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朋辈辅导员心理培训方式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效果及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职大学生80名进行团体心理培训,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的自我变化评估表进行前后测.结果 朋辈辅导员培训前后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因子盖异显著;躯体化、敌对因子差异极显著;内外向(E分)前后测差异极显著;神经质(N分)前后测差异显著;朋辈辅导员在自我认知、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结论 在高职院校开展朋辈辅导员心理培训有助于提高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朋辈心理咨询是对专业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心理咨询模式,对增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朋辈心理咨询与专业心理咨询的联系和差异的分析;论述了在学校开展朋辈咨询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5名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干预训练,采用羞怯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在SCL-90总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3个因子分上,训练后比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训练后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P<0.05)、交流恐惧量表、羞怯量表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训练后实验组在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P<0.01)、羞怯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训练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改善大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等因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羞怯等能够产生积极的改善作用;人际交往训练有助于改善被训练者的主观感受,对人际交往产生积极的期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某军区某团83名新兵进行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前后的测试研究,然后对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除了敌对因子外,SCL-90的其余各因子在进行辅导后均显著降低(t=28.807,28.911,17.297,5.225,3.913,8.098,6.433,0.389,9.747,5.686,9.457,13.478,P0.01);2除了客观支持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在辅导后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ESLI各因子显著降低,SSRS各因子显著增高(t=9.003,9.444,18.570,9.952,1.143,3.854,2.217,3.944,P0.05);结论:朋辈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作为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去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使其发挥更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在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上的作用以及对大学生人生意义感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成都大学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的班级中,随机抽取566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进行间隔16周的前后测评估,并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自编课程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前后测数据对比显示课程前后学生在人生意义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t=-5.635,P0.001);在人生意义追寻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755,P0.05)。在前测中专业满意度(F=10.667,P0.001)、家庭气氛(F=3.951,P0.01)、家庭教养方式(F=3.614,P0.01)显著影响人生意义体验。结论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对于大学生人生意义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 分析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总体情况以及咨询问题在不同样本大学生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将387例大学生心理咨询记录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占的比率最大,其次为人际关系、学习、恋爱等问题。咨询问题的类别存在性别、年级、文理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的差异。结论 大学生咨询问题的类别与其性别、年级、文理科、是否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的融洽程度等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深层级和发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临着一个教育模式构建。这种模式的构建是适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认误解这种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参与和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便为在校大学生心理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医学院校140名大学生,采用对照研究,75名作为实验组.另外65名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为期2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干预前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测查.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心理团体咨询辅以个体咨询为有心理症状的同学提供帮助 ,结果发现 ,团体咨询辅以个体咨询的方法对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自信心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查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善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品质的效果,为同类高校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将选修心理健康课程的116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级、相似专业的10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被试接受连续17周(1.5小时/周)的教学干预,对照组被试不接受任何处理。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心理品质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前测的各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后测SCL-90总分及除偏执外的其它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85~-1.99,P0.05),而好学、社会智力、勇敢、自控和感恩等心理品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50~4.79,P0.05);实验组后测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t=2.03~3.39,P0.05),而心理品质得分显著高于前测(t=-2.74~2.03,P0.05);对照组后测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和心理品质得分与前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能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能够减少心理困扰程度,还可以提高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1.
特区高职院校669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6697名特区高职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6697名高职大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特区高职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14%;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问题突出。人格特征总体良好,积极。结论通过对特区高职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有针对性地对高职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的人格,以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团体心理辅导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同时对2所高校各9名贫困生分别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比辅导前后两组团体成员自尊、抑郁、焦虑、孤独、羞怯量表的得分差异,并在辅导后进行自我主观评价、团体活动反馈和开放性团体效果的评估。结果两组团体成员辅导后各量表平均分均低于辅导前,除某高校团体成员羞怯量表前后测差异不显著外,其余量表前后测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所有成员都认为自己在理解别人、乐于交友、有责任感方面进步最大;团体内容有益有价值;学会了正确认识并应对贫困。结论针对性强、团体气氛好的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具有实效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13.
当事人中心团体咨询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研究以罗杰斯"当事人中心"理论、以非结构团体咨询的形式尝试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对公开招募的12名大学生进行11次团体咨询活动,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田蚋西自我概念量表及团体活动成员自我定评量表对成员实验前后进行评估.结果 ①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壹发现,大学生实验前后在强迫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忧郁因予、焦虑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因子上有差异;②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测查发现,大学生实验前后在自我认同、自我满意、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等5个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③通过自编的<团体活动自我评定量表>调查发现,团体成员都认为自己比在参加团体前变得更关怀他人、愿意帮助他人,更信赖白己、信赖他人,更了解自己和他人.结论 ①当事人中心团体咨询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尤其在人际交往和焦虑方面有效果显著.②当事人中心团体咨询能改变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基本态度和某些行为,但对比较深层次的人格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4.
团体咨询改善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初中时期良好的同伴关系 ,对于以后适应成人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而不良的同伴关系不仅增加辍学、犯罪的可能性[1] ,而且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也有消极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 ] 。本研究使用团体咨询的训练方法针对大、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人际关系训练 ,以改善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1 研究对象1.1 对象在昆明市三所大学张贴广告招募被试 ,经面谈和SAD量表筛选 (SAD得分介于 12~ 2 0分 ) ,抽取32名大学生 ,其中实验组 16人 (男 10人 ,女 6人 ) ,对照组 16人 (男 9人 ,女 7人 )。昆明市第三十中初二年…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7,自引:5,他引:82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I-90)”,对1006名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大学生的自我要领与心理健康呈较高的正相关(r=0.601),其中自总分与忧郁、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强迫因子有较高负相关。这一结果与自我要领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并证明了加强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非典”流行期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方法 采用 SCL-90 ,SAS和 SDS对 1 0 4名大学生在非典流行期间被隔离时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 ,并与非典流行 3个月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自身前后比较。结果 大学生在非典期间 SCL-90躯体化、偏执、焦虑、抑郁、恐怖、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高于非典流行后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1 ) ;焦虑和抑郁情绪在非典流行被隔离时非常明显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1 )。结论 大学生在“非典”流行期间被隔离时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和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前瞻性研究,评价综合心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三所大学2001级人学新生1231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选用生活质量量表、自尊量表、个人评价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作为测评工具。在新生入学一年前后进行心理测试,对实验组进行一年的心理干预。结果:随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在生理、社会关系等四领域显著降低、自信分值明显降低;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水平都有积极的改变。结论:采用的综合心理干预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增强自信水平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   总被引:241,自引:7,他引:241  
目的:研究分析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分层抽样在北京市选取23所高校,测评了有效样本5220个,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被试中至少有一个SCL0-90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学生占16.51%,男、女及不同年级学生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这一比例来自农村的学生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总体上,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水平差于全国常模,但优于国内其他地区大学;女生、二年级学生以及来自县镇和农村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相对较为突出。结论: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