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显微定量法对林下山参和园参进行鉴别研究。方法 以人参中的显微特征物(草酸钙簇晶和树脂道碎片)的数量为指标,对不同批次的林下山参和园参进行显微定量及鉴别研究。结果 林下山参中所含草酸钙簇晶的数量范围是为172~383个/mg,平均数量是273个/mg,园参中的数量范围是33~144个/mg,平均数量是79个/mg,二者差异显著;林下山参中所含树脂道碎片的数量范围是61~205个/mg,平均数量是112个/mg,园参中的数量范围是68~164个/mg,平均数量是114个/mg,二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林下山参和园参中含有的草酸钙簇晶和树脂道碎片可作为特征物进行显微定量研究,其中草酸钙簇晶的数量可以用于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5,(11)
目的比较野山参及其相似品的来源和形态特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简单易懂的鉴别方法。方法对30年以上野山参、15年以上林下山参及移山参(趴货)的来源进行分析,并借助放大镜等工具,比较其"五形"(芦、纹、体、皮、须)形态特征。结果 30年以上野山参芦多变多弯曲、纹深而紧密、体形变化大而自然、皮老而细并有光泽、须疏而长;15年以上林下山参芦挺直少弯曲、纹浅、体形自然而变化较大、皮嫩而细并稍显光泽、须较多且长;移山参(趴货)芦挺直而少弯曲变化、纹浅而粗糙、形体呆板或变化不自然、皮粗糙无光泽、须多而长。结论在野山参及其相似品的鉴别中,除了要对芦、须进行观察评估外,重点应观察其纹、体、皮的特征,可有助于提高鉴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园参、野山参及西洋参中水溶性蛋白成分进行比较研究,为人参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及凝胶电泳图像分析软件,比较三者在蛋白分布及含量上的差异.结果 园参、野山参、西洋参的SDS-PAGE图谱及凝胶分析图谱存在很大差异.结论 可以通过SDS-PAGE法对园参、野山参、西洋参进行鉴别、质量评价及药效关系探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筛选林下山参、园参、红参与西洋参的主要差异性成分;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与多元统计学方法,建立不同参品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通过与文献数据及对照品比对,鉴定林下山参、园参、红参与西洋参中人参皂苷类成分;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为标准筛选4种参的主要差异性成分;采集4种参粉末的NIRS,采用光谱预处理方法扣除仪器噪声及背景干扰,通过OPLS-DA,构建4种参粉末的快速无损判别模型。结果 共鉴定4种参中54种人参皂苷类成分,筛选了18个主要差异性成分;NIRS技术采用二阶导数预处理方法结合OPLS-DA可实现4种参种类判别分析。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林下山参、园参、红参与西洋参的物质基础及差异性成分,可为不同参品的质量标志物的确定提供参考;同时建立了不同参品粉末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为生产及市场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辽宁省境内铁岭市西丰县、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及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进行林下山参生态环境及伴生植物调查研究,对这些地区林下山参的发展提出建议,并为林下山参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方法:通过以代表区域-样地-样方的模式进行实地调查、文献查阅和资料整理,记录各指标、计算相关参数并归纳总结。结果:在对42个样方中林下山参样品收集的基础上对其生态环境及伴生植物进行调查,共鉴定出95个植物物种,并对其出现频率高于33%的6个主要物种进行了关联性分析,均为正关联,其中细辛关联性最强,其次为五味子,乔木层以椴树关联性最强。调查也发现这些地区存在大规模的种植基地较少散户较多、种质混杂、种植技术不规范及种植模式和经济创收来源单一等问题。结论:辽宁省西丰县、宽甸县及桓仁县等地生态环境优越,林下山参资源丰富。通过调查,全面地了解辽宁省境内代表区域的林下山参生态环境及其伴生植物情况,为进一步发展林下山参栽培产业提供了基础,为推动林下山参经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林下山参与园参无机元素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建逵  康廷国  窦德强 《中草药》2012,43(9):1835-1840
目的 分析林下山参与园参中无机元素特征.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法测定林下山参和园参药材中无机元素的量,分别建立林下山参和园参的无机元素标准谱,运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聚类分析将17份样品聚为林下山参和园参两大类,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成分,得出林下山参与园参的特征元素为Ca、Na、Fe、Zn、Cu、Mo、V、Sn、Sr、Al、Ba、Ge.元素的分布特征与人参的生态环境、栽培方式及生长年限有关.结论 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是林下山参与园参药材中无机元素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野山参及园参组织学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徒手切片,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野山参三节芦及根的横切面、粉末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与园参作了时比,绘制了墨线图。结果:目的:探索野山参及园参组织学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徒手切片,利用光学显微镜时野山参野山参与园参由于生长条件及年限不同,其组织形态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区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作为野山参及园参鉴别之用。结论:野山参根的横切面具有较多的颓废组织;草酸钙簇晶多、呈类圆形;淀粉粒偶见;树脂道较少,多分布在韧皮部外侧,大多呈长椭回形或挤压成不规则形是野山参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8.
