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银川市城区1085例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了解城市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为开展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银川市城区辖区单位1085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结果:妇科疾病患病率63.68%,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宫颈疾病、阴道疾病、生殖器官肿瘤、乳腺增生、盆腔炎症,不同年龄妇女患病率不同。结论: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率较高,生殖健康知识缺乏,应加强生殖健康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和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积极开展生殖健康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宁县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为开展生殖健康优质服务、降低妇科发病率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照统一制定的妇科普查表对普查对象逐个询问,并做盆腔B超、妇科检查及白带镜检等。结果普查妇女14976人,患妇科病9065例,患病率60.53%。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56.34%,其中宫颈疾病患病率34.25%,阴道炎患病率为22.08%;盆腔炎患病率1.39%;乳腺增生患病率1.37%。结论该县农村妇女妇科病患病率较高,尤其生殖道感染患病率最高,应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农村已婚妇女的妇科疾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1027例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汉川市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健康促进建议。方法:分析2010年7月~2011年7月1 027例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结果。结果:1 027例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率为41.09%,且以宫颈糜烂患病率最高,占14.70%(151/1027)。不同年龄组宫颈糜烂、念珠菌性阴道炎、宫颈息肉、子宫肌瘤、附件炎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汉川市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堪忧,必须重视妇科疾病普查,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妇科疾病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西部地区农村育龄妇女妇科病患病情况及其妇科检查健康意识现状。方法:通过入户面对面方式,采用问卷对1 605位15~49周岁的育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按人数计算,育龄妇女妇科病患病率为44.17%,按病例数计算,患病率则为51.53%;育龄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率前3位依次为阴道炎、子宫颈炎、子宫肌瘤;近两年内43.86%的育龄妇女未接受过任何妇女病普查,81.93%妇女的人未接受过子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78.75%的人没有接受过医生乳腺检查,81.68%的不知道乳腺自查方法。结论:西部地区农村近一半育龄妇女患有妇科病;健康体检意识弱;女性健康管理知识缺乏;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女性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妇女保健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重视妇科病筛查。  相似文献   

5.
已婚育龄妇女乳腺和妇科疾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038-2039
[目的]了解贵阳市区及周边乡镇已婚育龄妇女乳腺和妇科疾病的病种、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妇女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6125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常规乳腺和妇科疾病检查,并根据普查结果对各年龄段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疾病的患病人数以及患病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见妇科疾病患病人数1964例,患病率32.07%,其中宫颈糜烂患病人数最多,达608例,其次是阴道炎、子宫肌瘤、盆腔炎、附件囊肿;各年龄阶段妇科疾病患病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1~40岁患病率最高,约为10.36%;参加乳腺疾病普查人数5193例,常见乳腺疾病中乳腺增生患病人数最高,约为860例,患病率为16.6%。[结论]加强育龄妇女保健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组织专业医疗队伍对育龄妇女进行定期普查,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1994~2003年妇科病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了解佛山市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方法:对1994~2003年我院妇科病普查普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来妇科病普查受检率逐年下降,妇科疾病、乳腺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妇科病疾病谱宫颈糜烂占首位,乳腺病疾病谱乳腺增生占首位;宫颈癌发病率近3年明显上升,乳腺癌发病率近10年明显上升。结论: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坚持开展以乳腺癌、宫颈癌筛查为重点、以防治生殖道感染为目的的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1826例社区育龄妇女疾病普查结果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开展妇科病的普查、普治和预防工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有效降低妇科病的发病率,提高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方法对南宁市青秀区1826例育龄妇女进行妇科病和乳腺病普查,并对普查结果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有针对性进行干预。结果妇科病患病958例,患病率为52.46%。妇科患病率前5位从高到低依次为:子宫颈炎18.67%、子宫肌瘤10.57%、阴道炎10.35%、附件炎5.04%、卵巢囊肿4.33%;乳腺患病856例,患病率46.88%,其中乳腺小叶囊性增生患病率居首位占45.56%,其次为乳腺纤维瘤占0.77%;检出1例宫颈原位癌、1例乳腺癌、1例卵巢癌,患病率均为54.76/10万。结论妇科病和乳腺病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依托社区资源,提高咨询服务水平,并及时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8~2010年广州市育龄妇女的妇女病患病情况,为提高妇女生殖保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广州市育龄妇女妇女病普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育龄妇女妇科病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2008~2010年常见妇女病患病率顺位不变,依次为:生殖道感染、乳腺疾病及妇科肿瘤。其中生殖道感染在妇女病普查中占首位,患病率为46.64%;在生殖道感染中,宫颈炎连续3年占首位,患病率为26.67%;乳腺疾病中以乳腺增生为主;妇科肿瘤中以子宫肌瘤为主。结论:针对广州市育龄妇女常见病的发病趋势和防治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和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黄文红  陈丽影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369-4371
