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红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erythreus)Dm65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采用不接触噬菌体的影印方法,筛选到1株抗11种噬菌体的高产菌株。通过噬菌体的侵染试验和摇瓶发酵试验证明:其对11种噬菌体的抗性十分稳定;红霉素的发酵效价比对照菌株提高44%。该菌株在红霉素生产中投入使用后,有效地控制了噬菌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80-269菌株是1980年从我国河北省正定县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80-269)。在发酵中80-269菌株产生蒽环类抗生素269A、269B、269C,269N等多个组分。其中抗生素269C已确认为柔红霉素(Daunorubicin)。 80-269菌株在高氏合成一号琼脂等培养基上形成黑色吸水斑,均不同于已报道的柔红霉素各产生菌株。经菌种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并与相近菌株比较,认为:80-269菌株不仅是一株产生柔红霉素的新菌种,而且是链霉菌属的一株新菌种,定名为天兰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ruleohygroscopicus nov.sp,)。初步的发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天兰吸水链霉菌产生柔红霉素的能力与我院现用的生产菌株相近。  相似文献   

3.
六种金属离子对Bacillus subtilis肌苷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摇瓶发酵试验测定了Co、Mo、Zn、Cu、Mn、Li6种金属元素的8种盐类对Bacillus subtilis发酵生产肌苷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nSO4、Na2MoO4、CoCl2对B.subtilis JSIM 1019菌株肌苷发酵有促进作用,CuSO4、LiCl、ZnSO4则有抑制作用;Na2MoO4对高产菌株B.subtilis NT40作用不明显。MnCl2和MnSO4对3株供试菌株的肌苷发酵有促进作用,但K2MnO4则无效。MnSO4增产效果优于MnCl2。随菌株本身生产能力的提高,MnSO4和Mn—Cl2的促进生产肌苷作用会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4.
林晨 《海峡药学》2010,22(8):241-242
以东方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oriental)05—1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15W。253.7nm,距离18cm,照射5m)诱变处理,在含庆大霉素1000μg·mL^-1的浓度梯度平板上筛选庆大霉素抗性变株,得到一株万古霉素高产交株(Amyeolatopsisoriental)06-4。其摇瓶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23%.对万古霉素的抗性提高200%。传代试验表明该变株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较稳定。用正交试验法对万古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与原发酵培养基相比,万古霉素的摇瓶发酵效价提高了13.4%。  相似文献   

5.
利用TLC、HPLC技术鉴定了柔红霉素产生菌SIPl 1482发酵过程中间产物ε—紫红霉酮、副产物13—双氢柔红霉素、13—双氢柔红霉酮,柔红霉酮、7—脱氧—13—双氢柔红霉酮和7—脱氧柔红霉酮等组份的变化。研究了外源添加试验,发酵条件包括发酵培养pH、温度及通气等条件对柔红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对副产物及中间体ε—紫红霉酮的转化。玉米粉—麸皮培养基能提高柔红霉素发酵效价,且降低发酵过程中副产物的生成。 在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上不产柔红霉素的突变株SIPI 1482 NS-4通过加入玉米粉或玉米粉酸解液、或经纯化的酸解液组份1-B,能够使其恢复产生柔红霉素。在柔红霉素生产菌株SIPI1482和SIPIPF-25原来的玉米粉—麸皮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玉米粉酸解液能够提高柔红霉素发酵效价10%和30%以上。  相似文献   

6.
vgb在红色糖多孢菌表达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红色糖多孢菌进行改造,提高红霉素产率。用PCR技术克隆vgb,采用电穿孔法与红色糖多孢发酵菌染色体整合,鉴定采用Western blot与Southern blotting分析。VHb活性分析采用一氧化碳(CO)差示光谱法,红霉素效价测定采用管碟法。结果克隆了含vgb的红色糖多孢菌表达质粒(pBlueV),筛选了重组红色糖多孢菌株。与原始菌株比较,重组菌株细胞发酵密度分别为1.37与2.82,红霉素效价分别为3.8与5.1,相当于重组菌株提高红霉素体积产率约29%。重组红色糖多孢发酵菌提高了红霉素产率,对解决抗生素工业和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柔红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dnrU基因编码酮基还原酶,催化副产物(13S)-13-二氢柔红霉素的产生.本研究构建了dnrU基因的同框敲除质粒pYG1116,将其转入柔红霉素高产菌SIPI-HJ1001,通过同源重组双交换的方法将dnrU基因内部编码153个氨基酸的序列敲除,从而得到dnrU基因失活的突变株mYG1116.该突变株柔红霉素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约提高了52%.  相似文献   

8.
以荒漠拟孢囊菌SIPI-HT47为出发菌株,发酵合成奥利万星中间体A82846B。应用紫外和NTG诱变,结合自身抗性及氯化盐耐受筛选,获得1株高产突变株,命名为FH-32-322,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172.5%。通过PB试验、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确定最佳摇瓶发酵配方。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上,突变株FH-32-322摇瓶发酵效价达到1 013 mg/L,较原工艺提高85.9%。  相似文献   

