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抑制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FADD的影响,进而揭示其治疗肝衰竭的机制。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瘀颗粒组、安宫牛黄丸组、乳果糖组,用D-GalN+LPS腹腔注射构建急性肝衰竭的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存活率;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的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肝细胞FADD蛋白的表达。结果成模后48 h存活率解毒化瘀颗粒组高于其他药物组;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解毒化瘀颗粒组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减少,与其余药物干预组及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促凋亡因子FADD蛋白在解毒化瘀颗粒组肝组织中表达量低,而在其他药物干预组及模型组中则呈现高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通过下调内毒素肝衰竭模型中肝细胞FADD蛋白表达,并发挥其抑制凋亡效应,进而拮抗肝衰竭。  相似文献   

2.
毛德文  陈月桥  邱华  张荣臻 《吉林中医药》2010,30(12):1098-1100
目的:通过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解毒化瘀颗粒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D-GalN联合LPS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急性肝衰竭的小鼠模型,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干预后小鼠肝细胞凋亡(TUNEL法)的情况以及FADDmRNA(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法)的表达。结果:解毒化瘀颗粒组干预后肝细胞凋亡指数减少,与模型组及各药物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FADD在解毒化瘀颗粒组肝组织中表达量低,而在其他药物干预组及模型组中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含量明显升高。结论:解毒化瘀颗粒能提高肝衰竭小鼠的存活率,通过降低急性肝衰竭肝细胞的FADD表达拮抗凋亡效应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511-1513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增殖指数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D-Gal N)联合内毒素脂多糖(LPS)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在造模后6 h、24 h、48 h每组抽取6只大鼠采取标本,进行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增殖指数检测。结果:急性肝衰竭大鼠经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治疗后,肝细胞在造模后24 h、48 h有丝分裂指数和增殖指数明显提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促进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增殖与分裂,其机制与提高肝细胞在S期DNA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解毒化瘀颗粒对术后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再生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大部分肝切除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再生的的促进作用.方法 健康SPF级Wistar大鼠30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50只、对照组50只、解毒化瘀颗粒组50只、解毒组50只、化瘀组50只、祛痰组50只.采用85%肝叶切除术构建大鼠肝衰竭模型,秤取肝脏重量,计算肝再生指数,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每份样品检测104个细胞,应用DNA细胞周期分布软件计算出肝细胞增殖指数.结果 在术后48h之后解毒化瘀颗粒组存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解毒化瘀颗粒组在72h、168h时肝脏再生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解毒化瘀颗粒组PI峰值出现在术后24h、48h,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解毒化瘀颗粒可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术后肝衰竭大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代谢物的角度来探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大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大鼠随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只,治疗组予解毒化瘀颗粒进行灌胃,其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替代中药进行灌胃,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大鼠血浆样本进行检测,结合质谱信息和公共数据库检索对检测到的代谢物进行鉴定,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析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在模型组(急性肝衰竭组)大鼠与治疗组(解毒化瘀颗粒组)大鼠血清中检测出10种比较有差异的特异性代谢产物(VIP 1,P 0. 05),包括焦谷氨酸、谷胱甘肽、酪氨酸、磷脂酰胆碱、氧化型谷胱甘肽、脱氧鸟苷、甘氨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3-羟基-2-氨基苯甲酸、黄素单核苷酸。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能通过调整谷胱甘肽、胆汁酸、核苷酸类、蛋白质类等物质的代谢,使急性肝衰竭大鼠内环境趋向于平衡,从而发挥其整体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炎症因子角度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免疫网络的细胞因子调节作用和对肝组织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120只,取正常组20只,其余大鼠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 N)+脂多糖(LPS)联合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分别分为模型组,解毒化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9.1,28.76,57.55 g·kg~(-1)),E5531组(内毒素拮抗剂,10 mg·kg~(-1)),每组20只,造模前5 d开始ig给药,正常组与模型组均给予等量蒸馏水,2次/天,造模后给药48 h后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病理损伤较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解毒化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TNF-α,IL-6水平及显著降低,IL~(-1)0水平表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结果提示解毒化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的肝组织损伤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通过减少促炎因子的水平、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提高抗炎因子的水平及表达来改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功能,解毒化瘀颗粒拮抗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凋亡及凋亡抑制蛋白FLIP的影响,进而揭示其治疗肝衰竭的分子机制。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瘀颗粒组、安宫牛黄丸组、乳果糖组,用D-GalN+LPS腹腔注射构建急性肝衰竭的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存活率;HE染色法和TUNEL法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及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FLIP蛋白在肝组织中表达。结果:成模后48h存活率解毒化瘀颗粒组高于其他药物组;肝组织HE染色镜下所见的坏死细胞以点状坏死为主,程度比模型组及其它药物干预组轻微;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解毒化瘀颗粒组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减少,与其余药物干预组及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凋亡抑制蛋白FLIP在解毒化瘀颗粒组肝组织中表达量明显升高,而在其他药物干预组及模型组中则呈低表达(P<0.01或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能上调内毒素肝衰竭模型肝细胞浆中FLIP的表达,并发挥抑制凋亡效应。