目的:了解低保妇女妇科疾病患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改善低保妇女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统一制定的低保妇女免费妇科疾病普查体检表,建立普查对象档案。对19 081例低保妇女进行妇科疾病普查,包括妇科常规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妇科B型超声检查、乳腺手诊及乳腺彩超。结果:普查低保妇女19 081例,患1种及以上妇科疾病10 198例,患病率为53.45%。在疾病顺位中,前5位依次为阴道炎、宫颈炎、子宫肌瘤、卵巢肿瘤、乳腺肿块。结论:掌握低保妇女的妇科病发病现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低保妇女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活动,大力普及生殖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从而促进和提高低保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黄锦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717-3719
目的: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降低妇科病患病率。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1~2006年某高校妇科病普查普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年来,每年妇科病普查率均在95%以上,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48.2%降至26.5%),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下降幅度较大,其次是乳腺增生、子宫肌瘤、附件囊肿。普查6年发现乳腺癌1例,子宫体癌1例。结论:妇科病普查普治可使各类妇科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其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与寻求控制新上海人计划外生育的对策,引导新上海人转变生育观念,促进新上海人和本地人口的融合。方法:在新上海人大量迁入的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做典型调查,以问卷调查结合座谈会的方式调查了550余例新上海人。调查内容包括生育观念与生育意愿、对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认知、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等。采用SPSS 19.0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新上海人有其鲜明的思想和行为特点,生育意愿明显偏强,对目前上海市的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认可度偏低,对计划生育守法不够重视。新上海人的计划生育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与计生部门提供的计划生育服务有一定的距离。结论: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执法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引导新上海人转变生育观念,形成计划生育知法、守法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2.
徐家汇街道流动人口婚姻与生育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流动人口婚姻、生育情况,提出建议对策。方法 根据流动人口工作、居住的不同集聚点,选5 个点564 名流动人口进行个案调查,调查资料用EpiInfo5 .0 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的结婚年龄已向后移,30 岁以下的结婚率仅为25 .4 % 。生育一胎率为68 .87 % ,与我区相比,有极显著的差异;生育2 胎以上者,均为30 岁以上人群,生育最多达5 胎。采取节育措施的亦以30 岁以下居多。结论 市、区计生委应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日常管理范围,更好地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干预县不同层面人群对预防出生缺陷及β地中海贫血、新生儿溶血症的知识、信念和行为观点。方法:采用定性研究在关岭、镇远、平塘和开阳4个项目干预县进行个人和小组访谈,个人访谈对象为4个县的分管县长、县计生局局长、县计生站站长、8个分管乡镇长,共计20人;小组访谈对象为4组计生专干和育龄妇女自管小组长,共计28人,4组育龄妇女共计29人。结果:不同层面人群对预防出生缺陷及β地中海贫血、新生儿溶血症的知识、信念和行为观点是不同的;育龄群众对预防出生缺陷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各级计生站技术人员优生知识和优生设备不能完全满足预防出生缺陷的需要;有偿服务和低偿服务目前尚难于开展,当地经济和受教育程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政府应加强优生优育宣传,增加优生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以及流动人口对咨询服务的需求,为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管理和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和服务/娱乐场所选择18~49岁的育龄流动人口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婚育史及婚育观念,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等。采用SAS 9.1软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2 099名流动人口,21.39%的流动人口在调查的近1年内接受过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学历越高的流动人口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比例越低。有41.31%的对象表示愿意接受咨询服务,咨询途径以"报刊专栏、信箱"、"专业网站咨询"、"电话热线咨询"的比例较高,"面对面"咨询的比例为33.21%,计划生育服务站、妇幼保健院是流动人口面对面咨询的主要地点。结论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不理想。现居住地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5.
