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神经外科手术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3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iMRI组(M组)和非iMRI组(C组).采用加速度仪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两组采用相同的保温措施.麻醉诱导后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T1为0时静脉泵注罗库溴铵0.3~0.7Mg·kg-1·h-1,维持T1在0~5%.关闭硬脑膜时停止泵注罗库溴铵.记录T1恢复25%、TOF恢复25%、75%、90%的时间,停止泵注罗库溴铵至手术结束时间,罗库溴铵用量等.结果 术中M组患者腋温逐渐升高,而C组逐渐降低.手术时M组和C组腋温分别为(37.00±0.36)℃和(35.53±0.74)℃.M组TOF 25%、TOF 75%、TOF 90%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或P<0.01).结论 iMRI可使患者体温升高,加快罗库溴铵TOF 25%的恢复,缩短临床及体内作用时间,但对于恢复指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持续泵注与间断静脉给予罗库溴铵的药效学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持续泵注与间断给药的药效学特点,探讨其最佳的给药方式.方法50例ASAⅠ~Ⅱ级,无神经肌肉疾患,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罗库溴铵间断给药组(Ⅰ组)和持续泵注组(Ⅱ组),采用TOF刺激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记录神经肌肉阻滞的最大阻滞时间及起效时间、恢复过程,并记录罗库溴铵的用药量.应用静脉麻醉药诱导及维持.全部病例均未予拮抗,使其在安静状态下自然恢复.当TOF恢复至T4/T1≥70%时,结束肌松监测,呼吸恢复满意后拔管.结果Ⅰ组维持肌松追加用药的间隔时间平均(29.24±6.26)min,各次追加的间隔时间之间无明显差异;Ⅱ组的平均泵注速率为(6.31±1.93)μg@kg-1@min-1,与Ⅰ组单位时间平均用量(5.43±1.46)μg·kg-1·  相似文献   

3.
临床麻醉中传统应用肌松药的方法是首先给予一个较大的负荷剂量,然后根据临床反应适时追加用药,使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大幅波动于过度抑制与抑制不足之间.靶控输注(TCI)技术可以快速达到设定的靶浓度并在靶控期间维持靶浓度的恒定.本研究通过比较TCI与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为临床合理应用肌松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终末期肾衰患者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马皓琳庄心良屈桂莲孔宁王珍娣作者单位:200080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罗库溴铵是中时效甾类非去极化肌松药。动物实验证明其在体内消除主要经肝脏摄取随胆汁排出,并有小部分经肾脏排泄〔1〕。有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对罗库溴铵...  相似文献   

5.
罗库溴铵在老年病人的肌松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在老年病人的肌松效应。方法:30 例ASAⅠ~Ⅱ级接受芬太尼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的病人分为老年组( n = 15,年龄72-4 ±4-0 岁) 和青壮年组(n = 15,年龄30-6 ±11-6 岁)。在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 后用加速度仪检测其起效时间、无反应期、T125 % 恢复时间、T175% 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结果:老年组病人与青壮年组病人相比,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别(83-6 ±22-5vs88-1 ±24-0 秒,P> 0-05),但老年组的无反应期(36-3 ±10-6vs20-0 ±6-7 分钟,P< 0-01) 、T125% 恢复时间(52-6 ±17-9vs28-5 ±7-2 分钟,P< 0-01)、T175 % 恢复时间(75-8 ±20-0vs38-9±9-4 分钟,P< 0-01)及恢复指数(33-2 ±9-2vs10-4±5-0 分钟,P< 0-01)均显著延长。结论:在老年病人,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维库溴铵靶控输注与间断单次静注肌松效应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维库溴铵靶控输注的肌松效应。方法 选取40例择期全麻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靶控组各20例,设定肌松水平为T_l/T_e=25%。对照组当T_l/T_e恢复至25%时静脉推注维库溴铵负荷剂量的1/4;靶控组则启动维库溴铵动态靶控和反馈程序,反馈指标为T_1T_e>25%。结果 肌松平均水平对照组为(14.0±2.2)%,靶控组为(22.9±1.8)%;肌松水平的平均偏移对照组为(-0.4±0.1)%,靶控组为(-0.1±0.1)%,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恢复指数、维持肌松水平期间用药量和总药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维库溴铵靶控输注能达到设定肌松水平并维持该肌松水平的恒定,肌松的稳定性明显优于传统给药方式;靶控输注对维库溴铵恢复时间和用药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肾功能衰竭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肾移植病人应用罗库溴铵的临床报道结果不一。本研究拟观察肾功能衰竭行肾移植手术病人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为肾移植手术麻醉中肌松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罗库溴铵用于肝胆疾患病人的肌松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罗库溴铵用于肝胆疾患病人的药效特点。