提示阻断FADD凋亡信号传递,有可能是解毒化瘀颗粒防治急性肝衰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186-2189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在急性肝衰竭动物实验中的治疗作用及是否可抑制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通透性转换。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联合内毒素脂多糖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治疗,成模后24 h收集各组大鼠标本,同时观察各组大鼠48 h存活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含量,分光光度仪检测肝线粒体在520 nm处吸光度的变化来测定PT孔开放情况,Western Bolt检测肝线粒体与胞质细胞色素C蛋白含量,测定Caspase-3蛋白活性情况。结果:解毒化瘀颗粒可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48 h存活率,降低血清ALT、AST含量,抑制肝线粒体PT孔开放,提高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降低细胞质细胞色素C含量,抑制下游Caspase-3蛋白活性。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抑制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通透性转换,抗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肝衰竭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腹水和器官严重衰竭的临床证候群。解毒化瘀颗粒是毛德文教授依据肝衰竭"毒邪病因"学说提炼出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剂,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治疗的相关文献已较多,其对于肝衰竭作用机制已有深入的研究,但是却无一个系统的归纳总结。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解毒化瘀颗粒用于肝衰竭方面的临床及药理作用机制,得出解毒化瘀颗粒治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包括:预防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抑制肝细胞凋亡坏死、减轻肝内微循环障碍、纠正肝性脑病肠道微生态紊乱、促进肝细胞再生。从辨病论治的特点出发,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阐述解毒化瘀颗粒的作用机制,对作用靶点进行深入探讨,为今后解毒化瘀颗粒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Toll 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索其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D 大鼠85 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实验组),采用D-半乳糖胺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IETM 模型。观察72 h内各组大鼠死亡率,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和门静脉内毒素水平,HE 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LR4、NF-κB 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转氨酶(ALT、AST)和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TLR4、NF-κB 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血清转氨酶(ALT、AST)和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显著改善,TLR4、NF-κB 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下调肝脏TLR4、NF-κB 表达,降低内毒素水平,是其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眼针组;取眼针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为施加因素;RT-PCR法检测Caspase-8、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眼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眼针下调脑缺血再灌注缺血区脑组织Caspase-8、Caspase-3 mRNA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眼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H22肝癌小鼠肿瘤组织中Caspase-8、Caspase-3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ICR小鼠采用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株的方法复制小鼠肝癌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华蟾素注射液低、高剂量组,顺铂(DDP)组。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变化。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检测各组H22肝癌小鼠肿瘤组织中Caspase-8、Caspase-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华蟾素低剂量组不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而华蟾素高剂量组、DDP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1.67%、52.78%,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P<0.01)。与模型组比较,华蟾素低剂量组小鼠肝癌组织中的Caspase-8、Caspase-3表达无明显差异,而华蟾素高剂量组、DDP组能促进肝癌组织中的Caspase-8、Caspase-3的mRNA的表达升高(P<0.05)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是上调肿瘤组织Caspase-8、Caspase-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肝癌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达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抗纤灵水煎剂对慢性肾衰模型小鼠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及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50只采用5/6肾切除制备慢性肾脏纤维化小鼠模型,同时设立假手术组10只,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帕霉素组(0.8 mg·kg~(-1)),抗纤灵水煎液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g·kg~(-1)),连续ig 8周后处死小鼠,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检测PI3K-AKT-m TOR mRNA表达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纤维化组织增多,肾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I3K-AKT-m TOR mRNA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和抗纤灵各剂量组肾组织纤维化减轻,PI3K-AKT-m TOR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与雷帕霉素组比较,抗纤灵水煎液中、高剂量与雷帕霉素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低剂量组疗效差于雷帕霉素(P0.05),高、中、低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与高、中剂量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纤灵水煎液可降模型小鼠表达PI3K-AKT-m TOR mRNA的表达,减轻肾脏纤维化纤维化,抗纤灵水煎液中、高剂量与和雷帕霉素等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芹灵颗粒(QL)对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5周龄的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小鼠尾静脉注射 BCG 1 mg/只,12天后再尾静脉注射 LPS 5μg/只,造成免疫性肝损伤。造模同时给药,QL 小剂量(QLs)2.5 g.kg~(-1)组、QL 中剂量(QLm)5.0 g.kg~(-1)组、QL 大剂量(QLb)10 g·kg~(-1)组分别灌胃治疗12天,地塞米松(DEX)组在注射 LPS 30min 前腹腔注射 DEX 3 mg.kg~(-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给予 QLb 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NS)。注射 LPS6 h 后取材检测。结果:QL 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谷胱甘肽 s-转移酶(GST)的水平。