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下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八法之一,是以泻下或润下的药物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疗方法。中风起病急骤,病变多,病势重。表现为神昏、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謇涩、半身麻木不遂等。正确运用下法,可有效的截断病势,促进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2.
宾学森 《国医论坛》1993,8(3):23-25
下法是中医古老的治法之一,源于《内经》的“去苑陈莝”成熟于《伤寒杂病论》,因其属于攻法,易伤正气,故世人用之较少.正如金元大医家张从正所说:“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然而下法有“去邪以安正”的特殊功能,若用之得当,犹如快刀斩乱麻,往往能使疑难、危重之急症化险为夷.其应用之广泛,可涉及内、外、妇、儿诸科以  相似文献   

3.
血证是临床中常见的危重急症,笔者运用下法治疗得心应手,现举例介绍于下。一、鼻衄:周某某,男,73岁,务农,因高血压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住院号8601181。1986年9月10日晚突然鼻衄如注,经西医用麻黄素、正肾素、凡士林纱条塞鼻、静脉滴注止血敏、肌注安络血和Vitk_3、局部冰敷等治疗罔效,邀我会诊。体检:病人面红目赤,鼻血如注,色红最多,气粗口臭,大便秘结,四日一行,苔黄舌红,脉弦劲有力,血压  相似文献   

4.
刘榴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68-2069
下法属八法之一,为临床治疗温热病的常用大法。在温病治疗中,及时使用下法,能及早祛温热病邪外出,对及时控制病情、提高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龙倩玲 《新中医》2000,32(7):43-43
1 风温肺热李某 ,男 ,37岁 ,1 996年 5月 1 4日初诊。因高热寒战 ,咳嗽咯痰 ,胸痛气促 5天 ,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肺炎 ,用西药治疗乏效。诊见 :壮热 (T 39 9℃ ) ,烦躁 ,咳嗽 ,咯痰黄稠 ,胸痛气促 ,精神不振 ,夜寐不安 ,面赤唇干 ,口渴口苦 ,腹胀 ,小便短赤 ,大便4天未解 ,舌红绛、苔黄厚腻 ,脉浮数。听诊双肺呼吸音增粗 ,双肺底可闻及干湿性音及痰鸣音 ,心率1 1 0次 /分 ,律齐。血WBC 1 6 9× 1 0 9/L ,N 0 77,L0 2 3,X线胸部摄片提示 :肺炎。中医诊断为风温。证属热毒炽盛 ,痰热壅肺 ,肺闭腑结 ,治宜通腑泻热 ,化痰逐瘀。处方 :…  相似文献   

6.
通下法是祖国医学治疗方法中八大法之一.即《内经》所说的"坚者削之,留者攻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下者,引而竭之","燥淫所胜,以苦下之"等治疗原则.而温病学说对通下法的运用,更有着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试述下法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肝炎发生肝衰竭称为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是迅速发生的严重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40%以下,血清胆红素迅速上升而ALT迅速下跌(胆-酶分离),胆碱脂酶活性显著降低.发病10日内出现明显肝性脑病的称急性(暴发性)肝衰竭;10日至8周出现明显肝性脑病的称亚急性(亚暴发性)肝衰竭;8~24周出现明显肝性脑病的称慢性(缓发性)肝衰竭.重型肝炎通常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是肝细胞以不同速度大量坏死而陷入肝衰竭的过程,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显著,黄疸急剧加深,肝界缩小及明显出血倾向.其治疗效果取决于肝衰竭能否逆转,决定因素是存活肝细胞数量多少.如果肝细胞坏死殆尽,丧失再生基础,欲用药物逆转的机会甚少,所以必须在早期有相当数量存活肝细胞时抓紧治疗.中医文献虽无重型肝炎记载,但在<诸病源候论>所论黄疸二十八候中"急黄候"近似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其具有发病急骤,传变快,内毒炽盛特点.后世多将重型肝炎归属于"急黄"的范畴.下法在重型肝炎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除清营解毒外,通腑泄利也应为其基本治则,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下法在治疗神经内科疾病中的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红 《陕西中医》2001,22(2):99-100
下法属“八法”之一 ,为祛邪之要法 ,在临床实践中 ,笔者注意到 ,由风、火、痰、瘀内结所致的腑气不通在中风、癫痫等多种神经内科疾病病机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法用之得当 ,可提高疗效 ,改善预后。现将下法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中 风 中风急性期多为阳火亢盛 ,火热内炽既可烁液成痰 ,助阳化风 ,又可消烁津液 ,致胃肠燥结 ,腑气不通。腑气不通 ,胃肠积热 ,可加重火升阳亢之势 ,煽动浊邪上逆 ,蒙蔽清窍 ,而致神昏加重 ,再者腑气不通 ,中焦气机受阻 ,有碍气血之输布流通 ,使肢体功能恢复延缓。此外由于腑实不通 ,…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某些产后疾病,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运用下法治疗,疗效较为满意,分述如下: 一、寒下热结法适用于产后而见里热积滞的实证。多见于产后发热、产后腹痛、  相似文献   

