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凝血酶与神经细胞骨架蛋白的关系及使用凝血酶抑制剂(如水蛭素)及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是否能减轻凝血酶对脑细胞的毒性损伤,是否存在治疗的有效时间。方法:分别以不同剂量的凝血酶注入SD大鼠尾状核,建立SD大鼠模,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神经细胞骨架蛋白的改变。SD大鼠随机分为6组。1组:生理盐水组;2组:小剂量凝血酶;3组:大剂量凝血酶组;4组:小剂量凝血酶与小剂量水蛭素同时注入组;5组:大剂量凝血酶与大剂量水蛭素同时注入组;6组:尼莫地平组。每组每时相(4h,24h,48h,3d,7d)和5只SD大鼠。结果:大剂量凝血酶的早期(4h)即能引起细胞骨架蛋白的变化,24h-48h,可进一步导致可逆或不可逆损伤,3至7d则主要造成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即坏死,而生理盐水,小剂量凝血酶无此作用。水蛭素可拮抗凝血酶的这种作用,尼莫地平组4h神经骨架蛋白无明显变化,24h-48h可导致神经细胞可逆损伤,3至7d则主要造成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结论: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能减轻或延缓因酶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为进一步治疗嬴得时间,由以上结果可推测早期脑水肿是由于凝血酶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所致,这种作用(可能通过凝血酶受体)可引起神经细胞突起的改变而造成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后凝血酶与脑水肿关系及水蛭粉的疗效 总被引:14,自引:14,他引:14
目的 探讨凝血酶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机制中的作用以及水蛭粉治疗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分别制作大鼠自体全血、凝血酶、肝素抗凝血、生理盐水及假手术脑血肿模型 ,观察不同时间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 ,Na+ 、K+ 含量的变化以及病理改变 ;并观察水蛭粉 (2 5 0mg/kg口服 ,每天 2次 ,治疗 5d)治疗脑水肿的疗效。结果 大鼠脑内注射全血或凝血酶后 ,脑组织的含水量、电解质含量的变化相一致 ;在 2 4h时 ,脑水含量、Na+ 含量较其它 3组高 ,而K+ 含量则较低 (P <0 0 5 )。水蛭粉治疗后脑水含量、Na+ 、Ca2 + 含量较对照组降低 ,而K+ 含量升高 (P <0 0 5 )。结论 凝血酶可能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水蛭粉对大鼠全血和凝血酶导致脑水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凝血酶致大鼠脑水肿与脑内MMP-9、MMP-2蛋白表达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凝血酶对大鼠脑内MMP-9、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凝血酶实验组。实验组脑内注入凝血酶,在不同时间点采用干湿重法测脑水含量,Western blog方法检测脑内MMP-9、MMP-2蛋白的表达。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结果脑组织水含量在凝血酶注入后12 h开始增加,3 d达高峰。MMP-9在注射凝血酶后12 h开始明显表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3 d达高峰,随后持续下降。MMP-2在注射凝血酶后24h才开始有明显表达,后持续增多,5 d达高峰,随后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凝血酶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脑组织损伤中起了关键的作用,MMP-9、MMP-2参与了急性期脑水肿过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主要成分水蛭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于发病第8天起,每天给予疏血通注射液4 ml,连用14 d.两组均于发病第14、21天行头颅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结果 治疗组第14、21天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明显缩小(P<0.01).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出血吸收、缩小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而且安全;非凝血功能障碍性脑出血稳定后可尽早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凝血酶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VEC)的损伤以及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新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培养,取第二或第三代内皮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成3组:对照组、凝血酶组和水蛭素组。通过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细胞凋亡的情况。利用TRITC-鬼笔环肽对细胞进行染色观察3组细胞骨架的形态变化。结果:凝血酶可以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并导致细胞骨架重排、紊乱,而水蛭素可以减轻凝血酶的这种作用。结论:凝血酶可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骨架,引起细胞收缩、变形,同时增加内皮细胞凋亡,破坏血脑屏障。水蛭素可以减轻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7.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是一种含锌的金属羧肽酶原。TAFI通过消除部分降解的纤维蛋白上的赖氨酸残基,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进一步溶解。这一机理表明TAFI在纤维蛋白溶解及血栓溶解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TAFI及其抑制物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辅助溶栓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凝血酶神经毒性作用的在体MRI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脑内注射凝血酶的安全性及其引起组织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大鼠尾状核注射 5 0 μL不抗凝的自体血 (脑出血组 )或等体积、分别含有凝血酶 1U(小剂量组 )、10U(大剂量组 )的生理盐水 ,通过 4 .7TeslaMRI设备在发病后 30min、2 4h、4 8h、72h动态观察T2 WI、T2 WI、DWI序列显示的病灶、血脑屏障破坏程度 ;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病灶对机体的影响 ;病理观察病灶周围脑组织对伊文思蓝的通透性和白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 2 4h时脑水肿范围 (指注射病灶和血肿周围水肿之和 )在大剂量组〔分别为T2 WI(5 4 .2± 5 .9)mm3 ;DWI(5 8.5± 5 .6 )mm3 )〕、脑出血组〔T2 WI(45 .9± 11.4 )mm3 ;DWI(47.3± 9.1)mm3 〕均明显大于小剂量组〔T2 WI(39.0± 7.7)mm3 、DWI(39.2± 7.0 )mm3 ,P均 <0 .0 0 1〕 ,前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大剂量组血脑屏障的破坏明显 ,血肿周围中性白细胞浸润出现最早。