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尿是放疗和(或)环磷酰胺化疗后的常见并发症。许多病人应用盆腔放疗或化疗(如妇科恶性肿瘤应用的环磷酰胺)后常出现严重血尿。此并发症在放疗或化疗结束后可持续许多年,而与有无残留病变无关。本文报道的一种简易连续膀胱冲洗法可治疗这种并发症。方法先行膀胱镜检,清除膀胱内血块,然后安置连续冲洗系统。首先将8号饲管插入膀胱,再插入F18-22Foley导管。用5ml水充盈导管气囊,饲管尖端置入膀胱深部,导管尖端则位于膀胱颈部。从饲管连续灌注生理盐水,再经导管流出。冲洗速度按出血速度调节,即按流出液体的颜色决定。流出液体转清时,即停止冲洗,导管于第二天拔出。讨论对于既往有放疗和(或)环磷酰胺化疗病史的血尿病人,应作全面分析。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  相似文献   

2.
本文统计了11例患软组织肉瘤妇女的卵巢功能,她们在术后接受了阿霉素、环磷酰胺和大剂量氨甲喋呤化疗、及伴有或不伴有放疗的辅助治疗。在辅助治疗前,卵巢功能均正常。其中5例(16~33岁)接受了阿霉素、环磷酰胺和大剂量氨甲喋呤化疗,或并用远离卵巢部位(胸壁、股部、小腿)的放疗。在治疗期间有轻度月经不规则或暂时性闭经;治疗后即复原。促  相似文献   

3.
用丝裂霉素治疗膀胱移行细胞转移癌(皆经手术治疗,大部份经放疗和(或)化疗后之晚期患者)21例。化疗前须具有白血细胞在4,000/立方毫米以上、血小板10万/立方毫米以上、骨髓穿刺造血功能正常及血尿氮25毫克%以下等条件。二例在首次注药后即死去(非药物毒性致死);余19例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35~85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彩超探头暂时压闭颈静脉,减少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的方法。方法将148例行彩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方法,即当导管尖端到达肩部后协助患者将下颌靠近穿刺侧肩部,预防导管误入颈静脉;观察组当导管尖端到达锁骨下静脉中段时,由助手应用彩超探头压闭颈静脉法,防止导管误入颈静脉。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彩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时,应用彩超探头压闭颈静脉可有效减少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提高置管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一、膀胱癌总的趋势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Edsmyr Folke(瑞典)及 KiichiSuzuki(日本)等均指出近十年来应用手术 放疗,或手术 化疗比以往单用手术治疗效果优越。(一)手术对Ⅰ~Ⅲ期的膀胱癌最好的方法是膀胱区段切除(全切除效果反而不好),术后再加用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膀胱肉瘤样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4例膀胱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62~81岁,均有肉眼血尿或伴膀胱刺激症.肿瘤主要由移行上皮癌细胞和恶性间叶细胞(梭形或多形性细胞)组成,之间可见移行过渡.CK(+)、EMA(+)、Vim(+).结果 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加化疗,1例行膀胱全切加化疗及放疗.2例于1年内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另2例至今分别无瘤存活13个月和20个月.结论膀胱肉瘤样癌是一种高度恶性、预后差的肿瘤.确诊需依赖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查,早期诊断和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或根治性切除,配合放疗和(或)化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原发小细胞膀胱癌5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5例小细胞膀胱癌治疗结果,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小细胞膀胱癌临床特点,手术、化疗和放疗在小细胞膀胱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我院从1979~1999年收治5例小细胞膀胱癌患者,其中T1N0M01例,接受双髂内动脉导管化疗;T2N0M01例,行膀胱切除术加术后放疗;T3N0M01例,仅行膀胱切除术;T4N0M02例,1例经放疗、动脉导管化疗后行探查术,另1例术前放疗后膀胱切除术加术后全身化疗。结果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静脉导管化疗致后组颅神经受损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36岁,左乳腺癌术后。术前分期T1NOMO Ⅰ期,术后病理示淋巴结转移14/14。于2000年12月28日入院,2001年1月2日经右上肢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插入长度42cm。随后行泰素 铂尔定化疗,每4周1次,共化疗5次。患者置管侧肢体及颈部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按计划继续行CEF(环磷酰胺 表阿霉素 5.氟脲嘧啶)化疗。于5月9日首次输注表阿霉素过程中,患者出现右侧由颞颌关节至头颅的放射性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以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科125例应用PICC进行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导管留置并发症相关护理问题.