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凡兴卫 《中外医疗》2012,31(1):173+175-173,17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VEGF与肝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以及在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及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分析法分别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VEGF、AFP值,分析VEGF与肝癌临床特征及AFP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VEGF值与肿瘤分期、数目、有无液化坏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VEGF、AFP两指标联合使用时,检出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明显提高。结论 VEGF可作为原发性肝癌判断病情及预后的指标,VEGF与AFP联合能显著提高肝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出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原发性肝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1 2 4例临床确诊的肝癌病人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或肝动脉栓塞术。分别检测术前、术后血清VEGF和甲胎蛋白 (AFP)的水平、肿瘤大小、肿瘤中碘化油填充量及其形态分布 ,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术前、术后平均VEGF水平分别为 5 1 0 .6 3± 4 5 .2 6、32 7.84± 2 0 .4 9,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血清VEGF下降程度与肿瘤缩小程度 ,碘化油充填量Ⅰ、Ⅱ、Ⅲ型呈正相关性 ,与Ⅳ型关系不大 ;VEGF对肝癌近期治疗疗效具有良好的敏感性 ,尤其是在AFP阴性或AFP <2 0μg/L病例中其意义尤为显著 ;在小肝癌患者中 ,治疗疗效分别为 :CR PR :2 3.81 % ;SD :5 0 .0 0 % ;PD :2 6 .1 9% ,各组平均血清VEGF水平在术前、术后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提示VEGF能够更好、更直观地反映肿瘤血管的破坏程度和治疗疗效。[结论 ]VEGF与肝癌的进展、转移、预后相关性极强 ,作为肿瘤血管的标志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中VEGF和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血清VEGF水平测定,并以24例肝硬化患者和25名正常人做比较.结果 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为(78.9±24.2)pg/ml;肝硬化患者血清VEGF水平为(102.6±47.6)pg/ml;38例肝癌患者血清VEGF为(444.8±220.9)pg/ml.肝癌患者的外周血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和肝硬化患者(P<0.01);肝硬化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别(P>0.05).血清VEGF的水平与AFP无相关性;AFP联合VEGF检测时阳性率由单项的76.3%提高到84.9%.结论 VEGF是相对独立的指标,与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WGF)表达并分析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45例PHC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结果:PHC患者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P<0.01).PHC患者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性(P<0.01),TNM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或者(P<0.01),PHC术后转移和复发患者血清VEGF也显著升高(P<0.01).结论:PHC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癌发生、发展、转移情况及治疗效果.可能成为预测肝癌转移及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和血浆中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贵义 《医学新知杂志》2009,19(6):331-333,337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血清和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38例HCC、20例肝良性病变(10例肝血管瘤,1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和1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用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外周血(血清和血浆)VEGF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外周血VEGF浓度的差异并分析外周血VEGF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CC患者血浆和血清VEGF均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其总体水平高于良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但在Ia期HCC,血清VEGF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浆VEG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生成和HCC生物学行为有关,血清和血浆VEGF均反映了HCC生物学状态,血浆VEGF可能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于宏升 《浙江医学》2010,32(6):960-961,963
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总数的45%.PHC临床侵袭性极强,预后差,早期肝癌的预后相对较好.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PHL患者而言尤其重要.近年来笔者对PHC患者进行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检测,以期为本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factor,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中的表达状况,研究两者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EGFR在63例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状况?结果:①63例原发性肝癌中,VEGF?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5%?50.8%;② VEGF在原发性肝癌中的阳性表达与Edmondson病理分级?有无门静脉癌栓?肿瘤有无包膜及临床分期相关(P < 0.05),而与性别?年龄?AFP水平?HBsAg状况?有无肝硬化?组织学类型及肿块大小无关(P > 0.05);③EGFR在原发性肝癌中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Edmondson病理分级?肿块大小?肿瘤有无包膜相关(P < 0.05),而与性别?年龄?AFP水平?HBsAg状况?有无肝硬化?有无门脉癌栓及临床分期无关(P > 0.05);④在原发性肝癌中,VEGF和EGFR的表达关系呈正相关关系?结论:VEGF?EGFR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在介入治疗(TACE)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与CT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PHC患者32例,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9.53±13.10)岁。所有病例均行一次TACE治疗。采集TACE前1 d、术后30 d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样标本,分离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VEGF水平。收集术前1周内、术后30 d上腹部CT影像学表现。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ACE术前1 d、术后30 d VEGF水平分别为(520.99±320.61)pg/mL、(316.37±240.67)pg/mL,P=0.000。TACE术前1周内、术后30 d肿瘤大小分别为(8.28±3.61)cm、(7.68±3.42)cm,P=0.011。无论术前还是术后VEGF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术前有转移病灶、染色不均病灶的VEGF水平高于无转移病灶、染色均一病灶。术后单发病灶、无转移病灶、染色均一病灶VEGF低于多发病灶、有转移病灶、染色不均病灶。无论术前还是术后右肝内病灶与左肝内病灶、有包膜病灶与无包膜病灶VEGF水平无差异。结论:无论术前还是术后,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与病灶部位、包膜无关。TACE后,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转移、染色相关。  相似文献   

9.
