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双肾完全缺血45分钟大鼠模型,观察粉防已碱在急性缺血性肾损伤中的保护性作用及其与磷脂酶A2的关系。结果表明:肾损伤治疗组血清磷脂酶A2(PLA2)、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均明显低于缺血肾损伤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血浆流量(RPF)则明显高于缺血肾损伤组;且PLA2与BUN、Cr呈正相关,而与GFR、RPF呈负相关。提示:粉防已碱可通过抑制PLA2活性的机制对急性缺血性肾损伤产生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粉防己碱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合并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取176只SD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模型组,Tet组等6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射3%牛磺脱氧胆酸钠0.1ml/100g体重,复制成AP模型,制模后10min,给予不同药物或生理盐水,记录造模后4h,8h腹水量,测定血浆钙离子浓度和淀粉酶活性以及肺组织匀浆中磷脂酶A2(PLA2)活性的变化;计算肺系数,光镜下观察胰腺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记录动物的存活时间及24h死亡率。结果 Tet能减轻AP大鼠胰腺及肺组织的病理性损伤;减少腹水的生成量;与对照组相比,Tet组血浆中钙离子浓度下降的程度减轻,淀粉酶活性下降,肺匀浆中PLA2活性显著降低,大鼠的死亡率降低,生存时间延长。结论 粉防己碱可以通过钙通道拮抗作用,抑制PLA2的活性,减轻胰腺及肺的损伤从而对急性胰腺炎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新西兰大白兔制作急性肾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肾小管的超微病理变化及再灌注前给予山莨菪碱片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再灌注60min组(n=7)兔肾小管超微病理损伤重于缺血60min组(n=7)。山茛菪碱治疗组(n=7)免肾小管的超微病理的损伤明显轻于再灌注60min组,主要表现在肾小管间质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基本消失,肾小管腔面微绒毛排列显著好转。结论:山莨菪碱对急性肾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时肾小管的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IARF)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褪黑素(MEL)对IARF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无损伤动脉夹钳夹大鼠双侧肾蒂45min再灌注24h的手术方法制成IARF动物模型,观察不同剂量MEL预防用药对IARF大鼠血尿素氮(BUN)、肌酐(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丙二醛(MDA)的影响以及对肾小管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IARF大鼠BUN,Cr升高,SOD,GSH Px下降,MDA上升。形态学显示肾小管细胞出现细胞凋亡。MEL能不同程度地逆转上述改变,防止或减少凋亡发生,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氧自由基(OFR)是IARF的主要发生机制之一,IARF确实存在着细胞凋亡的病理改变。MEL预防用药能减轻IARF,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模型 ,然后用特异性细胞凋亡检测方法 (TUNEL法 ) ,对局灶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脑组织进行观察。发现MCAO后各时间点局灶缺血范围内被标记的染色阳性的凋亡细胞主要位于局灶性缺血半暗带区 ,而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 ,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多 (缺血 1、3、6、1 2h分别为 3.6 0± 1 .0 2、1 5 .6 0± 2 .0 6、2 2 .4 0± 1 .85、33.0 0± 2 .83/mm2 ) ,2 4h达到高峰 ( 4 6 .6 0± 3.0 1 /mm2 ) ,4 8h以后明显减少 ( 1 3.6 0±2 .4 7/mm2 ) ,72h以后 ,凋亡表现逐渐消失 ( 5 .0 0± 1 .4 1 /mm2 ) ,各时间点的凋亡细胞数目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同时两两比较表明除缺血后 1h与 72h,3h与 1 2h及 4 8h外 ,其余各点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假手术组及对侧大脑半球各时间点基本上没有凋亡细胞出现。本研究从细胞凋亡角度重新认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时间窗” ,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泊酚及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丙泊酚组(P组)。制作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结束后即刻取肝左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与Bax蛋白表达量,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Sham组比较,各组肝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凋亡指数均增加(P〈0.05);与IR组比较,IP、P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和AI减少(P〈0.05);与IP组比较,P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和AI减少(P〈0、05)。结论:丙泊酚及缺血预处理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使肝细胞凋亡减轻,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凋亡的分布情况及缺血预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减少缺血区凋亡的发生有关。方法:将新西兰兔制成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IR组和IP组。分区取心肌组织标本进行梗死面积大小及凋亡指数的检测。结果:IP组的梗死面积大小及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IR组。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缺血区的心肌组织中,缺血预适应可明显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肾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肾脏的保护作用。将缺血性肾衰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嗪组,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肾功能检测,观察川芎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组织变性和肾功能恢复比川芎嗪组慢。结论:川芎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内皮素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肾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形成过程中血浆内皮素(ET)的水平及其在肾组织内的表达,探讨ET在AHNP肾损害发生中的作用。方法胰胆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Na-Tc),建立大鼠AHNP模型,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定位、半定量检测ET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和量的变化。结果大鼠胰胆管内注射Na-Tc3h后,血浆ET显著升高(P<0.05),于12h达峰值,持续到24h仍保持较高水平。同时肾脏出现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病变逐渐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内皮细胞内ET的表达阳性,而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ET免疫组化染色有逐渐增强的趋势。结论ET是AHNP时产生的一种内源性损伤因子,ET在AHNP肾脏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T升高导致微循环障碍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可能是AHNP肾损害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大鼠右肾切除,左肾45min缺血再灌注6h,给予6个循环10s/10s再灌/停灌缺血后处理方案干预后,测定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评价肾功能;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肾组织中凋亡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P〈0.05),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凋亡(P〈0.05),增加Bcl-2的表达和降低Bax的表达(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从而抑制再灌注损伤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陈红 《华夏医学》2002,15(1):10-1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测定480例ACVD患者的血BUN和Cr,分为肾功能异常组(100例)和肾功能正常组(380例),比较两组的病死率,以及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史,住院时血压,意识状态,血糖,血钾,血氧饱和度,病变性质和部位,药物的使用等因素,结果:ACVD并发急性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死亡39例,占39%,对照组死亡27例,占7.10%(P<0.001),其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65岁,嵩血压病史和高血压,糖尿病史和高血糖,低血压,深昏迷,低氧血症,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塞,丘脑和脑干病变,使用甘露醇等。结论:ACVD并发急性肾功能损害的预后对照组差,其发生主要与上述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Bax、Bcl2及Fas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它们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方法: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I/R组)、缺血再灌注+参附注射液组(SF组),每组12只。采用钳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检测Bax、Bcl2及Fas蛋白的表达,每组选24个视野分别测量光密度值(OD值)。TUNEL法检测凋亡心肌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I/R组BaxOD值明显高于S组(P<0.01),SF组BaxOD值明显低于I/R组(P<0.01),且低于S组(P<0.05)。I/R组Bcl2OD值高于S组(P<0.05),且SF组Bcl2OD值高于S组(P<0.01),但I/R组与SF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I/R组FasOD值明显高于S组(P<0.01),且明显高于SF组(P<0.01)。I/R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S组和SF组(P<0.01),而SF组高于S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增加心肌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及Fas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  相似文献   

13.
