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 胃肠道肿瘤在恶性肿瘤中占有重要的比例。肿瘤的远处脏器转移是目前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或降低肿瘤的远处脏器转移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目前,对于影响恶性肿瘤转移方面的研究较多,缺氧微环境与恶性肿瘤转移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由于肿瘤的血管分布的无规律性,使得肿瘤中心区域的氧供较周围区域差,肿瘤体积越大,这种氧供差异越明显。恶性肿瘤中心的缺氧微环境与肿瘤转移存在着联系,本文就缺氧微环境与胃肠道肿瘤转移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标志,是大多数癌症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肿瘤发生转移是由肿瘤细胞内在的特性改变所决定的,尤其与所处的微环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的危害在于侵袭和远处转移,肿瘤微环境中胶原变化和肿瘤转移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中胶原变化主要表现在新生胶原、密度、方向、长度、交联等方面,这些变化可以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水扩散和大分子运输、基因表达、血管生成等方面,也可以通过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免疫和基质细胞等来影响肿瘤的侵袭转移.深入了解肿瘤微环境中胶原变化和肿瘤转移的关系对于防治肿瘤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放射治疗(放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电离辐射等因素可改变肿瘤微环境,而其微环境对电离辐射产生抵抗性,降低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这已成为肿瘤放疗的瓶颈、复发的根源。为此,本文主要综述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差异、缺氧微环境诱导肿瘤细胞的辐射抗性、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与放射敏感性、肿瘤基质和干细胞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与放射敏感性等方面内容,以加深对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之间关系的理解,并对辐射抗性的肿瘤细胞及其肿瘤干细胞采取可能的干预措施,达到有效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血行转移与血粘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6.
我科2004年3月至2007年1月采用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36例,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肿瘤炎性微环境通过介导复杂的通路在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均起决定性的作用。炎性微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趋化因子等,利于肿瘤的增殖、侵袭、黏附和血管生成,促使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肿瘤炎性微环境的深入研究为肿瘤放射治疗的疗效提出了一条新理论,而且近年来肿瘤炎性微环境中主要组分对肿瘤细胞辐射抵抗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前沿领域。本文针对肿瘤细胞辐射抗性机制中肿瘤炎性微环境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放射线引起细胞死亡机制是通过其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在细胞内形成高活性的自由基,造成DNA损伤,进而引起细胞死亡.其中,人体内对射线最敏感的细胞有造血干细胞、小肠隐窝和胃腺体中的分裂细胞、精原细胞及表皮的基底层生发细胞等;对射线抵抗的细胞有肝肾的实质上皮细胞等;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和间质细胞的放射性敏感性介于两者之间,在常见的骨与软组织肿瘤中,除了尤文肉瘤及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外均为放射不敏感的肿瘤,但因手术的局限性,恶性的骨与软组织肿瘤常需要放疗,所有的骨科医生必须对放疗及其对肌肉骨骼肿瘤的作用有基本的了解,这有助于骨肿瘤医生更好的和放疗科医生互相协作.  相似文献   

9.
1 治疗进展放射性核素治疗癌性骨痛有较好疗效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几率较高,超过70%的骨转移癌患者会出现剧烈而持续性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骨转移癌并有效地控制骨痛,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核素骨显像及内照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地控制骨痛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骨转移癌最常见于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鼻咽癌,而消化道肿瘤、肾癌和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细胞自噬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的高度保守的一种饥饿应答机制,依赖溶酶体的生物学作用发挥其效应. 结构受损或老化而失去正常功能的细胞器及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被送到溶酶体中消化、降解,产物可被细胞的重建所利用并为细胞生存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 肿瘤微环境在应激条件下处于低氧、营养缺乏、炎症、酸中毒状态,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 肿瘤细胞产生后可诱发细胞自噬,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协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 本文就细胞自噬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手术治疗概况.方法 病灶内切除术、边缘切除术、广泛切除术、根治切除术、肿瘤段截除术、截肢术.  相似文献   

