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血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增辉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045-1046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的CT表现,提高对肝血管瘤的认识。方法:对63例肝血管瘤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肝血管瘤CT平扫多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类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结节状、环状强化,静脉期强化区扩大或呈等、高密度强化,延迟扫描病灶填充呈等密度改变。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是诊断肝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俞腾先  郭宏伟  刘杰 《重庆医药》2009,38(13):1635-163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38例肝血管瘤患者CT资料。结果38例49个病灶在平扫时均为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46个病灶于动脉期出现病灶边缘结节状或斑块状强化,门脉期病灶内增强范围逐渐扩大且密度逐渐均匀并有下降,延时期扫描病灶大部分或全部强化,密度与肝实质相等或略高。3个病灶动脉期未见强化,门脉期少量强化,延时期扫描病灶为等密度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Ⅲ期扫描可清楚显示肝血管瘤的典型CT表现,对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在动态CT增强扫描中的表现特点,研究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抽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已确诊的肝细胞癌和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6例,其中肝细胞癌30例,血管瘤26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肝脏CT平扫和多期增强影像表现.结果 56例平扫均出现肝脏低密度灶.肝细胞癌在动脉期CT增强特点为"快进快出",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在门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低密度;海绵状血管瘤的增强特点为"快进慢出",动脉期肿瘤边缘出现与腹主动脉密度接近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周边动脉,结节状强化是CT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1],门脉期上述强化灶互相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延迟期扫描时整个瘤体均匀强化,密度高于或等于肝实质密度.结论 肝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在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中各有典型的表现特征,鉴别两者的关键是在于动态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4.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螺旋CT多期扫描中的表现,以提高CT诊断FNH的准确性。方法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均进行螺旋CT平扫、增强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结果11个病灶平扫低密度者9个,等密度者2个,其中8个病灶中央有条状、裂隙状以及放射状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扫描所有病灶除中心瘢痕外,均呈明显且均匀一致的强化,其中3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扫描7个病灶为略高密度,4个为等密度。延迟期扫描呈等密度或略低于肝实质,而中心瘢痕者6例有延迟强化,2例无强化。结论抓住螺旋CT多期扫描中的特征性表现,可以提高诊断FNH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和供血方式,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收集100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例,行CT扫描及后期重建处理,分析病灶的影像特征及供血方式。结果 100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中,女52例,男48例,CT共发现病灶128个。平扫病灶表现多为圆形、椭圆形低密度影或混杂密度灶。动态增强CT扫描表现为特征性边缘呈结节状,团状强化,且随时间呈向心性充填。结论 CT扫描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明确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供血方式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影像对提高肝脏大血管瘤的诊断效果.方法:对我院30例直径>5 cm的肝脏血管瘤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肝脏内直径>5 cm血管瘤CT平扫多表现为肝内大片状低密度占位,边界较清楚;部分患者病灶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增强扫描除具有肝血管瘤增强一般特性外,延迟扫描主要表现为中心低密度区不强化影.结论:肝脏大血管瘤除具有血管瘤一般CT影像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CT影像特征,这些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宇 《中国医药指南》2011,9(4):110-11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及MRI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FNH的CT和MRI影像表现并进行总结。结果 24例均为单发,病灶直径2.2~6.9cm,平均4.8cm。CT检查15例,平扫均为低密度,12例病灶中心见星芒状更低密度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明显强化,中央瘢痕无强化。8例病灶中央或周边可见迂曲增粗血管。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减低,但仍维持较高密度。平衡期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呈延迟强化。MRI检查9例,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可见中央瘢痕,呈条状长T1长T2信号。MRI病灶动态强化方式与CT相似。1例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结论 CT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能显示FNH的典型征象,可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26例不典型肝脓肿CT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了经手术及临床病理证实的26例不典型肝脓肿的CT资料。结果:不典型肝脓肿CT表现平扫为边缘模糊的低密度灶,密度不均,增强后动脉期、静脉期可见病灶边缘及其内分隔明显强化,平衡期及延时扫描病灶较前缩小,但无血管瘤的完全“充填”现象。结论: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无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有一定特征性,肝脓肿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要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CT和MRI表现,CT检查12例,MRI检查10例,6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CT检查12例,平扫9例病灶呈均匀略低密度,其中8例中央可见更低密度,3例病灶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显著强化,中央瘢痕呈低密度,门脉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8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延时强化呈高密度。MRI检查10例,平扫病灶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FNH病灶在动脉期快速均匀强化呈高信号,而中央瘢痕呈低信号,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实质部分强化程度下降,8例病灶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结论CT和MRI对FNH诊断具有特征性,二者结合能提高对FNH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肝血管瘤在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特点 ,探讨螺旋CT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增强检查的21例共28个血管瘤病灶的扫描资料 ,记录各病灶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增强形态特点 ,比较病灶大小与各扫描期的关系。结果 :在动脉期有64 29 % (18/28)的病灶显示边缘结节状强化 ;在门脉期 ,该强化结节扩大 ,并向病灶中心扩展 ,其中16 67 % (3/18)呈现均匀的高密度 ;14 29 % (4/28)的病灶在动脉期无强化 ,门脉期为边缘结节状强化 ;10 71 %(3/28)的病灶在动脉期和门脉期强化明显 ,显示为均匀的高密度影 ;而7 14 % (2/28)的病灶在动脉期和门脉期均无强化 ,显示为均匀的低密度灶 ;3 57 % (1/28)的病灶在动脉期呈均匀高密度 ,门脉期为等密度。