颗患牙的根管细菌样本。所有样本均按常规接种、分离、纯化后,根据耐氧实验、细菌和菌落的形态、菌落的颜色、革兰染色和生化实验对细菌进行鉴定。统计分析比较根尖生物膜和根管细菌的检出率、构成比,并对不同临床状态下的根尖生物膜细菌检出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检出发现92.0%根尖生物膜样本细菌培养阳性,G^+菌和G^-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0.0%和84.0%,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0.0%和44.0%;根管样本细菌检出情况与根尖样本基本一致。结论:根尖生物膜细菌检出率高,大多数样本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根尖生物膜细菌的种类、检出率、构成比与感染根管细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三种根管消毒药物对慢性根尖周炎根管中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以甲硝唑为代表的抗厌氧菌药物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共30 例,随机分别封甲酚醛、樟脑酚、甲硝唑各10例,封药前后分别取样,采用产色基质鲎试剂法检测内毒素含量,比较内毒素下降水平。结果:3组间内毒素下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根管封药可应用抗厌氧菌药物以治疗慢性根尖周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分析其在不同病理类型及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乳牙慢性根尖周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120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类型并按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IL-17的分布特点;ELISA法检测IL-17的蛋白表达量。结果:120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中根尖周肉芽肿占65.8%,根尖周囊肿占18.4%,根尖周脓肿占15.8%。IL-17在3种病理类型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淋巴细胞、浆细胞。ELISA结果显示IL-17在不同病理类型组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在根尖肉芽肿组中的表达与炎症程度呈负相关。结论: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内广泛存在,随炎症程度加重表达逐渐降低,推测IL-17在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病程进展中可能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根尖手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伴牙根外吸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根尖周炎伴牙根外吸收患者6例,术前常规根管治疗,局麻下翻瓣、去骨、清理病变肉芽组织,行根尖倒预备和倒充填。术后3个月、半年和1年复诊,行临床检查及拍摄X线片观察根尖周骨质恢复情况。结果6例患牙临床症状全部消失,X线片复查牙根外吸收停止,其中4例根尖周骨质破坏完全恢复,2例根尖周骨质破坏范围明显减小。结论根尖手术对慢性根尖周炎伴牙根外吸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急、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的内毒素水平并探讨内毒素与患牙尖周瘘管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根尖暗影直径<2 mm、根尖暗影直径>2 mm有瘘道和无瘘道的患牙各10例,采用产色基质鲎试剂法检测根管内内毒素含量。结果 慢性根尖周炎根尖暗影<2 mm的患牙,根管内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根尖周炎及慢性根尖周炎根尖暗影>2 mm(有或无瘘道)的患牙,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内毒素可能与尖周炎临床症状及根尖骨吸收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提取液对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壁细菌的影响。方法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患牙20颗,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颗,分别采用中药复方提取液和氢氧化钙制剂作为根管内消毒药物。根管封药前和封药后1周分别采集细菌标本送培养鉴定。结果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壁检出的优势菌群主要为不解糖消化链球菌、放线菌、双歧杆菌、韦荣球菌、嗜酸乳酸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根管封药消毒后,2组细菌检出量都显著降低(P〈0.05),但细菌检出率和检出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提取液对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的优势菌群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BCT在慢性牙周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拍摄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后牙区CBCT及根尖片,并对其进行临床牙周探针检查,比较纳入的276颗牙唇(颊)、舌(腭)、近中、远中牙槽骨缺损情况。结果:CBCT与临床探诊检查后牙区各位点牙槽骨缺损情况未见明显差异,而CBCT、临床探诊、根尖片检查后牙区近远中牙槽骨缺损可见明显差异(P<0.05),其中根尖片所测结果小于CBCT及临床探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牙周炎的诊断中CBCT检测较根尖片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and the agreement between periapical radiography (PR) and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correlating to histologic findings in the diagnosis of apical periodontitis (AP).

Methods

One hundred thirty-four premolar root canals from 10 dogs were treated after AP induction. Four months later, the animals were killed, and standard digital PRs were obtained. The area of AP was measured by using ImageJ software. CBCT (i-CAT) images from each arch were obtained, and AP area and volume were measured by using Osiri-X software. The apical inflammatory infiltrate was evaluated under light microscop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maging methods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Pearson coefficient. The Bland-Altman method was used to assess the agreement between PR and CBCT data. The Spearman coefficient was used to correlate the imaging data and histologic findings.

Results

Despite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PR and CBCT areas, the agreement limits were very broad (95% limits of agreement, 0.19–1.08). PR only measured, on average, 63% of CBCT values. Although there wa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PR area and CBCT volume, the Bland-Altman method suggests that the larger the CBCT volume, the more underestimated the PR value. When APs had a volume smaller than 6 mm3, the PR estimation of CBCT data was unpredictabl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for PR area, CBCT area, CBCT volume, and histology data.

Conclusions

The diagnosis of AP based on PR data is clinically limited, and it should not be used for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19.
桂皮醛对大鼠根尖周炎根管中内毒素水平影响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桂皮醛对大鼠根尖周炎根管中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为桂皮醛作为根管消毒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75只Wistar大鼠建立根尖周炎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桂皮醛组、甲醛甲酚组、生理盐水组,每组25只。封药前后分别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法测内毒素的含量。结果根管中内毒素含量结果显示,桂皮醛和甲醛甲酚组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桂皮醛能有效地降低感染根管中内毒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