育龄妇女社区计划生育服务利用和意愿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连生  杜玉开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7):3871-3875
目的:调查育龄妇女利用计划生育服务项目的现况、对开展服务机构的选择及影响因素。方法:问卷调查东、中、西部590名年龄18~45岁育龄妇女,运用SPSS 1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户籍、文化程度、医疗保障的育龄妇女,在利用计划生育服务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她们在选择开展计划生育服务的机构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育龄妇女的户籍、文化程度、医疗保障等背景是其利用计划生育服务的影响因素,建议政府应对不同特征的育龄妇女制定相应的优惠服务政策,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奕棋镇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方法:利用计生服务所每年对农村育龄妇女进行两次生殖健康检查的机会,连续5年对全镇9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年龄在20~49岁2300多名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共8496人次。结果:查出患有各种妇科疾病2765人次,患病率32.54%,其中以生殖道感染最为常见,有2599人次,占30.60%。结论:降低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应成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重要工作,要采取综合、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榆次区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访谈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育龄人群及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认知与需求。方法:采用专题小组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选择山西省榆次区的两个乡,将每个乡不同年龄段的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分为6组,两乡共12组。由项目专家主持,分组详谈。结果:大多数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知识有所了解。她们均支持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开展。多数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认为知情选择的开展应因地而异。结论: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在榆次地区可接受并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河北省11个市育龄夫妇平均生育年龄态势及其社会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河北省11个市对农村随访孕妇的调查资料,对农村育龄夫妇的性别、年龄、生育年龄及生育状况与文化水平、民族职业以及辖区经济状况等数据进行筛选与分析。结果:河北省一胎孕妇平均年龄为23.9±2.50岁,二胎孕妇平均年龄为31.3±3.30岁;一胎孕妇丈夫平均年龄24.85±2.48岁,二胎孕妇丈夫平均年龄32.03±3.60岁;孕妇及其丈夫生年育龄与其所在市辖区内人均经济收入水平呈明显负相关,且生育年龄在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各组间有明显差异,其中文盲、小学、大学、干部生育年龄比其他组明显上升。结论:本研究表明生育年龄与所在辖区内人均收入水平呈负相关,且生育年龄向后推迟现象在文化层次上向最高和最低学历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9.
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倩  冯睿  游丽琴  周庆芝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813-1815
目的:了解我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探讨综合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03~2005年全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妇女病普查资料。结果:3年共查出患有各种疾病者分别为2787例、4077例、4900例,患病率分别为42·10%、48·20%、53·00%,呈逐年增长趋势。从疾病的顺位来看,2005年乳腺疾病的患病率超过附件疾病,位居第4位。阴道疾病和附件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下降,子宫疾病患病率无显著变化,宫颈疾病和乳腺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社区居民阴道炎和乳腺疾病的患病率(7·98%、3·62%)显著低于企事业职工(9·80%、4·50%),P<0·05,但其宫颈癌前病变的患病率(6·30%)明显高于企事业职工(5·20%),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对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有所控制,应继续实施。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宫颈癌前病变和乳腺疾病的检出率增加,政府应继续重视妇女病普查普治,加大投入,乳腺癌和宫颈癌的防治可作为今后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S: The study objectives were to document users' experience of family planning and genitourinary medicine clinics and young people's services working within the time constraints of rapid service development and maximising the utility of this data for service improvement. METHODS: A total of 93 users of family planning and genitourinary medicine services participated in one of 13 facilitated discussion groups. Some 61% of the sample were women, 64% were aged over 25 years and 47% were Black Caribbean or Black African. The clinic journey was drawn on a wall covered with paper and participants added their comments during the discussion. RESULTS: Users had similar concerns across the three service types. Users perceived some receptionists and clinicians as un-friendly and judgmental and described others providing a quality service often under difficult conditions. Reception was insufficiently confidential, waiting environments uncomfortable, waiting times long and more information was needed throughout service use. CONCLUSIONS: Those elements of sexual health services known to be a source of dissatisfaction among young people may also be a problem for older service users and are experienced across different types of sexual health service. This preliminary study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focus group evaluations of sexual health services. This approach generates qualitative data from relatively large numbers of users within a time-scale consistent with servic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