方法 选择择期腹腔内手术的肝硬化病人(A组)、阻塞性黄疸病人(B1组)、胆汁淤积无黄疸病人(B2组)、肝功能正常病人(C组)各12例。观察全静脉麻醉下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最大抑制程度、诱导剂量的临床作用时间、重复追加维持剂量的临床作用时间及术毕恢复指数。结果 A组起效时间明显延长(P<0.05),其中5例T1最大抑制程度未达100%。重复追加维持剂量罗库溴铵后A组、B1组临床作用时间呈逐渐延长趋势,重复追加4次以上更趋显著(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2组重复追加剂量后临床作用时间亦渐趋延长。术毕恢复指数A组较C组延长(P<0.01),B1组及B2组恢复指数与C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库溴铵用于肝硬化病人,存在初始剂量“阻抗”现象,反复用药有蓄积作用,阻塞性黄疸病人反复用药有蓄积作用,胆汁淤积病人反复用药也有蓄积的趋势和恢复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及美维松的肌松效应。方法45例ASAⅠ~Ⅱ级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各组分别于气管插管后注入相当于2倍ED  相似文献   

10.
合理伍用非去极化肌松药,以谋求最佳肌松效应、插管条件及最小副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罗库溴铵起效快,有利于快速诱导插管,但它效价低且插管时存在膈源性咳嗽[1];阿曲库铵效价高且能产生优良插管条件,但起效慢,组胺释放作用强。本研究旨在观察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合用时肌松效应、插管条件、循环功能改变及组胺释放反应,探讨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45例病人年龄24~58岁,ASAⅠ~Ⅱ级,行择期腹部手术,男29例,女16例,无影响神经肌肉传导功能因素。术前30分钟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0.1g肌注。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罗库溴铵复合麻黄碱预先给药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3~64岁,体重42~88 kg,身高150~181 cm,随机分为5组(n=20):罗库溴铵组(C组)、罗库溴铵预先给药组(R组)、麻黄碱预先给药组(E组)、罗库溴铵复合麻黄碱预先给药组(RE组)和琥珀酰胆碱组(S组).麻醉诱导前R组、E组和RE组分别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06 mg/kg、麻黄碱70 μg/kg、罗库溴铵0.06 mg/kg复合麻黄碱70 μg/kg,C组和S组无预先给药.麻醉诱导后4 min时C组和E组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R组和RE组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54 mg/kg,S组静脉注射琥珀酰胆碱1 mg/kg.采用Cooper法评分标准评定气管插管条件.记录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完毕至肌颤搐(Th)降至25%、10%、0的时间(分别为T25、T10、T0)和Th恢复至25%、50%的时间(分别为RT25、RT50)、肌松维持时间(从T0至RT25的时间),麻醉诱导期间每分钟记录1次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结果 各组气管插管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其余4组T25、T10、T0均缩短,S组RT25、RT50缩短(P<0.05);与RE组和S组比较,R组和E组T0延长(P<0.05);与S组比较,C组、R组、E组和RE组肌松维持时间延长(P<0.05).结论 罗库溴铵复合麻黄碱预先给药后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短于单独预先给药,但对肌松程度和维持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及对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平衡麻醉下,比较单次静注罗库溴铵0.6mg/kg和0.75mg/kg的气管插管条件、肌松效应及对循环的影响。两组的气管插管条件优良率分别为90%和100%。起效时间分别为73.1s和67.1s,无反应期24.9min和32.0min,25%T1恢复时间37.3min和45.4min,75%T1恢复时间46.4min和58.7min,恢复指数9.1min和13.3min,其中恢复指数有统计学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七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对不同剂量的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9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六组.记录各组静注罗库溴铵后其起效时间、四个成串刺激(TOF)无反应时间、T1 25%恢复时间、T1 75%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T1 25%恢复到75%的时间).结果 静注等效剂量的罗库溴铵Ⅲ组与Ⅰ组、Ⅳ组与Ⅱ组比较,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静注等效剂量的Ⅴ组与Ⅰ组、Ⅵ组与Ⅱ组比较,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在无反应时间、T1 25%恢复时间、T1 75%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上,复合吸入七氟醚的Ⅲ到Ⅵ组较注入等效剂量的罗库溴铵Ⅰ组与Ⅱ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延长(P<0.05或P<0.01);Ⅱ组与Ⅲ组之间以及Ⅳ组与Ⅴ组之间罗库溴铵的肌松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能明显延长罗库溴铵的作用时间,有时间依赖及剂量依赖趋势.  相似文献   

14.
