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实验性口腔癌发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利用金黄地鼠颊癌模型,探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变化及其规律。方法:0.5%二甲基苯并蒽(DMBA)丙酮液处理地鼠颊粘膜,每周3次,3、6、9和12周分批处死动物;对照组不处理。利用抗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LSAB)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地鼠颊粘膜PCNA表达主要位于基底层和少数棘层细胞,3周单纯增生类似正常,6 ̄9周上皮呈不同程度异常增生,P  相似文献   

2.
用光镜观察致癌剂二甲基本并蒽(DMBA)诱发89只金黄地鼠颊囊在不同时期的癌变过程,其结果显示,在连续涂布0.5%DMBA3周后出现轻度上皮异常增生,连续涂布5周即出现中度异常增生,6周至9周均出现重度异常增生甚至原位癌,提示0.5%DMBA诱发金黄地鼠颊囊出现异常增生的最初时间为第3周,6周后即已发展至原位癌,也进一步提示1~3周是研究金黄地鼠颊囊出现上皮异常增生的最初阶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金黄地鼠颊癌模型,探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变化及其规律。方法:0.5%二甲基苯并蒽(DMBA)丙酮液处理地鼠颊粘膜,每周3次,3、6、9和12周分批处死动物;对照组不处理。利用抗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LSAB)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地鼠颊粘膜PCNA表达主要位于基底层和少数棘层细胞,3周单纯增生类似正常,6~9周上皮呈不同程度异常增生,PCNA表达扩展至棘层,甚至全层,与异常增生程度呈正相关;12周鳞癌形成时,PCNA表达明显增加,且见明显异质性。结论:DMBA诱导地鼠颊癌发生过程中存在PCNA异常表达,且与癌变进展有关,提示PCNA表达可作为口腔癌变监测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金地鼠颊囊致癌模型P53及其对细胞增殖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地早期诊断是阻断癌前病变,预防癌变发生的必要条件,本实验建立DMBA(二甲基苯并蒽)诱导的金地鼠颊囊致癌模型,采用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免疫组化方法及VIDAS图像分析,发现P53表达能敏感,准确地反映口腔癌前病变的粘膜病变程度,并观察了P53阳性细胞在不同程度年皮异常增生间具有不同的分布形态,实验还发现P53与PCNA从不同检测角度揭示了细胞动力学变化的同一本质,初步证实了“P5  相似文献   

5.
金黄地鼠颊囊癌前病变癌变的综合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DNA含量(DI)、倍体、S期细胞比例(SPP)、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凋亡指数(APO)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癌变监测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应用流工细胞仪(FCM)、免疫组化等方法对DMBA致地鼠颊囊粘膜癌前病变及癌变过程中的DNA含量、倍体、SPF、AgNOR及APO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在Ⅰ-Ⅳ组间(Ⅰ组为正常颊囊粘膜、Ⅱ组为上皮单纯增生、Ⅲ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DNA含量(DI)、倍体、S期细胞比例(SPF)、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凋亡指数(APO)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癌变监测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免疫组化等方法对DMBA致地鼠颊囊粘膜癌前病变及癌变过程中的DNA含量、倍体、SPF、AgNOR及APO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在Ⅰ—Ⅳ组间(Ⅰ组为正常颊囊粘膜、Ⅱ组为上皮单纯增生、Ⅲ组为上皮异常增生、Ⅳ组为癌肿组)DNA含量、异倍体出现率、SPF、AgNOR计数及PCNA表达依次递增;APO指数随Ⅰ—Ⅲ组依次升高,Ⅳ组时下降。多元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方程,回代判别准确率为90%。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综合监测为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癌变的细胞动力学的动态规律的观察提供有益的资料,并对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癌前病变及其癌变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口腔粘膜白斑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7例正常口腔粘膜和50例口腔粘膜白斑及鳞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单纯增生性白斑PCNA阳性分级与正常口腔粘膜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异常增生性白斑及鳞癌的PCNA阳必分级相应提高,统计学分析显示各组间差异显著性(P〈0.05)。本研究提示,增殖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癌变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核仁组成区(NOR)的表达变化。方法:利用地鼠颊粘膜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CNA,阳性对照为人类炎性增生淋巴结标本,阴性对照为PBS代替单抗。采用硝酸银染色法检测NOR。结果:①正常粘膜AgNOR颗粒主要见于基底层细胞,以单一型为主。重度异常增生以聚集型为主。浸润癌以混合型为主。②随恶变进展,PCNA表达逐渐增强,重度异常增生阳性细胞见于上皮全层。结论:PCNA与AgNOR表达有相关性(r=0.635,P〈0.001),但PCNA更为直观、清晰,实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9.
