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将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电针组32例和西药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和骨密度变化,并观察对血清白介素1β(IL—1β)、空腹晨尿钙排泄率的影响。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电针组与西药组疼痛指数明显下降,电针组在镇痛时效上优于西药组(P<0.001);骨密度值比治疗前有升高的趋势;血清IL—1β含量显著下降(P<0.001),空腹尿钙排泄率比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电针对骨质疏松性骨痛镇痛起效快,疗效确定;其改善骨代谢的作用可能与通过对外周血清IL—1β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关元"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骨生物力学、骨密度以及Wnt 3a、β-连环蛋白(catenin)、Runx 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关元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关元组电针"关元",非经非穴组电针胁下髂嵴上20~25mm、后正中线旁开20mm处,每日电针1次,每次20min,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股骨组织形态结构,三点弯曲实验检测股骨生物力学性能,X线检测骨密度,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BGP,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P,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Wnt 3a、β-catenin、Runx 2表达。结果:电针"关元"穴能够显著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骨小梁结构松散、排列紊乱、密度降低等骨质疏松形态学改变,提高血清ALP、BGP水平,改善股骨最大载荷和断裂载荷,并提高骨密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电针"关元"穴较模型组能够明显上调Wnt 3a、β-catenin、Runx 2的表达(P0.05)。非经非穴组不能显著改善上述生物学指标。结论: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提高骨代谢过程中的骨形成并增强骨强度可能是电针"关元"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6,(4):481-483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补肾健脾方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血钙和血清OPN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原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电针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补肾健脾方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中药组采用补肾健脾方治疗,西药组口服骨化三醇软胶囊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后四组的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的得分和血清OP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骨密度和血钙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治疗组比较,电针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的各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的得分和血清OPN水平均升高,骨密度和血钙则降低(P0.05)。与西药组比较,电针组和中药组治疗的各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的得分和血清OPN水平亦均降低,骨密度和血钙则升高(P0.05)。四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电针结合补肾健脾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OPN水平并提高其骨密度和血钙水平且副作用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壮骨镇痛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痛患者,对照组20例应用钙尔奇D治疗,治疗组20例应用壮骨镇痛胶囊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并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情况(VAS评分)、骨密度指标、有效率、生化指标、用药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P0.05)。结论:壮骨镇痛胶囊能安全有效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引发的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密骨胶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择76例患者,给予密骨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30天为一疗程,连服3疗程,治疗前后均检测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CP),骨碱性磷酸酶(BALP)、空腹2小时尿钙与肌酐的比值(Ca/Cr),并评价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总有效率92.1%;BGP、BALP及Ca/Cr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密骨胶囊能较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骨密度,改善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及空腹2小时尿钙与肌酐的比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愈汤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疼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只给予自拟骨愈汤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药物的基础上,配合电针穴位刺激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集每个患者病史,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测定骨密度、血清钙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骨密度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钙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骨愈汤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疼痛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骨愈汤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_3及阿伦磷酸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骨密度、I型胶原羟基端肽β-胶原序列(β-CTX)、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及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β-CTX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值、N-MID及25-(OH)D_3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减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增强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疏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骨疏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月龄SD雌性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及骨疏颗粒组。空白组只行假手术,其余3组用去大鼠双侧卵巢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模型。术后3天分别给戊酸雌二醇及骨疏颗粒灌胃,12周后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左股骨骨密度。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骨密度显著下降,血清IL-1β及IL-6显著增加(P0.01),TNF-α增加(P0.05);(2)与模型组比较,戊酸雌二醇组骨密度显著增加(P0.01),血清IL-1β显著降低(P0.01),IL-6及TNF-α均降低(P0.05);骨疏颗粒组骨密度增加(P0.05),血清IL-1β、IL-6及TNF-α均降低(P0.05)。结论骨疏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抑制骨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疏强骨合剂对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13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治疗组给予抗疏强骨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连续服用6个月后观察并分析各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血清中PINP、β-CTX的表达情况以及临床有效率。结果 (1)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腰椎及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但治疗组的效果更佳,更能提高患者的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血清中PINP、β-CTX,但治疗组的效果更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9.55%(60/67),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7.61%(52/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疏强骨合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能增加患者骨密度,促进骨形成,降低骨吸收,改善骨代谢,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择西药加补肾活血方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疼痛程度(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及骨标志物。