肝功能不全门脉高压病人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罗库溴铵在肝功能不全门脉高压病人中的肌松效应。方法 70例ASA I-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分为两组:门脉高压组(M组,n=36),对照组(C组,n=34),其中门脉高压组肝功能均属Child-Turcottee分级法Ⅱ级,对照组肝功能正常。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均为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2 mg·kg-1、异丙酚1.0 mg·kg-1、芬太尼5μg·kg-1和罗库溴铵0.6 mg·kg-1,同时进行肌松监测。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烷及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罗库溴铵微量泵持续静注维持肌松,维持T1在10%-20%直至手术结束。记录罗库溴铵起效时间,TOF无反应时间,首次给药后,T110%恢复时间,停药后T125%恢复时间,恢复指数以及每30 min罗库溴铵维持用量。结果 M组病人肌松药起效时间、TOF完全阻断时间、首次给药后,T110%恢复时间、停药后T125%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比C组病人延长(P<0.01)。M组病人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用量明显小于C组病人(P<0.01)。结论 肝功能不全的门脉高压病人罗库溴铵起效、维持时间和肌松恢复时间明显延长,维持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比较罗库溴铵用于不同烧伤程度患者的肌松效应。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15例,男81例,女34例,年龄18~55岁, BMI 18.5~24.9 kg/m~2,ASAⅠ—Ⅲ级,其中非烧伤骨科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烧伤手术患者85例,根据烧伤程度分为三组:轻度烧伤组(n=29)、中度烧伤组(n=28)及重度烧伤组(n=28)。患者入室后连接肌松监测仪,持续监测拇内收肌肌颤抽搐反应。静脉推注罗库溴铵0.9 mg/kg后,记录肌松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及临床作用时间。当T1恢复至基础值的25%时,追加罗库溴铵0.3 mg/kg,直至最后一次追加罗库溴铵后,记录肌松恢复指数、95%恢复时间及术后肌松蓄积残余发生情况。结果轻、中、重度烧伤组的肌松起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烧伤组的临床作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重度烧伤组的肌松临床作用时间明显长于轻、中度烧伤组(P0.05)。中、重度烧伤组的肌松恢复指数、95%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重度烧伤组的肌松恢复指数、95%恢复时间明显长于轻、中度烧伤组(P0.05)。重度烧伤组出现2例(7%)苏醒延迟,5例(18%)拔管后呼吸抑制。结论临床麻醉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烧伤程度的不同而调整罗库溴铵的用量,以维持良好的肌松效果以及减少术后肌松残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七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 成人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丙泊酚静脉麻醉,Ⅱ组吸入七氟醚(1 MAC)15 min,Ⅲ组吸入七氟醚(1 MAC)45 min.在麻醉平稳(Ⅱ、Ⅲ组在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稳定在1 MAC)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记录TOFr的变化.结果 Ⅱ、Ⅲ组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分别为97.60 s和94.50 s,明显短于Ⅰ组的119.90 s(P<0.05);Ⅱ和Ⅲ组完全肌松时间(T1消失)明显长于Ⅰ组(32.7 min和44,6 min vs.21.3 min)(P<0.05),Ⅲ组明显长于Ⅱ组(P<0.05);TOF的T2~T4出现的时间及TOFr恢复到25%、50%和75%的时间,Ⅱ、Ⅲ组均长于Ⅰ组,且Ⅲ组长于Ⅱ组(P<0.05).结论 持续吸入1 MAC七氟醚能随吸人时间延长而增强罗库溴铵的神经肌肉阻滞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乳腺癌术前化疗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肌松监测乳腺癌手术患者43例,分为术前化疗组(A组,25例)和未进行化疗组(B组,18例).两组术前均未用对肌松有影响的药物.用加速度仪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反应,观察罗库溴铵0.6 mg/kg静注后肌松时效的差异.结果 A、B两组起效时间分别为(93±18)S和(96±19)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临床时效长于B组[(49±16)min vs.(37±13)min],A组恢复指数也长于B组[(14.2±3.0)min vs.(10.9±2.5)min](P<0.05).结论 乳腺癌术前化疗对罗库溴铵的临床作用时效和恢复延长.  相似文献   

18.