结果 导管留置并发症居前3位的是:静脉炎(4.0%)、导管相关性感染(2.4%)和导管滑脱(1.6%).结论 PICC置管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多种优点,通过合理护理及预防,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李刚  何三虎  白岫峰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1):1365-1366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逆行插管灌注化疗影响插管成功率、导管保留时间的因素及保留导管失败的原因。方法:对143例上颌骨区恶性肿瘤行颞浅动脉逆行插管化疗其中32例,采用了双侧颞浅动脉逆行插管,累计插管175侧。结果:插管成功率100%。在143例中,74例(其中双侧17例)仅行一周期化疗即拔除导管,51例随后行手术治疗,23例放弃治疗。其余69例(其中双侧15例)坚持动脉灌注化疗直至动脉导管不能再使用。在69例中,导管保留最短31天,最长78天,平均49天。共11例患者完成了第3周期动脉灌注化疗。导管保留失败的主要原因是:①输注液体沿导管与血管壁之间外渗至组织间或切口外;②输注阻力增加,液体无法输入;③导管前端阻力增加,推注液体时导管部分或全部脱出;④导管封闭不严或导管内回血未及时处理,导致导管内血栓形成。结论:切口选择、血管迂曲、血管分支、血管痉挛是影响插管成功率的重要因素。100u/ml浓度的肝素盐水,每6小时1次冲管,及时处理导管内回血、活血化淤药物及激素的应用是延长导管保留时间的重要因素。化疗药物化学性刺激引起血管闭锁是保留导管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联合化疗时 ,一个方案需多种化疗药物组成 ,一般用药原则是 ,先用普通液体滴注 ,确保液体畅通无外渗后 ,再推入或滴注化疗药物 ,滴完后再输入普通液体以冲洗粘附在血管壁上的化疗药物 ,两种化疗药物之间需用普通液体冲 ,以防引起不良反应。这样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 ,还增加了不必要的污染机会。为此 ,我们从 1999年使用了双头输液器 ,应用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1 产品、构造潍坊第二医疗器械厂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 (双插头 ) ,就是在茂菲氏滴管上端连出两根瓶塞插头 ,每根插头管上分别有一个调节夹 ,其余部分同一次性输液器2 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膜后肿瘤术后发生尿瘘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尿瘘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4-2014-0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膜后肿瘤手术的530例患者,术后随访2~6个月,期间发生尿瘘29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进而总结预防和处理尿瘘并发症的经验。结果530例患者中有29例发生尿瘘,其中输尿管瘘25例,膀胱瘘4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生尿瘘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中术区放疗史是最大的危险因素(OR=80.973),其次是肿瘤最大直径(OR=58.258);术前血白蛋白水平(OR=0.021)是最大的保护因素,其次是输尿管支架置入术(OR=0.054)。25例输尿管瘘患者均先行超声引导下肾盂造瘘术,充分转流尿液。有5例经肾盂造瘘引流术后自愈,2例引流随访期间肿瘤复发死亡,8例输尿管瘘再行经皮下隧道肾盂膀胱导管引流术后治愈,其余10例输尿管瘘患者接受再次开腹部手术治疗后愈合。4例膀胱瘘患者行留置尿管及膀胱冲洗治疗,其中3例自行愈合,1例再行膀胱造瘘术后自行愈合。结论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因术区放疗史、肿瘤较大、术前血白蛋白水平低和未放置输尿管支架者,易发生尿瘘;发生尿瘘患者经肾盂造瘘、膀胱造瘘、留置尿管以及皮下隧道肾盂膀胱导管引流术和开腹手术,均可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植入式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port access,IVPA)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比较,为临床置管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在西安某三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25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家庭经济情况、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分为PICC组(470例)和IVPA组(355例).比较2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置管舒适度及置管的费用等.结果:PICC与用IVPA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带管期间的置管舒适度及置管费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肿瘤化疗者,推荐使用IVPA法,此方式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护士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提高患者的置管舒适度,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4.