口腔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改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单克隆抗体对58例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口腔粘膜基底细胞层可有少量PCNA阳性细胞,而上皮异常增生及鳞癌时,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PCNA阳性表达也相应提高,统计学分析,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PCNA表达对判断口腔癌前病变的增殖活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龙彦  凌涤生 《口腔医学》1998,18(1):11-13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正常口腔粘膜,轻中重度粘膜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状细胞癌共74例石蜡包埋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分布.结果显示,正常口腔上皮中,PCNA染色仅见于基层,而所有异常增生和鳞癌标本中,PCNA阳性反应出现在基层以上部位.从轻、中、重度异常增生到鳞癌,PCNA阳性细胞的比率不断增加,每个标记细胞中PCNA染色程度亦显著增强.表明PCNA表达和口腔上皮的增殖潜能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口腔粘膜上皮癌变风险的重要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1.
袁芳  金峰  李厚轩  雷浪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2):99-101,105
目的:研究价矿化诱导对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BMSCs)体内形成牙周支持组织,治疗根分叉病变的影响。方法:2只beagle犬双侧下颌第3、4前磨牙和第1磨牙制备根分叉病变,分别植入胶原膜(空白对照组)、胶原膜-矿化诱导的BMSCs复合物(矿化诱导组)和胶原膜-非矿化诱导的BMSCs复合物(非矿化诱导组),术后12周组织学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新生牙槽骨面积和新生牙骨质长度的百分比,矿化诱导组(62.31±15.45和72.34±17.42)和非矿化诱导组(48.24±12.34和52.25±15.45)显著高于空白组(24.65±10.35和25.34±9.45)(P<0.05),但矿化诱导组和非矿化诱导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BMSCs移植可以促进II度根分叉病变牙周组织再生,矿化诱导不能提高BMSCs体内修复Ⅲ度根分叉病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中心体的扩增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中心体的状况,探讨中心体的异常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正常口腔黏膜(12例)、轻度上皮异常增生(2例)、中度上皮异常增生(8例)、重度上皮异常增生(12例),口腔高分化鳞癌(10例)、中分化鳞癌(15例)、低分化鳞癌(7例)的石蜡包埋组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重染色(γ-微管蛋白单克隆抗体及细胞角蛋白多克隆抗体)显示上皮细胞中的中心体,分析其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正常口腔黏膜上皮表现为大小数目正常的中心体,但在72·73%(16/22)的上皮异常增生及84·38%(27/32)OSCC组织中观察到部分上皮或肿瘤细胞中出现异常中心体,表现为中心体直径的增加或数目的增多。具有异常中心体的细胞数目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及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中心体的扩增是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并与口腔癌发生发展进程有关,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与中心体扩增之间可能存在直接机制上的联系。从调控中心体循环入手治疗口腔癌前病损及OSCC,有可能成为口腔癌预防和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40例颊粘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嗜酸粒细胞(TATE)的浸润程度进行了观察。发现:40例颊癌组织内均见到多少不等的嗜酸粒细胞浸润。其浸润程度与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高TATE者其颈淋巴结转移较少出现,预后好。以上结果提示颊癌肿瘤组织内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可作为评估颊癌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颊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及再通后腺泡凋亡与再生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对大鼠右侧腮腺主导管双重结扎14 d后再通,建立腮腺组织萎缩后再生模型。分别于主导管再通术后0、1、3、5、7、10、14和21 d获取腮腺组织标本,应用HE和AB-PAS染色观察腺体的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腺泡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组织学观察见:主导管结扎14 d后腺泡萎缩、消失,导管样结构增多,酶原颗粒消失;主导管再通术后,腺泡再生,导管样结构减少,酶原颗粒数目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示:在主导管结扎14 d后PCNA散在表达,主导管再通1 d后表达增加,5 d后达峰值,7 d后降低并趋于平稳;主导管结扎14 d及再通后Caspase3表达水平持续较低,且平稳。各实验组间PC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spase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腮腺主导管持续结扎14 d后再通,萎缩的腺泡可再生,形态及功能均可恢复正常水平,表明主导管持续结扎14 d对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完全可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和Bax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展各阶段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上皮,48例异常增生上皮和42例鳞癌组织中p53,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正常粘膜上皮中p53,Bcl-2,Bax影响表达率分别为0%,20%和60%,异常增生上皮组中,相对于正常组,p53阳性率明显提高(P<0.05),Bcl-2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Bax阳性率亦无改变(P>0.05),但染色强度随异常增生程度增加而增加;鳞癌组p53阳性率进一步提高,Bcl-2表达明显增强,Bax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下降,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异常组p53和Bax表达呈负相关,鳞癌组p53和Bcl-2表达显示正相关。结论:癌前病变中,P53突变导致异常增生上皮积累,鳞癌组织中,p53和抑凋亡基因Bcl-2作用加强,促凋亡因子Bax作用减弱,癌细胞凋亡受限,侵袭性增强,凋亡基因发挥作用有阶段性,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同,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6.