林下山参的人参皂苷含量分析和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 HPLC 测定林下山参、园参及红参中3种主要人参皂苷-Rg1、-Re、-Rb-的含量;采用HPLC建立林下山参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人参皂苷含量测定HPLC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柱温30℃,流速1.0mL·min-1,分析时间100min;指纹图谱HPLC条件: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柱温30℃,流速1.0mL·min-1,分析时间90min.结果:园参、红参和林下山参的人参皂苷Rg1、Rb1含量测定值没有显著性差异,-Re的含量测定值有差异,林下山参园参红参;共标示出林下山参药材指纹图谱中19个共有峰.利用指纹图谱相似度测试软件,以夹角余弦为测度,测得10批林下山参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均在0.90~1.00.结论:人参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测定林下山参的3种皂苷的较好方法;本实验所建立的林下山参药材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为有效控制林下山参药材的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常相伟  赵颖  李德坤  周大铮  张涛  叶正良 《中草药》2016,47(11):1982-1991
林下山参为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五加科人参属草本植物。其含有皂苷、挥发油、多糖、蛋白、无机元素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市场上林下山参存在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已有多种鉴别方法应用于林下山参的鉴别评价。针对林下山参的化学成分及鉴别评价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林下山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份林下山参叶中皂苷类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年份林下山参叶中多个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含量,考察年份对人参皂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13个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含量的UPLC分析方法,分析了5~17年份林下山参叶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含量,皂苷含量随年份有波动,14年份各皂苷类成分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作为同时测定人参类药材中多种皂苷含量的方法及指纹图谱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为林下山参叶人参皂苷类成分的积累和林下参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志  阮长春  刘天志  王立娟  郑毅男  孙光芝 《中草药》2012,43(12):2431-2434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林下参、鲜人参、生晒参和红参中14种中性和酸性皂苷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OSMOSIL 5 C18-MS柱(250 mm× 4.6 mm,5 μm)为分析柱,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203 nm.结果 人参皂苷在0.010~0.640 mg/mL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7.4%~103.6%.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分离度好,可作为林下参、鲜人参、生晒参和红参的质量评价的方法,并首次发现了林下参中酸性皂苷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药材性状方面:防风野生品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少分枝;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断面有多数棕色油点;气味特异.防风栽培品根常有分枝;根头部横环纹较少,断面棕色油点较少;气微.显微组织方面:防风野生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有多数类圆形油管,10~22环列;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但年轮状不明显.防风栽培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10~11轮;木质部导管可见大小相间呈年轮状.结论: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一定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环数的多少,可以作为两者的鉴别特征;1~4年的栽培防风可以根据木质部导管的年轮判别生长年限.  相似文献   

13.