10.
11.
下法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治疗中的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相当于中医内科学中的“肺胀”,临床以咳嗽、咯痰、胸闷、气喘等为特征。笔者在临床中常以下法治疗本病取得良效。体会如下。 1 下法的生理病理基础 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慢性肺心病中西医结合分型标准将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分为肺肾气虚外感、痰浊闭窍、心脾肾阳虚水泛、热淤伤络、元阳欲绝等证型。临床以肺肾气虚兼外感、痰浊阻肺、痰浊闭窍等证最易出现大便秘结等大肠传导失常的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生理上肺脏宣降功能可促进大肠传化功能,大肠传导功能又能维护肺之宣发肃降功能。病理上肺宣肃失职,可致大肠传导异常,反之亦然。肺心病肺肾气虚兼外感、痰浊阻肺、痰浊闭窍等证……  相似文献   

12.
鱼明厚 《内蒙古中医药》2005,24(4):39-39,43
中医“下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八法之一,它可以有效的荡涤人体脏腑中各种病变所产生的痰、瘀、毒、热等有形或无形有害物质,通过二便排出体外,以达到气机通畅,阳气恢复,阴阳相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目的。就中医下法而论,包括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四种,本文所引用的下法是指寒下、温下两种下法在肿瘤证不同时期侧轻侧重而言。人体肿瘤疾病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发病过程,它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不同部位。不同脏腑。发病因素初期脏腑蕴热,气机不利,郁久成毒,在此基础上复受热邪所侵,毒壅成块,终成肿瘤。在治疗肿瘤证的过程中,运用中医寒下、温下两种下法,可以使各种肿瘤的热毒排出体外。达到缩小肿瘤的目的,配伍疏理气机药物可以有效的改善被肿瘤(肿块)压迫脏腑的血液循环,使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因此为了便于灵活掌握中医寒下、温下两种下法在不同肿瘤中的各期应用,针对肿瘤患者的正气盛衰、临床症状体征分为初、中、后三期。  相似文献   

13.
从祛邪退热、截断扭转、清彻余邪、通腑化湿等方面探讨下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运用。认为下法在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热、肠道功能紊乱症状,防止病情向危重症转化,促进粪便病毒核酸转阴及疾病康复等方面均有独特的作用。具体使用时需把握时机,掌握相关注意事项。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4.
成羿  黄海 《光明中医》2001,16(2):21-22
通下法运用于骨伤血瘀患者 ,以其通便泻浊 ,荡涤瘀血 ,每能力挽狂澜 ;同时对机体起着整体调节作用 ,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 ,促进骨折愈合。本文就躯体不同部位损伤患者 ,应用通下法治疗的作用机理、适应证、方药和禁忌证等内容作一初探。1 头部外伤者 ,导浊阴下行脑为精明之府 ,喜清静而忌邪扰。若因打击、坠落、跌打等伤及头部 ,浊阴之邪内留 ,上扰清阳 ,必使神明紊乱 ;症见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 ,甚者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呼吸急促、昏迷不醒等 ,可急用《救伤秘旨》顺风散加减 ,用大黄、生地、桃仁、红花化瘀降浊 ,黄连、吴萸…  相似文献   

15.
小儿之病,热证居多,且易挟滞.本文通过临床验案讨论了寒下法在儿科热证中的运用,并列举了四个典型病例,以兹佐证,体现了寒下法在儿科临床热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下法”在支气管扩张咯血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枫 《中医研究》2009,22(6):5-6
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坏管壁,以致支气管扩张和变形,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临床症见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急重症,其发病急剧,治疗棘手,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合理用药尤为重要。“下法”是中医学治病防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运用泻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下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属温病中的温疫范畴。发病特点为淫热火毒极盛,迫血妄行,伤阴最速;易与胃肠秽浊之气搏结成实,致气机闭塞,瘀血内阻,肝肾被灼,津液消亡,脏腑气衰。而下法是攻逐体内积滞、通泄大便、泻下邪热、调节阴阳平衡、促进机体修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出血热凡出现腹胀便秘,腹痛拒按,满腹血水,小便闭塞不通,日晡热甚,舌红苔黄或通舌变黑生芒刺,脉数实等,为下法适应证。我们根据病变的不同阶段,采用解毒逐秽、增液攻下,祛瘀通下之法,取得较好效果。一、泻下实热,直捣火毒巢穴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中风重症,凡遇有腑气不通便秘症见者,适时采用下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举典型病案一例如下: 沈××,男,36岁。住院号27400。1982年12月28日入院。患者在抬重物时突然觉头部剧痛难忍,随后出现呕吐,抽搐,神志不清而送来本院急诊。入院时,体温36℃,脉搏80/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呈昏迷状态,双瞳  相似文献   

19.
张民肃 《河南中医》2003,23(5):51-52
下法 ,是儿科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泄可去闭” ,下法具有调整机体升降出入功能的广泛作用。因“病之一物 ,非人身素有之也 ,或自外而入 ,或自内而生 ,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 ,速攻之可也 ,速去之可也。”(见《儒门事亲·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凡因多种因素导致的痰、饮、水、血、宿食等病症 ,无一不可用下法 ,或兼用下法。儿科 ,俗称哑科 ,小儿哑然无言 ,少情志之患 ,多由调摄失宜而成疾 ,小儿为稚阳之体 ,一旦患病 ,机体升降失调 ,易致痰湿积滞而成实证 ,即或体虚 ,也常见本虚标实之证 ,因而临床中可下之证较成人为多 ,临床运用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