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兰 《医学动物防制》2011,(6):505-506,509
目的分析2006-2010年江夏区金口街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策略。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螺,用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采取翻耕种植、药物灭螺,或采取土埋结合药物灭螺。血清学方法结合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对居民、家畜进行查病,阳性人、畜用吡喹酮治疗。结果 5年共查螺面积16 933hm2,查出有螺面积92.7hm2,除2006年发现阳性螺外,其他年份均未发现阳性螺,有螺框出现率均<0.1%、活螺平均密度均<0.15个/框,累计查病17 939人,查出血清学阳性者1 473人,累计粪检阳性90人,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均低于1%,活螺平均密度和居民感染率均呈波动状态,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与活螺平均密度的相关系数r=0.62,有中度正相关;共检查耕牛2 529头,未查出病牛。结论江夏区金口街血吸虫病疫情轻,相对稳定,但残有钉螺面积和少量感染者,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和监测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金湖县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为指导消除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金湖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以来的疫情资料、自评资料和工作资料进行审核。随机抽取3个镇各1个村进行现场评估。采用血清学方法(DDIA),每村人群查病不少于1 000人,阳性者采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1粪3检)检查。 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1粪3检)每村查畜100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抽样村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进行钉螺调查,每村查螺框数不少于2 000框。对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监测队伍、疫情报告、实验室检测能力以及疫情处置能力等进行评估。结果金湖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1998—2016年,累计DDIA检查73 555人次,阳性814人次,阳性率1.11%;粪检11 394人次,发现血吸虫病人1例,阳性率0.01%。家畜查病2 150头,未发现病畜。累计查螺36 287.60 hm2,发现钉螺面积70.87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28.18 hm2。解剖钉螺8 560只,未发现阳性。现场评估DDIA检测3 016人,阳性率2.82%。病原学检查85人,未发现血吸虫病人。家畜查病290头,未发现病畜。查螺面积34.71 hm2,未发现钉螺。专业人员螺类鉴别、钉螺解剖、血清学实验和病原学实验等4项技能测试合格率均为100%,临床医生理论知识考试正确率为97.78%。资料评估得分为92.5分。结论金湖县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未发现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达到了我国消除血吸虫病标准,今后应完善监测工作体系,加强螺情、病情监测,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市(辖区内花都、增城)阻断传播血吸虫病后的疫情监测动态.方法 建立阻断血吸虫病后的监测系统,包括对钉螺、传染源、低年龄组人群及外来人员同时进行监测.结果 1991~2000年共查螺3 052亩,只查到杂螺,均未发现活钉螺.皮试低年龄组人群和外来人员4 412人,阳性154人,平均阳性率为3.49%,阳性者均采用粪检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复查均未发现血吸虫卵阳性病人.解剖野鼠1 278只作直肠压片检查,均未发现血吸虫卵阳性鼠.结论 广州市血吸虫病阻断传播后防治成果是巩固的,但随着近几年湖区几省血吸虫病呈上升趋势,且局部出现暴发流行,因此必须加强监测力度严防外来传染原及钉螺的传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喀斯特地形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监测措施,以利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方法采取螺情监测,及时处理残存的螺点,阻断传播途径,继续对疫区人群及动物宿主查病和对流动人口开展监测。结果1989~2008年20年中每年坚持查螺,其中巩固监测阶段1989—2000年累计在疫区查螺面积10259772m^2,发现残存螺点面积4300m^2,疫区小学生皮试阳性率0.57%,居民粪检795人全部阴性,动物鼠、犬、牛查病全部阴性;非疫区查螺面积13740434m^2,采发现钉螺,学生皮试阳性率为零,居民粪检无阳性。净化阶段2001-2008年,疫区累计查螺面积4066843m^2,居民血清抗体检测1959人,抗体阳性率0.25%,抗体阳性者粪检结果阴性,对鼠、犬、牛调查无阳性;非疫区居民抗体检测1230人,阳性率为0.16%,阳性者粪检结果均为阴性;外来流动人口血学检查334人,阳性率2.1%,对抗体阳性者粪检未发现血吸虫虫卵。