延迟扫描期 ,78 57 % (22/28)的病灶完全充填 ,显示为均匀的等密度或高密度影 ,其余21 43 % (6/28)部分充填。结论 :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血管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三期螺旋CT影像表现。结果20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平扫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或略低密度,15个病灶密度欠均匀,中央区可见星芒状更低密度区;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明显异常强化(16个)、中等度异常强化(5个),中央星状瘢痕均无异常强化,其中病灶中央或周边见迂曲血管7例,门脉期、延迟期病灶密度有所减低,中央星状瘢痕延迟期均有强化。结论FNH有特征性的CT影像学表现,对其正确诊断有助于拟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并避免创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的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2例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例FNH病灶均呈单发结节或分叶状肿块,肿瘤直径2.1~7.5cm,平均4.7cm。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其中8例病灶中央有星芒状更低密度区,4例病灶直径平均大于5.2cm。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0例病灶明显强化,密度高于肝实质,2例轻度强化,病灶中央更低密度区均无强化;静脉期期病灶密度稍有下降,9例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3例低于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进一步下降,7例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5例低于肝实质,7例显示中央斑痕,6例延迟强化。结论典型FNH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为主要特点,其中央星状斑痕为其主要影像学特点,螺旋CT增强显示中央斑痕征是诊断FNH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甲状腺病变的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2年3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疾病175例的CT影像特征.结果 本组结节性甲状腺肿132例,CT表现为近圆形低密度影,密度不一,病灶边缘清楚;增强扫描示病灶强化不显著.甲状腺腺瘤11例,CT表现为孤立性单发低密度结节,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强化后的密度仍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癌28例,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状、肿块状或弥漫性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密度多不均匀;增强扫描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桥本甲状腺炎4例,CT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密度减低;增强扫描示病灶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甲状腺疾病的CT影像准确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可以显示病变的特征及侵犯的范围,有助于术前准备,且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4.
肝血管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的CT表现,提高CT对诊断肝血管瘤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对20例肝血管瘤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20例肝血管瘤CT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的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明显环形强化,延迟期呈填充改变。结论:CT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肝血管瘤是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或穿刺经病理证实的9例10个病灶,均作螺旋CT平扫与动态三期扫描。结果10个病灶平扫低密度者8个,等密度者2个;增强动脉期均明显强化,5个均匀,5个不均匀,其中不均匀者4个可见中央瘢痕,一个可见血管湖;门脉期和平衡期病灶密度接近肝密度而中心瘢痕有延迟强化。结论螺旋CT动态三期扫描可以反映FNH的血供和病理特点,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5例肝腺瘤的16排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期)的表现。结果 5例肝腺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如下:病变边界清晰,无明显分叶。平扫4例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1例病灶内出血,呈混杂密度。4例病灶周围环以低密度假包膜,包膜完全2例,不完全2例。2例病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除出血、坏死部分呈均匀明显强化2例,门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均轻度强化,4例病灶周围包膜平扫和动脉期呈低密度,门脉期或延迟期呈轻度强化。结论螺旋CT特别是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周围型胆管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癌,回顾性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周围型胆管癌左叶7例,右叶2例,病灶平扫为不规则且境界欠清楚低密度灶.部分病灶内可见更低密度区,或,和灶内可见高密度钙化.病变肝叶萎缩.周围胆管扩张.增强后动脉期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且随时间延迟而强化程度上升,强化由边缘向中央及中央区小结节强化.结论 CT多期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胆管癌可作对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arcinoma)的CT影像特征,加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表现,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CT平扫多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多数病例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病灶周围或病灶内可见胆管扩张,病灶所在肝叶萎缩。增强扫描早期呈无或轻度强化,延迟扫描内部有不均匀片状、分隔状不同程度强化。结论CT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重要检查方法,早期先轻度强化。病灶内或病灶周围胆管扩张、肝脏包膜萎缩和延迟扫描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平扫和动态增强的CT、MRI表现,提高FNH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我院影像中心发现的并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FNH病例影像学资料。1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查,12例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 15例病灶均为单发,肝右叶9例,肝左叶4例,肝尾状叶2例,大小1.58.0 cm,平均3.0 cm,均呈圆形或类圆形,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及略低密度8例,等密度5例,高密度及略高密度2例。增强动脉期扫描除6例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强化,其中7例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血管。门脉期扫描8例呈略高密度,5例呈等密度,2例呈低密度。延迟期呈等密度9例,略高密度2例,低密度4例,6例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MRI检查12例,病灶均呈不均匀略长或T1及T2信号,增强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5例病灶延迟强化。结论 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查是诊断FNH的有效方法,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和其他肝脏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结核的CT表现,探讨CT在肝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穿刺活检或临床证实的肝结核的CT资料。结果10例肝结核中,局限型肝结核6例,共12个病灶,均为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10个病灶无强化或边缘轻度强化,门脉期和(或)延迟期病灶均有不同方式的强化,10个病灶为边缘环形强化,2个病灶为分隔强化;粟粒型肝结核4例,表现为肝弥漫性肿大、密度减低或肝肿大伴有多发性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本组6个病灶内或边缘见不同形状钙化。结论螺旋CT平扫及多期动态扫描是诊断肝结核的有效影像检查方法之一,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影像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