乔丽娟  邵明义 《中医学报》2019,34(3):595-599
目的:初步研究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常见中医证型与血清甲胎蛋白(a-fetoprotein,AF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60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标准诊断为PLC,检测并记录各患者血清AFP及血管VEGF的数值,应用PEMS3.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方差分析,多变量分析用多元回归法。结果:①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肝阴亏虚证、湿热聚毒证的AFP水平依次增高,湿热聚毒证明显增高,各证型间有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证型与AFP呈正相关;②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聚毒证、肝阴亏虚证的VEGF值依次增高,各证之间有显著差异;③AFP与y-谷氨酸转肽酶(y-glutamyl transpeptidese,y-GT)呈正相关,与已有的研究结果AFP及y-CT均与肝癌的大小相关一致。AFP在肝癌发生转移时短期内往往会降低,而VEGF主要与肝癌的转移有关,因而出现AFP与VEGF呈负相关;④VEGF与AFP、y-GT呈负相关,说明VEGF与肝癌大小有一定关系,但能否说明VEGF与肝癌大小成反比,尚需进一步的研究。结论:原发性肝癌常见证型与血清AFP及VEGF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考虑用来指导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报》2019,(3):595-599
目的:初步研究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常见中医证型与血清甲胎蛋白(a-fetoprotein,AF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60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标准诊断为PLC,检测并记录各患者血清AFP及血管VEGF的数值,应用PEMS3.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方差分析,多变量分析用多元回归法。结果:①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肝阴亏虚证、湿热聚毒证的AFP水平依次增高,湿热聚毒证明显增高,各证型间有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证型与AFP呈正相关;②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聚毒证、肝阴亏虚证的VEGF值依次增高,各证之间有显著差异;③AFP与y-谷氨酸转肽酶(y-glutamyl transpeptidese,y-GT)呈正相关,与已有的研究结果AFP及y-CT均与肝癌的大小相关一致。AFP在肝癌发生转移时短期内往往会降低,而VEGF主要与肝癌的转移有关,因而出现AFP与VEGF呈负相关;④VEGF与AFP、y-GT呈负相关,说明VEGF与肝癌大小有一定关系,但能否说明VEGF与肝癌大小成反比,尚需进一步的研究。结论:原发性肝癌常见证型与血清AFP及VEGF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考虑用来指导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1.
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8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并结合手术所见、病理情况及其他临床检查进行分析。指出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可以作为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参考;对了解病情程度、判断 有否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无明显帮助;而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们初步建立从少量血清中提取神经节苷脂(GLS)的方法,并对比肝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GLS高效薄板层析图谱。结果表明,前者血清GLS的GD_3组分明显增加,部分患者GM_2组分也显著增高。此改变与人肝癌组织GLS的变化基本一致,提示血清中出现的与肿瘤有关的GLS组分有可能成为诊断肿瘤的标记。  相似文献   

13.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90例肝病患者及74名正常人血清中尿激酶(UK)的含量。失代偿性肝硬化组(13例)的血清UK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达9.82±1.85ng/ml;其他组依次为:肝癌(16例)8.80±2.27ng/ml,慢性活动性肝炎(14例)8.33±1.69ng/ml;急性病毒性肝炎(15例)7.28±1.21ng/ml;其他疾病(32例)6.64±1.94ng/ml;正常对照组(74例)6.37±1.28ng/ml。大部分疾病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肝病患者血清UK含量与血清白蛋白含量成负相关(p<0.05)。本实验提示,严重肝病时的出血倾向可能与肝脏对UK等纤溶激活物的灭活能力下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结核性胸膜炎及生胸液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操作按药盒说明书进行。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为(523±77)μg/L,癌惺胸液患者为(348±53)μg/L,正常人血清则为(263±34)μg/L。结论:sICAM-1参与了结核性胸膜炎的病理过程,同时可能介导了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leptin)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病中所起作用及乙肝对血清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并比较86例慢性乙肝病人、8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leptin水平,并分析其与各种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男女慢性乙肝病人血清leptin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t=9.50、6.82,P〈0.01);HBsAg(+)+HBeAg(+)+HBcAb(+)病人和HBsAg(+)+HBeAb(+)+HBcAb(+)病人血清lepti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leptin水平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呈显著性正相关(r=0.469~O.624,P〈0.05),而与血糖(Glu)、总胆固醇(TC)无明显相关性(r=0.003~0.245,P〉0.05)。结论 leptin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慢性乙肝病人肝脏炎症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20例原发性肝癌、70例肝硬化、36例健康人的血浆 CH_(50)值。结果,各组 CH_(50)均数分别为肝癌组33.55μ/ml,肝硬化组18.03μ/ml,健康人组26.98μ/ml。前者显著高于后两者(P<0.01)。硬化型肝癌13例中4例和非硬化型肝癌7例中5例的 CH_(50)超过正常范围,但肝硬化70例中无1例 CH_(50)超过正常范围者。结果提示,血浆 CH_(50)的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PLT、PCT显著降低(P〈0.05),MPV、PDW显著升高(P〈0.05),PT、APTT、INR明显延长(P〈O.05),FIB明显减少(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血小板参数及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对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