结论 凝血酶有较强的中性白细胞趋化作用 ,可引起血脑屏障的早期破坏 ,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后周围组织继发脑水肿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是脑出血最为重要的病理改变,也是导致临床脑出血病情恶化的关键因素。临床研究显示,脑出血引起死亡的高峰出现在症状发生后最初几天内,这可能与渐进性脑水肿形成有关。因此,针对脑出血后发生的脑水肿进行的临床救治是关系到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干预措施。深入研究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病理学机制及其发展进程,对于制定适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是一种含锌的金属羧肽酶原。TAFI通过消除部分降解的纤维蛋白上的赖氨酸残基,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进一步溶解。这一机理表明TAFI在纤维蛋白溶解及血栓溶解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TAFI及其抑制物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辅助溶栓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制剂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水肿的防治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银杏叶制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水肿的防治作用.方法:应用非开颅性大鼠SAH模型,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前及出血后1,6及24小时时脑组织含水率和电解质(Na+和K+)含量的变化,并观察银杏叶制剂和尼莫地平对其影响.结果:单纯SAH组术后6小时和24小时脑组织含水率(80.41%±0.76%和82.81%±0.55%)较术前含水率(77.60%±0.55%)增加;Na+含量术前(355.6±45.8)μmol/g,术后6小时和24小时分别增至(461.8±46.7)μmol/g与(684.4±48.0)μmol/g;K+含量于术后6小时和24小时[(530.3±29.3)μmol/g与(461.6±52.1)μmol/g]较术前[(586.9±24.6)μmol/g]减少(P均<0.01).在尼莫地平组和银杏叶制剂组,术后6小时时含水率(79.06%±0.68%与78.66%±0.61%)较单纯SAH组为低(P<0.05或P<0.01),24小时时含水率(80.60%±0.53%与79.51%±0.72%)亦低于单纯SAH组(P<0.05或P<0.01),而银杏叶制剂组又低于尼莫地平组(P<0.05);2组Na+含量在术后6小时[(408.8±22.1)μmol/g与(419.1±50.3)μmol/g]和24小时[(529.6±54.9)μmol/g与(507.4±31.2)μmol/g]均低于单纯SAH组(P<0.05或P<0.01);2组K+含量在术后24小时[(516.0±34.6)μmol/g与(501.5±20.5)μmol/g]均高于单纯SAH组(P均<0.05).结论:银杏叶制剂可有效防治大鼠SAH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在脂多糖致感染性脑水肿中的表达。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脂多糖(LPS)组、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分别向脂多糖组、生理盐水组大鼠颈内动脉注射LPS 150μg(0.15mL)、生理盐水0.15mL建立模型。建模后12h取大鼠脑组织采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甲酰胺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GB mRNA含量,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NGB蛋白表达。结果 12h后LPS组脑组织含水量82.14%±0.43%,伊文思蓝含量(10.70±0.36)μg,NGB mRNA及蛋白表达量(1.31±0.08)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以及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NGB mRNA以及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红蛋白在LPS致感染性脑水肿模型中明显升高,其可能为机体对感染性脑水肿的一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Fibrinogen γ' chain binds thrombin exosite I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ummary. A high-affinity thrombin-binding site in an alternately processed fibrinogen variant, the γA/γ' isoform, is characterized in this report. The binding site has been shown to be situated between γ' 414 and 427, and Tyr418 and 422 in this part of the γ' chain are known to be sulfated. A synthetic peptide corresponding to the γ' chain carboxyl terminus is shown to bind thrombin with a K d = 0.63 ± 0.16 µmol L−1 . Maximum binding of this peptide requires negative charges on Tyr418 and 422. Competitive binding studies with hirudin peptides, heparin and DNA aptamers specific for thrombin exosites I or II indicate thrombin binds to the γ' peptide via exosite II. Thus, thrombin binding to the γ' chain leaves exosite I and the active site accessible to substrates. This may explain why fibrin-bound thrombin can retain enzymatic activity, and why fibrin-bound thrombin is heparin-resista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对脑局灶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状态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丙泊酚处理组、咪达唑仑处理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h再灌注72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断头取脑行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测量以及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检测。