结论喀斯特地形血吸虫流行区由于地形复杂,容易残留钉螺,坚持反复查螺查病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绵阳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的疫情,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绵阳市2016—2019年血吸虫病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全市有6个县市区、56个乡镇、359个村曾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有螺面积2 102.58 hm2、血吸虫病人96 078例、病牛28 701头,全市于201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2016—2019年累计开展人群血检678 776人次,阳性11 919人次,各年度血检阳性率1.01%~2.29%;粪检11 919人次,无阳性发现。4年间全市无急血和新发晚血报告,现存晚血病人49例。累计血检耕牛25 068头次,阳性278头次,年度阳性率0.22%~2.23%;粪检825头次,无阳性发现。2016—2019年,共计查螺16 469.2 hm2,查出钉螺面积105.14~146.98 hm2,未查见感染性钉螺。至2019年末,全市尚有437.76 hm2钉螺面积,分布于6个县市区、52个乡镇、240个村。结论 绵阳市血吸虫病疫情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存在疫情回升的风险。今后应继续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加强监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山丘型喀斯特地貌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有效防控措施,以利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方法分步实施控制措施:①消除传染源期(1983-1988年)重点采取查找病人病牛和查灭钉螺,有效阻断血吸虫病传播。②监测巩固期(1989-2000年)在前期措施基础上,增加居民血清学监测,强化有螺点的处理。③净化期(2001-2009年)对原疫区和毗邻的非疫区查螺由常规方案的有阳性钉螺的地区每年查螺1~2次、连续5年无发现钉螺的地方每3年查螺1次改为即使没有发现钉螺都坚持每年查螺1次以上,通过增加查螺次数加大钉螺发现率;查螺框距由常规的一般环境10~20m一框改为5~10m一框,复杂环境框距由常规的5~10m改为3m,缩短查螺框距保证查螺质量;一旦发现钉螺,把常规药物灭螺连续3年改为连续灭螺5年。结果在1983-2009年26年中根据不同的防治阶段特点,每年坚持查螺查病。其中消除传染源期(1983-1988年)总计查螺面积13684583m2(其中疫区5048541m2,非疫区查螺面积8636042m2),确定有螺面积425773m2,累计查出血吸虫感染551人,耕牛感染415头,野鼠阳性率6.71%,家犬阳性率11.76%,灭螺面积累计为2846877m2。巩固监测期(1989-2000年)疫区累计查螺面积10259772m2,其中1989年发现残存螺点60m2,钉螺平均密度14.3只/市尺2,经解剖无阳性;2000年发现残存螺点面积4240m2,钉螺密度4~5只/市尺2,解剖无阳性。对发现的2个残存螺点累计灭螺8次,对学生进行皮试阳性率0.57%,居民粪检795人全部阴性,动物查病全部阴性。非疫区查螺面积13740434m2,未发现钉螺。学生皮试阳性率为0%,居民粪检无阳性。净化期(2001-2009年)对疫区和非疫区反复查螺12次,其中疫区累计查螺面积4492616m2,未发现钉螺,非疫区累计查螺面积6508223m2,未发现钉螺,疫区居民血检2179人,抗体阳性率0.32%,阳性者粪检全部为阴性,对鼠、犬、牛调查无阳性,对非疫区居民血检1312人,阳性率0.23%,对阳性者粪检全部阴性,对流动人口血检407人,抗体阳性率1.72%,对抗体阳性者粪检未发现血吸虫卵。结论喀斯特地貌血吸虫病流行区由于地形环境复杂,容易残留钉螺,坚持反复查螺查病是巩固血防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苏州市吴中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和完善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对吴中区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监测,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吴中区各乡镇常住居民和流动人群,开展血清学间接血凝试验法(IHA)检测,血检阳性者进一步粪检(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或改良加藤氏法),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粪检。对2004-2019年查治病、查灭螺等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疫情预测。结果 2004-2019年共检测185 815人次,未发现血吸虫病例。其中,2011-2019年血清学共检查本地人群52 087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301%(157/52 087);流动人群20 479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542%(111/20 479);2004-2019年间人群血检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69,P<0.001);粪检3 519人次,均阴性。共查螺3 700.870 hm2,有螺面积25.790 hm2,总体有上升趋势,以山区环境为主,主要分布在光福、东山、金庭等乡镇。共查螺55 371...  相似文献   

8.