9.
红霉素链霉菌14-74经一系列诱变筛选得到1-25菌株。本文报道1-25菌株培养特性,在摇瓶及生产罐中1-25菌株的生产能力比对照14-74菌株提高7%以上。发酵液中红霉素C的含量等于或小于对照菌株。高产的遗传性能稳定,对红霉素及丙醇的耐受力明显高于亲株,是一株优于14-74菌株的高产优质的抗反馈及抗阻遏的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将质粒pYG836转化到柔红霉素产生菌SIPI-DM中,采用同源重组双交换法,用aveBIV基因置换基因组上的dnmV基因,得到稳定遗传的表柔红霉素工程菌DM3.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菌的发酵单位,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连续4次的紫外诱变育种,最终得到一株发酵单位较出发菌株提高T93.7%的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1.
螺旋霉素高产株的推理选育和工业生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产二素链霉菌SIPI9004经自发或诱发的突变和推理选育,得到若干耐药性变种。第六代一株变种10-29,产生螺旋霉素比原始菌株SIPI9004增产约6倍。该变种应用于工业生产(30m^3发酵罐),发酵效价、总单位和指数三项指标比原来生产菌株F-16分别提高26.1%、33.3%和26.8%。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本研究以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F613-1为出发菌株,构建头霉素C基因簇中orf10、blp、lat、pcbAB和pcbC 5个完整基因片段(cep)的基因缺失突变菌株,探究头霉素C和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CA)生物合成的关系。方法 通过生物活性测定法检测出发菌株F613-1和两株cep片段基因缺失突变菌株(△cep::apra-2和△cep::apra-4)中的头霉素C产量,同时通过HPLC检测上述菌株的生物量以及CA产量,分析头霉素C和CA生物合成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出发菌株F613-1相比,△cep::apra-2和△cep::apra-4菌株的表型没有明显变化;固体发酵168h,F613-1菌株中头霉素C产量为0.8875g/L,△cep::apra-2和△cep::apra-4菌株中的头霉素C产量均为0;液体发酵144h,突变菌株△cep::apra-2和△cep::apra-4中CA产量的分别为4.28和4.26g/L,较F613-1(3.16g/L)分别提高了35%和34%。结论 在头霉素C生物合成能力缺失的情况下,CA产量明显提高,说明头霉素C和CA的生物合成存在明显的竞争作用,这对于探究CA与头霉素C生物合成之间的关系提供有力的证据,并且为提高CA产量提供新思路,对CA的工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从红霉素发酵污染液中分离出了45株污染细菌,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其中有39株属于芽孢杆菌属的8个种,有5株属于微球菌属,1株为无芽孢的杆菌。利用芽孢杆菌属8个种的污染细菌进行了人为模拟污染的红霉素发酵试验,其结果表明:其中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等5种芽孢杆菌对红霉素发酵有显著影响;其危害极大。短芽孢杆菌对红霉素发酵影响不大,而巨大芽孢杆菌和短小孢杆  相似文献   

14.
螺旋霉素产生菌螺旋霉素链霉菌变种 A.sp 99- 4经紫外光照射、光回复突变及螺旋霉素耐受等复合处理 ,使摇瓶发酵效价提高 30 % ;在摇瓶发酵培养基中加入正丙醇及 FH12 ,使发酵效价进一步提高4 0 % ;并初步研究了工艺的中试放大。  相似文献   

15.
邹维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8,43(8):1043-1048
本文筛选出一株对离子交换废水耐受性能较好的井冈霉素A发酵菌株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K2509。通过测定总糖、还原糖、发酵液电容、井冈霉素A产量等发酵参数,用摇瓶试验对比了S. hygroscopicus K2509和出发菌株S. hygroscopicus K18的差异,用15L罐试验验证了两菌株在离子交换废水配制培养基中的代谢特性。在摇瓶实验中,S. hygroscopicus K2509井冈霉素A产量低于出发菌株,但其表现出较好的离子交换废水耐受能力;在15L发酵罐实验中,S. hygroscopicus K18和K2509井冈霉素A产量分别为18.9和20.2g/L,产率分别为0.45和0.31g/L·h。新筛选菌株可在离子交换废水配制培养基中实现井冈霉素A正常发酵,可有效利用井冈霉素A提取工序所产生的废水,降低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壳二孢氯素产生菌F05Z0761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培养基优化,提高其发酵单位。方法首先通过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发酵培养基筛选实验并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实验、中心组合实验设计等方法提高发酵单位。结果 F05Z0761经形态学鉴定显示该菌株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并得到了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即:淀粉1.8%、葡萄糖2.5%、棉籽粉1.9%、热榨黄豆饼粉0.8%和KH2PO40.2%,发酵单位较对照提高了4.38倍。结论由镰刀菌属产生壳二孢氯素在国内还未见报道,并将响应面实验设计应用于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优化中。  相似文献   

17.
红霉素A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由于抗菌谱窄、酸稳定性差,其应用受到限制。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酸稳定性,但是目前耐药性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红霉素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为解决耐药性问题提供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诱变结合抗性筛选方法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并通过发酵培养基优化进一步提高多杀菌素产量。方法 分别确定链霉素、安普霉素和鼠李糖3种抗性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然后以S.s1-4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UV)结合链霉素、安普霉素、鼠李糖抗性因子诱变选育,在此基础上利用亚硝基胍(NTG)结合上述抗性因子诱变选育,并利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糊精、棉籽蛋白3种成分进行优化。结果 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照射30s,涂布于抗性平板上,筛选得到S.s2-21,S.s2-21再用NTG处理30min,涂布于抗性平板上,最终获得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菌株S.s3-37,产量为78.26mg/L,提高了45.71%;发酵培养基优化后,其产量达83.00mg/L。结论 利用紫外和NTG结合抗性复合诱变选育获得多杀菌素高产菌株是有效的,通过发酵培养基优化,其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54.55%,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