张静  张聪  胡馨  蔡国琴  张英华  邓捷圆 《中成药》2012,34(10):1954-1957
目的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山参中人参皂苷Rg1、Re、Rf、Rb1、Rc、Rb2、Rd.方法 采用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体积流量1mL/min,进样体积10 μL.结果 7种人参皂苷Rg1、Re、Rf、Rb1、Rc、Rb2、Rd均达到完全分离,方法学考察表明,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6%、98.37%、98.71%、98.88%、100.43%、98.80%,RSD分别为0.51%、1.88%、2.13%、0.98%、1.43%、0.61%、1.73%.结论 该方法准确方便,稳定可靠,可以用来对野山参药材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栽培人参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和利用价值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亚会  辜旭辉  吴连举  尤伟 《中草药》2007,38(2):294-296
人参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研究最深入的中药材之一。我国人参种质资源丰富,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分布着各种栽培型和野生型的人参品种和类型,是我国最有价值的育种材料。依据生态条件、植株形态、栽培特点、商品价值等对其进行了系统分类普通参、边条参、石柱参是栽培人参的3个商品类型;大马牙、二马牙、圆膀圆芦、长脖等类型或地方品种是以人参的根及根茎的形态为分类特征;黄果人参类型、红果人参类型、橙果人参类型、紫茎人参类型、青茎人参类型、紧穗类型、散穗类型等是以人参地上部分形态为分类特征,其中橙果类型人参是目前收集到的国内独有的种质资源。“吉参1号”、“吉林黄果参”及人参、西洋参的杂交一代植株等资源丰富了我国人参种质资源的宝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野生与栽培苍术药材主要药理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无水乙醇和HC l造模,观察苍术栽培品及野生品70%醇提物对小鼠胃溃疡的影响;采用碳末推进法,观察观察苍术栽培品及野生品70%醇提物对正常小鼠和大黄致脾虚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 IC)测定研究苍术栽培品及野生品70%醇提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同一产地茅苍术野生品与栽培品药理作用差异较小,不同产地茅苍术野生品与栽培品之间差异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正常、脾虚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及抑菌作用方面,罗田产地的作用比句容产地的好。而对无水乙醇及用0.6 mol.L-1盐酸制备的大、小鼠胃溃疡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主要药效方面,茅苍术栽培品与野生品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为茅苍术栽培品代替野生品提供一些药效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丹参栽培品、野生品及其不同产地丹参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丹参野生品与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差异为:丹参野生品根有数条,长圆柱形,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常呈鳞片状剥落。丹参栽培品根多分枝,表面砖红色或红棕色,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显微组织方面差异为:丹参野生品木质部导管有直径较大和较小的相间排列形成的导管束;有的产地样品皮层有石细胞。丹参栽培品无石细胞;导管径向或切向排列,未见导管束。道地药材川丹参与其他产地不同,其根较粗壮肥实,直径可达1.2 cm;质坚实,断面黄褐色,略呈角质样;根横切面木质部导管稀疏,径向排列,维管束19~24束,木纤维少。结论:丹参野生品与栽培品、道地药材川丹参与其他产地丹参在材性状与显微组织存在差异,可以通过药材外观形态、根横切面维管束的排列方式等特征鉴别。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赤芍野生品与栽培品性状显微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赤芍及其栽培品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差异。方法:赤芍的药材性状及其显微组织特征比对,显微数量分析方法。结果:不同产地的赤芍比较显示,道地产地多伦产赤芍呈圆柱形,并较其他产地药材直而长,外皮具排列紧密的纵沟纹,较易剥落,断面粉白色;根的横切面导管切向排列,并与木纤维束整齐交互排列;木纤维束由4~19个纤维组成。赤芍的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方面的差异表现为:栽培品的根呈圆锥状,须根多,外皮较平滑,气味弱;根横切面栽培品导管的排列方式与野生品不同,栽培1~2年的根导管稀疏,径向排列,三、四年生的外侧导管呈团块排列;五、六年生的根外侧导管有切向排列;赤芍栽培品淀粉粒较多,单位观察面积数量2656个/mm2,草酸钙簇晶数量较少,27个/mm2;而野生品的淀粉粒数量较少,1791个/mm2,草酸钙簇晶较多,72个/mm2。结论:道地药材多伦赤芍与其他产地药材略有差异,可以根据其外观形态和木纤维束情况区别其他产地赤芍。赤芍野生品和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根横切面导管的排列方式和单位面积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的数目,可作为两者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8.
野生与栽培苦参生物碱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苦参药材的野生品与栽培品在生物碱成分含量上的质量差异,对收集的22个栽培样本和17个野生样本,用HPLC同时测定了6种生物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N-甲基野靛碱、苦参碱、槐果碱)的含量,以独立样本t检验,辅以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进行评价。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野生品与栽培品在N-甲基野靛碱、苦参碱、槐果碱3种成分含量上有差异(苦参碱及槐果碱P0.05,N-甲基野靛碱P0.01),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野含量无差异,但组内差异均较大;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野生品与栽培品在生物碱含量上无差异。故认为栽培品与野生品在生物碱含量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林下参与栽培参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指纹图谱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林下参与栽培参DNA直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directamplificationoflengthpolymorphisms,DALP)特征,建立林下参与栽培参直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指纹鉴定图谱。方法采用改进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法提取林下参和栽培参基因组DNA,设计6条随机引物,优化直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体系,进行PCR扩增。结果采用改进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法从人参样品中提取到约为19kb左右的基因组DNA,其纯度在(1.80±0.23)之间,并获得林下参与栽培参的直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指纹图谱。结论获得的林下参直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图谱具有指纹特征,可以作为林下参与栽培参的特异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