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近年来发表的关于肾上腺内神经肽免疫细胞化学、神经内分泌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材料,综述哺乳类动物肾上腺内神经肽的存在部位、超微结构、作用机理及生理功能。重点讨论血管活性肠肽(VI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和脑啡肽(ENK)等肽能神经在肾上腺中的分布特点及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人酸诱导癫痫大鼠齿状回神经肽Y能苔状纤维侧枝发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海马苔状纤维侧枝发芽与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在海人酸诱发大鼠出现癫痫发作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内神经肽Y能纤维的异常发芽。结果:首次证实在癫痫发作后7天时,在海马齿状回内分子层就已出现神经肽Y能纤维的异常增生。结论:这可能是对癫痫发作后齿状回门区神经肽Y能神经元缺失的一种代偿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癫痫是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性发电导致的阵发性大脑功能障碍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失衡可能是癫痫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神经肽Y(NPY)作为一种内源性抑制神经肽与癫痫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NPY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更使其成为抗癫痫多肽,对癫痫新药物的开发和基因治疗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将成年大鼠一段自体坐骨神经植入脊髓胸节段右侧后角灰质内、存活半个月至一个月,时移植物及其相连脊髓行神经丝,脑啡肽、P物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大量阳性轴突通过移植物-脊髓吻合口再生进入移植物.脑啡肽、P物质阳性再生纤维可见两类,膨体样串珠状纤维和大串珠状纤维.结果表明:脊髓后角损伤后至少有脑啡肽、P物质两类肽能神经元保持着再生潜力;在无靶细胞情况下,再生肽能神经元有神经肽的合成且再生轴突出现膨体样结构.  相似文献   

5.
内源性阿片肽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柏华  张开齐 《现代免疫学》1991,11(2):76-78,72
<正> 近年来神经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内源性阿片肽中较重要的亮脑啡肽(Leu-enkephalin,LEK)甲硫脑啡肽(Met-enkephalin,MEK)及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与细胞免疫(T、B淋巴细胞、Mφ、NK细胞)作了较系统的观察,并对NK细胞的杀伤机理与超氧化物歧化  相似文献   

6.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四种脑啡肽——甲硫脑啡肽(Enkmet)、亮脑啡肽(Enk—L)、2一丙氨酸一甲硫脑啡肽(2Ala—Enk—met)及2一丙氨酸一亮脑啡肽(2Ala—Enk—L)一在十八烷基键合固定相(GYT—C18)上的色谱性质。通过比较四种不同缓冲液和PH对上述四种脑啡肽色谱性质的影响。得知在0、01M三氟醋酸/三乙胺缓冲液中可很好的分离。此缓冲液并可用于制备分离。温度升高或增加冲洗液中乙醇比例,K~1值都要变小。  相似文献   

7.
研究原发性癫痫患者血浆和脑脊液(CSF) 中阿片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对正常对照组和原发性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歇期,同时采CSF 和静脉血,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K) 和强啡肽(DynA1 ~13) 的含量。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癫痫组血浆和CSF中βEP含量无显著变化,LEK 含量显著增高;CSF 中DynA1 ~13 含量无显著变化, 血浆中Dyn A1 ~13 含量显著增高。本文作者认为,阿片肽参与原发性癫痫发生与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蛋氨酸脑啡肽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蛋氨酸脑啡肽联系着神经、免疫两大系统,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活性,多年来一直受到广泛重视。目前,蛋氨酸脑啡肽应用于免疫相关疾病治疗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本文综述了蛋氨酸脑啡肽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并展望了其应用于癌症、艾滋病等重大免疫相关疾病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血浆中6种神经肽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冠心病患者血浆中6种神经肽(6NP),即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脑啡肽(ENK)、神经降压肽(NT)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心绞痛(AP)30例,应用放射免疫法动态观察血浆6NP的含量变化,并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AMI组发病第1天6NP与对照组比  相似文献   