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均能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降低AQP4的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具有与丙泊酚同等地减轻脑局灶缺血再灌注后水肿的作用,适合作为该类疾病状态下的镇静药。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测定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d、3d、7d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其中21例同时检测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hrombin antithrombin Ⅲ complex,TAT)。并与正常健康对照19名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TAT升高(P〈0.05),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TAT明显增高(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TT、PT、APTT无明显动态变化(P〉0.05),FIB含量入院后7d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普通凝血指标不能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高凝状态。TAT明显增高对进展性卒中早期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ischemicreperfusion,CIR)时脑水肿(brainedema,BE)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方法:健康雄性普通级Wister大鼠52只,体质量200~250g,单纯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组为缺血2h,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12,24,48,72h,5,7d组,假手术组又分为术后12,24,48,72h,5,7d组,每组4只。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水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12h时MCAO侧大脑半球脑水含量增加(80.12±0.31)%,48h~5d达到高峰(84.38±0.32)%,7d时仍处于较高水平(82.32±0.41)%。与正常侧(78.51±0.32)%、假手术组(78.45±0.33)%和正常组(78.53±0.35)%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时造成脑水肿。脑水肿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大鼠出血性脑水肿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 :探讨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通道蛋白 4(AQP4)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定量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 ,用干湿重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段脑含水量和 AQP4蛋白的表达。结果 :脑出血后 6h,脑含水量和血肿周围 AQP4蛋白表达增加 ;出血后 72 h达到高峰 ,出血 1周后仍高于正常 ;AQP4蛋白的表达和脑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r=0 .985 7,P<0 .0 1)。结论 :AQP4与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5只)、对照组(35只)、正常组(5只),均采用骨窗形成后硬膜外打击法造成鼠脑挫裂伤。正常组麻醉后,只行开颅手术,不作头颅打击,治疗组大鼠致伤后即刻腹腔内注射50 mg/kg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则注射50 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分别在伤后6、12、24、48、72、96、120 h断头取脑,观察各组各时点血肿周围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对照组各时点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而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对照组各时间点含水量与SOD活力呈明显负相关,与MD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实验组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12~96 h时间点MDA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含水量与SOD活力呈显著负相关,与MDA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甲基强的松龙使脑出血氧化损害明显减轻,激素可能是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感染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星形胶质细胞在感染性脑水肿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55只按照颈内动脉注射脂多糖(150 μg,0.15 mL)的方法 建立感染性脑水肿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乌司他丁处理组(U组,n=45);生理盐水对照组(S组,n=5);空白对照组(C组,n= 5).乌司他丁处理组又按照乌司他丁处理后6、12、24 h分为3个亚组(n=15).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情况;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 所有实验组大鼠HE染色可见脑组织弥漫性水肿;U组大鼠细胞含水量明显低于S组以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星形胶质细胞均出现凋亡,在实验24 h最为明显,U组与C组、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可见U组、C组和S组均出现GFAP阳性表达细胞;U组与C组、S组比较,GFAP表达增强.结论 乌司他丁在感染性脑水肿中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该作用与乌司他丁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异常活化以及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