英德市1995~2004年血吸虫病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英德市消灭血吸虫病后的疫情动态.方法 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 1995~2004年共查钉螺地面积894 248m2,均未发现活钉螺.复查历史病人756人次;检查外来人口883人,阳性者9人(1.02%),调查7~14岁人群25 518人,皮试阳性者34人(0.13%);阳性者均粪检复查未发现血吸虫病人.检查耕牛3 408头次,未发现血吸虫虫卵阳性的牛只.结论 英德市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但仍须加强监测,特别是输入性传染源及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情况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疫情动态,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治措施。方法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1996-2006年共查螺7120.29万平方米,未发现活的钉螺。复查历史病人14893人,复治2747人,复治率为18.44%(2747/14893);外来人口调查:皮试检查2353人,阳性率为2.42%(57/2353),血清学检查7749人,阳性率为0.70%(54/7749);低年龄组人群调查:皮试检查9073人,阳性率为3.84%(348/9073),血清学检查11498人,阳性率为5.00%(575/11498),阳性者经粪检复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者。解剖野鼠1753只,检查耕牛18266头,均未发现血吸虫虫卵阳性。通过被动监测,2004年,2005和2006年分别报告输入性病例46例、8例和36例,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占94.44%(82/90);年龄以15~55岁人群为主,占78.89%(71/90);职业以工人为主,占30.00%(27/90);其中急性感染病例2004年和2005年分别有1例和3例。结论目前广东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但必须加强监测,重点是输入性传染源及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996-2005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5米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查螺,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以土埋为主结合药物的方法灭螺;血清学方法结合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对居民、流动人群及家畜进行查病,血清学阳性人(畜)用吡喹酮治疗。建立血吸虫病防治年报表,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结果10年全省累计查出有螺乡891个,有螺村2903个,螺点13273个,有螺面积711.18hm^2,灭螺面积662.24hm^2;累计解剖钉螺62.34万只,未查获阳性钉螺;累计血清学查病179.16万人,查出阳性者4.99万人,阳性率为2.78%。粪检3.52万人,未查出内源性血吸虫病人,但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人85例。耕牛查病6.70万头,均为阴性。结论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流行条件仍然存在。今后要坚持查灭钉螺和防控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当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勤保障、公众教育和人员培训能力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取4个省(市)作为调查样本,采用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编制的<省/地级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66份,问卷回收率为90.91%.80%的地市(州)有专门机构负责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和调配工作,65%的地市(州)制定了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和标准,35%的地市(州)制定了应急物资储备点的标准,25%的地市(州)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物资定期检测、维护和更新管理办法,45%的地市(州)制定了日常工作财政预算,27%的地市(州)建立了应急资金的储备标准,28%的地市(州)制定了应急储备资金紧急调用程序,4省(市)后勤保障子问卷平均标准得分为43.33,总体均数的95%置信区间为(35.65~51.01).25%的地市(州)在近2年中开展培训需求调查,53%的地市(州)制定了应急人员培训规划,20%的地市(州)制定了应急人员培训效果评价办法,80%的地市(州)指定了专门机构负责公众教育工作,23%的地市(州)制定了公众教育管理办法.4省(市)公众教育和人员培训子问卷标准得分均数为47.43,总体均数的95%置信区间为(40.69~54.17).结论:当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勤保障、公众教育和人员培训能力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各级政府应迅速采取措施加强这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直接压印快速采样法在院内感染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本院空气、医护人员手部、物体表面、器械、经高压消毒的物品等240份表面细菌数量进行检测,观察组采用直接压印快速采样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生理盐水棉拭子涂擦法,对两组的检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细菌数量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生理盐水棉拭子涂擦法相比,直接压印快速采样法在院内感染环境的检测采样中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减少众多中间环节所导致的检测结果误差缩短采样到达培养箱中的时间,方便快捷、易操作、经济节约,值得在同级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sAg阳性者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发病情况和二级预防作用,为促进HBV感染者进行肝癌早诊早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分层抽样方法对广西隆安县12个乡镇30—55岁农村居民抽样,采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HBsAg及HBsAg阳性者甲胎蛋白(AFP),选取3007名HBsAg阳性、AFP阴性者进入研究队列,每半年对研究对象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谷丙转氨酶(ALT)、AFP检测和肝脏B超检查及肝癌随访,连续三年。结果共随访8826.0人年,肝癌平均发病率为691.14/10万人年,男性高于女性并且随年龄增大而升高。AFP平均阳性率为2.18%,ALT平均异常率为22.80%,其中ALT〉100U占20.95%。B超平均异常率为34.67%,以肝内光点增粗为主,占异常人次的35.78%。AFP阳性率及B超异常率随ALT水平升高而增加。AFP和,或B超体检初步诊断肝癌的符合率为88.46%。结论肝癌高危人群HBsAg阳性者,特别是ALT、B超异常且AFP阳性者,加强肝癌的预防及早诊早治,对防治肝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条件采样法的客观门限。方法:用偏倚缩减法计算湍流信号自相关函数。根据自相关函数的第二峰值对应的延迟时间与湍流的平均狼发周期的实验结果确定MU-LEV-EL、VITA法的门限。结果:用偏倚缩减法确定的平均猝发周期比用其它三种方法最接近实际测量到的湍流平均猝发周期,据此,用统计的方法确定出的条件采样门限值更客观、更准确。结论:用偏倚缩减法确定出条件采样MU-LEVEL法、VITA法的门限值较其它三种方法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5.