J Oral Pathol Med (2011) 40 : 153–159 Background: hMLH1 is a protein of the mammalian mismatch repair system responsible for genomic stability during repeated duplication. Relation between its altered expression linked to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has also been observed in oral leukoplakias (OL)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pointing to a possible role of hMLH1 in oral carcinogenesi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evaluating the immunoexpression of hMLH1 in OLs regarding their different degrees of epithelial dysplasia. Methods: Sixty‐two specimens of OL were classified in four groups: 17 without dysplasia, 19 with mild dysplasia, 16 with moderate dysplasia, and 10 with severe dysplasia.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hMLH1 was performed, and percentage of positive cells was assessed. I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P values <0.005 were considered significant. Results: hMLH1 immunoexpression showed decreasing indexes from lesions with lower degrees of dysplasia to lesions with more severe dysplasi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mainly between suprabasal layers and total indexes. Conclusions: hMLH1 immunoexpression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OL degree of dysplasia. The total epithelial hMLH1 index seems to be of more clinical relevance than the evaluation stratified by layers. Our findings also suggest a role of such alterations in this pathway of DNA repair as an early event in oral carcinogenes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给予妊娠期C57BL/6母鼠不同剂量的微量元素锌,探讨母体锌含量与其子代腭裂畸形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及锌对致腭裂环境因素的拮抗作用。方法:将C57BL/6孕鼠随机分为Ⅰ和Ⅱ两大组,Ⅰ组为单纯锌干预组,即正常对照组、高锌组(a组)、低锌组(b组),Ⅱ组为锌+外界因素干预组,即高温组(A组),高温+高锌组(A’组),内毒素组(B组),内毒素+高锌组(B’组),并给予相应干预,于胚胎18d处死孕鼠,观察胚胎腭裂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a、b、A、A’、B、B’组胎鼠腭裂发生率分别为3.13%、2.94%、27.27%、21.21%、5.02%、27.59%、6.06%。实验a组和对照组间胚胎腭裂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二者与实验b组间比较(P<0.05);实验A’、B’组胎鼠的腭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实验A和A’组间以及实验B和B’组间胎鼠腭裂发生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体血清锌含量与子代腭裂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血清中锌的含量过低易致腭裂的发生,在相同的致畸条件下,通过饮食摄入足量的微量元素锌可以对腭裂畸形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bet及GATA-3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测定30例OLP患者以及3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bet和GATA-3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OLP组及分型后各组T-bet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P组及糜烂型OLP组GATA-3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糜烂型OL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et/GATA-3比值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增高可能是OLP发病的重要原因,且GATA-3mRNA的表达变化与OLP临床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P53/STK15转激活-非依赖通路在口腔鳞癌(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正常口腔黏膜8例,上皮异常增生患者27例,OSCC患者43例, 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了解STK15及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STK15在正常口腔黏膜无表达,在上皮异常增生及OSCC中阳性率分别为40.74%(11/27) 和67.44%(29/43),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鳞癌中STK15阳性率在P53阳性组高于P53阴性组,在OSCC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K15过表达是口腔黏膜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口腔鳞癌STK15过表达可能与p53突变有关并与OSCC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53/STK15转激活-非依赖通路在OSC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Stat3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汤根兄  吴国英 《口腔医学》2008,28(5):256-258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细胞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9例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OLP)和白斑(OLK)共8例,OLP、OLK伴异常增生22例,OSCC19例中Stat3的表达。结果Stat3阳性表达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正常口腔黏膜、单纯增生、异常增生和OSCC中Stat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1/9)、12.50%(1/8)、59.09%(13/22)和84.21%(16/19)。OSCC与正常口腔黏膜、单纯增生、异常增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异常增生与正常口腔黏膜、单纯增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单纯增生和正常口腔黏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tat3与口腔黏膜癌变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对Stat3表达的研究将有助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的检测和OS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