作者应用皮下植入导管法对4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长期化疗,评价其使用经验。材料与方法:皮下植入注射器是用不锈钢的注射口,顶端硅膜,其口与硅导管相连,用不锈钢滑动环保证紧密连接,导管通过静脉切开术导入。荧光屏监视下将硅导管尖端插入上腔静脉右心房平面。通过颈外静脉导入者36例,有颈内静脉导入者11例,锁骨下静脉导入者1例。注射器放在胸壁不同切口皮下囊腔中。导管经皮下隧道与注射口连接。结果表明,此皮下导管法平均工作时间187天(范围0~867天)。其中,28例因肿瘤本身导致死亡者平均工作129人,20例至观察结束时仍在正常运转,平均时间为336天。此法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后来7例出现并发症迫使取  相似文献   

15.
<正>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PICC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导管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而在肿瘤科化疗中广泛应用[1],避免了化疗药物引起的局部疼痛与局部组织坏死,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是中心静脉导管中唯一可由护士完成的穿刺操作[2]。尽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318例肿瘤患者,记录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 318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发生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9.5%,其中置管相关并发症主要以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置管方式、血栓史、导管管腔数及导管留置时间对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免疫功能低下、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方式为影响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免疫功能低下、高龄、导管置管时间长及盲穿是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丛明华  程国威  李淑娈 《中国肿瘤》2014,23(12):1028-1033
摘 要:[目的] 探讨管饲营养支持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作用。 [方法]食管癌拟行放化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管饲营养支持组(TF组)20例,口服营养素补充组(ONS组)20例,观察放疗结束时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按治疗计划完成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TF组患者放疗结束时各项营养及血液指标均优于ONS组(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ONS组(25% vs 60%,P<0.05)。TF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ONS组4例因严重并发症中断或延迟治疗(P<0.05),TF组住院时间平均缩短3.3d(P<0.05),住院费用减少11100元/人次(P<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放疗患者,管饲营养支持更能够使患者达到喂养目标,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耐受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西德二城市408例可评价的复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放化疗结合同步治疗的临床经验。汉诺威市复发或转移性360例,纽伦堡市局部区域性复发48例。化疗应用CMF(V)(P)方案(环磷酰胺、氯甲喋呤、氟脲嘧啶、长春新碱、强的松)2周,重复使用多个周期(直到6周期)。在每个化疗周期中,对各肿瘤部位同时加放疗4~6次,分次剂量为2~3Gy。在各个化疗周期间隙及化疗最后2~3周内严格不用放疗。肿瘤放疗剂量为每个化疗周期10  相似文献   

19.
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放疗和化疗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放疗和 (或 )化疗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 5 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比较单纯支架置入术组与支架置入术后放疗和 (或 )化疗组的总生存期、生活质量 (KP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单纯支架置入术组与支架置入术后放疗和(或 )化疗组相比 ,治疗后的吞咽功能分级、KP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 9/ 2 7和 1/ 2 6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7) ,两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 (2 4 5± 4 1)d和 (2 6 2± 4 3)d ,差异无显著性 (P =0 .813)。结论 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续行的放疗和 (或 )化疗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 ,未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肿瘤学中以转移性乳腺癌化疗的有效率为最高,但完全缓解率和生存的时间并没有明显增加。为此,作者探索乳腺癌术后化疗及转移病变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疗效.在单个化疗药物中,环磷酰胺(CTX)和氟脲嘧啶(5-Fu)是抗乳腺癌最有效的药物。1978年以来,对30例以前没有接受过化疗,或转移部位没接受过放疗的转移性乳腺癌病人,应用高剂量CTX 和5-Fu 联合治疗。女性29例,其中绝经后15例,男性一例。平均年龄54岁(35~78岁)。22例局部切除和/或放疗后转移,平均缓解期为34个月(12~49个月),其余8例同时有原发肿瘤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