研究粉防己碱(Tet)对两肾一夹型肾性高血压大鼠(2K1C RHR)收缩压和红细胞内总钙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影响,并与尼群地平(NT)和巯甲丙脯酸(Cap)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K1CRHR 红细胞内总钙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大鼠(分别为222±38和96±20μmol/L cells);Tet、NT 和 Cap 均能显著降低2K1C RHR 收缩压和红细胞内总钙含量。提示这些药物的降压作用均与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新西兰大白兔制作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动态观察肾小管的超微病理变化并测定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由缺血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两部分组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的结构变化和功能障碍是缺血损伤的早期病理特征。再灌注时肾小管损伤进一步加重且与氧自由基损伤密切相关。完整的上皮细胞从肾小管基底膜上的脱离是缺血性急性肾功衰时肾小管损伤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鼠额叶损伤后细胞凋亡及iNOS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额叶锐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额叶锐器损伤模型,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凋亡细胞在损伤后3h即可发现,24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少;伤后3hi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开始上升,24h达到高峰,以后也逐渐下降。结论大鼠额叶锐器伤后存在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数量的变化与伤后时程有关,iNOS表达增加可能是影响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大鼠离体工作心研究粉防己碱(Tet)对缺血-再灌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Tet能明显改善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心功能,增加心肌灌流量,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SGOT)的外漏及心肌含水量,并能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形成。以上作用均与其阻钙通道及钙激活的钾通道、降低胞内钙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炎症介质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SAP组,用5%牛磺胆酸钠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制成SAP模型,术后0.5h、2h、6h、12h分别观察血液中炎症介质、BUN、Cr及肾组织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各时相BUN、Cr、TNFα和IL-18均明显增高,TXA2/PGI2比值于术后2h起明显增高,肾组织学改变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结论SAP早期即发生肾功能损害,TNTa、IL-1的异常以及TXA2与PGI2的失衡参与了SAP肾损害的发生机制,抑制或预防炎症介质的产生可能防治SAP时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后处理方案抗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在大鼠右肾切除,左肾145min R24h缺血-再灌注模型上,分别给予:(1)夹闭(缺血)10s/松夹(再灌注)10s 6个循环;(2)20s/20s 3个循环;(3)30s/30s 3个循环;(4)60s/60s 3个循环;(5)10s/30s 3个循环,(6)30s/20s 3个循环的缺血后处理方案干预后,观测HE染色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结果6种不同缺血后处理方案均能减轻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和降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结论不同缺血后处理方案均可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以6个循环10s/10s方案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VILI)动物模型,研究VILI对肺组织急性炎症、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A、B、C、D 4组,每组各1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大潮气量(V_T=40 mL/kg)通气1 h组;C组为大潮气量通气2 h组;D组为大潮气量通气4 h组.B、C、D组通气频率均为40次/min.观测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肺组织细胞NF-κB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肺细胞核内NF-κB亚基P65蛋白表达水平;采用DNA断端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细胞的凋亡;同时检测肺湿干重比值(W/D)、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肺灌洗液中总蛋白、白细胞计数的水平.结果和A组相比,B、C、D组急性肺损伤(ALI)评分、W/D比值、MPO活性、总蛋白、白细胞计数、凋亡指数(AI)、肺组织MDA值、NF-κB的活性及P65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高(均P<0.01);而SOD值显著下降(P<0.01).和B组比较,C、D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增高(均P<0.05);而D组SOD值显著下降(P<0.05).和C组比较,D组上述指标明显增高(均P<0.05);而SOD值明显下降(P<0.05). 结论 大潮气量机械通气产生了明显的VILI,表现为渗透性肺水肿、急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的激活以及广泛的肺细胞凋亡,其程度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损伤中原代培养神经元凋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在模拟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展规律和机制。并对不同的凋亡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对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运用流式细胞仪(FCM)、TUNEL等手段检测缺血性损伤各时间点的神经元凋亡以及Caspase-3在神经元中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与TUNEL检测均显示:在血清剥夺和缺氧后0.5h、6h神经元的凋亡率显著增高,Caspase-3表达阳性率亦随之增高。结论 血清和氧剥夺早期由于神经元内的保护性基因反应性上调,抑制Caspase-3的激活及凋亡的进展,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抑制凋亡基因向促凋亡基因转换,导致神经元进一步凋亡。FCM与TUNEL二者相结合有助于更为准确地检测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