地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地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成人全麻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静脉麻醉组(Ⅰ组)、吸入地氟醚(1MAC)15min组(Ⅱ组)和45min组(Ⅲ组)。Ⅰ组在麻醉平稳后,Ⅱ组和Ⅲ组分别在呼气末地氟醚浓度稳定15min和45min时静注罗库溴铵0.6mg·kg-1,用肌松监测仪监测TOF(四个成串刺激)的变化。结果Ⅱ组的T1和TOF比值起效时间(min)分别为1.3和0.8,与Ⅰ组2.2和1.5比较,明显缩短(P<0.05);临床肌松时间(T1值恢复至25%基础值的时间)3组分别为29.6,31.7和37.8min,Ⅲ组与Ⅰ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联合应用时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全麻手术女性成年患者147例,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静脉诱导,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面罩辅助或控制呼吸,用加速度仪以连续4次刺激(TOF)方式透皮刺激腕部尺神经,获取肌松药作用起效时间和T1最大抑制程度(Tmax)。按观测项目将患者均分成四组。结果阿曲溴铵ED95为(220.8±3.6)μg/kg,罗库溴铵ED95为(286.3±3.1)μg/kg。0.5×ED95的罗库溴铵与阿曲库铵联合使用,肌松效应达到T1抑制93%~97%时,阿曲库铵的剂量为63.6μg/kg。罗库溴铵0.5×ED95与阿曲库铵63.6μg/kg联合使用,Tmax为(95.3±0.9)%,变异系数1.0%。Ⅳ组中三个亚组的Tmax基本相同,合用组作用起效时间比阿曲库铵组快(P<0.01)。给予肌松药前和注药后5min内,MAP和HR的波动幅度均小于5%。结论罗库溴铵与阿曲库铵合用呈协同作用。当罗库溴铵剂量为0.5×ED95时,为获得T1抑制95%的肌松效应,阿曲库铵的合理用量为63.6μg/kg,比阿曲库铵的ED95减少71.2%。  相似文献   

20.
CHRNA1基因多态性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HRNA1基因多态性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95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18~25 kg/m2,腋温36~37℃.患者来自河北省或周边地区,且均为汉族,彼此无血缘关系.术前采集外周静脉血样5 ml,EDTA抗凝,蛋白酶K消化,饱和氯化钠盐析法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序列分析法对CHRNA1上游478 bp处AG多态性位点rs16862847进行检测,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AA组,n=71)、突变型杂合子组(AG组,n=19)和突变型纯合子组(GG组,n=5).人室后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和异丙酚2 mg/kg,意识消失后启动TOF-Watch SX型加速度肌松监测仪单刺激模式监测拇内收肌颤搐程度,随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2 mg/kg,观察肌松效应.结果 与AA组相比,AG组和GG组肌松起效时肌颤搐程度降低(P<0.05).AG组和GG组肌松起效时肌颤搐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RNA1基因多态性可影响患者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提示遗传因素是导致肌松药药效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