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在解剖中发现1例营养肝的动脉变异,报道如下。女尸,身高152cm,50 ̄60岁。该例来源于肝总动脉的肝固有动脉(直径0.55cm)管径比正常小(正常管径0.583cm±0.166cm)[1],并出现了起始于肠系膜上动脉的较粗的支配肝右叶的变异肝动脉,在此暂且将它称为副肝右动脉(见附图)。附图来自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副肝左动脉示意图肝固有动脉在行程过程中先后发出胃右动脉(直径0.25cm)和另外3个分支右支(直径0.20cm)、中支(直径0.25cm)、左支(直径0.40cm),经肝门左侧份入肝。其中左支还发出食管支。肠系膜上动脉于腹腔干下方0.50cm处起自的腹主动脉前壁,副肝…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标本制作过程中发现双源性肝固有动脉分支伴胆囊动脉起点异常的情况,鉴于肝固有动脉、胆囊动脉与临床关系密切,而双源性肝固有动脉分支伴胆囊动脉起点异常的资料不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胆囊动脉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解剖观察了163具(男97、女66)小儿胆囊动脉的支数、起源、起始位置、进入胆囊的部位及分支、分布,主要结果为:1,单支胆囊动脉113例,双支胆囊动脉48例及三支胆囊动脉2例,出现率依次为69.33±3.61%、29.45±3.57%及1.03±0.97%。2、189支胆囊动脉起源于肝右动脉,出现率为87.91±2.22%。3、146支胆囊动脉起始点位于胆囊三角内,出现率为67.91±3.18%。4、160支胆囊动脉经胆囊颈左侧入胆囊,出现率为74.42±2.98%。5、5例双胆囊动脉的深支起源于肝实质内的肝前段动脉,出现率为2.33±1.03%。 相似文献
4.
5.
6.
作者在解剖一具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双肝右动脉、双胆囊动脉且肝圆韧带变异,现报告如下:肝固有动脉发出肝右动脉,距肝右动脉起始端1.3 cm处,发出1支胆囊动脉,管径0.22 cm,该动脉在胆囊三角内走行1.2 cm后,发出前、后2条分支,前支长3.5 cm,管径0.13 cm,分布于胆囊前壁;后支长2.6 cm,管径0.11 cm,分布于胆囊后壁.在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端1.6 cm处,发出 1条副肝有动脉,长5.2 cm,管径0.32 cm,该动脉先水平走行,后转向后上,在胆囊管与肝总管交汇处的后方注入肝实质(图1). 相似文献
7.
报告先天性胆囊双动脉异常,胆囊切除手术后出血3例。原因为解剖变异,手术中常规处理胆囊三角,胆囊床电凝止血,未发现另一支胆囊动脉,引起术后出血,继发失血性休克。确诊后二次手术,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在解剖一具成年女尸时.见到肝和胆囊的动脉为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双重血供,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由于该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梗阻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病症,此病国内文献报告较少,Colcocr氏等在5年期间的38000次上消化道X线钡警造影检查中发现率亦仅为0.013%[1]。本文就我院1990年至1994年收治本病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20岁~30岁2例,30岁~40岁2例,46岁1例;病程最短6天、最长达20”年;2例急性起病,3例表现为慢性过程;病程中4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腺癌和呕吐大量酸食物,且吐出物中含有胆汁,1例无呕吐表现,但长期以来,只能吃流汁饮食;体征:5例… 相似文献
10.
11.
12.
胆囊内瘘并非少见疾病,近年来由于检查手段先进,治疗技术提高,呈现减少趋势。近2年来,我院共收住胆囊内瘘病人3例,1例为胆囊肝总管瘘,1例为胆囊胃瘘,1例为胆囊十二指肠瘘,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例1:女,49岁,以“右上腹痛8年加重伴黄疸2个月”主诉入院。B超示:急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通过对胰腺头部各血管的解剖,熟悉和掌握这些血管的来源、走行及相互之间的配布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解剖20具成人尸体标本,对胰腺头部各血管进行解剖观测,并使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1)胰头前、后动脉弓及其构成血管的出现率非常恒定,此二弓向十二指肠发出多条分支,成为胰头及十二指肠血供的主要来源。(2)十二指肠乳头动脉:为后动脉弓发出的一条二级分支。(3)钩突动脉:为胰背动脉右支的1条下降支,在胰头内与前、后动脉弓的分支形成吻合。(4)胰后段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的长度明显长于胰颈的宽度。结论掌握胰腺头部血管的配布关系,正确判断胰腺的切除范围,是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探讨肝动脉缓冲效应产生机制。方法 2 0只猪麻醉后 ,肝门静脉 (PV)和肝动脉放置超声时差血流表后 ,对实验组 1 2只猪先行缩窄PV直接减少PV血流再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减少PV血流 ,对照组 8只猪同期测定肝动脉和PV血流。结果 直接缩窄PV组的PV血流由 (81 1 .30± 2 1 2 .4 4 )ml min下降为 (2 2 8.4 6± 87.32 )ml min(P <0 .0 1 ) ,肝动脉血流由 (1 31 .89± 4 8.5 2 )ml min增加为 (2 4 7.4 8± 5 2 .89)ml min(P <0 .0 5 )。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减少PV血流 ,由 (81 0 .5 7± 2 1 8.4 7)ml min下降为(2 1 3.74± 6 3.2 9)ml min(P <0 .0 5 )。肝动脉血流由 (1 4 3.6 1± 6 4 .6 3)ml min增加为 (2 5 7.4 3± 75 .38)ml min(P <0 .0 5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基础期PV血流和肝动脉血流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对照组在基础期和实验期的PV血流和肝动脉血流均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无论通过直接缩窄PV还是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降低PV血流 5 0 %以上 ,肝动脉缓冲效应都存在 相似文献
19.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5例治疗报告尹光平(溧水县人民医院外科,溧水211200)张峰王学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南京210029)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保守治疗;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