张鸿 《西部医学》2011,23(8):1592-1593
目的探讨三种桡动脉穿刺方法在儿科采血中的成功率。方法将403例0~3岁患儿按病情轻重分为3组,十字法组136例,目测法组138例,传统法组128例,分别用3种不同桡动脉穿刺采血并回顾资料分析。结果三种方法比较,目测法穿刺成功率较高。结论目测法定位迅速、准确,缩短采血时间,减轻疼痛,成功率高,提高了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新庄村血吸虫病流行现状进行调查,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对6-60岁人群进行查病;用环境抽样结合机械抽样对水稻种植区内的各种环境开展螺情调查。结果:居民感染率高达32.57%,活螺平均密度、钉螺自然感染率,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1.428只/0.11m^2、2.65%、0.038只/0.11m^2,结论:当地血吸虫病流行还较为严重,除积极开展化疗法外,必须进行灭螺,否  相似文献   

17.
张禹念  熊勇  翟惠敏 《重庆医学》2017,(34):4814-4817
目的 调查广东省三甲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健康工作环境现状.方法 便利抽样法抽取广东省14家三甲综合医院,对医院急诊科护士整群抽样,使用中文版磁性要素量表(EOMⅡ)调查急诊科共382名护士对健康工作环境的评价,采用十点单项目标尺测量急诊护士的自评工作满意度和自评护理质量.结果 研究中的急诊科护士的健康工作环境得分高于国内ICU、国外磁性医院及非磁性医院,但自评工作满意度和自评护理质量评价明显低于国外磁性与非磁性医院.不同班次的急诊护士对健康工作环境的评价存在差异;护士的自评工作满意度和自评护理质量影响健康工作环境的得分.结论 广东省三甲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健康工作环境得分较高,但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混合样本方法减小检测精度带来的误差,提高对低总体率估计的精度。方法通过公式推导说明对给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其适宜检测的理想总体率值;在给定总体率、灵敏度和特异度下,利用计算机模拟和计算不同混合样本大小下对率估计的平均相对误差。结果当实际总体率小于理想值时,通过样本混合可以调整率值,从而减小检测精度带来的误差。结论在低总体率下,针对给定的灵敏度、特异度,混合样本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率的估计精度,且减少检测的次数。  相似文献   

19.
圆形K空间采样技术及其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磁共振成像是现代最先进的成像技术之一 ,其主要特点是成像方法的多样性和易控性[1] ,近年来 ,人们在提高磁共振成像的扫描速度方面作了许多努力 ,主要包括采用快速扫描序列及快速数据采集方法 ,我们对K空间中二维圆形采样技术的成像原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分析讨论 .1 K空间概念 K空间早在 1980年发明MRSpin warp技术时就引入MR成像中 ,1983年D .B .Twieg首次对它进行了详细讨论 .正确理解K空间概念 ,有助于掌握不同MR成像技术[2 ] .磁共振成像与傅里叶变换密切相关 ,把采集到的MR信号 (称为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准确反映他克莫司(FK506)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的监测方法.方法 16例肾移植受者先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甲泼尼龙诱导治疗3 d,术后第3天首剂口服0.075 mg/kg FK506后,以ELISA法测定服药后各时间点血药浓度,采用3p87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将测得的FKS06浓度自动拟合计算出各药代动力学参数,利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线性逐步引入--剔出回归(Stepwise)等统计学方法,统计处理FKS06各时间点血药浓度与AUC之间的相关性数据,计算出相关系数(r)、回归方程和多元相关系数(R).结果 首剂口服同一剂量FK506后,除C1.0外,C0.5、C1.5、C2.0、C3.0、C5.0、C8.0、C12.0与AUC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方程显示单时间点血药浓度C15与AUC相关性最好(R=0.92,R2=0.85),若应用两时间点血药浓度及三时间点血药浓度的简化的AUC监测策略,C2.0、C1.5及C5.0、C1.5、C3.0与AUC的相关性最好(R=0.97,R2=0.94及R=0.99,R2=0.99).结论 首剂口服同一剂量FK506后,C5.0监测方法可能是最准确的单时间点血药浓度的AUC监测;C5.0、C1.5或者C5.0、C1.5、C3.0简约AUC监测方法可能是最具成本-疗效的FK506临床监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