10.
研究原发性癫痫患者血浆和脑脊液(CSF)中阿片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对正常对照组和原发性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歇期,同时采CSF和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K)和强啡肽(DynA1-13)的含量。结果表明,与组相比,癫痫组血浆和CSF中βEP含量无显著变化,LEK含量显著增高;CSF中DynA1-13含量无显著变化,血浆中DynA1-13含量显著增高。本文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蛋氨酸脑啡肽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蛋氨酸脑啡肽联系着神经、免疫两大系统,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活性,多年来一直受到广泛重视.目前,蛋氨酸脑啡肽应用于免疫相关疾病治疗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本文综述了蛋氨酸脑啡肽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并展望了其应用于癌症、艾滋病等重大免疫相关疾病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白细胞介素-1(IL-1)、脑啡肽、β-内啡肽及即刻早期基因c-fos、c-jun与癫痫发病机理的研究。结果显示IL-1、IL-1受体拮抗剂、β-内啡肽、抗β-内啡肽抗血清、亮-脑啡肽(LE)均能促进大脑皮层神经细胞c-fos、c-jun mRNA表达,但IL-1受体拮抗剂、抗β-内啡肽抗血清促c-fos、c-jun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IL-1、LE及β-内啡肽的作用,并能部分抑制后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发性癫痫大鼠(SER)海马中,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的表达变化。方法 RT-PCR检测自发性癫痫大鼠和正常对照组Wistar大鼠海马中NPY mRNA表达,ELISA试剂盒法检测NPY蛋白浓度变化。结果自发性癫痫大鼠海马中NPY mRNA表达水平和NPY蛋白的浓度比正常对照组Wistar大鼠明显上调(P0.01)。结论 NPY mRNA和蛋白过表达可能与自发性癫痫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解剖学杂志》2001,24(1):96
神经肽是一类新发现的神经激素、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 ,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 ,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神经肽的研究 ,已成为当今神经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由第二军医大学路长林教授主编的《神经肽基础与临床》一书 ,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介绍神经肽与临床的专著。本书分 3篇 ,共 2 9章 ,第一篇为神经肽的基础理论 ;第二篇为神经肽与临床疾病 ;第三篇为神经肽的研究方法。本书系国家“九五”重点图书 ,内容新颖、资料丰富 ,反映了神经肽研究的新进展 ,可供医学院校师生、临床医师与医学科研人员参考和查阅。本书为 1 6开本 ,1 1 0余…  相似文献   

15.
神经肽与胺类递质共存于同一神经原,并都有相应的突触后受体,因而推想这些物质可能有突触后相互作用。作者选择内脏神经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间的突触进行研究,因为内脏神经纤维含有乙酰胆碱和多分子型脑啡肽样多肽,嗜铬细胞膜有乙酰胆碱和阿片肽受体。当阿片受体与特异激动剂结合后,它能抑制胆碱能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能力及儿茶酚胺的释放。因而提出共存于内脏神经中的肽及乙酰胆碱可能有辅递质作用,以调制乙酰胆碱受体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人胚胎期小肠六种肽能神经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杨恬  蔡文琴 《解剖学报》1994,25(1):84-88,T01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53例不同胎龄的人胚胎小肠的亮氨酸脑啡肽(L-Enk)、P物质(SP)、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甘丙素(GAL)等6种肽能神经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并与ACh能神经和膀胱的肽能神经的发生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人胚胎小肠神经中ACh能神经发生早于肽能神经;同一个体不同器官肽能神经并非同时发生。本文观察到的小肠肽能神经的  相似文献   

17.
疼痛可引起脑啡肽及垂体内啡肽的释放,已知这些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与吗啡具有类似的镇痛作用。最近Rossier用放射免疫法研究,发现垂体神经叶内有亮氨酸-脑啡肽(亮-脑啡肽L-EnK)和甲硫氨酸-脑啡肽(甲-脑啡肽M-EnK)存在,前者含量较少,后者含量较多,其比例为1:3;并指出这些脑啡肽是集中在下丘脑垂体束内,该纤维投射至神经叶。但是在神经叶内缺乏β-内啡肽。脑啡肽与后叶激素的分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脱水时,神经叶内的亮-脑啡肽和加压素同时下降,并认为神经叶内的脑啡肽有调节垂体后叶激素分泌的功能。Marina又证明垂体后叶激素的释放受垂体中叶内吗啡样物质的调节,中叶内吗啡样  相似文献   

18.
最近Chudler等发现大鼠对伤害性反应的神经元集中在纹状体边缘区部位。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中和痛觉有关的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胆囊收缩素的分布。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胆囊收缩素免疫阳性纤维和胞体在边缘区中分布密集,形成一条明显的带状,带的宽度和位置与边缘区一致。本文证明纹状体边缘区中存在密度较高的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胆囊收缩素免疫阳性纤维和少量胞体,并讨论了这些免疫阳性纤维的来源及其与痛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β-内啡肽的氨基末端证实甲硫脑啡肽序列存在被认为是前体一产物关系的一种征象。然而过去除腺脑垂体外,企图从含脑啡肽多的其他组织如纹状体、肾上腺髓质中证实有β-内啡肽存在,但却均未获成功。作者曾在肾上腺髓质提取物中析得一系列小的或较大的含脑啡肽的多肽,其分子量范围为500—22,000道尔顿,其脑啡肽样活性只在用胰蛋白酶消化之后才出现,胰蛋白酶消化液中有游离脑啡肽说明此五肽序列位于羧基末端;在6位与精或赖氨酸结合的六肽当脑啡肽序列存在于内部时亦曾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我们曾研究针刺对大鼠脊髓内P物质甲硫氨酸脑啡肽的作用·由于这些肽类牵涉到脊髓痛的传导过程,亦即:P物质可在感受伤害中起作用及与鸦片受体立体持异性结合的脑啡肽具有镇痛的作用。我们应用大鼠研究的资料表明:针刺就像应用吗啡那样,可使脊髓后角胶状质神经元内的P物质增加,而针刺后甲硫氨酸脑啡肽根据抗血清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我们把我们的资料理解为:针刺可使鸦片样肽、脑啡肽释放、也可通过邻近的突起阻滞P物质的释放,根据现行脊髓痛觉传导过程的假说,脑啡肽神经元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