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0.05),疼痛明显改善(P0.05),ADL评分明显改善(P0.05),N端骨钙素(N-MID)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INP)水平明显降低(P0.05),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明确疗效,能增加骨密度,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归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骨密度、骨代谢、脆性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右归丸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骨密度、骨代谢、脆性骨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骨密度水平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2组骨代谢指标中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均上升,尿Ca/Cr水平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脆性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右归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骨代谢并减少脆性骨折的发生,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劲骨坚2号治疗脾肾两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脾肾两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劲骨坚2号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碳酸钙剂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骨密度值的变化,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积分明显降低,骨密度值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疼痛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骨密度值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7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劲骨坚2号可明显降低脾肾两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积分,升高患者骨密度值,说明劲骨坚2号治疗脾肾两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杜仲颗粒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杜仲颗粒剂对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方法应用杜仲颗粒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36例,同期32例选择阿尔法骨化醇治疗做阳性对照,观察2组治疗1、3、6个月后疼痛缓解情况(VAS评分),治疗6个月时检测骨代谢及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结果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下降(P〈0.01),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均明显增高(P〈0.01),尿钙/肌酐、尿羟脯氨酸/肌酐显著下降(P〈0.01),骨密度增高(P〈0.05),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杜仲颗粒剂对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疼痛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联合钙尔奇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钙尔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汤,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镇痛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疼痛缓解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骨代谢生化指标B-ALP、BGP、DPD排泄率及TRACP5b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骨密度Ward’s及L1—4比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Ward’s及L1—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钙尔奇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不仅效果显著,镇痛有效率高,同时可改善患者骨代谢和骨密度,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肾同补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3例口服青蛾丸治疗,治疗组34例以肝肾同补为法,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滋补肝肾精血之品治疗,共治疗2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0周、8周、16周、24周)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0周,24周);检测患者骨密度(0周,24周)及血清中骨转换标志物水平变化(0周,24周)。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临床症状(P0.05),但治疗组能够更快速(8周)、更显著缓解疼痛(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均能降低患者骨转换标志物β-CTX、BGP、25-羟维生素D3(P0.05或P0.01),治疗组还能改善PINP(P0.05),并在β-CTX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能增加腰椎部骨密度(P0.05),治疗组在有效增加腰椎部骨密度(P0.01)基础上还能增加股骨颈部骨密度(P0.05)。结论:女子"天癸竭"之"形坏"责之肝肾,肝肾同调,精血并补,能够同时影响骨代谢和骨吸收过程,从而更有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松益骨方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脾肾气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186例脾肾气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包括骨松益骨方组63例、阿仑膦酸钠组61例和联用组62例,治疗6个月后,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疼痛症状评分、骨代谢指标及脆性骨折发生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比较,3组均能有效防止骨密度下降;骨痛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骨吸收得到显著抑制;脆性骨折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联用组与单用组相比,联用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骨松益骨方组和阿仑膦酸钠组(P0.05)。结论:骨松益骨方和阿仑膦酸钠均可改善脾肾气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转换,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补肾活血汤联合钙尔奇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钙尔奇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活血汤联合钙尔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密度Ward’s和L1~L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汤联合钙尔奇治疗法具有显著优势,具有镇痛效果,可改善骨密度和骨代谢,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9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加强营养、充足日照、规律运动,碳酸钙维D3元素片,1片/次,1次/d,饭后服用;阿仑膦酸钠,70 mg/次,1次/周,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水煎300 mL,1剂/d,早晚分服,连续治疗3个月。观测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及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有降低,观察组低于照组低(P 0. 05);治疗前,两组ALP、BGP、TRACP、β-CTx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ALP、BGP水平升高,TRACP、β-CTx水平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 0. 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分析,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改善骨代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右归丸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9年1月-12月期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通医院就诊的120例老年O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右归丸。比较两组腰背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中医证候积分、骨密度的变化,并检测患者的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2~L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及血清BMP-2、OPG显著高于对照组,腰背疼痛评分、ODI、中医证候积分、P1NP、β-CTX、NTX、IL-6、CRP、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归丸能提高老年OP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升高骨形成标志物BMP-2、OPG水平,降低骨吸收标志物β-CTX、P1NP、NTX水平及拮抗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去卵巢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4.5月龄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电针组电针刺激"关元"穴2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西药组大鼠戊酸雌二醇片生理盐水混悬液(25μg/mL,2mL/500g体重)灌胃,疗程同电针组。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运用三点弯曲试验检测大鼠股骨骨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GF-1,股骨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均显著性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西药组大鼠血清IGF-1,股骨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均显著性升高(P0.05,P0.01);电针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通过提高大鼠血清IGF-1水平和骨强度,发挥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