增加肝细胞浆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SH-Re)的活性,降低 MDA 的含量。在护肝同时明显抑制小鼠脾脏指数的增加。肝病理镜检证实,QLm、QLb 治疗组肝细胞水肿、变性和坏死等均比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QL 对 BCG 加 LPS 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护肝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汤对刀豆蛋白A(Con A)致急性肝衰竭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环孢素A(Cs A)组,补中益气汤低、高剂量(10.5,21 g·kg^-1)组,每组1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静脉注射15 mg·kg^-1Con A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治疗组于Con A注射30 min后分别静脉注射50 mg·kg^-1Cs A,口服灌胃补中益气汤,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同时间、同体积双蒸水灌胃对照。造模3,10 h后取眼球血、肝脏、脾脏,采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2,γ-干扰素(IFN-γ)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CD4+T淋巴细胞活化程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2,IFN-γ和MCP-1水平显著升高(P<0.01),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IL-2,IFN-γ和IL-4表达显著上调(P<0.01),肝脏ERK1/2和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高剂量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2,IFN-γ和MCP-1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脾脏CD4+T淋巴细胞中IL-2和IFN-γ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肝脏ERK1/2和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对Con A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ERK1/2和p38 MAPK信号通路,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活化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八宝丹(BBD)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胱天蛋白酶-1(NLRP3/Caspase-1)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组,BBD(75、150、300 mg·kg-1)灌胃给药3 d,2次/d,于末次给药后2 h,腹腔注射APAP(400 mg·kg-1),14 h后摘眼球取血,随后脱颈椎处死取材。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生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脏中环氧化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18(IL-18)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扶正抑瘤颗粒(FYK)对小鼠H22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和p53、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体内实验观察FYK对H22瘤株的抑瘤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野生型p53(Wtp53)和Caspase-3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12g/kg、24g/kg FYK均能显著抑制小鼠H22肿瘤细胞的生长,最高抑瘤率为51.24%(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FYK显著提高H22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最高为15.84%(P<0.01);肿瘤细胞阻滞在G0/G1期,S期细胞比率降低;RT-PCR实验表明,FYK可显著上调p53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 FYK能显著抑制小鼠H22肿瘤细胞生长,其抗肿瘤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周期,促进Wt p53与Caspase-3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顺铂肾损伤小鼠后肾组织Caspase-3的表达以及人工冬虫夏草-百令胶囊(Cordyceps sinensis,C.sinensis)干预后对其的影响,探讨C.sinensis的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用腹腔注射cisplatin的方法建立顺铂肾损伤模型,C57BL/6小鼠2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P组和C.sinensis低剂量、高剂量组,每组7只。72 h后处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HE染色观察小鼠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并用肾小管间质半定量计分法分析各组小鼠病理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P组和C.sinensis低、高剂量组小鼠的BUN及SCr水平增高(P0.05),肾小管病理半定量计分显示小管间质损伤均明显加重(P0.05),肾组织Caspase-3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CP组相比较,C.sinensis的低、高剂量组的BUN和SCr水平下降(P0.05),Caspase-3表达下调(P0.05),肾小管病理半定量计分显示C.sinensis的低、高剂量组分别较CP组小管间质损伤明显改善(P0.05)。结论:顺铂肾损伤肾组织中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提示顺铂至急性肾损伤与其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C.sinensis干预后肾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明显降低,提示C.sinensis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而达到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中药复方——清肝方对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从mRNA水平探讨其抗ALF的机制。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单次腹腔注射构建ALF大鼠模型,125只SD大鼠以是否接受造模和药物干预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和清肝方组,每组再以36,96 h 2个时间点继续随机分为1,2两个亚组,共8组,其中亚组1用于造模后36 h取血及肝组织标本,亚组2用于96 h后观察大鼠的生存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全自动血凝分析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常规HE染色作肝组织病理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MGB1 mRNA的表达变化,以管家基因β-actin为对照,2-ΔΔCt法计算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及清肝方组估计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4.6,71.9,83.3 h;log-rank检验提示清肝方组累积生存率高于模型组(P<0.05)。空白组、清肝方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肝组织HMGB1 RNA/β-actin值均显著降低(0.006±0.003,0.067±0.033,0.112±0.027 vs 0.245±0.153,均P<0.01),清肝方组低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清肝方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在血清ALT,AST,TBiL和血浆PT水平方面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清肝方组低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清肝方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肝组织损害程度积分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1.84±0.13,2.85±0.20 vs 3.56±0.24,均P<0.01),清热化瘀复方组低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1)。结论:清肝方可有效改善D-GalN诱导的大鼠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肝脏病理,降低死亡率,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与抑制HMBG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