12.
肿瘤转移是其恶性标志和特征之一,也是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涉及原发部位的肿瘤穿过组织基底膜,避开机体免疫反应,穿过血管和淋巴管进入新组织实质,肿瘤血管形成,而后形成转移灶等一系列表型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亚群与肿瘤细胞转移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收集该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9例,所有患者行结肠癌切除术,收集术中肿瘤标本,检测肿瘤组织中CD4+ T细胞、CD8+ 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分析CD4+ T细胞、CD8+ 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与患者临床特征关系。结果  随着TNM分期的增加,CD4+ 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增加,CD8+ T细胞降低(P <0.05)。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患者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6.59±1.87)%、(7.27±1.81)%和(8.12±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CD4+ T细胞增高,CD8+ T细胞降低,调节性T细胞升高(P <0.05)。腺癌、黏液癌期未分化癌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6.82±1.88)%、(7.28±1.82)%和(8.22±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亚群失衡与肿瘤细胞的转移相关,调节微环境中T细胞水平或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转移前期原发黑色素瘤对肺组织微环境的作用及其对转移的影响。 方法 将黑色素瘤细胞B16种植于雌性Balb/c小鼠背部,建立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B16细胞建立转移模型;塞来昔布灌胃处理小鼠建立抗炎治疗模型。采用肺组织干湿比和HE染色分析肺组织炎症反应,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 在转移前期,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实验组荷瘤小鼠肺组织明显水肿,肺干湿比明显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发现B16细胞易于出现在肺组织炎症细胞聚集的部位。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荷瘤小鼠血清VEGF、M-CSF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16培养上清可以显著诱导肺组织炎症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肺组织转移瘤显著增多(P<0.001);给予抗炎药物塞来昔布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下降,肺转移瘤数目明显减少(P=0.005)。 结论 在肿瘤转移前期,原发恶性黑色素瘤能够调节肺组织微环境,诱导肺组织炎症反应并促进肺转移;塞来昔布可缓解肺组织炎症反应并抑制肺转移。  相似文献   

15.
16.
肿瘤的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肿瘤的转移不是随机性,而是有选择性,具有嗜器官性。“土壤与种子”学说认为嗜器官性转移的原因在于不同器官的生长环境仅适合特异性的肿瘤类型生长;而“归巢”理论认为不同器官具有通过分泌趋化因子捕获或吸引特定类型肿瘤细胞的特殊能力。近年来,随着对趋化因子及肿瘤转移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结果为“归巢”理论提供了有利的佐证。  相似文献   

17.
CD44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桂蓉  梅同华 《重庆医学》2002,31(4):342-344
CD4 4是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 ,它是由单一基因所编码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单链膜表面糖蛋白的家族 ,可与多种配体结合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之间的粘附作用 ,发挥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在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表面均能检测到它的表达[1、2、3 ] 。近年来 ,人们发现CD4 4标准体 (StandardIsoformofCD4 4 ,CD4 4S)及其拼接变异体 (VariantIsoformofCD4 4 ,CD4 4V)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尤其是CD4 4V6和CD4 4V3在肿瘤的浸润、转移和…  相似文献   

18.
整合素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明星  刘芳 《上海医学》1998,21(7):433-434,F003
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是个连续动态过程,包括肿瘤细胞粘附侵袭基底膜,穿入血管或淋巴管,在循环系统中存活,形成瘤栓并运送到远隔靶器官,滞留于靶器官的微小血管中,穿出血管并逐渐形成转移癌灶。其中整合素的粘附介导始终起着重要作用,成为近年来肿瘤侵袭转移机制中的研究热点。一、整合素的结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整合素是一族细胞表面由一个α亚单位与一个  相似文献   

19.
肿瘤介入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 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肿瘤介入治疗方法,是指在医学影像导向下,经皮将消融电极导人肿瘤治疗靶区中,利用高频电流的物理原理,使治疗靶区组织在离子运动下转化热能,导致靶区肿瘤完全坏死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趋化因子与肿瘤细胞的嗜器官性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肿瘤的转移不是随机性,而是有选择性,具有嗜器官性[1]。“土壤与种子”学说认为嗜器官性转移的原因在于不同器官的生长环境仅适合特异性的肿瘤类型生长;而“归巢”理论认为不同器官具有通过分泌趋化因子捕获或吸引特定类型肿瘤细胞的特殊能力[2]。近年来,随着对趋化因子及肿瘤转移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结果为“归巢”理论提供了有利的佐证。1趋化因子的研究进展趋化因子是一类促炎多肽细胞因子的超家族,能使细胞发生趋化运动的小分子细胞因子(相对分子质量8~10 kD)。除对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